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初级班(14期)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469)
----  【提问】毕业考试答疑室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469&id=265139)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4/2 15:53:46

--  【提问】毕业考试答疑室

  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可在此交流!
  
  教员值班安排:
  
  星期一:秋风听雨,赤兔马
  星期二:笑对,快乐神仙
  星期三:抱月山人
  星期四:秋风哥哥,湘靈
  星期五:灵瞳,米显恩
  星期六:白木
  星期日:郑群,赤道火夫
  
  无心负责端茶倒水打扫卫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9 10:28:45编辑过]

  
--  作者:铁木钦哥
--  发布时间:2011/4/2 21:29:17

--  

  秋风听雨老师好,请先接受学生铁木钦哥奉上的一杯香茶.麻烦您指导学生怎样建
  笔记本和领取教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 21:32:59编辑过]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4/2 21:42:03

--  

  问好铁木钦哥:)
  教材已经发到教室,自己去领取,笔记本点左上角发表话题,课堂作业正在编制中,我们将在4月10号正式开学,在开学前大家可以去课外活动室参加一些活动,我们的老师已经在指导了:)


--  作者:铁木钦哥
--  发布时间:2011/4/2 21:57:32

--  

  谢谢主任指点.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4/5 1:50:29

--  

  第一天值班,没有问题提交,很好。
  作业暂时不发布,先看教材一个星期,免得忙于做作业,而忽略了看教材。做作业不是目的,而是检阅自己的不足,而教材连看都认真看,检阅什么?
  不要因为能对几个句子或是写几副对联就可以出去招摇,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不要忘记学习。当前发现很多学员忙于参加社会赛事,这本来也是我提倡之做法,但很多学员将自己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这是错误的,时刻要保持学习!参加征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于自己水平提高无关的资料,而大部分学员还没能达到跻身获奖名单的能力,所以我建议大家每个月参加一到三个赛事,练练笔,而不是天天沉浸于此,讲句不好听的,参加越多也就是更多地给人垫底。
  说这些,不是打击大家的积极性,而是告诫大家,只有学有所成后才能得心应手。不过适当的练笔也必不可少!


--  作者:柳叶飘飘
--  发布时间:2011/4/5 13:22:05

--  

  我怎么找不到自己的学号啊? 我怎么领取作业和教材啊? 我怎么进那个群啊? 没看到有人接受呢


--  作者:燭心
--  发布时间:2011/4/5 13:50:33

--  

  柳叶,这里有学号了
  CJ1420 柳叶飘飘 指导教师:秋风听雨
  
  


--  作者:柳叶飘飘
--  发布时间:2011/4/5 20:39:58

--  

  有了学号 我还要怎么做呢 我没进过论坛呢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4/5 20:47:23

--  

  

以下是引用柳叶飘飘在2011-4-5 20:39:58的发言:
  有了学号 我还要怎么做呢 我没进过论坛呢

  建立自己的笔记本,熟悉教室环境,看看相关帖子,参与教室里面的活动。
  ——最最主要的是将教材认真看两遍,一字不落


--  作者:月光雨
--  发布时间:2011/4/9 20:36:01

--  

  跟定秋风老师,永远听秋风老师的尊尊教导!


--  作者:铁木钦哥
--  发布时间:2011/4/12 0:25:50

--  

  请问老师作业一 第四题阅读前人诗联,并试着重配下联 ----------是集句还是自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2 0:31:29编辑过]

  
--  作者:冬夜絮语
--  发布时间:2011/4/12 8:08:14

--  

  云岫老师:您说“学员查阅修改作业可通过编辑命令”我不知应如何操作。请指教!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4/12 8:23:07

--  

  

以下是引用铁木钦哥在2011-4-12 0:25:50的发言:请问老师作业一 第四题阅读前人诗联,并试着重配下联 ----------是集句还是自对?

  古句重配,可以在原诗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诠释。自对集句都可以,但注意上下句意境统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2 8:26:36编辑过]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4/12 8:24:31

--  

  

以下是引用冬夜絮语在2011-4-12 8:08:14的发言:云岫老师:您说“学员查阅修改作业可通过编辑命令”我不知应如何操作。请指教!

