夜月空山太白抚膺嗟蜀道 征尘细雨放翁骑驴入剑门 ————马萧萧1989年10月题四川省绵阳市剑门蜀道。作者自注:此联先由太白“蜀道难”、放翁“细雨骑驴过剑门”构思,然后从二人的诗中取意取词加以发展,因“骑驴入剑门”比较现成,便从上联配词以对之,于是形成“太白抚膺嗟蜀道”。下联只在放翁的原句前加上“放翁”二字就成了。自我觉得很顺,没有察觉什么问题。后四川《联艺》上有#友先生的文章指出“放翁骑驴过剑门”一句,本句失替,“骑驴”与“抚膺”又失对。我一读此文不觉大惊而出汗!过去我有一个自我解脱的理由,认为本句失替不是大毛病,可以作非律句对待,但对句必须相对。失对,是绝对不容许的大毛病,不敢轻心。这次既“失替”,又“失对”,使我没有话说,不得不低头认错,而且感谢联界朋友善意而坦率的批评。然而苦思至今,“骑驴”二字仍找不到仄声的替语。“夜月空山”“征尘细雨”也是接受#友先生之意见而调整过来的。近接到好友李成森先生信,建议用“策蹇”二字或可相救。但在我的印象中,“蹇”为跛驴,会使放翁形象过于凄苦。近阅《聊斋志异•婴宁》,有“捉双卫来寻生”,查辞典,始知“卫”是驴的别称。罗愿《尔雅巽•释兽》:“[驴]一名为卫”。那么改为“放翁骑卫入剑门”,或是可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