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无情版(仅版主可发主题帖)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370)
----  [公告] 无情第五十九擂茶馆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370&id=315183)

--  作者:闲逸飘语
--  发布时间:2012/3/16 13:36:13

--  [公告] 无情第五十九擂茶馆
攻擂之余,欢迎大家前来小坐,就无情擂句进行切磋交流。喝茶、讨论、灌水,无限欢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6 13:36:43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16 20:47:55

--  

  

  沙发没人坐啊。
  那我就坐了。
  

  另:这茶馆是不是不要置顶还好点。高亮显示就OK了。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16 21:27:16

--  

  进来报个到,向各位老师学习


--  作者:闲逸飘语
--  发布时间:2012/3/16 21:53:02

--  

  

以下是引用水区瓦工在2012-3-16 20:47:55的发言:

  沙发没人坐啊。
  那我就坐了。
  

  另:这茶馆是不是不要置顶还好点。高亮显示就OK了。
  

  欢迎水区瓦工!先置顶几天吸引四方茶客!(*^__^*)


--  作者:闲逸飘语
--  发布时间:2012/3/16 21:56:43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16 21:27:16的发言:
  进来报个到,向各位老师学习

  欢迎胡老师!期待您的精彩点评!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17 13:25:55

--  

  出句的银,我对了个玉。感觉还凑合,不很工。打量这两个字,觉得跟金都很工,金银,金玉,这种亲戚的亲戚是什么关系呢?银——金——玉,莫非这种隔着一层的就是传说中丑版的双转?


--  作者:南翔
--  发布时间:2012/3/18 10:21:14

--  

  在无情里,转了半天,有点累。到老师这里找水来了。沙发也很舒服。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18 14:26:00

--  

  出句的银,我对了个玉。感觉还凑合,不很工。打量这两个字,觉得跟金都很工,金银,金玉,这种亲戚的亲戚是什么关系呢?银——金——玉,莫非这种隔着一层的就是传说中丑版的双转?

银/玉,器皿或饰品的质地,工,直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8 14:28:44编辑过]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18 14:52:17

--  

  谢谢胡裁回复,原本想对铁来着,怕有破铜烂铁之嫌。呵呵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12/3/18 15:05:50

--  

  瞎凑,都是铁打头


--  作者:空中雨点
--  发布时间:2012/3/19 13:23:08

--  
玉案几装摆市花
色带单装打印头
黑户打砸抢市集
玉璧一车和土杂
玉立群荷荡里嫣
铁锁头登封县多
黑幕首映曝世俗

妙!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19 14:36:48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19 14:23:36的发言:

【裁判原则】所有的文学作品,不管其表现手法为何,立意永远高于一切。无情对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特殊对联形式,同样遵从这一原则。

【裁判标准】义不相关为本,句需通畅为要,辞从变化为奇,字以工整为对。其余节奏或同、结构或异,皆顺其自然;律(因允许节奏和结构改变)从诗赋、从词典、从白话,或粘或对,合乎声律皆可。至于“多音字变音转调取义”则遵从擂台规定,允许使用。


  言简意赅:)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19 15:13:13

--  

  要评金哨我投胡子一票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19 15:31:31

--  
要评金哨我投胡子一票 [马夫]
都上银屏共贺国粹十年 [瓦工]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19 16:40:33

--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安茶碱】
  对句:金剑一挥斩人渣【马夫】
  
  绿了。感觉十对个一不错,一。。。。就。。。那个一,或一旦那个一。把十载对成动词。
  
  白板一张就地胡——白板一张均直对,改一提(di)好吧,就地胡——就/ 地胡(天胡),就改个别的字比如凑,叫,就有意思了,只是仍不工
  


--  作者:换位思考
--  发布时间:2012/3/19 16:51:07

--  

  求字:

银屏十载扬国粹
____满清顺治皇
金殿____顺治皇
请教各位了,因为自己觉得是好思路可惜无法完成,只好贴这里商讨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17:05:53编辑过]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19 17:35:52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19 16:40:33的发言: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安茶碱】
对句:金剑一挥斩人渣【马夫】

绿了。感觉十对个一不错,一。。。。就。。。那个一,或一旦那个一。把十载对成动词。

白板一张就地胡——白板一张均直对,改一提(di)好吧,就地胡——就/ 地胡(天胡),就改个别的字比如凑,叫,就有意思了,只是仍不工

  地胡,是庄家打出第一张牌,闲家就胡牌:)不能自己“提”哦。“就/扬”都理解为动词,为什么不工?个人认为没有一点问题:)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19 17:41:50

--  

  

以下是引用换位思考在2012-3-19 16:51:07的发言:
  求字:
  
银屏十载扬国粹
玉面满清顺治皇
金殿孤称顺治皇
请教各位了,因为自己觉得是好思路可惜无法完成,只好贴这里商讨来了。

  
  胡乱填个空:)


--  作者:贝啃鲍耳
--  发布时间:2012/3/19 19:03:15

--  

  丑师再填一个:

##不周#共工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0 8:39:51

--  

   麻将可能是规则最混乱的游戏。如果有圈子外的人加入,肯定会问询或被告知桌规。自提地胡应该可以吧,由于概率小很多人不带这个。
  
   对于扬/就,翠/胡,如果仅由于是动词相对就认为是工对,这标准也太低了吧。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0 8:44:42

--  

   如果有一天世界大同了,各种文字可以混用了,那时候如果还有对联,可能上下位置上是同一种文字就是工对了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0 8:52:47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0 8:39:51的发言:
  

   麻将可能是规则最混乱的游戏。如果有圈子外的人加入,肯定会问询或被告知桌规。自提地胡应该可以吧,由于概率小很多人不带这个。
  
   对于扬/就,翠/胡,如果仅由于是动词相对就认为是工对,这标准也太低了吧。
  
  

  
  动词是有宽对的情况。但“就/扬”很工。不信你先查字典。没弄明白,我再查给你看:))
  “胡”为什么只能理解为动词呢?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0 8:56:37

--  
以下是引用贝啃鲍耳在2012-3-19 19:03:15的发言:

丑师再填一个:

##不周#共工

  银屏十载扬国粹
  白触不周共工

  天还是没塌,所以“白撞”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0 8:57:27编辑过]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0 9:46:36

--  

  丑版不要以为我总和你过不去哈。只是没把你当一般票友罢了。感觉对你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你在开山立派,有成为一代宗师的潜质,所以你要慎重出言啊。工宽不过一念间,你来说说就地胡三个字是如何的工?我认真听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0 11:50:20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0 9:46:36的发言:

丑版不要以为我总和你过不去哈。只是没把你当一般票友罢了。感觉对你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你在开山立派,有成为一代宗师的潜质,所以你要慎重出言啊。工宽不过一念间,你来说说就地胡三个字是如何的工?我认真听

  没有,没有,怎么会认为和我过不去呢?讨论具体问题就把自己真实想法讲出来而已。另外,也千万别抬高我哈:)
  首先,七言的无情对,按照我的《三维评判法》,工值达10分的作品,凤毛麟角。即使是优秀句,个别字石工、瓦工,很正常。石工、瓦工,并不是坏事(因为,瓦工起码达到了普通对联的要求)。这一点要达成共识。
  我那个“白板/一张/就/地胡”,从工值来说,我可能会给它9分或9.5分。下面具体分析:

  就:凑近、靠近
  扬:高举、往上升
  所以,我认为很工整。这是“单字词”的下变手法;

  胡:随意的、草率的
  粹:纯的
  作为形容词,略宽,石工或瓦工皆可

题外话:
  我本来是要对个“地和”的(和:更工整点)。因为,麻将等“和牌”更正宗。但我们湖南是“胡”字,同时这次的裁判是胡子哥,呵呵。我想幽他一默:))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0 14:14:32

--  
就:凑近、靠近
  扬:高举、往上升
  所以,我认为很工整。这是“单字词”的下变手法;
-----------------------------------------------------------------------------------------
这个解释只能表明这两个字有些关联,作为动词扬/举,成/就各有良配,相比可知其宽。

擂台是个好地方,由于对句多,比较的对象就多,同一位置上的字排排队,比一比,工宽自现。同时擂台也有迷惑人的时候,比如一个不工的字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容易让人产生其是工对的错觉。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0 17:39:08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0 14:14:32的发言:
就:凑近、靠近
  扬:高举、往上升
  所以,我认为很工整。这是“单字词”的下变手法;
-----------------------------------------------------------------------------------------
这个解释只能表明这两个字有些关联,作为动词扬/举,成/就各有良配,相比可知其宽。

擂台是个好地方,由于对句多,比较的对象就多,同一位置上的字排排队,比一比,工宽自现。同时擂台也有迷惑人的时候,比如一个不工的字在同一位置多次出现,容易让人产生其是工对的错觉。

  呵呵,无情对,字分玉石瓦泥,本已够细。主要的目的,是倡导强化精品意识。实际应用中,岂能迂腐。无情还有宽对之妙呢。
  照你的标准,一个字,就只能对1-2个字了,才算不宽。那就真是死胡同了。

  张之洞的“果/树”是大小类相对;“寻/点”不管是动词还是量词,都比较宽。
  我们今天圈定的“玉工”标准,已经够苛刻了。没想到还有更狠的:)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0 21:47:03

--  

  学习~顺便休息一下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1 8:44:40

--  

   不错,不错,快达成共识了。
  
   寻/点,肯定宽了,纵/相也宽。七言中散布着两三个这样的宽对应该是正常的。我在意的是工宽的判断不要混淆,别把宽判成工就行了,用肯定是可以的。但如果有人认为类似寻点这类都是工对,甚至是玉工,搞的五个字甚至七个字都是这般标准的,那句子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吧。
  
   忘了哪位裁判跟我说姓氏相对不算工,我认可。我觉得量词跟姓氏类似也五花八门的,单纯的量词相对也应该不工。
  
   多次见过数字对“打”的,这个工吗?或许很多人认为工,把它当定式了。我却以为不工。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1 9:24:49

--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皮卡一开挺省油 [庄生梦蝶
] 20

胡子:无情;语言通俗自然;作为饰品等的质地来说皮字意外地工整,油字也别出心裁。皮卡(即轿卡,双功能车)亮点,省油一词亦出彩(同时合乎实际)。

——————————————————————————————————

屏/卡也不错。这句真挺好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1 10:07:48

--  

    对句:皮卡一开挺省油 [庄生梦蝶]
  
  这句确实好。


--  作者:贝啃鲍耳
--  发布时间:2012/3/21 12:42:22

--  

  银屏十载扬国粹
  赤壁余生捧郭嘉
  郭:古音仄,可以对国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1 12:43:19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1 12:58:48

