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征联信息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53)
----  12.01.31截止:“笠翁杯”南京老城南门东地区全国征联启事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53&id=302640)

--  作者:燕鸣春风
--  发布时间:2011/12/2 13:36:27

--  12.01.31截止:“笠翁杯”南京老城南门东地区全国征联启事

  

  
  
  秦淮地区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市井繁华之地、人文荟萃之所,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门东地区又是古秦淮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重要区域,保存了五六百年的街巷肌理及历史建筑。这里有吴国名臣张昭的娄湖,诸葛亮出使东吴驻节过的军师巷,西晋周处励志发奋的读书台,梁武帝出生地光宅寺,明初富豪沈万三故居、太平天国时期金陵首富蒋百万故居、明武宗钓鱼的小西湖,科举预试考场上、下江考棚,还有“问渠哪得清如许”的问渠茶馆、历史文化大家李渔的芥子园……为了配合保护与建设南京老城南历史风貌,彰显千秋文化神韵,特举办“笠翁杯”全国征联活动。
  
  1、征联内容:
  
  (1)按列出的文化名胜和历史遗存撰联(具体内容见中华国粹网、中国楹联学会网、大河楹联网);(2)按老城南传统民居、民风、民俗撰联,如书香之家、经商之家、一般平民之家等。
  
  2、征联要求:古风古味、忌新语。考虑到镌刻悬挂等因素,联文以7—11字为宜。
  
  3、奖项:一等奖2名 各3000元;二等奖3名 各2000元;三等奖8名 各1000元;优秀奖10名 各200 元。
  
  4、评选:设立专家评委会,按照“铁面、公心、法眼”原则,对全部参赛作品实行无记名评选。
  
  5、截稿期限:即日起至2012年元月31日截止。
  
  6、录用:凡获奖楹联皆可列入永久使用范围,不另付稿酬;因奖项名额有限,凡参赛未获奖楹联如在历史街区中使用,每副联付稿酬200元。
  
  7、主办单位: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南京市秦淮区地方志办公室、南京老城南历史文化研究会、南京城南历史街区保护建设有限公司、南京秦淮文创产业有限公司。
  
  8、评委会主任:郭殿崇: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副主任:袁裕陵: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市楹联家协会主席
  
  高安宁:南京秦淮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委员:舒贵生: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百楼: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
  
  曲卫猛:南京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
  
  9、来稿请寄:南京秦虹路一号:秦淮区地方志办公室收,邮编:210022。
  
  10、电子邮箱:lao_ cn@126.com
  


  
[此贴子已经被梁星于2011-12-2 14:31:55编辑过]

  
--  作者:燕鸣春风
--  发布时间:2011/12/2 13:37:18

--  

  

“笠翁杯”南京老城南门东地区全国征联附录

历史名胜、文化景点简介

  

1、 新民坊

《秦淮区志》:“东起上江考棚,西至中华门。太平天国时期。女状元傅善祥居此,称贵人坊,后无人居住,称鬼人坊。1950年改为现名。”

新民坊的地点就在中华门瓮城东面,此处也是中国唯一女状元傅善祥的出身地。

2、膺福街

《金陵琐志九种·东城志略》:“桥南转东为大英府街,今改为膺福,以明英国公张辅府而名。辅以平交耻封,后死土木之难。”

《秦淮夜谈第四辑》:“膺福街原名积玉桥,因明初英国公张辅开府于此,故改称英府街,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两江总督李鸿章始将英府街改称今名。”据《南京文献》所载,更名为膺福街,是取“膺祥得福”之意。张辅,字文弼,出身将门。他在燕军起事时,即从父效力,父殁东昌,辅嗣职,迭立战功。永乐三年,安南(今越南)国黎季犛弒君篡位,自立为太上皇,立子苍为帝,明成祖知情大怒,命成国公朱能、张辅等率军八十万,前往征讨。后,永乐六年夏,张辅率军返回南京,明成祖在奉天殿(今明故宫遗址北部)赐宴,为他赋《平安南歌》,并进封他为英国公,予世券。英国公府第的匾额也就是这时挂上去的。张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虽“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土木堡事变之前,二十多年“海内晏然”的社会局面,是与他大力辅助密切相关的。

