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楹联: 对句擂 无情擂(赛1 赛2) 网校 楹联库 灯谜: 擂台 有奖猜 网校 灯谜库 谜材库 诗词: 网校 诗词库 工具: 平仄查询 汉典

您现在是游客,欢迎浏览! 发帖请先登录!  未注册请先注册


■【公告】新一届国粹网管理层分工 ■国粹网近期栏目调整、版主调整公告

 快乐对联论坛栏目: 对句 巧趣 无情 成联 诗钟 音画 联墨 谜联 联吧 擂台播报 擂台历史资料: V1.0  V2.0  V3.0  无情 

擂赛区2(成联)

◆提示:1、未登录或积分少于300分的用户不能参与投票。(您的积分=177■本站积分制度
2、仅擂台版主可以删帖;其他联友提交作品、评论不提供删除功能,发帖请慎重!

■成联擂赛规则

●返回擂台大厅


浏览往期: [59]  [58]  [57]  [56]  [55]  [54]  [53]  [52]  [51]  [50]  [49]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返回当期



   第27期  ◆本期裁判:对联擂台 ◆本期主持:冬儿  

编号 本期题目、作品 作者 备注 提交/最后修改时间
   题目:唐玄奘   ◆单边7—25字以内,古今音不可混用,用典请注明。点击题目浏览详情。  
15   大道穷于着相时,若非执意西行,或已修成正果
  真经恰在无心处,尚未观空了悟,焉能见得如来 |一木成林|笑嘻嘻|青棋子|(3)
薄情郎   2015/9/20 02:53
33   五万里遥途 人间百态阅来 自悟得西天妙谛
  十多年静室 梵国千经译遍 终修成浊世清渠 |一木成林|乌山黑云|横槊赋诗|(3)
苍山隐者   2015/9/19 08:04
1   矢志修行 艰难跋涉几多年 未曾却步 造极登峰臻化境
  毕生宏法 译著经文千百卷 岂止等身 通全知类集大成 |清河闲人|青棋子|(2)
乌山黑云   2015/9/1 13:20
16   籍出洛川,于天竺入师,最应钦东土求经,西行取法;
  骨迁紫阁,自盛唐译著,尽传播两乘佛教,三藏精魂。 |龙凤|淳|(2)
小吕飞刀   2015/9/20 20:31
19   远取真经,近宏妙法,十七年劫难不磨,愿许众生皆渡化;
  西天梵唱,东土莲开,五万里慈悲广布,始知三藏有传承。 |苍山隐者|雪书生|(2)
不知对错   (本期优胜)  ◆前两分句各自对。 2015/9/14 19:52
22   克艰险而著精神,唐时佳话,今时神话;
  佑和平以称使者,志在佛国,功在中国。 |七彩虹|乌山黑云|(2)
红枫   2015/9/15 14:59
25   历九死以西东。光耀禅林,万法融通归皎澈;
  穷一生而取译。香浮贝叶,大唐气象乃澄明。 |试周郎|青棋子|(2)
丑时   2015/9/17 15:05
41   仙露明珠朗润,松风水月清华,矢志向迦维,千万里斯人其往矣;
  晨钟夕梵鹫峰,慧日法流鹿苑,因缘通释典,十七年圣教乃还焉。 |丑时|聆听|(2)
摘星手    ◆迦维:释迦佛诞生地。鹿苑: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后最初说法的地方。鹫峰:佛祖释迦牟尼最初修道的地方。 2015/9/20 22:53
5   志在真经,虽千万难犹往矣
  心无杂念,纵万千诱俱空之 |丑时|(1)
鸣春风   2015/9/3 07:58
23   乃和平使者,备历艰辛,须知同路并无孙大圣;
  称民族脊梁,何关功利,试问一生几拒唐太宗? |苍山隐者|(1)
竹笛    ◆并,有“全”之意,与 几 借对 2015/9/16 07:01
27   弘佛法利众生,持一愿度千险,西行终取真经至
  译宝典书游记,树脊梁做典范,舍已永为后世钦 |慕马客|(1)
龙凤呈祥   2015/9/19 12:25
31   秉三空之慧性,笃志佛门,为取真经临印度;
  修四忍之清行,备通释典,以彰正教启中华。 |慕马客|(1)
清河闲人   2015/9/18 16:22
38   莫论大乘小乘 吾等只知三四乘 且待贫僧西域取经去
  不管晴天雨天 行程已过六千天 皆为后世众生向佛来 |一木成林|(1)
水区瓦工   2015/9/20 11:21
39   一路向西,求正经解众疑,足踏风霜,怀揣信念,行程数万捧真果;
  千秋敬仰,译贝叶言游记,宗开法相,名誉脊梁,大德无双烁汗青。 |慕马客|(1)
钰轩   2015/9/20 20:44
2   矢志不移 踏平磨难真经取
  其名长播 赢得历朝大众钦
和西典   2015/9/2 18:04
3   白马驮经 千载须弥
  金蝉执卷 万古大乘
林夕雨   2015/9/9 01:52
4   大胆秃驴 托身竟自金蝉子 无独疑有偶
  悉心佛教 绝笔实则翻译家 举世并前三