--  

  出句只能按今音. 用郭对国属于古今音混用吧.
  不过联律中也有按意节断句的说法:
  
  银屏/十载/扬/国粹
  赤壁/余生/捧/郭嘉
  
  这样断句似乎又是合律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1 13:03:34编辑过]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1 13:45:53

--  

  银屏十载扬国粹
  赤壁余生捧郭嘉
  
  ——这个对句也不错啊,感觉除十/余略宽外,其余都很工。刚百度一下,赤壁之战的时候郭嘉已经死了。当然,死了也可以捧。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1 13:57:45

--  

   [208年]曹操兵败赤壁,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出自《三国志》)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还真捧来着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1 17:46:05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1 8:44:40的发言:

不错,不错,快达成共识了。

寻/点,肯定宽了,纵/相也宽。七言中散布着两三个这样的宽对应该是正常的。我在意的是工宽的判断不要混淆,别把宽判成工就行了,用肯定是可以的。但如果有人认为类似寻点这类都是工对,甚至是玉工,搞的五个字甚至七个字都是这般标准的,那句子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吧。

忘了哪位裁判跟我说姓氏相对不算工,我认可。我觉得量词跟姓氏类似也五花八门的,单纯的量词相对也应该不工。

多次见过数字对“打”的,这个工吗?或许很多人认为工,把它当定式了。我却以为不工。

  我也认为量词工对要少用,除非是非常明了的,如“升/斗”等

  至于“打”对数词,严格地说,只能算“瓦工”。但这又是另外一种审美错觉在影响读者的赏析。谁叫“1打=12(只)”呢。审美错觉,是汉语言魅力源头之一。持论者,须重视这个。

  再说,诗圣杜甫还带了个头,“七十/寻常”被常拿来举借对的例子呢。

  所以,量词对量词,不一定好。量词对数词,反而可以。做学问,还得熟悉、尊重这些背景。

  这就叫做既讲原则性,又讲灵活性。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2 9:31:13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1 13:45:53的发言:
  ——这个对句也不错啊,感觉除十/余略宽外,其余都很工。刚百度一下,赤壁之战的时候郭嘉已经死了。当然,死了也可以捧。
  

  十载/扬
  余生/捧
  
  中间三个字全部算直对吧。没有无情味。
  另,银屏/赤壁 从字的角度是没有转义的直对,词的角度也谈不上很无情。
  
  最后只剩“国粹/郭嘉”成了唯一亮点,惜“国/郭”古同仄,今同平,律方面会有点争议。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2 9:38:11

--  

  呵呵,先笑一笑。
  你才说七十对寻常的数词对量词好。员外就在开门七件事里来个七对寻,不能这么对吧。
  
  七十对寻常的工是自对工,不是借对工,工的是七和十,与寻和常,七十对高低也一样工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2 10:29:28

--  

  瓦工:
  十载/余生是直对吗?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余生指晚年时,十载/余生很工,而句中的余生是死里逃生,词意变了,无情允许这样把词当字玩吗?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2 11:21:34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2 10:29:28的发言:
  瓦工:
  十载/余生是直对吗?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余生指晚年时,十载/余生很工,而句中的余生是死里逃生,词意变了,无情允许这样把词当字玩吗?
  

  哈哈. 是我错了. 字工,词不工,正是无情提倡的.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2 13:39:03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2 9:38:11的发言:
  

  呵呵,先笑一笑。
  你才说七十对寻常的数词对量词好。员外就在开门七件事里来个七对寻,不能这么对吧。
  
  七十对寻常的工是自对工,不是借对工,工的是七和十,与寻和常,七十对高低也一样工
  

  你说的是理解为自对也工。“七十/寻常”一直是词的借对的典型例子哦。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3 3:32:39

--  

  今天批了45句,佳句多多。欣赏~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12/3/23 7:42:16

--  

  胡老师辛苦半夜,需要好好休息,不敬茶了。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3 8:42:26

--  

  

对句:玉掩千秋举世珍 [马夫]35

胡子:无情;语句通俗易懂;几近工对(“掩”比下句“佩”更工,但似乎可以更好)。

对句:玉佩千秋举世珍 [马夫]注:不知道是出土的珍贵,还是世代相传传下来的珍贵。估计佩戴着的比埋着的好,人养玉,玉养人嘛

胡子:同上,佩字虽能说通还觉无理,不如传字确切(惜传字平声不好用,也不如上句掩字工。)

--------------------------------------------------------------------------------------------------------------------------------------------

把屏作为动词,对了个掩,但觉得宽。所以又对个佩,佩为名词对动词使,银屏 /玉佩还算工吧。句中佩当名词动词均可,只是当名词时象半截无情。

只是,不论是佩戴的玉,还是玉佩,都是小件,难成重宝。无理是说这个吧。恩,还真是。

传字或者可换藏、匿,现在收藏热,不知这藏是平是仄
  


--  作者:楠溪
--  发布时间:2012/3/23 8:43:04

--  

  我来讨茶喝。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3 8:55:27

--  

  联律似乎有法不责众之嫌。七对寻不可,十对常亦不可,七十对寻常就可。重一个字是毛病,重两个字是技巧。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3 9:30:17

--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铁案重翻举世名 [乱云飞度] 60

胡子:无情;语句表义可以理解;几近全工,铁案亮点。前6字可圈可点,唯“名”字欠妥,影响全句,可惜(即使用稍宽的“惊”字,亦不失为佳作)。

对句:铁面一张举世名[松下童] 61

胡子:无情;语句通畅(适于包公或铁面人);此处名的用法可,但面、张相对较宽。

--------------------------------------------------------------------------------------------------------------------------------------

同样是粹/名,一可一不可。悬疑,玄妙,是背景的关系?跟下面的例子有关吗

青海——四川

青春——四季

青山——四海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3 9:45:27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3 9:30:17的发言: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铁案重翻举世名 [乱云飞度] 60

胡子:无情;语句表义可以理解;几近全工,铁案亮点。前6字可圈可点,唯“名”字欠妥,影响全句,可惜(即使用稍宽的“惊”字,亦不失为佳作)。

对句:铁面一张举世名[松下童] 61

胡子:无情;语句通畅(适于包公或铁面人);此处名的用法可,但面、张相对较宽。

--------------------------------------------------------------------------------------------------------------------------------------

同样是粹/名,一可一不可。悬疑,玄妙,是背景的关系?跟下面的例子有关吗

青海——四川

青春——四季

青山——四海
  

  马夫真是认真啊。佩服!
  
  不过,按我理解,两句中的“粹/名”是上变变为形容词,“精美/闻名”,确实算宽对,但仍能过得去。
  
  胡子评第一句时是说前面六个字都非常工对,就最后“名”字不够工,可惜了。恨铁不成钢啊。
  评第二句时说的是“名”用得尚可,是相对于“面,张”的过于宽对而言的,只是说“名”在这句不算大毛病,并没说用得好。
  
  语境参照系不一样,对其期望值不同,所以前后评论不矛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3 9:49:27编辑过]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5 1:38:45

--  

  马夫和瓦工两位老师说得都在理。
  给了评语的对句快近百了,居然有两成的句子,我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是因为过分强调字字工对,导致好的构思受阻,得不偿失。
  在评语中用了诸如“语句通顺”这样的字眼,我感到很不安……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5 7:51:13

--  

  是啊。无情擂台点评感觉比给小学生批改作文难多了。
  
  胡子兄忙到凌晨一点多,辛苦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7:52:12编辑过]

  
--  作者:醉猫
--  发布时间:2012/3/25 11:40:48

--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赤道圆周绕卫星 [醉猫] 72)注:
  胡子:无情;语意可以弄明白;赤道亮点,余字不工。
  对句:铁甲整装开道齐 [醉猫] 73
  胡子:无情;语句可懂(但尾3字觉重复);整装亮点,甲及尾3字欠工。
  
  十:表示多;齐全;完备。
  圆:圆满、周全。
  
  载:表时间,如,在位七十载
  周:表时间,一星期
  
  扬:表示动作,向上播散
  绕:表示动作,围着转
  
  国:行政区域或地方、部落
  卫:古代国名,边远的地方,驻兵的地方。
  
  星:常用来表多与少,如星星点点、星罗棋布
  粹:纯一,齐全,集聚
  
  屏:基本意思,遮挡物,如屏风。屏障。屏蔽
  甲:用金属或皮革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
  
  道:古代行政区划, 与县同级别,“路”也是古代行政区划。
  
  就胡老师认工度问题商榷,以上用字大都是采用双转,有些是冷工,因今天不在使用的意思。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11:46:34编辑过]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5 15:22:30

--  

  醉猫老师有理~
  载/周非常工整,我对自己的疏忽表示歉意!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5 15:56:32

--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白露一朝掩落英 [闲逸飘语] 86

胡子:语言流畅自然清新可喜;白露、落英皆为独到的亮点,字字工对。
此对的亮点让人拍案!但单字变义后,形成的词语却是直对。
个人认为:
1、字的转义不是构成无情对的充分条件,如:
官场斯时无马列[杰瑞]
饭桌此刻有牛排[逆水行舟007]
此联中,马列/牛排一组词中,列/排都进行了转义,但两个词并不无情(一个是精神粮食,一个是物质粮食),整句更非无情句,只是传统中的借对而已。但字的转义是构成无情对的必要条件(这点可能是共识);
2、句的意不相干既不是构成无情对的充分条件(这一点从普通对联的隔境一说即知无须举例),也不是构成无情对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与丑时老师及其他老师正在研究和提倡的“道是无情却有情”论点相同,但这个有情必须有一定的语言条件。
3、词语结构的转变,是构成无情对的充要条件。它让对句在结构甚至节奏上发生了变化,很多时候甚至只需要将一个词语进行变化,即充分可行。例如:
杨三已死无苏丑
李二先生是汉奸
而其必要性,正是困惑人们的关键所在。如本期本例,由于只有字的转义,没有词语的结构转变,一个非常有亮点的对句,看起来更象是一个隔境的直对。
以下接受各位老师的声讨和批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16:17:45编辑过]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5 16:16:18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3 8:42:26的发言:

对句:玉掩千秋举世珍 [马夫]35

胡子:无情;语句通俗易懂;几近工对(“掩”比下句“佩”更工,但似乎可以更好)。

对句:玉佩千秋举世珍 [马夫]注:不知道是出土的珍贵,还是世代相传传下来的珍贵。估计佩戴着的比埋着的好,人养玉,玉养人嘛

胡子:同上,佩字虽能说通还觉无理,不如传字确切(惜传字平声不好用,也不如上句掩字工。)