3、 沈万山

《金陵野史》:“相传,朱元璋攻下金陵后,准备建都,决定扩建城廓,但当时府库虚乏,难以成事。朱元璋就找到了沈万三,要他分筑一半。结果,沈万三负责的东南城墙比明王朝负责的西北城墙早完工三天。据传说,当时有人嫉妒他,讲他家有聚宝盆。沈怕因此惹祸,就声言筑南门时把聚宝盆埋在城下了,不然城就建不起来。聚宝门之名便由此而来。尽管这样,灾祸依然没有躲过。后来,朱元璋找了一个借口,把他流放到边塞去了。沈万三是怎样发财致富的呢?有的说他在无意中得到一个聚宝盆,有的说他掘地得金而致富,比较可信的记载,是说他除了地租和高利贷收入外,还进行海上贸易,经常“奔走徽池宁太常镇豪富问,辗转贸易,致金数百万”(《蕉馆记谈》)。”

《南京名人故居》:“沈万三故居位于今马道街5-9号,建于明初,原建筑规模很大,为多路数进。现存大厅两座,平房数间。现马道街7号内保留着的楠木大厅,不仅是目前南京仅存的两处楠木大厅之一,也是南京城内现仅存的两处明代住宅建筑之一,足见其珍贵。楠木大厅面阔11.8米,进深9.8米,檐高4.5米,为抬梁式结构,从其结构、用料和做工看都十分考究。沈万三,是苏州人对富豪沈氏的称谓。沈氏系元末明初人,那时,民户服役编册,按其资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分为三,计三等九则,沈氏为上等户三类中最秀者,故时人因呼其为沈万户三秀,简称沈万三。自洪武十九年(1386年)起助建南京通济、聚宝及廊房、街道、桥梁、水关、署邸等。工程完毕后,被谪发戍边云南。”

沈万山的家与产业主要集中在门东的箍桶巷、木匠营、白酒坊、马道街、中华门、大油坊巷、堆草巷等地,这些地方都与沈万山有关。

4、 周处读书台

《西晋史》记载:“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弱冠前好驰骋,不修细行,州曲患之。自知为众所恶,慨然有改励之志。里人以三害切讽,于是射虎、斩蛟。往见陆云,具以诚告。云日:‘古人学道,贵朝闻夕死,君前途尚可。第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遂退而向学,有文,言必信,行必谨。如是,期年,州府交辟,仕吴,为东观左丞。吴平,人洛,累迁郡太守,率有善状。拜御史中丞,几所纠劾,不避贵权。卒树功名,没世远耀。”

5、 石观音寺

遗址在老虎头44号。此寺始建于梁天监六年(507),系梁武帝萧衍出生地。萧衍登基后,于天监六年舍宅为寺,名曰“光宅寺”。997年存大殿一座、三开间一厅,寺内的石观音被善男信女修缮。观音寺至清咸丰年问毁兵火,同治以后有所修复。

《金陵野史》:“梁武帝萧衍信佛,奉高僧宝志为同泰寺(即鸡鸣寺)主持。有一次斋僧,郗皇后为了试试宝志的道行,竞放了,些肉馒头混在素馒头中间,岂料被宝志识破。梁武帝当众怒斥郗后,她感到十分羞愧,回宫就投井自尽了。郗后为人贤淑明慧,擅长书法,娴习女红,武帝平日十分宠爱。她死后,武帝悲伤不已,日夜思念,梦见郗后变成一条大蟒藏在井里,武立寺奉祀。因此那尊石观音实际上是郗后的雕像,石观音寺的所在地至今民间还称做‘网龙里’或‘蟒蛇仓’,其源盖出于此。据《南史,梁武德郗皇后传》载:‘后酷妒忌,及化为龙,通梦于帝,或见形光彩,照灼帝体不安。龙辄激水腾涌于井上,帝置银辘轳金瓶,灌百味以祀之。’钱塘陈退庵诗云:‘噩梦深宫事岂真,再来谬取蟒蛇身,便教礼尽梁王忏,难忏当年妒妇津。’这首诗的见解是对的。”