笑嘻嘻    ◆鸠摩罗什、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2015/9/3 02:47
6   为取真文,敢违王意,轻装西往,信念化光芒万丈,照亮前程黑暗;
  多遭劫难,何惧死生,满载东归,经书如土塔千层,填充佛法虚空。
东来紫气万事祥    ◆真文:唐 高宗 《述圣记》:“以中华之无质,寻印度之真文。” 2015/9/19 21:22
7   奉旨西行寻佛道
  旃檀功德拜如来
冠学居士   2015/9/5 09:19
8   苦寻佛理,独上天竺,万难不灭求真志;
  婉谢官职,勤翻经卷,百代长存惠众恩。
慕马客   2015/9/9 17:05
9   万里西行 跋山涉水求佛谛
  三藏东渐 弘法译经证菩提
易兮   2015/9/8 07:58
10   其志比贞松磐石之坚,频登鹫岭,独步迦维,终期满字;
  一心以弘法传灯为念,探赜妙门,精穷奥业,更获半珠。
大海呀全是水    ◆迦维:释迦佛诞生地迦维罗卫 。终期满字:终于得到了佛教经典。更获半珠:更请回佛祖的舍利子。见《大唐三藏圣教序》。 2015/9/18 23:12
11   历大难几番,让妇孺皆晓,更教吴氏名于世;
  有真经三藏,与儒道同尊,已自唐朝颂到今。
松下童    ◆吴氏,指吴承恩 2015/9/8 16:28
12   志在求源,向五万里艰难山水,迈开脚步;
  行堪励后,为数千年优秀种族,挺起脊梁。(今)
乱云飞度    ◆玄奘发愿西行求法,志在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行:行为、品行、操行。鲁迅评价玄奘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2015/9/13 21:58
13   万里求经 翻山涉水战魔难
  一心向佛 护法归宗酬志坚
青山一叟   2015/9/9 10:52
14   敲磬诵经 莫忘天竺行险路
  治学敬业 当崇仁寿诞高僧
秋新    ◆唐僧出生公元602年,隋朝仁寿二年 2015/9/10 11:50
17   常骑白马非王子;
  永伴青灯是圣僧。
松云客   2015/9/11 11:16
18   有意化妖妖不化;
  无心成佛佛终成。
月眉   2015/9/13 10:09
20   苦肉破痴心,各路神仙鬼怪,来来来且随我历尽这八十一般劫难;
  真经求异域,只身雪雨风霜,走走走要为人解开那百千万道迷津。
李苍梧   2015/9/14 10:08
21   信念服山川水漠
  功德汇苦辣辛酸
杜顗   2015/9/14 22:13
24   欲绝邪魔,外套袈裟朝圣所;
  如来弟子,西行险隘取真经。
学而习之   2015/9/17 08:59
26   向西天,万险千难凭执念,苦度佛缘,心种菩提修正果;
  回东土,一生三藏洗浮尘,深参禅道,身居明镜释真经。
云水间   2015/9/17 11:18
28   乃大丈夫也,纵少求寡欲,自得百万粉丝供养;
  亦真君子尔,不诳语邪行,岂愿无聊宵小参膜。
大音希声   2015/9/17 18:03
29   往印度取经,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满载而归,意志坚强,感天动地;
  在长安译著,更加沥血呕心,以致身衰而逝,精神可贵,震古烁今!
张石醒   2015/9/19 09:27
30   一心向佛葆诚笃;
  四众沿途历苦艰。
孙福奎    ◆作者:孙福奎 2015/9/18 07:16
32   僧从东土出,领三位高徒,历尽艰辛成正果;
  佛在西天迎,凭一双慧眼,了然善恶送真经。
云山枯木   2015/9/19 00:02
34   佛子丹心,欲渡众生出苦海,西土取经不畏险
  圣僧高义,思帮三界脱樊笼,金身说法总关情
夕颜(//)   2015/9/19 08:36
35   十八年弘法路 蹒跚步履 历葱岭巍峨 铁门险绝 始见唐人胆色
  三千颂大乘天 盛会登坛 令高僧礼赞 外道折服 广宣汉域声威
横塘偶过   2015/9/20 22:15
36   禅师本世宦名家,五十年无空无色,守戒缁门,自有修行坚忍志
  尘海见菩提觉路,八千里去国去乡,求经异域,犹曾论法大乘天
玉笛流香    ◆世宦名家,即玄奘乃东汉名臣陈寔后代,曾祖,祖父,父亲皆为官宦。守戒缁门,出自玄奘答太宗的言论。 论法大乘天,唐贞观十五年,玄奘在印度曲女城论道,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 2015/9/20 00:18
37   大鹏金翅,九天直下缘为难:
  僧者衲衣,长路向前佛是心。
山溪月   2015/9/20 09:48
40   一心胜苦修 西天路上一和尚
  百岁证真法 弘福寺中百卷经
青荷居   2015/9/20 21:43