  
  在你回帖的右下角,点击“编辑”两字,可以修改查看屏蔽的帖子。


--  作者:欲渡
--  发布时间:2011/4/12 11:23:15

--  

  学生对下面的话不甚明白,谢谢老师。
  
  【当五、七言对联尾部出现“1+2语义节奏”时,必须按“2+1语音节奏”来安排或考察平仄,否则无法按“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来规范声律。】


--  作者:快乐神仙
--  发布时间:2011/4/13 16:28:12

--  
以下是引用欲渡在2011-4-12 11:23:15的发言:
学生对下面的话不甚明白,谢谢老师。

【当五、七言对联尾部出现“1+2语义节奏”时,必须按“2+1语音节奏”来安排或考察平仄,否则无法按“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来规范声律。】

欲渡同学好。你首先需要弄明白语义和语音的概念。语义是指上下联内容(语义)的关联;语音是指联句的发音,即所谓的平仄关系。
每句对联都可按语义、语音两种方法断句,比如“腾龙/快马/逢新/世 || 腾龙/快马/逢/新世”。
前一种是按语音断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后三字的节奏是“逢新/世”= 平平/仄=(2+1)。此种节奏,按语义来断逢新/世”三字是讲不通的。只有按“腾龙/快马/逢/新世”。
的语义断句才能讲得通。

明白了这点,下一种按语义节奏断的“腾龙/快马/逢/新世”、即所谓的后三字(1+2)的节奏,就很好理解了。
当五、七言对联尾部出现“1+2语义节奏”时,不要光考虑语义节奏,必须按“2+1”来考虑语音节奏安排好平仄,否则无法按“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来规范声律。

不知说明白没有。望包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13 16:38:16编辑过]


--  作者:秋风哥哥
--  发布时间:2011/4/14 19:38:42

--  

  奉旨坐台!
  错了!坐诊~~~~~~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4/14 23:11:58

--  

  

以下是引用秋风哥哥在2011-4-14 19:38:42的发言:
  奉旨坐台!
  错了!坐诊~~~~~~

  
  哥哥最好,没有活也签到:)
--  作者:秋风哥哥
--  发布时间:2011/4/15 7:16:22

--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不管水平咋样,态度是积极的。呵呵


--  作者:欲渡
--  发布时间:2011/4/15 9:41:23

--  
以下是引用快乐神仙在2011-4-13 16:28:12的发言:


欲渡同学好。你首先需要弄明白语义和语音的概念。语义是指上下联内容(语义)的关联;语音是指联句的发音,即所谓的平仄关系。
每句对联都可按语义、语音两种方法断句,比如“腾龙/快马/逢新/世 || 腾龙/快马/逢/新世”。
前一种是按语音断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仄,后三字的节奏是“逢新/世”= 平平/仄=(2+1)。此种节奏,按语义来断逢新/世”三字是讲不通的。只有按“腾龙/快马/逢/新世”。
的语义断句才能讲得通。

明白了这点,下一种按语义节奏断的“腾龙/快马/逢/新世”、即所谓的后三字(1+2)的节奏,就很好理解了。
当五、七言对联尾部出现“1+2语义节奏”时,不要光考虑语义节奏,必须按“2+1”来考虑语音节奏安排好平仄,否则无法按“135不论、246分明”的原则来规范声律。

不知说明白没有。望包涵。


明白了,谢谢快乐老师!


--  作者:尚义
--  发布时间:2011/4/17 16:03:58

--  

  我已经报到,不知如何进入教室学习,请老师指教。谢谢!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4/17 19:40:15

--  

  

以下是引用尚义在2011-4-17 16:03:58的发言:
  我已经报到,不知如何进入教室学习,请老师指教。谢谢!

  
  你已经在教室了:)课程安排和作业、活动导航在这儿: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469&star=1&replyid=109285&id=266326&skin=0&page=1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4/18 15:17:59

--  

  貌似今天没事。


--  作者:赤兔马
--  发布时间:2011/4/18 21:43:47

--  

  值班点卯闲无事!


--  作者:宁静星空
--  发布时间:2011/4/22 22:05:02

--  

  请问老师,试剑台活动是否已取消?
  值班点卯闲无事,
  写句吟诗自有欣。


--  作者:秋风哥哥
--  发布时间:2011/4/23 20:16:12

--  

  昨日网络问题,值班了,但没能发出帖子。
  既然楼上的问题是昨天的,俺就解决了:
  请无心老师解决!
  呵呵
  


--  作者:宁静星空
--  发布时间:2011/4/23 21:41:08

--  

  

以下是引用秋风哥哥在2011-4-23 20:16:12的发言:
  昨日网络问题,值班了,但没能发出帖子。
  既然楼上的问题是昨天的,俺就解决了:
  请无心老师解决!
  呵呵
  

  秋风哥哥要逃避啊!“俺就解决了”,请秋风哥哥老师解决!毕竟老师踢球的水平还赶不上国足,球到您那还得接一下!哈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4-23 22:15:58编辑过]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4/23 22:43:37

--  

  试剑台活动没有取消,大家可继续出句对句,老师会抽时间去指导,有问题就指出来,没问题就不说,不一定每帖都回复,老师改的越少说明大家进步越大:)


--  作者:晚霞红满天
--  发布时间:2011/4/28 6:41:41

--  

   请问,在什么地方可以查到学员作业的分数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4/28 10:03:01

--  

  

以下是引用晚霞红满天在2011-4-28 6:41:41的发言:
  请问,在什么地方可以查到学员作业的分数

  帖子右下角,点编辑:)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4/30 8:55:04

--  

  请问老师,怎样才能跳出春夏秋冬咏字之痛。实用联怎样的思路?盼!