6、 老虎头

《景定建康志》记载:“娄湖,在城东南一十五里,周回一十里,灌田二十顷,水流入舰澳。”《舆地志》云:“娄湖苑,吴时张昭所创,有湖以溉田,宋时筑为苑。张昭封娄侯,故谓之娄湖。”

《南京地名趣话》:“老虎头在南京城内东南角城墙脚下。三国孙吴时,孙权的谋臣张昭居此,宅前之湖亦为张昭所开。张昭官封娄侯,此湖故名娄湖。时人称其宅所在地为娄湖头。南京民间附会说,娄湖水枯时,常有乱石露出水面,状似一只只凶猛的老虎头,故又称这里为老虎头。张昭(156~236),字子布,彭城(今徐州)人。孙策临终前,将张昭召至床前,把孙权托付于他,要他辅助孙权干出一番事业来。东吴诸老将在张昭的带领下,同心戮力,帮助孙权创建了吴国。”

7、 芥子园

《金陵园墅志》记载:“芥子园在赤石矶,金华李笠翁渔居金陵拓之。园门自题联云:‘孙楚楼栏赏月地;孝侯台畔读书人。’”

《秦淮夜谈十三辑》:“李渔营建的芥子园,集中体现了他的园林文化思想,是中国园林美学史上的杰作。芥子园建于康熙己酉年(1669),原址位于城南老虎头周处读书台西侧,在石观音附近。在石观音寺遗址中,现尚存有李笠翁手迹石刻嵌在佛堂侧面的门楣上。李渔是明清之际的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以作《闲情偶寄》、《李笠翁十种曲》而饮誉海内外。芥子园内有“浮白轩”、“月榭”、“歌台”等,丹崖碧水,茂林修林,鸣禽响瀑、茅屋板桥,使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8、快园

《金陵琐事》记载:“武宗钓鱼快园。州山人四部稿,载金陵名园十余处,殊无艳羡语。当司寇宦游时,诸园半已荒芜,其无艳羡语者宜也。乃徐子仁之快园未曾言及,何也?子仁诗才笔阵,丹青乐府,足称能品。如此园主,已自难得。况武宗幸其家,钓鱼于园池,得一金鱼,宦官高价争买之,武宗取笑而已。又失足落池中,衣服尽湿。此事古今罕闻,岂诸园之可同乎?园有宸幸堂、浴龙池,纪其实也。”

《金陵琐志九种·金陵园墅志》:“园在箍桶巷,江宁徐子仁茂才霖园。武宗南巡时幸其,于晚静阁下钓鱼,失足落水中。园内遂筑宸幸堂、浴龙池。今虽废为丘墟,而春水鸭栏,夹以桃柳,人呼为‘小西湖’云。”

9、张家衙

《东城志略》曰:“又南为张家衙。明张庄节公可大宅在此,名小东园。地处中华门东,南起三条营,北至剪子巷。”

《南京市地名录》载:“因明代抗倭将军张可大居此,故名。张可大,应天(今南京)人,字观甫,万历武进士,仕为登莱(今胶东一带)总兵官,进右都督。孔有德反,城陷死,谥庄节(世称庄节公),平日好学能诗,敦节行,颇具儒将之风。”

《秦淮区志》:“张家衙南起三条营,北至剪子巷。明代抗倭将军庄节公张可大居此,称张家园,后易名张家衙。”