--------------------------------------------------------------------------------------------------------------------------------------------

把屏作为动词,对了个掩,但觉得宽。所以又对个佩,佩为名词对动词使,银屏 /玉佩还算工吧。句中佩当名词动词均可,只是当名词时象半截无情。

只是,不论是佩戴的玉,还是玉佩,都是小件,难成重宝。无理是说这个吧。恩,还真是。

传字或者可换藏、匿,现在收藏热,不知这藏是平是仄
  

  玉佩千秋是不通的。只能说千年玉佩,没听说千秋玉佩。
  但佩字比掩字工。虽然玉佩对银屏是直对。
  打个比方,假如俺出个句子:
  银屏十载传国粹
  你对:
  玉掩千秋举世珍
  
  俺说你失对。按无情对的字字小类工对来衡量,俺说,俺的屏是名词,你敢说你的掩是名词吗?
  很显然,掩字没有名词属性。则屏、掩失对。
  有人说,这是上转,取的是屏的动词属性。
  俺说,那是扯淡!
  俺的是出句,要求你来对俺的句子,所以,俺是主体。俺的出句才是衡量对句的唯一标准。
  出句在前,是既成事实。你要求一个既成事实的东西按照你的想法来改变,这有道理吗?可能吗?
  所谓上转,只不过是混淆出对句的一种混账逻辑罢了!
  无情对的字的对仗,最起码的要求,是对句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属性和其相对应的出句中的字属性相同。这个要求的理由,就是因为:出句中的字,在出句中的意义和属性,具有唯一性。
  以出句为标准,来考量对句的工整性。这是对联评判的最基本要素!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5 16:22:27

--  

  腐儒老师的说法与“出句尽可能不要有歧义”这一论点比较吻合。学习中~俺闲下来也来研究一下。
  本期中我的评语有错误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尽情指正,无须顾虑。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16:23:46编辑过]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5 16:35:12

--  
2、句的意不相干既不是构成无情对的充分条件(这一点从普通对联的隔境一说即知无须举例),也不是构成无情对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与丑时老师及其他老师正在研究和提倡的“道是无情却有情”论点相同,但这个有情必须有一定的语言条件。

这个观点,俺认为是错误的。
无情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歧义效果。
一个相同意思的句子,不管它的字如何小类工对,也不管它的句构如何不对称,那也只是一个不合格的对句而已,不是无情对。
反之,一个句意完全不同,但它的句构完全达产的句子,也只是一个隔意的对句,也不是无情对。
无情对追求的是不对称之美。这个不对称指的是在字(词)的小类工对的基础上,句构尽量的不对称,句意毫不相干。这也是无情对的三要素。

另,无情对追求的是小类工对,所以,在无情对中,没有宽对一说。俺真的不明白:既然都工对到小类了,怎么还在说宽?

再,请教一个问题:
不管是诗的对仗,还是联的对仗,谁能给俺提供一个:以字词使用的冷热情况作为衡量对仗标准的范例?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5 16:56:24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25 16:22:27的发言:
  腐儒老师的说法与“出句尽可能不要有歧义”这一论点比较吻合。学习中~俺闲下来也来研究一下。
  本期中我的评语有错误的地方,请各位老师尽情指正,无须顾虑。谢谢~
  

  即使出句有歧义,不管是双关或是多关,在它能表述的意义里,它的字都具有唯一性。比如:花多花少情人节。在花费多少的意义里,花字只能是动词,在花儿多少的意义里,则只能是名词。这就是它的唯一性。从机巧句的角度而言,对句必须能分别对上这两种意义,才为破解。
  而用无情对的手法来对,不管取那种意义来对,都会让人觉得没对上。因为,这类句子,在主观上,我们已经把它归于了机巧句。而机巧句的对仗要点是破解机关。
  所以,无情出句尽可能不要有歧义,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当然,如果硬要追求到无情手法的机巧对仗,也不是没可能。但这只是一种极端。
  


--  作者:空中雨点
--  发布时间:2012/3/25 17:02:38

--  
按无情对的字字小类工对来衡量,俺说,俺的屏是名词,你敢说你的掩是名词吗?
  很显然,掩字没有名词属性。则屏、掩失对。
  有人说,这是上转,取的是屏的动词属性。
  俺说,那是扯淡!
  俺的是出句,要求你来对俺的句子,所以,俺是主体。俺的出句才是衡量对句的唯一标准。
  出句在前,是既成事实。你要求一个既成事实的东西按照你的想法来改变,这有道理吗?可能吗?
  所谓上转,只不过是混淆出对句的一种混账逻辑罢了!
  无情对的字的对仗,最起码的要求,是对句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属性和其相对应的出句中的字属性相同。这个要求的理由,就是因为:出句中的字,在出句中的意义和属性,具有唯一性。
  以出句为标准,来考量对句的工整性。这是对联评判的最基本要素!
支持!对句:白露一朝掩落英 [闲逸飘语] 86)按这标准,"露"显然不是名词。初学,班门弄斧了!
--  作者:彩虹华狼
--  发布时间:2012/3/25 17:20:27

--  
79页↑首 页↓尾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对句:利让三分甩日杂 [华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19 14:32:33编辑过]

  

----------------------------------------------
十里春光,一湖夕照,花间人是我;
清风作伴,浊酒相邀,阁下意如何?
由于当时屏蔽着,一时大意,我已经修改了,却不知道修改没成功,后来解屏后就做了修改。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5 17:26:05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5 16:16:18的发言:
  打个比方,假如俺出个句子:
  银屏十载传国粹
  你对:
  玉掩千秋举世珍
  
  俺说你失对。按无情对的字字小类工对来衡量,俺说,俺的屏是名词,你敢说你的掩是名词吗?
  很显然,掩字没有名词属性。则屏、掩失对。
  

  这个观点貌似基本上连借对都否定了……表示不支持。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5 17:31:12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5 16:35:12的发言:2、句的意不相干既不是构成无情对的充分条件(这一点从普通对联的隔境一说即知无须举例),也不是构成无情对的必要条件,这一点与丑时老师及其他老师正在研究和提倡的“道是无情却有情”论点相同,但这个有情必须有一定的语言条件。

这个观点,俺认为是错误的。
无情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歧义效果。
一个相同意思的句子,不管它的字如何小类工对,也不管它的句构如何不对称,那也只是一个不合格的对句而已,不是无情对。
反之,一个句意完全不同,但它的句构完全达产的句子,也只是一个隔意的对句,也不是无情对。
无情对追求的是不对称之美。这个不对称指的是在字(词)的小类工对的基础上,句构尽量的不对称,句意毫不相干。这也是无情对的三要素。

看不出反对的结论与反对的原因之间的联系。我说隔境,你说隔意,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我说结构变化,你说不对称,不知道有什么分别?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5 17:37:26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5 16:35:12的发言:再,请教一个问题:
不管是诗的对仗,还是联的对仗,谁能给俺提供一个:以字词使用的冷热情况作为衡量对仗标准的范例?

诗对酒,花对月,只是习惯对法,虽然热度高,但并不能说是工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字字求工的局限性,与标准没关系。
标准是人定的,有时代性。
同时,热度较高的对仗词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随大流,就是随俗。没有独创性的作品就没有超越性。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5 17:43:14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25 17:26:05的发言:
  
  
  

  这个观点貌似基本上连借对都否定了……表示不支持。

  哈哈,胡老师这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了~~~
  那段话中,俺最后的定义是:
  无情对的字的对仗,最起码的要求,是对句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属性和其相对应的出句中的字属性相同。这个要求的理由,就是因为:出句中的字,在出句中的意义和属性,具有唯一性。
  
  借对,是无情对的最基本手法。可以这样说,成功的无情对,都是通过使用借对手法来完成的。
  无情对的借对,与诗中的借对是有区别的。诗中的借对,可以借义,借音,皆形。而无情对因为要求小类工对,所以只能借义。它是通过用一个与出句相对应的字的相同属性来对仗,而借用该字的其它属性来组成句子。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5 17:45:22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5 16:16:18的发言:

  
  有人说,这是上转,取的是屏的动词属性。
  俺说,那是扯淡!
  俺的是出句,要求你来对俺的句子,所以,俺是主体。俺的出句才是衡量对句的唯一标准。
  出句在前,是既成事实。你要求一个既成事实的东西按照你的想法来改变,这有道理吗?可能吗?
  所谓上转,只不过是混淆出对句的一种混账逻辑罢了!
  

  对于其他老师的劳动成果,我一向非常尊重,绝对不会使用您这种语气和措辞。您如果认为他的理论是错误的,可以用事实或者您自己的理论反对他,这类词语却丝毫帮不上忙,反而让人对您产生其他想法。
  另外,对句只能跟着出句转这一理论,个人保留意见。我支持乐讯清心禅老师的说法:要把别人的出句引为己用,然后提高一个层次,表达自己的意见,才有超越。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5 17:59:32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25 17:31:12的发言:
  
  
  

  看不出反对的结论与反对的原因之间的联系。我说隔境,你说隔意,不知道有什么区别?我说结构变化,你说不对称,不知道有什么分别?