--  作者:秋风哥哥
--  发布时间:2011/4/30 12:10:32

--  

  
  深入生活,联系实际,写身边事,舒心中情
  实----言之有物,不无病呻吟
  用----有的放矢,不假大空拽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5/4 0:23:24

--  
以下是引用海的世界在2011-4-30 8:55:04的发言:
请问老师,怎样才能跳出春夏秋冬咏字之痛。实用联怎样的思路?盼!

首先就是就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是事物出句,再根据主题应对,这就是特定的主题运用特定的字词造句。如让你就“和谐国税”题联一副,这就是特定主题,与春夏秋冬无关,你总不能再时刻惦记着“春花秋月何时了”,我在开创之先就给自己出句“秉诚缴纳,还利于公,不做半分虚假;”然后在自己对句“合理征收,以人为本,方能万事和谐。”当然出句和对句不一定一开始就是这样子的,而是通过应对不断调和出句和对句,让句子更通顺、让联意更加贴切主题。一副联中要有亮点,那么这副联的亮点就是出句的“不做半分虚假”和对句的“方能万事和谐”,有了亮点自然能吸引人读者的眼球。再如石首市高陵杯春联大奖赛,我在阅读他们地域资料后发现石首市最引以自豪的是“三阁老、二尚书、一太史”,那么如何将这个东西入联,,首先就要看看自己能不能对出来,我就先进行对仗思虑,最终我对了“两岸烟,九州客,半城诗”,如果就上下联各九个字成联就想得少了些许,那就要在这九字的基础上扩展,先将出句扩展为“三阁老、二尚书、一太史,更得高山流水”,我们常因“高山流水遇知音”而称慰,这儿的高山流水自然是双关,一方面是说石首市的山光水色,另一方面游人到石首市是石首市的知音,为什么成为知音呢?因为石首市有“三阁老、二尚书、一太史”这样深厚的史蕴,出句几近完美,那么就要更好地对句,看了石首市的旅游资料,三国的历史传闻也是石首市文化底蕴之所在,这样“两岸烟,九州客,半城诗,且来走马绣林”的对句就应运而生,“走马”和“绣林”是石首市两个著名旅游景点,文化底蕴深厚,因为出句“高山”和“流水”是句中自对,而“走马”和“绣林”也能形成自对,并且“走马”“绣林”还能从字面上产生双关词义,就是到“绣林”看风景,这样一副与石首市密切相关的成联就完成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4 0:27:53编辑过]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5/4 8:17:16

--  

  谢谢秋风哥哥、秋风听雨两位老师。我去深入生活。


--  作者:秋风哥哥
--  发布时间:2011/5/5 20:52:02

--  

  有状告状,无状退堂!
  


--  作者:秋风哥哥
--  发布时间:2011/5/19 21:22:08

--  

  好少少好歌
  
  经济形式好,网上闲人少。
  
  网上闲人少,经济形式好。
  
  学习成绩好,学生问题少。
  
  学生问题少,学习成绩好。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5/30 16:02:51

--  

  请问老师:世界、苍穹、风霜词性属于哪类?搞不明白了,难过!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6/2 0:14:32

--  

  

以下是引用海的世界在2011-5-30 16:02:51的发言:
  请问老师:世界、苍穹、风霜词性属于哪类?搞不明白了,难过!

  世界:本义是指所有时间和空间之总称,“世”是指古往今来所经历之时间,而“界”是指天地上下四方之空间,但到今天实际使用多指空间,类同人间、天地之间。词性为名词,结构为并列结构。
  苍穹:就是指天空,为偏正词组,词性为名词,“苍”是程度较深的青色、绿色,“穹”是指中间隆起的拱形体,借指天空,这是以形借指,有人会理解“苍”是不是也会以天的颜色(苍色)借指,这样形成色和形双借指天空呢?其实不是,苍穹也就是深蓝色的大拱形体即湛蓝的天空,“苍”起修饰作用,也就是说这个词为偏正词组。
  风霜:毫无疑问是并列词组,词性名词。虽然这个词在不同语境有不同的含义,如借指人生的艰难困苦(饱经风霜)、岁月变迁(风霜作古)、法纪的严厉(法若风霜),当然都源于其本义,即自然物象之风和霜。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6/3 7:51:36

--  

  谢谢,秋风听雨老师。这问题困惑我好久了。无心老师的那些小注迫使我继续名词深划。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6/6 2:07:28

--  

  