  【裁判(对联擂台)点评】
  玄奘大师一生所做的两件重要的事,一是取经,二是译经,其中取经历时17年,独行五万余里,可以想见,在荒无人烟 的茫茫大漠,一个孤单的身影一步一步的朝前走,这份执着的信念和勇气令无数人感动,回国后他又用了19年的时间,夜以继日地翻译了大量佛经,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的精神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这也是我们此次活动的宗旨。
  
  综观此次赛事,风格多种多样,不管如何,都表现了对大师的敬仰之情,这种感情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只是在一些构思和措辞上有所差别,裁判组在获奖几联进行讨论分析之时,对于名次排行也颇难取舍,最终投票确定了如下次序,其实有几联确实伯仲之间,请联友理解。下面就随着大家的作品一起怀念大师的风范。
  
  一等奖
  
  19,
  
  远取真经,近宏妙法,十七年劫难不磨,愿许众生皆渡化;
  西天梵唱,东土莲开,五万里慈悲广布,始知三藏有传承。
  
  
  立意高远,手法含蓄,用语精练清新,充满了慈悲心,两自对尤为出彩,读之让人感到梵音悠悠,莲花袅袅。渡化微瑕。
  
  二等奖
  
  16,
  
  籍出洛川,于天竺入师,最应钦东土求经,西行取法;
  骨迁紫阁,自盛唐译著,尽传播两乘佛教,三藏精魂。
  
  首分句四字扣题紧密,不可移易;上比写其取经壮举,下比言其译经、弘法之精神,人物形像饱满。此联不足处,结构稍嫌松散,“骨迁紫阁”事与其后所言脱节,此其一;其二,“东土求经,西行取法”,结构上尽管可作互文看,然而就内容看显是冗赘,毕竟求经与取法实同一事。其三,声调上,分句句脚安排欠妥,上比前三分句以三个同声调字作结,加之全句20字,9字用了同一声调,音调欠优美。
  