《古里秦淮》:“传说张可大考中武进士后当了武官。他所防卫地段有一税官死亡,其产业丰厚,家属在千里之外。张可大受命封税官财产,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另一方面是要弄清财产来历。过了些日子,一位高官对张可大说:‘这税官家中如此排场,定有不义之财。你我从中发点横财,谁也不知。’张可大对上司不敢硬,只好说:‘大人何不早说?账目已经报上!’后来,税官儿子赶来,拜见张可大,请求归还财产,还送上银票,请张可大笑纳。张可大说:‘现已查明,你父亲财产合法。我在这里等候你接受这笔遗。’这事很快传开,朝廷赞扬张可大不但是武艺高强的战将,而且是办事干练的良吏。

10、卢冀野旧居

卢冀野是中国现代知名学者、教授,也是从南京老城南的巷子里走出来的一位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之誉,卢冀野生前在南京曾住过不少地方,其中一处位于门东膺福街14号,另一处位于升州路附近的大板巷,还有一处则位于门东剪子巷磊功坊。

11、军师巷

《白下琐言》记载:“诸葛祠,在信府河军师巷。相传和吴破魏时,武侯驻节于此。”

《秦淮夜谈第十辑》:“军师巷。中华路南段东側有条巷道,名军师巷,其地相传为诸葛亮出使东吴时的驻节之所。诸葛亮系三国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在赤壁战(公元208年)前夕,他曾奉命出使东吴,军师巷之名,源于《吴录》中,‘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此乃帝王之宅’的史料由此而来。这条小小的巷道,至今回荡着一代英豪雄震的千古赞叹。”

12、蒋百万故居

《南京名人故居》:“蒋寿山,回族,是晚清时南京富商。传说他是以赶毛驴发家被称为‘蒋驴子’。他在南京有多处房地产,现知有三处:三处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处就是城南门东三条营18、20号。此处为南京民居典型的多进穿堂庭院式建筑群。南京民居最常见的是三进至五进;每两进之间的庭院叫天井,有的两侧还有厢房,大户望族可达七进、八进。蒋寿山故居共有二路七进,坐北朝南,占地4500平方米。平面布局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正房,有四进。临街房屋下部约1.5米以青条石砌筑,外观凝重坚实。门厅外墙有拴马石,山墙带有高大的封火墙,既起封闭端头梁架檩条,又起防火作用,同时也是民居的一个显著标志。整体建筑给人以深宅大院之感。此处建筑院落完整,结构无损,是南京晚清建筑群保存较好的一处。现为江苏省文物护单位。”

13、伏龟楼

《景定建康志》云:“伏龟楼,在府城上东南隅。景定元年,马大使光祖增创硬楼八十八间。杨万里诗:‘周遭故国是山围,对景方知此句奇。偶上伏龟楼上望,一环碧玉缺城西。’”

伏龟楼原建筑规模浩大,应该包括城墙拐角东南两侧约一百米左右的范围。宋代时就有楼八十八间,可见不是一座楼,而是一处建筑群。主楼叫伏龟楼,四周有环绕的楼群,是一处重要的景点。元代伏龟楼还在,福寿在楼上指挥作战,估计对楼造成破坏。在明代建城时,这楼正好在城墙拐角处,不得不拆除,从此伏龟楼消失了。

14、王伯沆故居

《秦淮文物》:“坐落在中华门东侧的边营98号。王伯沆(1871-1944),名瀣,字伯沆,号冬饮,又号沆一、伯涵、伯韩,五十岁以后又号伯谦、无想居士等。曾在南京师范高等学校、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执教近三十年,于国学、诗词、书法等有很高造诣,为一代名儒。他抗日战争初期,他因病滞留南京,坚贞守道,傲骨奇节,贫病不事汪精卫伪政权,‘杜门谢客,自期一死’。当他死后,学者柳诒徵有赠句‘周处台边老伏生,年年槁饿石头城’;胡小石教授有句‘数椽寂寞古台下,陷贼诈死长闭长’。1945年,日军投降后,中央大学师生和社会名流汇集在他的故居,举行隆重追悼仪式。王伯沆陈列馆于1998年11月8日开放。这所陈列馆是南京八十年代以来第一所私立纪念馆。”

  