以下是引用海的世界在2011-6-3 7:51:36的发言:
  谢谢,秋风听雨老师。这问题困惑我好久了。无心老师的那些小注迫使我继续名词深划。

  相对的字词词性相同或是相近。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我们借鉴现代汉语的分类方法根据古代汉语的特异性,将词性划分为十三类并附3个分类,前十四类同类中的词就是相同,临类中的词就是相近。双声词和叠韵词的应对还有一定的技巧性,其应对还要看其本身的词性归类。
  (1)名词类。名词类是最复杂的,通常再划分成以下小类:
  一是天文类,如“天、日、月、星、风、云、雷、烟、气、火、阴、阳、照”等;
  二是时令类,如“年、月、日、时、春、夏、秋、冬、朝、夕、昼、夜”等;
  三是天干类,这一小类通常自成一类,不与其它小类成对,如“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
  四是地理类,如地、路、山、水、风、岚、田、国、城、市、家、郊、浪、波等;
  五是宫室类,如楼、台、馆、舍、窗、门、室、阁、亭、轩、阶、壁等;
  六是器物类,如车、船、席、榻、干、戈、灯、鼓、杯、盘、棋、旗、镜等;
  七是衣饰类,如衣、帽、裙、钗、盔、甲、冠、巾、袖、领等;
  八是饮食类,如烟、酒、茶、饭、油、盐、酱、醋、菜、蜜、丹、药、米等;
  九是形体类,如身、手、脚、足、耳、目、发、肤、声、色、音、容、蹄、爪、角、羽、翅等;
  十是人伦类,如祖、父、母、兄、弟、君、臣、士、兵、将、相、农、商等;
  十一是人事类,如功、名、道、德、恩、怨、歌、舞、情、志、才、力等;
  十二是文事类,如笔、墨、诗、书、文、章、图、典、句、籍、词等;
  十三是鸟兽虫鱼类,如鸿、雁、鸳、鸯、豺、狼、狈、鸟、虫、畜、蝉、龟等;
  十四是草木花果类,如杨、柳、枝、叶、荷、菊、竹、果、核、稻、谷、禾、苗等。
  以上每个小类内相对才是工对。
  (2)专有名词类。表示人名、地名的专有名词自成一类。如“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就是宝钗楼和铜雀台两个楼舍名字相对,而“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中宗泽和岳飞就是两个人名相对,这样都是工对。
  (3)方位词类。如东、西、南、北、上、下、左、右、里、外、前、后这些表示方位的词,例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前”对“外”也是工整的方位词相对。
  (4)数词类。表示数目的一些字词,如一、二、三、十、百、千、兆、双、两、孤、单、半、独、众等,例如上例中“两三”对“七八”也是数词的工对。
  (5)代名词类。就像“吾、余、我、你、谁、君、子、尔、汝”这些人称代词相互成对而成工对,如“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中“谁”和“我”相对。
  (6)形容词类。如轻、重、疏、密、明、暗、老、少、美、丑、贫、富、快、慢等,例“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寒”对“暖”就是形容词之间的工对。
  (7)颜色词类。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玄、黑、苍、赤、丹、翠以及金、粉、银、灰、彩”等颜色词,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青”对“绿”就是颜色词的相对。
  (8)动词类。表示动作的词,如看、读、造、打、骂、睡、偷、冲等,例“中华传妙墨,妙墨焕中华”中“焕”对“传”动词相对。我们来看“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中“飞”对“老”似乎不相对,其实这也是工对,在古代将“老”这样的形容词和“飞”这样的不及物动词也视作同类,其互对视同工对。
  (9)副词类。将副词从虚词中分出,自成一类,如“将、皆、俱、忽、渐、频、屡、只、但、更、却、又、复、已”等,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又”和“不”相对属于副词的工对。
  (10 )虚词类。主要包括连词和介词,如“与、同、而、则、于、为、因”等,例“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中“于”和“与”的相对。
  (11)连用词类。经常在一起连用的词,有同义相连(包括密切相关)和反义相连。同义相连的有“骨肉、宾客、星斗、风尘、少壮、老病、干戈、战伐、渔樵、兵马”等,反义相连的有“天地、中外、远近、兴无、往来、沉浮、古今、前后”等。例“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中“有无”和“天地”就是连用词相对,值得注意的是连用词相对可以不论其词性的区别,上述“天地”是形容词性,而“有无”动词性,但他们成对视同工对,其本质原因是连用词相对其本身已经形成句中自对,再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中“破碎”和“沉浮”相对也是连用词的工对。
  (12)连绵词类。连绵词的划分还是存在一些差别,但总体上说连绵词的组成成分具有不可拆解性(极少情况因为修辞需要而拆开,例如“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就是因为对仗需要将连绵词“慷慨”拆开 用来对仗“今昔”),拆开后往往没有词意或是和原词意相去甚远以及部分连绵词中只有其中一字有实意而另一个字没有实际含义。如葡萄、芙蓉、鸳鸯、鹦鹉、霹雳、峥嵘、蟋蟀、磅礴、依稀、踌躇,通常要求连绵词中名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动词性的各自成对才能称为工对,而不同词性之间应对作为宽对。如“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枝”中“薜荔”和“芙蓉”相对就是工对。
  (13)重叠词。如年年、粒粒、茫茫、戚戚、悠悠等等两个相同字组成的词组,通常也要具体看字的本身词性来应对,但任何叠字相互成对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叠字本身也可视同句中自对!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萋萋”对“历历”属于叠字的工对。
  *(14)另外还有量词,读古汉语时我们很少看到量词的具体分类,因为量词已经分化到其他词类中,另外也是旧时很少使用量词,如“一牛”就是“一条牛”,“一人”就是“一个人”等。现时运用还是要加以区分,个见以为要单独列为一类,古时其实也适当考虑其具体运用了,例如“七八颗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点”对“颗”就是量词的应对。
  *(15)双声词。就是组成词组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流利”中“流”和“利”的声母都是“L”,又如“缱绻”两个字的声母是“Q”,再如“朦胧”的声母是“M”等,例“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中“流离”和“寥落”是两组双声词应对。
  *(16)叠韵词。就是组成词组的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糟糕,荡漾,缭绕,咆哮,泛滥,叮咛,玫瑰,汹涌,从容,诗词,伶仃,徜徉,蜻蜓,雍容,置疑,恣意,肆意,渺小,窈窕,料峭,守侯,高傲”等,例如“谁人咆哮,此事糊涂”中“糊涂”对“咆哮”就是叠韵词相对,再例“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中“朦胧”对“缱绻”也是两个叠韵词应对。虽然双声词和叠韵词有独立分类,但在具体对仗中需要考虑其词的本身词性(主要是看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和虚词性)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6/9 9:45:42