  隔境隔意、结构变化不对称,说法不同,意思一样。
  反对的原因:无情对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歧义效果。
  所以,句的意不相干不是构成无情对的必要条件。
  这个观点俺认为是错误的。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5 18:02:29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25 17:37:26的发言:
  
  
  

  诗对酒,花对月,只是习惯对法,虽然热度高,但并不能说是工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字字求工的局限性,与标准没关系。
  标准是人定的,有时代性。
  同时,热度较高的对仗词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随大流,就是随俗。没有独创性的作品就没有超越性。

  问这一个问题。俺要求证的是:在诗、联中,评判字词句对仗的标准是什么?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18:10:33

--  

  好热闹呀,连整天忙着数票票的腐儒也加入了讨论的行列,无情论坛不火爆恐怕都不行了。
  
  
  
  虚心学习,期待精彩!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18:19:20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1 8:44:40的发言:
   不错,不错,快达成共识了。
  
   寻/点,肯定宽了,纵/相也宽。七言中散布着两三个这样的宽对应该是正常的。我在意的是工宽的判断不要混淆,别把宽判成工就行了,用肯定是可以的。但如果有人认为类似寻点这类都是工对,甚至是玉工,搞的五个字甚至七个字都是这般标准的,那句子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吧。
  
   忘了哪位裁判跟我说姓氏相对不算工,我认可。我觉得量词跟姓氏类似也五花八门的,单纯的量词相对也应该不工。
  
   多次见过数字对“打”的,这个工吗?或许很多人认为工,把它当定式了。我却以为不工。
  

  明显以量词对数词,何来工?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5 18:19:59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25 17:45:22的发言:
  
  
  

  对于其他老师的劳动成果,我一向非常尊重,绝对不会使用您这种语气和措辞。您如果认为他的理论是错误的,可以用事实或者您自己的理论反对他,这类词语却丝毫帮不上忙,反而让人对您产生其他想法。
  另外,对句只能跟着出句转这一理论,个人保留意见。我支持乐讯清心禅老师的说法:要把别人的出句引为己用,然后提高一个层次,表达自己的意见,才有超越。

  对丑时,俺就是用比这更恶劣的语气,他也不能怪俺。这是俺与他扯淡时互用互通的。至于他的理论,俺一向是什么态度,相信丑时自己心中有数。针对其中的一些定义,俺用什么语气、持什么态度、有什么目的,这些,您不知道,丑时知道。所以,请你不必担心!
  至于你那后半部的说法,俺相信是指通过对句来产生的某种意境或旨趣,使联意得以升华。这是对句的最终目的。俺同样相信: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是建立在与出句进行对仗的基础上。离开出句,请问,你与谁作对?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18:27:50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3 8:55:27的发言:
  联律似乎有法不责众之嫌。七对寻不可,十对常亦不可,七十对寻常就可。重一个字是毛病,重两个字是技巧。

  这种对应,出现在诗词中很正常,出现在正儿八经的对联中,即使是出自名人之手,也只能看做宽对。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18:34:41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25 1:38:45的发言:
  马夫和瓦工两位老师说得都在理。
  给了评语的对句快近百了,居然有两成的句子,我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他们可能是因为过分强调字字工对,导致好的构思受阻,得不偿失。
  在评语中用了诸如“语句通顺”这样的字眼,我感到很不安……

  抓住关键的一两个字,好好应对,就足让令整句无情了,何必“字字皆工”?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19:09:18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5 18:19:59的发言:
  
  
  

  至于你那后半部的说法,俺相信是指通过对句来产生的某种意境或旨趣,使联意得以升华。这是对句的最终目的。俺同样相信: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是建立在与出句进行对仗的基础上。离开出句,请问,你与谁作对?

  强烈支持!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5 19:14:51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5 18:19:59的发言:
  
  
  

  对丑时,俺就是用比这更恶劣的语气,他也不能怪俺。这是俺与他扯淡时互用互通的。至于他的理论,俺一向是什么态度,相信丑时自己心中有数。针对其中的一些定义,俺用什么语气、持什么态度、有什么目的,这些,您不知道,丑时知道。所以,请你不必担心!
  至于你那后半部的说法,俺相信是指通过对句来产生的某种意境或旨趣,使联意得以升华。这是对句的最终目的。俺同样相信: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是建立在与出句进行对仗的基础上。离开出句,请问,你与谁作对?

  打倒!!理直气壮对我用恶劣口气啊,呵呵:)
  胡子哥当裁判够累了。不能再累他了哈:)
  
  要辩论,和我来。哈哈,我最不怕了:)又是一个反对“上转”和“神不散”的,我先敲一榔头再说:))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19:17:25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5 17:43:14的发言
  
  
  
  
  
  

  无情对的字的对仗,最起码的要求,是对句中的字必须有一个属性和其相对应的出句中的字属性相同。这个要求的理由,就是因为:出句中的字,在出句中的意义和属性,具有唯一性。

  赞成!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出句中字义和词性都可能不同,这只能是由出句者赋予的。具体属于哪一义项,需要对句者做出准确判断。
  
以下两个出句中,“圆”的意思及词性就完全不同:
  
  出句1:长河落日圆
  出句2:卖汤圆
  出句3:日圆狂涨
  
  对句者能不加区分就胡乱应对吗?
  或者,硬要说出句1的圆是“吃的小丸子”“钱币”,出句2的圆是“圆周”“月亮”,出句3的圆是“圆形的”“灵活的”?
  
  作普通对时不能这样,作无情对时就可以了吗?谁给的特权?
  如果笨到连出句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还跑来对什么句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20:01:38编辑过]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5 19:37:28

--  

  

以下是引用路侠槐卿在2012-3-25 18:34:41的发言:
  
  
  

  抓住关键的一两个字,好好应对,就足让令整句无情了,何必“字字皆工”?


  
  呵呵,写错了吧,字字皆工是应该的,何必的是字字皆转吧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5 19:49:51

--  

  

  回腐儒:
  

  俺对无情对的理解就四个字——字工句隔。判断字是否工时。看到的也就这两个字而已,跟句子无关。所以什么上转下转双转的是构词时的事,跟工无关。工是可以比较的,小类里也有工宽。转是转,工是工。
  

  另:不是很明白千年和千秋的区别,劳烦解说一下好不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19:50:46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5 19:37:28的发言:
  
  
  呵呵,写错了吧,字字皆工是应该的,何必的是字字皆转吧

  1、字字皆工无法做到,即使做到了,也未必就有好的句意;
  2、工与宽结合运用,并不影响整句的无情效果,有时会相得益彰。
  
  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倡关键字(以7言为例,多数时候只有1、2个字)要“小类工对”,其余字可以只要求“词性相同、概念相当”即可。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5 19:57:42

--  
以下是引用路侠槐卿在2012-3-25 19:17:25的发言:


赞成!

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出句中字义和词性都可能不同,这只能是由出句者赋予的。具体属于哪一义项,需要对句者做出准确判断。
以下两个出句中,“圆”的意思及词性就完全不同:

出句1:长河落日圆
出句2:卖汤圆

对句者能不加区分就胡乱应对吗?
或者,硬要说上面的圆是“吃的小丸子”,下面的圆是“圆周”“月亮”“币”或“灵活的”?

作普通对时不能这样,作无情对时就可以了吗?谁给的特权?

  不要这么理直气壮的样子,呵呵。规律给的特权!前人给的示范:

  一、古代诗人的诗句中,多为“下转”,但不乏“上转”的例子,也有过“双转”的情况。

  王力先生在《近体诗格律学》中就列举了以下借对实例: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杜甫《巫峡敞庐奉赠侍御四舅》)
  2位上转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3、4位上转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
  1位上转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6位双转

二、清末、民国联家多有应用

  三潭印月 徐琪
  孤屿春回,许与梅花为
  寒潭秋静,邀来月影成三。
  上转

  题远香堂 前人
  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流同茂苑;
  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上转

三、经典无情对多有应用实例

  乃武归天
  斯文扫地
  上转

  三白兰地
  五黄梅天
  双转

  欲吃新河鸭
  须交陈海鹏孙
  上转

  理直气壮质问“为什么不”的应该是我。对提出的“理论”应进行论证,自圆其说,并求得大家认同的是路侠、腐儒、瓦工、施展,你们几位:)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5 19:59:04

--  

  无情对玩的不就是一字对嘛,一个字你凭什么限定它的词性呢。最后每个字都对好了,还能成句,还能隔意不就成功了,要是句子还很漂亮或者意思也不错,岂不更好。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5 20:07:01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5 19:59:04的发言:
  

  无情对玩的不就是一字对嘛,一个字你凭什么限定它的词性呢。最后每个字都对好了,还能成句,还能隔意不就成功了,要是句子还很漂亮或者意思也不错,岂不更好。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5 20:07:32

--  

  

以下是引用路侠槐卿在2012-3-25 19:50:46的发言:
  
  
  

  1、字字皆工无法做到,即使做到了,也未必就有好的句意;
  2、工与宽结合运用,并不影响整句的无情效果,有时会相得益彰。
  
  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倡关键字(以7言为例,多数时候只有1、2个字)要“小类工对”,其余字可以只要求“词性相同、概念相当”即可。

  

  我不反对你这么玩。而且很多人也正在这样玩。但我觉得没意思,求工难对,才是吸引人的地方,否则两句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干嘛非摆在一起。
  

  窃以为好的无情对可以写在一起当中堂挂的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20:13:02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5 19:57:42的发言:


  不要这么理直气壮的样子,呵呵。规律给的特权!前人给的示范:

  一、古代诗人的诗句中,多为“下转”,但不乏“上转”的例子,也有过“双转”的情况。

  王力先生在《近体诗格律学》中就列举了以下借对实例: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杜甫《巫峡敞庐奉赠侍御四舅》)
  2位上转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3、4位上转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
  1位上转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6位双转

二、清末、民国联家多有应用

  三潭印月 徐琪
  孤屿春回,许与梅花为
  寒潭秋静,邀来月影成三。
  上转

  题远香堂 前人
  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流同茂苑;
  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上转

三、经典无情对多有应用实例

  乃武归天
  斯文扫地
  上转

  三白兰地
  五黄梅天
  双转

  欲吃新河鸭
  须交陈海鹏孙
  上转

  理直气壮质问“为什么不”的应该是我。对提出的“理论”应进行论证,自圆其说,并求得大家认同的是路侠、腐儒、瓦工、施展,你们几位:)

1、你举的例,一、二属于诗中的对仗,与正规的对联还是有区别的;即便是这样,也属于普通对中就可以见到的借对,完全没必要发明个什么上转、下转的新名词来扰乱视听。
2、有些所谓的经典无情对,根本不是无情对,如何定性还是个问题呢,怎么可以用来当宝贝?
3、再退一步说,就算这几个例子都站得住脚,就能称之为“规律”了?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5 20:25:31

--  
以下是引用路侠槐卿在2012-3-25 20:13:02的发言:


1、你举的例,一、二属于诗中的对仗,与正规的对联还是有区别的;即便是这样,也属于普通对中就可以见到的借对,完全没必要发明个什么上转、下转的新名词来扰乱视听。
2、有些所谓的经典无情对,根本不是无情对,如何定性还是个问题呢,怎么可以用来当宝贝?
3、再退一步说,就算这几个例子都站得住脚,就能称之为“规律”了?

  “上转”“下转”顾名思义,一目了然。便于交流与说明问题。你还在模仿翡莲的“异步”,来什么聚变、裂变呢。搞原子弹啊:))

  有没有必要拟新名字是一回事,它是否存在,且适用,是另一回事,不要乱扯!

  什么历史都可以否认,真服了你!你那个歪起脑壳自己想的“理论”,就是定性?很简单的道理,被你列表整得那么复杂,你能用它教会一个人吗?
  