15、龙泉巷

南起剪子巷,北至马道街。相传明代朱元璋看望沈万三路过此地后,巷内一井此后从不干涸,故名龙泉巷。

16、箍桶巷

南起剪子巷,北至长乐路。相传此处为沈万三的箍桶匠居住之地,故名。

17、 光宅寺

该寺因藏有一尊摩崖石刻的观音雕像,也就被老百姓称为“石观音寺”。据史志记载,该寺还曾经存有我国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绘制的一幅观音像。

该寺建于天监六年(公元507),由梁武帝出生地的旧居舍宅为寺,名曰“光宅寺”(据史书记载天监十三年,他又在该寺的附近舍宅建成萧帝寺)。当时的光宅寺规模宏大,据说一直没有建完。在唐代它遭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南唐保大中年间(公元943--957年)改名为法光寺。到了北宋康定年间(公元1040--1041年)又更名为鹿苑寺。明代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来自西域的回光将该寺进行修整并以自己的名字更名为回光寺。当时的回光寺有十多座殿堂,如观音殿、金刚殿、关圣殿。到了清代,因战乱该寺已成为一片废墟。清乾隆四十六年,一个游方僧在这里发掘出一尊石观音像,便募集资金在原地恢复了该寺。

今天的石观音寺仅存大殿一座,另有三开间厅堂一间,占地不大。现藏一块刻有观音像的碑刻,还有石观音像一尊。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以及农历二月十九(观音生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和九月十九(观音涅槃日)对外开放,香客很多。

18、上江考棚

上江考棚为安徽举子预试处,曾几易其地。清代同治四年以后,上江考棚迁往城南的三条营,这里至今仍称上江考棚。《南京市地名录》有上江考棚地名,并注:“南起新民坊,北至剪子巷。清朝科举时,上江考生宿舍设此,故名。”下江考棚位于镇淮桥东北,东起信府河,西到中华路,为科举考场遗迹。三年一次的乡试,都在阴历八月举行,又称“秋闱”;而举行预试的时间则在该年的二月,所以应试者大多在乡试前一年来到南京,租赁房屋,进行复习、交际及游乐等活动。每逢此时,上江考棚及下江考棚附近熙往攘来,文士如云;贡院所在地的秦淮河、夫子庙一带热闹非凡。

19、堆草巷

东起小西湖,西至大油坊巷。相传此巷是明代沈万三的堆草场,故名。曾名翔鸾庙。沈万山在城南产业很多,几乎占了门东的半壁天下。这堆草巷原是沈万山堆草的场所,是为养马服务的。《金陵琐志九种·东城志略》:“稍北为翔鸾坊,南唐卢绛尝居此,有庙祀卢大王,重其忠节也。绛为昭武节度留后,宋杀之。庙侧有溥泉,咸淳年井阑已失。”南京人崇拜忠臣孝子,对南唐忠臣建庙,是一种传统。

  

20、小西湖

南接马道街,北连小油坊巷,古名堆金桥、箍桶巷、油坊巷,因有一池塘美如西湖而得名。据《东城志略》记载:“箍桶巷有快园”。快园主人徐霖,字子仁,号髯仙,苏州长洲人。武宗南巡时,伶人臧贤向武宗推荐他填制的新曲,武宗极喜。自此,他常以词曲、书画供奉,多次受到武宗赞赏。快园屡易其主。清朝末年,园主败落。而仍是“春水鸭栏,夹以桃李”,景色迷人,故有“小西湖”之称。

21、马道街

在中华门内北向东侧,东接小心桥东街,西接大油坊巷,与剪子巷平行。《东城志略》写道:“自堆金桥东转为马道桥,相传富民沈万三居此。”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南京首富,原为吴兴人,明太祖迁徙富户充实京师时迁居南京,住在马道街。今马道街5号、7号、9号即为他的旧居。

22、箍桶巷、木匠营

位于长乐路中端以南、马道街以北,在明代富商沈万三故居附近。相传明朝时富人为光宗耀祖,热衷于大兴土木。江南首富沈万三的箍桶匠们大多聚居于城南城墙一带。时间久了,众人就把这条巷子称作箍桶巷,把箍桶巷东面木匠聚集的巷子称作木匠营。几百年过去了,箍桶巷、木匠营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城南人称呼起来还很亲切。