--  

  

  山客打尖 品泉煮月烹春味【依竹听涛】

  小生斟酒 夹菜题诗伴你闲【海的世界】
  
  此对句学生感觉满意,可是有友提出:烹,春味;伴你,闲。请老师言示一二。说我断句没有通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9 9:46:43编辑过]

  
--  作者:柳叶飘飘
--  发布时间:2011/6/9 14:57:18

--  

  我想找秋风听雨 能加QQ么?


--  作者:秋风哥哥
--  发布时间:2011/6/9 18:11:48

--  

  

  

  

  山客打尖 品泉煮月烹春味【依竹听涛】

  小生斟酒 夹菜题诗伴你闲【海的世界】
  烹/春味,述宾;伴/你/闲,述(宾)补。结构不相应
  
  

  

  

  山客打尖 品泉煮月烹春味【依竹听涛】

  小生斟酒 布菜题诗伴秋风---------------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6/10 2:03:27

--  

  

以下是引用柳叶飘飘在2011-6-9 14:57:18的发言:
  我想找秋风听雨 能加QQ么?

  不用,俺很少时间在qq里说话,要是不嫌按占位不说话可加,俺qq号773702552.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6/10 14:58:52

--  

  谢过秋风听雨、秋风哥哥两位老师,学习了


--  作者:金色胡杨
--  发布时间:2011/6/11 10:16:35

--  

  1、请问古仄今平字表与水平韵表式什么关系(联系)?水平韵表是如何构造的?有的一组字中韵母为什么不同?
  2、声律与联律师声明关系?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6/13 1:01:26

--  

  以下是引用金色胡杨在2011-6-11 10:16:35的发言:
  1、请问古仄今平字表与水平韵表式什么关系(联系)?水平韵表是如何构造的?有的一组字中韵母为什么不同?
  2、声律与联律师声明关系?
  