--  作者:空中雨点
--  发布时间:2012/3/25 20:39:27

--  

最近刚接触无情对,感觉挺有意思。地种挺多,然亩产太低,请前辈和同学再指点!多谢了!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黑幕重揭报社清[空中雨点]--可否,

对句:赤壁独存干邑香[空中雨点]--动词小类实在不工

对句:陆定一编张自忠[空中雨点]---小类也不工

对句:黑户单车弃夏新[空中雨点]---夏新为上市公司,被收购

对句:青黛三棱生地纯[空中雨点]---不工

对句:铜鼓零担运闽清[空中雨点]---前后为两县级地名是否太小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20:43:12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5 20:25:31的发言:

  “上转”“下转”顾名思义,一目了然。便于交流与说明问题。你还在模仿翡莲的“异步”,来什么聚变、裂变呢。搞原子弹啊:))
  有没有必要拟新名字是一回事,它是否存在,且适用,是另一回事,不要乱扯!
  什么历史都可以否认,真服了你!你那个歪起脑壳自己想的“理论”,就是定性?很简单的道理,被你列表整得那么复杂,你能用它教会一个人吗?

我从没看过翡莲的任何一篇文章!别把她扯进来。
借对是历来就有的提法,你应该不会否认吧?
聚变、裂变,正确反映了词性变异的方式,其威力可能要超过原子弹呢。
敢情你一直把自己当成老师呀,难怪要人这样那样的了。喜欢充老师是好事,可是别拿联友们当傻瓜才行,能来这里的,不可能是幼儿园的学生。
有些无情对,在我看来根本就是狗屁,有何不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21:11:22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5 21:08:03

--  

  我只喝茶。
  并给胡子兄敬茶。
  其他各位吵得口干舌燥的也请自己倒口茶喝喔。
  不过别带上我的名字来说事啊。
  我厌倦了这种讨论。
  吵来吵去都没有用,拿出自己象样的并被人普遍认可的佳作才能说明问题。
  一个“运动会”裁判员比运动员还多不是好事。
  运动员个个自己当裁判也不是好事。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5 21:14:37

--  
以下是引用路侠槐卿在2012-3-25 20:43:12的发言:


我从没看过翡莲的任何一篇文章!别把她扯进来。
借对是历来就有的提法,你应该不会否认吧?
聚变、裂变,正确反映了词性变异的方式,其威力可能要超过原子弹呢。
敢情你一直把自己当成老师呀,难怪要人这样那样的了。喜欢充老师是好事,可是别拿联友们当傻瓜才行,能来这里的,不可能是幼儿园的学生。
有些无情对,在我看来根本就是狗屁,有何不可?

  借对,是你在否认其中的一部分(上转、双转),我没有否认。
  我为了提醒大家多用上转、双转。有必要提出这个名字,进行统计分析,说明问题,不可以吗?
  我本来就是老师啊,无情对实验班在那里开着。中级班也是我教无情。我不需要充:)
  也许,苏小妹说得对:“心中是牛粪,故眼前是牛粪。”

  路侠:你对无情对有自己的思考,我称赞过。也不妨碍你发表个人观点。但我曾几次和你交流过:你发表是零碎的想法。现在,似乎系统一些了。那也还有经受检验吧。要能接受别人的质疑且能做到有理有据吧:)
  你凭空就说“有些无情对是狗屁”,根本就不是一个底气十足的理论者的姿态。

  你要用论据、论点来推论。我预祝你的理论能成为被大部分人接受的理论。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21:19:48

--  

  

  我看,以后无情对擂台赛还是采取抓阄的方式定输赢好了。
  以前仙游连天红公司征联比赛,就采取过摇号方式确定谁胜出,这可是有先例的呀——终于被我发现了一条“规律”,大家可得遵守啦!别怪我没教。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5 21:21:34

--  

  

以下是引用水区瓦工在2012-3-25 21:08:03的发言:
  

  我只喝茶。
  并给胡子兄敬茶。
  其他各位吵得口干舌燥的也请自己倒口茶喝喔。
  不过别带上我的名字来说事啊。
  我厌倦了这种讨论。
  吵来吵去都没有用,拿出自己象样的并被人普遍认可的佳作才能说明问题。
  一个“运动会”裁判员比运动员还多不是好事。
  运动员个个自己当裁判也不是好事。
  
  

  
  不好意思。不扯上似乎也不尊重,哈哈:)
  忘了!瓦工是主张偶尔用。我觉得这个观点十分油滑。要么就能用,要么就不能用。“偶尔用”这哪里像理论和观点?这就是个人习惯。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5 21:26:41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5 21:21:34的发言:
  
  
  
  
  

  
  不好意思。不扯上似乎也不尊重,哈哈:)
  忘了!瓦工是主张偶尔用。我觉得这个观点十分油滑。要么就能用,要么就不能用。“偶尔用”这哪里像理论和观点?这就是个人习惯。

  你对我喊话,我只好应一句吧。
  我说的偶用的意思就是让“上转”和“双转”回归到律诗和对联中的“借对”本色。
  律诗和普通对联中大量用借对就什么也不是。所以只能偶用。
  而无情对中“下转”的本质已经不再是“借对”本身了,是可以大量使用。
  
  把个例夸张成普遍规律不见得就“象”理论。
  尊重事实存在的偶用个例,不见得就是油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21:32:53编辑过]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21:28:02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5 21:14:37的发言:



  借对,是你在否认其中的一部分(上转、双转),我没有否认。
  我为了提醒大家多用上转、双转。有必要提出这个名字,进行统计分析,说明问题,不可以吗?
  我本来就是老师啊,无情对实验班在那里开着。中级班也是我教无情。我不需要充:)
  也许,苏小妹说得对:“心中是牛粪,故眼前是牛粪。”

  路侠:你对无情对有自己的思考,我称赞过。也不妨碍你发表个人观点。但我曾几次和你交流过:你发表是零碎的想法。现在,似乎系统一些了。那也还有经受检验吧。要能接受别人的质疑且能做到有理有据吧:)
  你凭空就说“有些无情对是狗屁”,根本就不是一个底气十足的理论者的姿态。

  你要用论据、论点来推论。我预祝你的理论能成为被大部分人接受的理论。

是啊,我现在总担心有人要删帖,所以没法拿眼前的对句来批评
是老师,就更应该对学生负责。
连对联的基本原则都不考虑周全,如何指导学生“转悠”?
一味求快,怕复杂,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牛粪是鲜花的最好营养来源,心中的牛粪,可以培育出美丽的心灵之花——苏小妹恐怕落伍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21:33:33编辑过]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21:47:06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5 19:59:04的发言:
  无情对玩的不就是一字对嘛,一个字你凭什么限定它的词性呢。最后每个字都对好了,还能成句,还能隔意不就成功了,要是句子还很漂亮或者意思也不错,岂不更好。

  出句1:长河落日圆
  出句2:卖汤圆
  出句3:日圆狂涨
  
  在这样三个出句中,“圆”这个字没有不同的字义和词性吗?
  不过也难怪,现在的高中生好像都不学汉语语法了——我很纳闷:以后的学生是不是连主谓宾都分不清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21:55:14编辑过]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3/25 21:51:38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5 20:07:32的发言:
  
  
  

  

  我不反对你这么玩。而且很多人也正在这样玩。但我觉得没意思,求工难对,才是吸引人的地方,否则两句风马牛不相及的句子干嘛非摆在一起。
  窃以为好的无情对可以写在一起当中堂挂的

  依我看,无情版自开办以来发表的、能正儿八经挂上中堂的无情对不会超过10幅。(我自己一副也没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5 21:58:44编辑过]

  
--  作者:空中雨点
--  发布时间:2012/3/25 22:01:38

--  

  

对句:铜鼓零担运闽清 [空中雨点] 93

胡子:无情;语句通俗易懂(运字用发似乎更符合日常用语);零担亮点,整体效果佳。如果前22两个地名再响亮点就更好了。
  
  感谢胡子老师!分析的很有道理,豁然开朗!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5 23:23:03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5 19:49:51的发言:

  回腐儒:
  

  俺对无情对的理解就四个字——字工句隔。判断字是否工时。看到的也就这两个字而已,跟句子无关。所以什么上转下转双转的是构词时的事,跟工无关。工是可以比较的,小类里也有工宽。转是转,工是工。
  

  另:不是很明白千年和千秋的区别,劳烦解说一下好不

  断字是否工时。看到的也就这两个字而已,跟句子无关。
  给你举个例子,你自己判断吧:
  虎躁
  犹疑
  犹,猿的一种,性多疑。请问,是不是字字皆工?
  犹疑不决
  虎躁难安
  犹,踌躇疑惧。请问,虎是不是工对?
  
  至于千秋与千年的区别,你不愿查词典,俺就代为解释一下:
  千年,时间概念,作数量词用;
  千秋,有千年的含义,但是作形容词用。
  比如,这块玉佩有千年的历史。你能说:这块玉佩有千秋的历史吗?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6 0:41:42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5 19:57:42的发言:
  
  
  

  不要这么理直气壮的样子,呵呵。规律给的特权!前人给的示范:
  
  一、古代诗人的诗句中,多为“下转”,但不乏“上转”的例子,也有过“双转”的情况。
  
  王力先生在《近体诗格律学》中就列举了以下借对实例: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杜甫《巫峡敞庐奉赠侍御四舅》)
  2位上转
  行李与诛茅是词组对仗。其中,李是通假字,本为理。诛茅用的是引申义,表示结庐安居。上句用行李表示出行。取引申义相对。你为什么就信了百度娘的胡说八道,非要取出其中的李和茅来牵强附会你的借对呢?如果这样说,淹/问,是小类工对吗?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3、4位上转
  寻常,平时,表示一般的时候;七十,表示七十岁。也是词组相对。按你的上转说法,寻的转义为量词,而七是数词。转来转去还是无法小类工对,有转的必要吗?何况句中其他的字词都不是小类工对,你说,研究这两个字,有意思吗?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
  1位上转
  这个更可笑了。汉苑/云台,云台本来就是汉宫中的高台,建筑相对,工整无必。你偏要汉字上转表示银河,来与云相对。俺说这是下转,汉、云都是省的简称,搞笑不?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6位双转
  懂不懂甲帐的意思?俺告诉你: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二、清末、民国联家多有应用
  
  三潭印月 徐琪
  孤屿春回,许与梅花为伍;
  寒潭秋静,邀来月影成三。
  上转
  伍,五人为伍,表示队列,引申为同伴。三,三个影子,是借其形对。以下非字字工对的句子就不再扯淡了。扯了也说明不了什么。
  题远香堂 前人
  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流同茂苑;
  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上转
  