23、剪子巷

在中华门北向偏东,西接大油坊巷,东连小心桥东街,与马道街并行。明初这里是兵器仓库所在,仓内多储箭簇,故称“箭子巷”,后讹为“剪子巷”。《东城志略》说:“自大英府南转为剪子巷,古名周处街,在善和坊南,织锦坊东。”

24、边营、中营、三条营

边营,东起老虎头,西至上江考棚。明代朱元璋建营房于此,因靠近城墙边,故名。中营,东起转龙巷,西至边营中段。明代陆军城防分边营、中营、三条营,此巷地处中间,故名。”

边营、中营、三条营是明代军营,深藏在城南的一角,需要大量的军需补给,为此特地在门东挖了一条小运河,一直通到秦淮河,运送军粮。到了清代成为民居,并有寺庙。

25、转龙巷

南起中营,北至剪子巷。相传明代朱元璋坐车外出巡访,被岩石挡住去路,车子绕道而过,故此得名。这条巷名与朱元璋建城墙有关,朱元璋视察是事先不发通知的,总是突然驾临城墙工地,让筑城官员防不胜防,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会弄虚作假。南京城墙才得以坚如磐石,耸立至今。

26、心腹桥

南起剪子巷,北至马道街。因地处中营、边营、三条营的中心区域,故称心腹桥。曾名星福桥。

27、五板桥

南起三条营,北至剪子巷。清代此地有一明沟,上盖5块石板,故名。

28、蔡板桥

东起心腹桥,西至箍桶巷南。相传民国初有人在此挖地,发现一块石头桥碑,刻有“蔡板桥”三字,故名。

29、小心桥

在小运河上,原名小星桥。《同治上江两县志》地图上标明为小星桥。《东城志略》:“马道街西北为蔡家苑,为木匠营,其歧处为新路口,东沿方井,遂至于小心桥矣。


  


--  作者:班首长
--  发布时间:2011/12/2 13:43:21

--  

  
  
  周处读书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2 13:59:46编辑过]

  
--  作者:燕鸣春风
--  发布时间:2011/12/2 13:54:37

--  

  谢谢班首长的支持!
  
  六朝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各位老师、各位联友都来参加啊!南京欢迎你!


--  作者:布原明
--  发布时间:2011/12/2 14:01:12

--  

  支持


--  作者:中山道人
--  发布时间:2011/12/2 14:23:11

--  

  在版头若发现梁版主一露面,大部分都是给大家带来了征联好消息,谢梁版主辛苦! 这启事大有写头,给呀么给足力支持伊呀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3 9:59:37编辑过]

  
--  作者:燕鸣春风
--  发布时间:2011/12/3 9:27:38

--  

  大家给力支持


--  作者:中山道人
--  发布时间:2011/12/3 16:04:14

--  

  

  支持稿已发送成功.....沒看见有回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3 16:25:38编辑过]

  
--  作者:风雨归人
--  发布时间:2011/12/7 18:21:12

--  

  邮箱 怎么显示格式不对?


--  作者:中山道人
--  发布时间:2011/12/7 18:59:44

--  

  

以下是引用风雨归人在2011-12-7 18:21:12的发言:
  邮箱 怎么显示格式不对?

  我也是被退回好几次,请注意一横线要卧底,不要取,不仿再试试。


--  作者:风雨归人
--  发布时间:2011/12/8 8:01:22

--  

  试了一下 还是显示不行。


--  作者:中山道人
--  发布时间:2011/12/8 9:11:35

--  

  


  试了一下 还是显示不行。
  
  (建议將每个字母符号用手重新打一遍)
  
--------------------------------------------
  
  12.1.31截止:“笠翁杯”南京老城南门东地区全国征联启事

发件人:
  
  
  
时 间:
2011年12月03日 16:22 (星期六)
lao_cn@126.com;
发送状态:发送成功[查看详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2-8 9:31:02编辑过]

  
--  作者:风雨归人
--  发布时间:2011/12/8 14:15:45

--  

  谢谢 用了你上面的 这下行了。


--  作者:水流云在
--  发布时间:2011/12/9 0:15:40

--  

  温先生真是热心肠,钦佩!