  1、通常是将平水韵中入声字编入新声阳平(极少数阴平)的字按拼音字母顺序列表,这两者本身没有什么实质性关联,只是为了大家查找便利而将这些古仄今平的字按照拼音(英文字母表顺序)顺序编排。平水韵也是前人在各种韵书的基础上考虑各地方言以及实际创作将汉字划分为207个韵部(实际在佩文韵府之中只有206个韵部,具体内容可以百度一下),其构成规律也是按韵母,但这韵母(旧时其实不是直接以声母韵母相拼,只是说某两个字相切,如“山”为“师闲切”,就是将汉字读音分解为两个部分,形同声母韵母,“山”即将“师”字读音的前半和“闲”字读音的后半相拼而来。)韵表的构成是以汉字的后半部分读音相同的予以集成,但很多后半部分读音相同的还根据整体发音方法(如饶舌、爆破、浑浊等)不同结合各地方言和官府统一标准又分成几个相近的韵部,也就是邻韵,这样最后形成平水韵的206韵部。看上去有些韵部的韵字按照今天的读音韵母不一样,今天的声母、韵母的形成是个逐步变化而来,是汉字的拼音越来越简单化的结果,这是在生活中慢慢归拢的结果,就是而今很多地方的方言差异依旧很大,例如我读“讲”为gang(“港”音)“生”为seng(“僧”音)、上海话读“儿”为ni(“妮”音)等等,所以说很多人说以普通话为绝对标准,完全摒弃古音,其实这是片面的,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语言系统,全球华人基本都能听懂普通话,这是长期教学和广博电视传媒加以推广的结果,但普通话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不能完全归拢全部华人语言系统,像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目前还不能以普通话为统一标准,各大方言区的方言也将长期存在。所以说我们在提倡普通话的同时决不能摒弃古韵,要将传统文化予以继承。现在看上去韵母不一样,其实在古时候是相同的,这是时代变更和语言发展的结果,我们不能以今天的读音来注解旧时的韵表 !我们从韵书前后变化上看,也能分析到语言发展的一些规律,在词林正韵中的韵部就和现代拼音系统更加接近些,只是依然将入声字单独列出了,而到后来的十三辙就更加接近普通话了,总之语言是发展并逐步变化的,也或许将来还有些细微的变化,如ǚ和u,目前完全不同韵部,在很多方言系统中其实应该相似或相同,er也更加接近o,这些会不会逐步发展,还有前鼻音和后鼻音,现在很多人将后鼻音和前鼻音统一发音为前鼻音,这是因为后鼻音发力相对困难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或许逐步淘汰后鼻音。
  2、声律也就是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字词句平仄布局的规律,联律就是楹联创作应遵循的声律。对联的声律规则目前以《联律通则》为统一标准,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发展,联律通则也将逐步完善,以期更加合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6-13 1:03:06编辑过]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6/18 6:33:48

--  

  请问老师:词性、结构、句子成分这些术语怎样的区分?句子中,主谓宾定状补有没有固定的位置?世界糊涂。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6/20 20:40:03

--  

  

以下是引用海的世界在2011-6-18 6:33:48的发言:
  请问老师:词性、结构、句子成分这些术语怎样的区分?句子中,主谓宾定状补有没有固定的位置?世界糊涂。

  1)词性,也就是字词的性质。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其中实词六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六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http://baike.baidu.com/view/377635.htm
  结构:这儿说的水词语结构和句子结构,详见短语解释:http://baike.baidu.com/view/182686.htm,句子结构也就是句子成分构成,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314222.htm
  2)通常主谓宾主体架构,各句子成分解释请自己百度一下,详见百度百科解释,不一一赘述。句子成分所在位置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楹联中经常会用省略、倒装等手法,使得句子结构随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变得错综复杂。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7/2 6:52:08

--  

  谢过秋风听雨老师,世界拿回家慢慢体会。
  请问老师【韵】譬如无绝、七绝,还有律诗,世界耳闻,押韵。不懂!还有,怎样用平水韵表查字。例:怪。糊涂的学生由来和老师讨教。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7/3 0:13:03

--  

  

以下是引用海的世界在2011-7-2 6:52:08的发言:
  谢过秋风听雨老师,世界拿回家慢慢体会。
  请问老师【韵】譬如无绝、七绝,还有律诗,世界耳闻,押韵。不懂!还有,怎样用平水韵表查字。例:怪。糊涂的学生由来和老师讨教。

  这都是诗词网校的教学内容,对联网校没有这些课程。这不是一两句说得清的,而且你这提问含糊不清,不知到到底是问什么!我找我看得懂的简单地说一下:绝句和律诗都是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近体诗不是说近代的诗,而是因为唐时的划分,通常唐人将《诗经》到南北朝到庚信的诗歌都算古体诗,这样自庚信以后就成为近体诗了,而唐诗的主要成就就是格律诗的兴盛,故近体诗我们通常分成两种——律诗和绝句,它们根据句子字数的多少分为七言和五言之分,律诗是八句,而绝句只有四句,通常我们可以将绝句视同律诗的半截。
  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仿照韵书押韵,也是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变为不合理的了。今天我们如果写旧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却又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平水韵查询目前更加流行的就是网络查询系统,我们国粹网的系统网址是:
  http://www.zhgc.com/pz/pz.asp 当然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人制作的,所以都或多或少地存有错误或是说局限性。国粹网查询系统是目前网络查询系统较为先进、准确率较高的一个系统。查询的时候主要是区别多音字,也就是标“通”的情形,通常这种情况不是说这个字可以平仄任意使用,而是根据这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的含义决定的,当然古音由于很多地方的方言差别,所以有几十个字平仄可以通用,如“看、望、醒、探”等。查询“怪”字,只要将这个字输入到那个查询框里面,点击“提交”即可显示“怪”字所在古今平仄声和所在韵部。


--  作者:冬夜絮语
--  发布时间:2011/7/8 16:29:13

--  

  向老师请教:
  (1)自己在句子中常看到“小月”这个词,不知指的是否是新月?(2)自己弄不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中的“路”与“径”是否同义重复?“径”是否应为“胫”呢?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7/9 0:40:33

--  

  

以下是引用冬夜絮语在2011-7-8 16:29:13的发言:
  向老师请教:
  (1)自己在句子中常看到“小月”这个词,不知指的是否是新月?(2)自己弄不明白“书山有路勤为径”中的“路”与“径”是否同义重复?“径”是否应为“胫”呢?