  33,
  
  五万里遥途 人间百态阅来 自悟得西天妙谛;
  十多年静室 梵国千经译遍 终修成浊世清渠。
  
  中规中矩的一联,扣题紧;联意稍嫌单薄。结构上看,从前面的过程到结句的结论,逻辑虽成立,然过渡稍急了些。
  
  三等奖
  
  
  12,
  
  志在求源,向五万里艰难山水,迈开脚步;
  行堪励后,为数千年优秀种族,挺起脊梁。
  
   整联构思巧妙,布局合理,行文流畅,对仗工整,贯彻全联的豪迈之风让人读来为之一振。两比用词虽缺少那种古朴的韵味,但清晰的构思和流畅紧凑的逻辑,特别是有力的结句增色不少。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结句的挺起脊梁一语,以此来看并无不切,反为巧妙。当推佳作。
  
  20,
  
  苦肉破痴心,各路神仙鬼怪,来来来且随我历尽这八十一般劫难;
  真经求异域,只身雪雨风霜,走走走要为人解开那百千万道迷津。
  
  修行之人要经受各种苦难方能看破放下,有了这个信念,才引来来来,走走走的这般无畏和执着。整联生动顺畅,一气呵生,读之顿生豪迈之情,如前二节内容再宕开些会更好。
  
  25
  
  历九死以西东。光耀禅林,万法融通归皎澈;
  穷一生而取译。香浮贝叶,大唐气象乃澄明
  
  两比气脉流畅,字词考究,结句气象横生,足窥笔力。上联以西取东归之艰险展开思路,下联以人物毕生功绩及影响进行了诠释。两起句,不管从立意构思还是对仗都有板有眼,可圈可点。整联抓住了人物的重点线索,且安排得当,紧扣命题这点值得学习。但两起句上联为局部构思,下联为全局概括,应是递进式安排,而后文没有延续,写成了正对,导致有些词、句重复描述,憾为“合”嫌也。
  