  三、经典无情对多有应用实例
  
  乃武归天
  斯文扫地
  上转
  这个句子,按照对联的一般规则,谁才应该是出句呢?如果乃武是出句,谁告诉俺,乃、武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它的属性是什么?俺相信没人能回答。也就是说,作为无情出句,名字、地名、音译词等中的字无实际属性时,我们可以按照该字在字典中的任意一种意义和属性来作为对仗。这就是所谓的双转。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双转
  五月黄梅天在俺的印象中好像是重庆的一道菜名。三星,用三颗星星表示的等级,用月来对,没啥好争辩的。
  欲吃新河鸭子
  须交陈海鹏孙
  上转
  鸭子同上上。子字无实际意义。
  理直气壮质问“为什么不”的应该是我。对提出的“理论”应进行论证,自圆其说,并求得大家认同的是路侠、腐儒、瓦工、施展,你们几位:)
  大家认同?俺从来不求。虽然,俺不会象~~~等嗤之以鼻。
  也不要强求俺也去搞个啥理论来说服谁,没时间,没水平,更没必要。
  丑时既然搞了,俺支持。但希望能有说服力。俺们这几位无所谓,只要能做成中楹协会的标准,便即使搞成中楹协会的联律样,即使在外的华人都不遵守,也无所谓了~~~~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6 8:53:47

--  

  

以下是引用路侠槐卿在2012-3-25 21:47:06的发言:
  
  
  

  出句1:长河落日圆
  出句2:卖汤圆
  出句3:日圆狂涨
  
  在这样三个出句中,“圆”这个字没有不同的字义和词性吗?
  不过也难怪,现在的高中生好像都不学汉语语法了——我很纳闷:以后的学生是不是连主谓宾都分不清了。

  判断一个词中的某个字的词性于我是很困难的事,比如汤圆的圆,我就不知道它是啥词,啥成分,腐儒没准清楚,也没准不清楚。不过这没有关系。在普通对句中,我们对汤圆这个整体的词,在无情中我们分别对汤和圆这两个独立的字,何必纠结于这个圆在出句中是啥角色呢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6 9:13:14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5 23:23:03的发言:
  
  
  

  断字是否工时。看到的也就这两个字而已,跟句子无关。
  给你举个例子,你自己判断吧:
  虎躁
  犹疑
  犹,猿的一种,性多疑。请问,是不是字字皆工?
  犹疑不决
  虎躁难安
  犹,踌躇疑惧。请问,虎是不是工对?
  

  我觉得犹对虎是可以的,但稍宽,不信就跟龙比比。
  
  

  下一句的虎对犹则没有任何问题,明星还能托不住龙套。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6 9:23:41

--  

  前面腐儒还说了一个失对的问题,我觉得无情里只有工与不工,应该没有失对的问题,除非数错字了才失对吧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6 9:31:45

--  

  

以下是引用路侠槐卿在2012-3-25 21:51:38的发言:
  
  
  

  依我看,无情版自开办以来发表的、能正儿八经挂上中堂的无情对不会超过10幅。(我自己一副也没有)

  
  前两天改过一个放推荐那里,版主觉得不合规矩给删了,很可惜。就下面这个,何如?
  
  

  过来人未老
  功到自然成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6 11:07:19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6 0:41:42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5 19:57:42的发言:



  不要这么理直气壮的样子,呵呵。规律给的特权!前人给的示范:

  一、古代诗人的诗句中,多为“下转”,但不乏“上转”的例子,也有过“双转”的情况。

  王力先生在《近体诗格律学》中就列举了以下借对实例:

  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杜甫《巫峡敞庐奉赠侍御四舅》)
  2位上转
  行李与诛茅是词组对仗。其中,李是通假字,本为理。诛茅用的是引申义,表示结庐安居。上句用行李表示出行。取引申义相对。你为什么就信了百度娘的胡说八道,非要取出其中的李和茅来牵强附会你的借对呢?如果这样说,淹/问,是小类工对吗?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3、4位上转
  寻常,平时,表示一般的时候;七十,表示七十岁。也是词组相对。按你的上转说法,寻的转义为量词,而七是数词。转来转去还是无法小类工对,有转的必要吗?何况句中其他的字词都不是小类工对,你说,研究这两个字,有意思吗?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李商隐《令狐八拾遗绹见招》)
  1位上转
  这个更可笑了。汉苑/云台,云台本来就是汉宫中的高台,建筑相对,工整无必。你偏要汉字上转表示银河,来与云相对。俺说这是下转,汉、云都是省的简称,搞笑不?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6位双转
  懂不懂甲帐的意思?俺告诉你: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丑时:
  
1、以上例子,是王力举的借对例子,我只不过分个“上下双转”。在是否是借对这个问题上,欢迎你质疑王力去(按理,王力不一定正确,他也不会全错。于我,无非是可供选择的例子的多少的问题。)
  2、借对质量有好坏。普通对联有普通对联的字工标准。其他字不是小类工对,就能反推它不是借对?逻辑上显然不成立。
  3、此处不是介绍句子背后的知识。吊书袋子,你和别人比,别人可能被你吓住,我不怕。你知道的:)
 

二、清末、民国联家多有应用

  三潭印月 徐琪
  孤屿春回,许与梅花为伍;
  寒潭秋静,邀来月影成三。
  上转
伍,五人为伍,表示队列,引申为同伴。三,三个影子,是借其形对。以下非字字工对的句子就不再扯淡了。扯了也说明不了什么。
  题远香堂 前人
  旧雨集名园,风前煎茗,琴酒留题,诸公回望燕云,应喜清流同茂苑;
  德星临吴会,花外停旌,桑麻闲课,笑我徒寻鸿雪,竟无佳句续梅村。
  上转

三、经典无情对多有应用实例

  乃武归天
  斯文扫地
  上转
这个句子,按照对联的一般规则,谁才应该是出句呢?如果乃武是出句,谁告诉俺,乃、武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它的属性是什么?俺相信没人能回答。也就是说,作为无情出句,名字、地名、音译词等中的字无实际属性时,我们可以按照该字在字典中的任意一种意义和属性来作为对仗。这就是所谓的双转。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双转
五月黄梅天在俺的印象中好像是重庆的一道菜名。三星,用三颗星星表示的等级,用月来对,没啥好争辩的。
  欲吃新河鸭子
  须交陈海鹏孙
  上转
鸭子同上上。子字无实际意义。

丑时:从“无实际意义”——“有具体意义”,就是“转”。
  


  理直气壮质问“为什么不”的应该是我。对提出的“理论”应进行论证,自圆其说,并求得大家认同的是路侠、腐儒、瓦工、施展,你们几位:)
大家认同?俺从来不求。虽然,俺不会象~~~等嗤之以鼻。
  也不要强求俺也去搞个啥理论来说服谁,没时间,没水平,更没必要。
  丑时既然搞了,俺支持。但希望能有说服力。俺们这几位无所谓,只要能做成中楹协会的标准,便即使搞成中楹协会的联律样,即使在外的华人都不遵守,也无所谓了~~~~

丑时:
  
你这倒是句实话!理论只要把握了规律,谁调子高、低都不影响丝毫。我也不指望人人接受。只要时间能接受就行。如果将来被证明是错误的,被正确的理论所淘汰,也能坦然。

  我想提醒各位理论家:只要有一个反例客观存在,你就无法回避。你应该去思考为什么会有反例。可以肯定的是“不能包容反例”的理论,就不是理论,只能算经验。只有找到规律,才能圆其说。

  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就算是历史上的诗句、对联、无情对从未出现过上转、双转实例,总结规律,倡导上转、双转,发展诗词和对联,其意义亦是非凡。

  总结一句:腐儒尚在庐山之中,缺乏俯瞰式思考。

  顺便告诉一下路侠:且不管观点正确与否,腐儒兄弟这就是持据说理的姿态。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6 11:20:00

--  
呵呵,一次擂台,茶馆的讨论终于达到了100楼。

这一直是我的目标啊,实现了:))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6 12:00:57

--  

  2、借对质量有好坏。普通对联有普通对联的字工标准。其他字不是小类工对,就能反推它不是借对?逻辑上显然不成立。
  
  这句话有点意思。其他字不是小类工对,确实不能证明它就没有运用借对手法。同样,用普通对联和诗句的对仗来证明无情对的借对,也是不科学的。借对一般有三种形式,谓借义、借音、借形,例子俺就不列举了。但无情对的借对,只能是借义。
  
  理论不是一般人能搞的。特别是文学理论。没有扎实的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基础,搞文学理论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更不谈在创作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翔实地罗列句例,科学地归纳和分析而从中找出逻辑严密的定义。丑时搞无情对论,凭良心说,俺从来没去反对过,更谈不上产生其他什么的负面情绪。相反,俺一直是非常支持的。
  但支持不等于盲从。对于其中的俺个人凭经验觉察的不够科学、不正确、缺少说服力的一些观点,俺从来不会假意言辞地去附和。这就是为什么俺一直是以丑时的反对者面目出现的理由。
  俺始终相信:善意的批评和刁难,比盲目的崇拜和无谓的赞誉,对丑时的进步要有用得多!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6 12:23:09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6 9:13:14的发言:
  
  
  

  我觉得犹对虎是可以的,但稍宽,不信就跟龙比比。
  
  
  

  下一句的虎对犹则没有任何问题,明星还能托不住龙套。

  恰恰是下例的虎字有问题。
  俺在上例解释了犹字的本义,你接受了,所以认为虎/犹能对。但俺把犹作副词,比如:音容犹在/曲膝人来,你还认为工吗?
  
  至于
  

  过来人未老
  功到自然成
  功: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字部》 ·功   《唐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公。《说文》以劳定国曰功。从力,工声。《广韵》功绩也。《书·禹谟》九功惟叙。又自以为功曰功之。《史记·信陵君传》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又功,毛诗作公。《诗·小雅》以奏肤公。《注》功也。又《韵会》大功,小功,丧服名。谓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红。史记汉书,大功小功,作大红小红。又《广韵》汉复姓。《何氏姓苑》汉营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为氏。又《韵补》叶姑黄切,音光。《东方朔·七谏》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又叶居银切,音巾。《司马相如·子虚赋》骛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1]
  释义及出处
  (1)语文:功:gōng   形声。从力,从工,工亦声。“工”指“土木工程”、“工作”。“力”指“劳力”、“人力”。“工”与“力”联合起来表示“从工程开始到完毕所消耗的实际劳动力数量(人日)”。本义:工程的人力成本。引申义:(劳力和心血的)付出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6 12:23:57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6 12:00:57的发言:
  
2、借对质量有好坏。普通对联有普通对联的字工标准。其他字不是小类工对,就能反推它不是借对?逻辑上显然不成立。
  
  这句话有点意思。其他字不是小类工对,确实不能证明它就没有运用借对手法。同样,用普通对联和诗句的对仗来证明无情对的借对,也是不科学的。借对一般有三种形式,谓借义、借音、借形,例子俺就不列举了。但无情对的借对,只能是借义。
  
  理论不是一般人能搞的。特别是文学理论。没有扎实的现代汉语和古汉语基础,搞文学理论是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更不谈在创作过程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翔实地罗列句例,科学地归纳和分析而从中找出逻辑严密的定义。丑时搞无情对论,凭良心说,俺从来没去反对过,更谈不上产生其他什么的负面情绪。相反,俺一直是非常支持的。
  但支持不等于盲从。对于其中的俺个人凭经验觉察的不够科学、不正确、缺少说服力的一些观点,俺从来不会假意言辞地去附和。这就是为什么俺一直是以丑时的反对者面目出现的理由。
  俺始终相信:善意的批评和刁难,比盲目的崇拜和无谓的赞誉,对丑时的进步要有用得多!