  “小月”是指农历的大小月之分或是人名,但不针对实体月亮,也就是和新月无关,注意“晓月”和“小月”的区别,“晓月”是指拂晓时分的月亮。“书山有路勤为径”是说探寻书山之路的途径是辛勤的读书,“径”不仅仅有道路之意,更有办法、途径之意,而且“径”很多时候也可以直接表示捷径之意,这层含义是从其原始含义化解而来,本义“小道”,我们常说“抄小道”(也就是“抄近路”之意),所以说这儿的“径”的意义要比“道”要丰富些,是一种语义上的递进。这句本身而言,就是两者意义相同也不构成语意重复,因为句子前后两部分内容是递进的,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诠释,因为在同义情况下,我们依旧可以这样理解,前者表示登攀书山有路,后者表示登攀书山的道路只有一个字“勤”,也就是勤奋读书。


--  作者:冬夜絮语
--  发布时间:2011/7/10 16:06:14

--  

  谢谢老师!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7/12 1:44:38

--  

  天热了,大家学习不够积极!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7/12 11:58:28

--  

  

以下是引用秋风听雨在2011-7-12 1:44:38的发言:
  天热了,大家学习不够积极!

  娃娃们没老师勤快,都逃学了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7/16 15:24:06

--  

  出句:我有风情种种,只为今兮,陪君共度=世界原创
  
  我想问老师,此出句句脚:仄、平、仄,此格式通与不通。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7/17 2:39:50

--  

  

以下是引用海的世界在2011-7-16 15:24:06的发言:
  出句:我有风情种种,只为今兮,陪君共度=世界原创
  
  我想问老师,此出句句脚:仄、平、仄,此格式通与不通。

  这是三分句联最常见的一种句脚平仄布局。关于句脚平仄问题,我们讲究的是平仄和谐,不一定就要像余德全教授所谓的马蹄韵为唯一法则,因为马蹄韵从地位和实际运用上来说,只能是一种参考,不算准则!关于马蹄韵我早前说过,这只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平仄布局方式,但不是唯一的。通常我们不主张分句脚平仄出现三连平和三连仄,但各分句脚平仄的具体布局还要看具体对仗情形乃至联句运用的修辞手法都会有所影响。如周风楞题澧县文艺俱乐部联“琴与俱,棋与俱,酒尊与俱,老子兴复不浅=====山可乐,水可乐,禽鸟可乐,诸君且住为佳。”就是三连平、三连仄,因为前三分句运用句中自对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得分句脚同字,自然也就是同音,出现这种三连平、三连仄情形,但我们丝毫感觉不出有啥不舒服之处,这就是这种自对和反复修辞运用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分析问题要综合看,不能从简单的表面现象看。还有分句长短与平仄和谐也有关联,乃至我们句读方式也有影响,如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将顿号改为逗号也是可以的,那也就是多平多仄了。
  
  


--  作者:金色胡杨
--  发布时间:2011/7/31 11:06:34

--  

  有两问请教:
  1、对联是否具有双重性?即一副既是律联、又是非律联?
  2、不规则重字(单字)有时在联中是认可的,去问有什么要求或条件?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1 1:42:18

--  

  

以下是引用金色胡杨在2011-7-31 11:06:34的发言:
  有两问请教:
  1、对联是否具有双重性?即一副既是律联、又是非律联?
  2、不规则重字(单字)有时在联中是认可的,去问有什么要求或条件?

  1、有这种情形,如陆游《秋晚登城北门》诗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主要看读者如何对待,这类联通常要注意两种节奏点平仄的相反律。
  2、通常情况不允许不规则重字,楹联是发展的,我们不能因为古时候的对联大量存在不规则重字(特别是一些中长联)而作为现今不规则重字的示范。古时候没有现代这些查询系统帮助查询,且很多对联是即兴创作,少有修改余地,而现今我很少这种即兴创作,大多要经过深思熟虑并多次修改的,既然这样,我们就要规避这些不和谐因素。至如部分单字在上下联同一位置相重是允许的,这不叫不规则重字,而是特定的几个虚词同位重字,如“之、而、以、乃、则”等,但如今通常之给“之、而”以重字,主要看作者的取舍。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8/9 10:27:30