--  作者:中山道人
--  发布时间:2011/12/9 6:57:22

--  

  

以下是引用水流云在在2011-12-9 0:15:40的发言:
  温先生真是热心肠,钦佩!

  举手之劳,不必挂齿。


--  作者:金峰
--  发布时间:2011/12/12 23:22:35

--  

  支持 !


--  作者:洽轩
--  发布时间:2012/1/15 10:45:02

--  

  启事中的邮箱地址多了个空格


--  作者:龙凤呈祥
--  发布时间:2012/1/19 16:21:39

--  

  也来支持一下


--  作者:金峰
--  发布时间:2012/1/20 17:48:50

--  

  已经成功投稿,没见回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0 18:05:01编辑过]

  
--  作者:金峰
--  发布时间:2012/1/20 17:59:31

--  

  lao_cn@126.coml这样发就发送成功了,没有回复!


--  作者:古风犹存
--  发布时间:2012/1/30 0:27:07

--  

  已发送部分稿件,不见回复。


--  作者:左勾拳
--  发布时间:2012/1/30 8:20:53

--  

  支持无复疑窦


--  作者:大秦岭
--  发布时间:2012/1/30 14:04:19

--  

  发送成功,但又在邮箱中出现系统退信,不知何故。临近截稿,主办方也不见回复疑问,这个征联诚意如何?


--  作者:梁星
--  发布时间:2012/1/31 13:35:14

--  

  今日到期,解下提醒!


--  作者:班首长
--  发布时间:2012/4/6 21:42:47

--  

http://www.zgylb.net/article.asp?id=302&classid=3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5&id=317621


“笠翁杯”南京老城南门东地区全国征联揭晓榜

中国楹联报


一等奖(2名):

芥子园联

春色未央,胜景如来天地外
诗心无碍,闲情偶寄水云间
(辽宁 杨晓雁)

周处读书台联

书读春秋,羞同蛟虎为三害
道闻朝夕,喜向阁台铭一贤
(江苏 魏艳鸣)

二等奖(3名):

问渠茶馆联

活水壶烹千古月
清心茶酌六朝春
(河北 董汝河)

上江考棚联

墨彩流华,身向龙门争跃鲤
文光射斗,名随桂榜共生香
(河北 张志强)

王伯沆故居联

名儒一代秦淮韵
傲骨千秋华夏魂
(安徽 钱继和)

三等奖(6名):

卢冀野旧居联

同仇抗日歌,才子且为战士
独步饮虹曲,论家原乃诗豪
(江苏 曹福华)

军师巷联

为有高人曾驻节
故教胜地永流芳
(湖南 刘安民)

伏龟楼联

楼点三春色,望八面朱栏,千重碧树
荷香四座风,赏六朝烟雨,十里秦淮
(山东 张贵祥)

新民坊联
(傅善祥故居)

巾帼状元地
寻常百姓家
(江苏 杜守京)

蒋百万故居联

不惮艰辛,驴背驮来豪宅
久经风雨,燕巢筑在谁家
(广东 张芳畅)

光宅寺联
金陵王气名天下
帝宅祥光照佛门

(江苏 徐世举)

优秀奖(15名):

河北:董汝河 李伟亮
江苏:何国衡 陈 静
安徽:赵继杰 陈自如
河南:林玉新
广东:成小诚
北京:孟广祥
山西:邵运德
广西:刘红波
江西:蒋乐思
湖南:周永红
湖北:万中伟
天津:穆洪信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SQL-商业正版
国粹网 版权所有
执行时间:984.37500毫秒。查询数据库5次。
当前模板样式:[国粹模板]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