  谢谢兄弟的正确对待态度。筚路蓝缕,确实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从一年前打算成书起,我以前陆续总结的篇章,反复不知道修改过多少次,可以说每一篇已不是第一次发表时的面目了。
  另外,从整个体系考虑,还增写了部分篇章。
  我的态度是严谨而认真的。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看,《无情对论》从无到有,我相信这第一步比别的领域走得坚实得多。将来,理论肯定还会发展和完善。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2/3/26 12:45:39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6 12:23:57的发言:
  
  
  

  谢谢兄弟的正确对待态度。筚路蓝缕,确实难以毕其功于一役。从一年前打算成书起,我以前陆续总结的篇章,反复不知道修改过多少次,可以说每一篇已不是第一次发表时的面目了。
  另外,从整个体系考虑,还增写了部分篇章。
  我的态度是严谨而认真的。从现代学术的角度来看,《无情对论》从无到有,我相信这第一步比别的领域走得坚实得多。将来,理论肯定还会发展和完善。

  两点忠告:
  1,善于从反对声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是智者;
  2,赞美是一阵风,应时而起,应时而没。起时不要迷失,没时不要迷茫。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6 13:27:57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6 12:23:09的发言:
  
  
  

  恰恰是下例的虎字有问题。
  俺在上例解释了犹字的本义,你接受了,所以认为虎/犹能对。但俺把犹作副词,比如:音容犹在/曲膝人来,你还认为工吗?
  
  至于
  
  

  过来人未老
  功到自然成
  功: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字部》 ·功   《唐韵》古红切《集韵》《韵会》沽红切,音公。《说文》以劳定国曰功。从力,工声。《广韵》功绩也。《书·禹谟》九功惟叙。又自以为功曰功之。《史记·信陵君传》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又功,毛诗作公。《诗·小雅》以奏肤公。《注》功也。又《韵会》大功,小功,丧服名。谓治布有精麤之分。或作红。史记汉书,大功小功,作大红小红。又《广韵》汉复姓。《何氏姓苑》汉营陵令成功恢。禹治水告成功後为氏。又《韵补》叶姑黄切,音光。《东方朔·七谏》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又叶居银切,音巾。《司马相如·子虚赋》骛于盐浦,割鲜染轮。射中获多,矜而自功。[1]
  释义及出处
  (1)语文:功:gōng   形声。从力,从工,工亦声。“工”指“土木工程”、“工作”。“力”指“劳力”、“人力”。“工”与“力”联合起来表示“从工程开始到完毕所消耗的实际劳动力数量(人日)”。本义:工程的人力成本。引申义:(劳力和心血的)付出

  我给自己定义一个广义相对论者一字对派。犹/人与犹/虎是一样的,不受背景影响。功过相抵,将功补过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6 13:31:41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2-3-26 12:45:39的发言:
  
  
  

  两点忠告:
  1,善于从反对声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对自己有益的东西,是智者;
  2,赞美是一阵风,应时而起,应时而没。起时不要迷失,没时不要迷茫。

  呵呵,也许我还没有达到智者的高度:)
  两年多来,我发起诸多讨论,目的只有一个:从中获取我认为正确的观点。
  所以,虽然道理上针锋相对,但我对积极参与讨论的第七夜、瓦工、腐儒、三羊,包括现在的施展、路侠,从来都是感谢。中间可能我的话,因为语气过激,刺伤过对方。但在内心,我对你们,没有因为质疑我的理论和观点而存任何芥蒂。
  
  从斑竹的角度,我也感谢你们带来人气。
  没有争鸣的论坛,没有活力。
  
  再说到《无情对论》,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我本来还想写几篇关于无情对的修辞、意境和思想性等方面的文章。这样才完整。但现在整体的实践还没达到这个层面和高度。所以,作罢。将来,假设无情擂台大家的对句,按“三维评判法”都不成问题,需要从意境和思想性的高度来分高下了。这样的篇章,才适合总结出来。
  我希望能看到这样的日子,并总结这样的篇章完善《无情对论》。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6 15:51:44

--  

  

以下是引用水区瓦工在2012-3-25 21:26:41的发言:
  
  
  

  你对我喊话,我只好应一句吧。
  我说的偶用的意思就是让“上转”和“双转”回归到律诗和对联中的“借对”本色。
  律诗和普通对联中大量用借对就什么也不是。所以只能偶用。
  而无情对中“下转”的本质已经不再是“借对”本身了,是可以大量使用。
  
  把个例夸张成普遍规律不见得就“象”理论。
  尊重事实存在的偶用个例,不见得就是油滑。

  我知道兄弟的意思。个例为什么会成为个例,你认为是正常状态,我认为是手法没充分掌握和运用所致。你想啊,无情对为什么是在清末成为“现象”而不是更早?
  
  无情对仗,在对联和律诗中更频繁出现,不是不可能。你想,“自对”这种方式,扩大了对仗的单元,在对联中尚且这么频繁使用。“借对”,是另一个方向,缩小对仗的单元,更为精致,为什么不能频繁出现在多分句的对联中,成为某一分句?由此推理,律诗的34、56句,也如此。只要解决了无情对仗的技术问题,让“神不散雅无情”创作变得容易。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6 16:12:15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6 15:51:44的发言:
  
  
  
  
  
  

  我知道兄弟的意思。个例为什么会成为个例,你认为是正常状态,我认为是手法没充分掌握和运用所致。你想啊,无情对为什么是在清末成为“现象”而不是更早?
  
  无情对仗,在对联和律诗中更频繁出现,不是不可能。你想,“自对”这种方式,扩大了对仗的单元,在对联中尚且这么频繁使用。“借对”,是另一个方向,缩小对仗的单元,更为精致,为什么不能频繁出现在多分句的对联中,成为某一分句?由此推理,律诗的34、56句,也如此。只要解决了无情对仗的技术问题,让“神不散雅无情”创作变得容易。

  嘻嘻,“神不散”或“雅无情”,我不反对你这么玩,但我把它们归到“频繁使用了借对手法”的普通对联,而你把它塞到“无情对”阵营制造混乱。你为了说明它们是无情对,就把“借对”说成无情手法,认为用了借对这“无情手法”的对联就是无情对(用得少就无情味不足,用得多就无情味浓),而我洽洽认为借对仍是借对,跟无情味没有真接关系,只是产生无情味的一种手段方法(中间还隔了好几个层次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说无情对里的转义变词性等你认为的无情手法属于“借对”的一种, 但不要反过来说所有借对都是“无情手法”。这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搞反了,也造成你把“神不散”或“雅无情”等靠裙带关系混入了无情对阵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6 16:14:59编辑过]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6 17:40:37

--  

  

以下是引用水区瓦工在2012-3-26 16:12:15的发言:
  
  
  

  嘻嘻,“神不散”或“雅无情”,我不反对你这么玩,但我把它们归到“频繁使用了借对手法”的普通对联,而你把它塞到“无情对”阵营制造混乱。你为了说明它们是无情对,就把“借对”说成无情手法,认为用了借对这“无情手法”的对联就是无情对(用得少就无情味不足,用得多就无情味浓),而我洽洽认为借对仍是借对,跟无情味没有真接关系,只是产生无情味的一种手段方法(中间还隔了好几个层次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说无情对里的转义变词性等你认为的无情手法属于“借对”的一种, 但不要反过来说所有借对都是“无情手法”。这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搞反了,也造成你把“神不散”或“雅无情”等靠裙带关系混入了无情对阵营。
  
  

  
  要真像你说的,“神不散无情”还成了一种独立的对联体裁了,成了我的发明了。可惜不是。“神不散”作品早就存在,比例还不小。要是注意找暗线,比例更大。我敢打包票,瓦工你自己的无情对作品集中,我可以找到一批神不散:)
  
  前人强调风马牛的“不对称感”,而对此视而不见。真所谓集体睁眼瞎。那天和余教授讨论,他对我的观点深刻认同,还举例说:“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实际上是典型的神不散。


--  作者:贝啃鲍耳
--  发布时间:2012/3/26 17:43:16

--  

  瓦工兄,你们讨论的神马“借对”问题,我也搞不明白,但是我认为“神不散”确实是存在的,比如:
  乡村穷老汉
  城里没熟人
  我认为上面对句首先是无情对,而且上下又相互有联系,这应该就是神不散吧。


--  作者:有些不适应
--  发布时间:2012/3/26 18:39:24

--  



无情对论丑时著;
满意好评亮点明。

到底 是 “ 亮”先生 点明了?还是 亮点 已经 很 明了 了?这个是 无情对 的 传说中的 “神不散”吗?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6 20:53:10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6 17:40:37的发言:
  
  
  
  

  
  要真像你说的,“神不散无情”还成了一种独立的对联体裁了,成了我的发明了。可惜不是。“神不散”作品早就存在,比例还不小。要是注意找暗线,比例更大。我敢打包票,瓦工你自己的无情对作品集中,我可以找到一批神不散:)
  
  前人强调风马牛的“不对称感”,而对此视而不见。真所谓集体睁眼瞎。那天和余教授讨论,他对我的观点深刻认同,还举例说:“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实际上是典型的神不散。

以下是引用贝啃鲍耳在2012-3-26 17:43:16的发言:
  瓦工兄,你们讨论的神马“借对”问题,我也搞不明白,但是我认为“神不散”确实是存在的,比如:
  乡村穷老汉
  城里没熟人
  我认为上面对句首先是无情对,而且上下又相互有联系,这应该就是神不散吧。

  逻辑上我们要澄清一下:
  我说的是不能把用了"借对"手法的对联,都叫做"无情对",认为丑时兄提倡创作的"神不散无情对"很多不是无情对, 但我没有说过用了"借对"手法的对联里面就没有无情对,
  楼上两位举的例子洽好说明了这里面的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丑时兄举例的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确实是无情对,同时出对句又刚好在同一故事背景下产生了关联,就是即"对"又联的"对联". 这个例子可以说是典型的无情对中的"神不散"例子.我没有反对过.
  但我反对的恰是把所有用了借对的"神不散"都归到无情对中,
  就象贝啃兄举的例子
  乡村穷老汉
  城里没熟人
  