--  

  毕业考试时间为8.10—8.19号,毕业试卷已设置自动屏蔽,考试过程中若有疑问请在此跟帖。
  
  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9 23:01:00

--  

  每天来“视察”。


--  作者:金色胡杨
--  发布时间:2011/8/10 13:12:01

--  

  请问二题出句为几言句?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8/10 15:36:58

--  

  字数不限,提倡短联:)


--  作者:帘月轻轻
--  发布时间:2011/8/11 11:09:09

--  

  请问最后一题:八月桂花香的成联,是合咏桂花还是别的咏中秋联?还望解惑,谢谢。


--  作者:金色胡杨
--  发布时间:2011/8/11 16:26:52

--  

   请问“相思”是什么词结构,和“相映”、“相报”等是同一类词吗?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11 23:10:56

--  

  

以下是引用帘月轻轻在2011-8-11 11:09:09的发言:
  请问最后一题:八月桂花香的成联,是合咏桂花还是别的咏中秋联?还望解惑,谢谢。

  不一定按诗钟要求,只是作为一个主题,不离题即可。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11 23:19:21

--  

  

以下是引用金色胡杨在2011-8-11 16:26:52的发言:
   请问“相思”是什么词结构,和“相映”、“相报”等是同一类词吗?

  “彼此想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也可指因此而成的一种病态,还可指红豆树。这个词表面上看是动词,其实很少用作谓词,多呈现修饰作用或是作为名词,如我的相思。但无论怎样都可以将“相”看做是修饰“思”的,也就是偏正结构,具体应对的时候也就是按偏正词组应对,但按照具体语境可对名词性词组也可对动词性词组。如“遗恨”“单挑”“快意”等。


--  作者:冬夜絮语
--  发布时间:2011/8/14 21:16:01

--  

  请问老师:试卷中一个出句可以对两个或多个对句吗?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15 1:58:52

--  

  

以下是引用冬夜絮语在2011-8-14 21:16:01的发言:
  请问老师:试卷中一个出句可以对两个或多个对句吗?

  觉没有必要,通常对一句自己最满意的。当然多对也不算错误,不过对得越多,露马脚就越多!


--  作者:金色胡杨
--  发布时间:2011/8/16 17:06:34

--  

  请问老师:要素是从哪里入手理解?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8/16 22:36:20

--  

  请问老师,世界碰到了棘手的问题:
  
  骑,平水韵:通,可qi不是多音字;以前见到过不是多音字的通字,根据词性的变化而改变。请问老师有没有这样的依据供学生便于查找。盼!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17 0:51:19

--  

  

以下是引用金色胡杨在2011-8-16 17:06:34的发言:
  请问老师:要素是从哪里入手理解?

  不会审题?教材对联四要素有没有看?
  对联的四个要素:字数相等,平仄相谐,词性相当,内容相关。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17 0:54:43

--  

  

以下是引用海的世界在2011-8-16 22:36:20的发言:
  请问老师,世界碰到了棘手的问题:
  
  骑,平水韵:通,可qi不是多音字;以前见到过不是多音字的通字,根据词性的变化而改变。请问老师有没有这样的依据供学生便于查找。盼!

  古音有读qi和ji。如“一红尘妃子笑”就是读ji仄声。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17 1:17:49

--  

  关于“骑”字平仄声运用诗句列举:
  平声:组词如骑马、骑兵、骑缝章、骑自行车、跨骑,诗句如“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王维《老将行》);“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此日骑鲸去,他年化鹤还”(赵蕃《挽周德友》;“有马有马官所司,伴之欲动不忍骑”(林则徐《驿马行》)。
  仄声:组词如轻骑、坐骑、骑从、单骑、骑置、千骑等(注意组词两项有些许相似,看具体语境),诗句如“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白居易《长恨歌》);“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又思边塞兵,荷戈御胡骑”(王禹偁《对雪》)。“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9 0:53:28编辑过]

  
--  作者:海的世界
--  发布时间:2011/8/17 7:58:05

--  

  谢过秋风听雨老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17 8:07:17编辑过]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18 0:13:42

--  

  

以下是引用海的世界在2011-8-17 7:58:05的发言:
  谢过秋风听雨老师。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8/18 8:09:51

--  

  明晚12点准时收卷,请大家抓紧时间


--  作者:秋风听雨
--  发布时间:2011/8/20 2:00:56

--  

  考试时间快到了,筒子们做完了么?
  还有最后一天不能忽略!加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0 2:02:58编辑过]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8/20 12:29:24

--  

  收卷,祝大家都取得好成绩:)


--  作者:云岫无心
--  发布时间:2011/8/20 12:55:52

--  

  8月28号举行毕业联欢会,发毕业证书并公布升级名单,请大家按时参加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SQL-商业正版
国粹网 版权所有
执行时间:718.75000毫秒。查询数据库3次。
当前模板样式:[国粹模板]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