  【联友讨论&交流】
苍山隐者: :) [2015/9/21 06:13]
乌山黑云: 乘字应作平声 [2015/9/21 08:47]
笑嘻嘻: 焉能见得如来...见改证,个见...:)网络资料:如来的意思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如来与佛,二者只能称其中一种。 [2015/9/21 13:50]
薄情郎: 这里的如来,不是如来佛,而是一种修行境界 [2015/9/21 15:53]
薄情郎: “见”与“证”,在这里还是用“见”更恰当些,推荐细读《金刚经》〖笑嘻嘻:焉能见得如来...见改证,个见...:)网络资料:如来的意思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所以如来与佛,二者只能称其中一种。〗 [2015/9/21 17:10]
月眉: 佛化身万千,故可见性成佛,人人可为佛,佛可为人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就是此意。名如来,而非如来;名乃假借。不懂装懂是不懂,懂也非懂。 [2015/9/21 20:38]
月眉: 见性成佛:佛心即我心,我心即佛心;佛即是我,我即是佛;佛化身万千而为众生,即为众生之心性;众生内见自身心性即为佛。 [2015/9/21 20:41]
月眉: 佛祖爱世间众生,所以才以无限爱意普渡受苦大众!心中存在对生命的珍爱,以己及人、及世,则回归到了人的本性,就能见性成佛。佛无处不在,如空气,好像不存在一样,看不见但弥漫于每一个角落! [2015/9/21 20:51]
春秋梦: 41真好联!只矢志对因缘有点可惜了 [2015/9/22 09:56]
横槊赋诗: 应该只论取经之事。佛事超出了大多数人的知识范畴,是僧人的功课。 [2015/9/23 12:47]
清河闲人: 圣教 序、记名为太宗、高宗所撰,实为于志宁、许敬宗、薛元超诸重臣才子润色,无疑字字珠玑,可化用,不宜照搬。拙见,不知妥否? [2015/9/23 21:25]
中天论剑: 大雁楼头传大乘,西游记后定西安 [2015/9/24 09:25]
三虫: 擂台人手不足,几个斑斑轮流在对句成联两个赛事执裁,如今早已人仰马翻,累不成军.急需联友们伸出援手相助. [2015/9/25 08:58]
三虫: 成联擂将由第31场(2016.1月)起邀请联友加入裁判团执裁.2016年暂定邀请联友客座执裁十场.时间请参照擂台播报公告. [2015/9/25 08:59]
三虫: 擂台播报 成联擂赛裁判团轮值表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518&ID=403112&page=1 [2015/9/25 08:59]
三虫: 对裁判的要求只有一样:要能够准时来点评.报名时可以直接指名参加某一场,或是由擂台安排场次.临时有事可以协商调换. [2015/9/25 08:59]
三虫: 感谢联友们一直以来对赛事的支持,期待联友们热烈支援客座裁判.报名很简单,有兴趣的联友直接短信给擂台版主即可.想推荐旁人可以在裁判安排表的帖子内跟帖推荐. [2015/9/25 08:59]
笑嘻嘻: 〖薄情郎:“见”与“证”,在这里还是用“见”更恰当些,推荐细读《金刚经》...何处惹尘埃?本来无一物...涅槃...:) [2015/9/25 12:20]
笑嘻嘻: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 [2015/9/25 13:03]
丑时: 胜出过的人,建议参与裁判团一次。 [2015/9/25 13:14]
小风: 〖丑时:胜出过的人,建议参与裁判团一次。〗一定要请到丑时老师参与一次,搞不好还能推荐到报刊发表。:)) [2015/9/27 06:43]
丑时: 我先小试牛刀哈:)未揭晓名字前评一下第一名:“近宏妙法”不准确,玄奘在西域也是常宏妙法的,何必强分远近。有前两分句的铺垫,后面应该是36年为准确,近宏妙法(一直到圆寂)是19年 [2015/9/27 08:42]
丑时: “西天梵唱,东土莲开”。“梵唱”与“莲开”作为自对,不具有理想的对等性,前者少意象或曰诗象,不足以统领要表之意,可敲。 [2015/9/27 08:43]
丑时: 五万里虽非实指,但坐实之,属于下策,毕竟佛法无边嘛。很多时候,用大数字并不增气势、拓表现空间,反而影响气势,压缩了空间,有虚傲之味。 [2015/9/27 08:09]
丑时: 值得说一句的是:写《唐玄奘》这个题目和为某一以玄奘为核心的景点写联,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在网络联赛中常未加甄别。(这一点与第一名作品关系不大) [2015/9/27 08:49]
雪书生: 果断抄个答案:) [2015/9/27 09:13]
三虫: 祝贺不知对错老师夺魁!祝贺小吕飞刀,苍山隐者両位老师得优胜奨!祝贺乱云飞度,李苍梧,丑时三位老师得优秀奨!祝贺苍山隐者,雪书生両位伯楽! [2015/9/28 07:41]
三虫: 感谢冬儿,逸隆,小风三位老师精彩点评!感谢联友们热情支持! [2015/9/28 07:42]
小风: 祝贺不知对错老师夺魁!祝贺小吕飞刀,苍山隐者両位老师得优胜奨!祝贺乱云飞度,李苍梧,丑时三位老师得优秀奨!祝贺苍山隐者,雪书生両位伯楽! [2015/9/28 15:37]
小风: 有几联得票作品,不论是从结构布局,还是手法、对仗都写的非常不错,但本期裁判团的意见一致认为赞誉精神是主旋律,或有切题略偏,或立意显消极的都进行了排除。这不能代表作品的好坏根本,敬请诸位老师理解。 [2015/9/28 15:57]
冬儿: 祝贺各位得奖联友,感谢蔳情郎先生的热情捐助,感谢大家的支持,请得奖者把地址发到冬儿的短信箱,以便邮寄奖励~~~ [2015/9/30 18:36]
沙漠红柳: 祝贺各位获奖联友。学习裁判团精彩点评。另请教一下,渡化,有这么个词吗? [2015/10/1 11:43]
乌山黑云: 一不小心进了水 [2015/10/1 08:08]
冬儿: 应是度化,作者笔误了,所以说微瑕。~~~· [2015/10/1 20:41]

网站总在线2002人;论坛在线1682人;擂台及其他栏目在线320人;本页在线7人: 游客7人 ■擂台及其他栏目在线用户总览 


国粹网(2002-2025) 版权所有

关于本站
 
滇ICP备17008350号-1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2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