  这显然是纯粹用了"借对"手法的普通对联(2,3,4位分别用了下转,上转,下转),这个所谓"神不散"里面没看到无情味的影子(除非你们认为用了逐字借对本身就是无情味,这恰是我反对的),没无情味的对子我就认为不是无情对.
  而我们重新来审视"已死/先生","苏丑/汉奸"这已不简单的是借对,而是有下转产生的词及句子层面的无情味出来了.而这样的味儿在贝啃兄举的例子中没有.
  所以你们观念里犯的错误已经把字与字的借对(转义和变词性)当作了无情味,所以才会认为用了借对手段的对联就是"无情对"的一种(神不散、雅无情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6 20:55:00编辑过]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6 22:35:26

--  

  呵呵,瓦工,真有意思。我先问你一下:
  
  松山邀月醉
  撒野到天明
  
  月步轻移花未醒
  春回小径绿姑苏
  
  是不是无情对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6 23:25:53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6 22:35:26的发言:
  呵呵,瓦工,真有意思。我先问你一下:
  
  松山邀月醉
  撒野到天明
  
  月步轻移花未醒
  春回小径绿姑苏
  
  是不是无情对

  我们分别分析你举的两例:
  如果是
  山邀月醉
  撒野到天明
  我可以说它是无情对,也付合你说的神不散特点.
  用了"松山/撒野"后,我只能说无情对中多了个破坏出句意境的借对,反而是画蛇添足之举.
  
  虽"登/撒"是直对没转义, 但这不影响对句中"撒野"的无情味,
  而"松/撒"虽有上转,但如果你是出对句同时创作, 则这变词性转义恰是多余的,如果是先有出句后有对句,则只能说这种借对破坏了出句意境,对无情味的作用是不增反减.
  
  再来看:
  
  月步轻移花未醒
  春回小径绿姑苏
  
  这对句中的"姑苏"对"未醒"确实很无情(这主要也是本身"姑苏"这词有歧义可双解的原因)
  但前面 "月"和"步"上转以及"径"下转都是脱离句中本意的字义借对,这种借对也就纯借对,对无情味的产生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制造"混乱".再"移/径"下转也有失败的地方,"径"作动词是冷避用法,而且是平声出律了.对仗,对仗,除了义相近还要同时平仄相反.你对仗时取平声,句意中取仄声就不伦不类(当然可能这种变音手法也是还在争议中的东西). 就"花/绿"双转因为利用了花和绿多个词性有相近之处所以不让人很感突兀.
  
  也就是说你这对句的无情味主要来自"姑苏"两字,其它仅借对而已.
  我试改成:
  月步轻移花未醒
  风头劲过绿姑苏
  虽前面少了三个借对看似半截无情,但就无情味而言不输你的对句,只是你的对句多了层"雅",而这雅不在我们讨论范围. 我们这只说无情味和借对的关系.
  
  总之我还真不能简单一句"是无情对"或"不是无情对"来回答丑时兄.
  因为你用普通对联+借对+半截无情杂交出了新品种. 可能某个它能成为袁隆平大爷的作品一样成功为神州大地子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更多的"它"将在实验室或试验田中变成了垃圾和肥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6 23:42:48编辑过]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7 7:19:51

--  

  那再问你:
  
  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是不是无情对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7 9:46:16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7 7:19:51的发言:
  那再问你:
  
  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是不是无情对

  首先肯定的是:它是无情对,
  接着我们分析出对句:
  就"日"字用了名词宽对再下转为副词作状语, 以及"五六十"变出句"七八九"的并列结构为偏正结构.
  其余皆或工或宽的直对.
  从字方面看,就用了1个下转,没有上转和双转. 也就是"借对密度"非常低.
  从词的方面看, 就"香闻/日服","七八九/五六十"有点变化,其余皆直对, 无情变味也不非常浓
  从句的方面看, 出句在描景的同时在说理: 花虽小但香飘远
  而对句则基本在说的一句医嘱, 前后分句也没有很逻辑上的说理成份
  出对句完全在说不同的景物或事情,从对联角度也说是严重意隔. 属于只对不联,是典型的无情对.
  
  我不知丑时兄举这个例子想说明什么.
  似乎跟我们上面讨论的话题联系不大.
  前面我们在讨论只用了借对的对联,出对句还神不散或雅无情的句子算不算无情对
  你拿个"杨三..../李二..."的例子反驳,这个我前面分析了你们逻辑上混淆概念.
  我强调字与字的转义变词性工对只是借对范畴,跟无情味本身无关.
  我重复以前说过的话, 其实无情对的定义很简单就是,"无情"+"对".
  一个无情对,首先要是"对对子",然后是"出对句不关联"造成"无情"
  所谓对对子就是字字对仗,即以出句中的字义为参照,对句中的字词性相同,义项相近,平仄相反
  以上"字"的层面上对仗完成对对子任务就完事了, 跟无情味本身毫无关系,不要以为用了借对就增加了无情味密度.
  而真正的无情味来自于"词"的层面和"句"的层面的不对称,同样也是不改变出句词义和句意为参照系的, 但与对对子不同,要求对句走得越远越好,是一种思维上的跳跃.
  
  我们重新来看 "杨三已死无苏丑/李二先生是汉奸..." 这个句子, 是非常典型的无论对对子还是造无情,都没有动出句一丁半点. 全部是在对句上做文章, 如果抛开故事背景,它就是非常成功的无情对, 因为仅仅从出对句本身来看一个是说杨三已经死了苏昆剧缺了好丑角, 对句说的 李二大人是个汉奸, 完全是不相关的两件事. 但就因为故事背景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了一起. 给人感觉这个无情对上下联是关联的,不是风牛马不相及. 从而被丑时等后人用来作为"神不散"无情对存在的理由. 是的, 我不反的这种神不散无情对,因为首先它确确实实是成功的无情对,然后再做到了神不散.
  而如果仅用"借对"凑一块的两个句子, 连对对子都是不合格的,出对句无情味也没有,那本身就是不成功的无情对,最后你无论怎么"神不散"法, 还是只能说是密集用了"借对"的普通对联.
  
  回到
  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这个句子, 没有借对,也没有神不散,但就是个无情对.
  那么丑时兄又想说明什么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7 9:47:31编辑过]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7 9:48:54

--  

    诗歌是诞生对联的土壤;对联是诞生无情对的土壤。上转、双转的应用,在这三者中均有应用。说明古代诗人、联家,并没有可以把前一句中的“字词含义与词性”作为绝不可更改的“标靶”。
  
  今人反而拘泥于此,岂不反归呆板?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7 9:59:00

--  

    呵呵,我想说明的是:
  我认为:有借对且上下比明显不对称,是无情对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你认为:主题明显不相关(不一定要借对),是无情对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所以,心中的尺度不同,判断的结果自然不同。我建议你了解一下无情对诞生的历史,再下结论。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7 10:04:23

--  
瓦工、路侠,是狭义无情对的代表。
 
  你们认为:无情波,只能在X轴的下方波动(瓦工认为可以略为往上方波动);

我是广义无情对的代表。

  我认为:无情波,可以在X轴的上下方均衡波动

  各人保留自己的意见。不需要再在这个问题上争鸣了:)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7 11:11:40

--  
以下是引用丑时在2012-3-27 10:04:23的发言:瓦工、路侠,是狭义无情对的代表。
 
  你们认为:无情波,只能在X轴的下方波动(瓦工认为可以略为往上方波动);

我是广义无情对的代表。

  我认为:无情波,可以在X轴的上下方均衡波动

  各人保留自己的意见。不需要再在这个问题上争鸣了:)

同意你的比喻.
假设出句在X轴上方,对句在X轴下方,
就象真人在镜子外面,人像在镜子里面
普通对联是平面镜,视觉上里外整体的人象是对称的, 无情对是哈哈镜, 视觉上里外整体人像是不对称的
而字的对仗就象光学反射原理,微观上每一光束的反射都是对称的, 只是到了宏观上造成了不对称.
这种不对称也是因为无情对镜面不是平面造成的.

狭义无情对创作更多精力应放在镜子平面的造形上,以获得更好的哈哈镜效果.
广义无情对则除了一面哈哈镜子外,还在镜子前面增加一些凹透镜凸透镜或三棱镜制造更多歧形效果。或者抛弃哈哈镜本身造形变回平面镜,完全是用附加的凹透镜凸透镜或三棱镜等造不对称效果,但名称上还是叫它哈哈镜。这个我们狭义无情对支持者也没办法说什么。如果真能为观众接受也未免不是好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7 11:14:06编辑过]


--  作者:香雾空濛
--  发布时间:2012/3/27 12:16:03

--  

  


--  作者:@上善若水@
--  发布时间:2012/3/27 14:55:08

--  

  这里可学到不少知识。
  
  
  


--  作者:西山洪水
--  发布时间:2012/3/28 0:37:37

--  

  

对句:黑板漆连获部优 [西山洪水] 141
  
  胡子:无情;语言通俗易懂;漆字失对,获宽。
  
  百度词典
  漆:通“”。数词 [seven]
  
  康熙字典
  漆:本作桼,亦作柒。
  
  康熙字典
  柒:《廣韻》俗漆字。又俗爲數目字。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8 0:54:29

--  

  

以下是引用西山洪水在2012-3-28 0:37:37的发言:

对句:黑板漆连获部优 [西山洪水] 141
  
  胡子:无情;语言通俗易懂;漆字失对,获宽。
  
  百度词典
  漆:通“”。数词 [seven]
  
  康熙字典
  漆:本作桼,亦作柒。
  
  康熙字典
  柒:《廣韻》俗漆字。又俗爲數目字。
  
  

  ◎ 康熙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漆;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644第28
  〔古文〕𣴶【唐韻】親吉切【集韻】【韻會】【正韻】戚悉切,𠀤音七。水名。【說文】水出右扶風杜陵岐山。【書·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東會于澧,又東會于涇,又東過漆沮。【山海經】羭次之山,漆水出焉。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屬右扶風。 又古邑名。【春秋·襄二十一年】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 又海名。【張說·梁四公記】黑谷之北有漆海。 又木名。【詩·鄘風】椅桐梓漆。 又木汁可髤物。【書·禹貢】厥貢漆絲。 又物之黑者曰漆。【周禮·春官】巾車漆車藩蔽。【註】漆車,黑車也。 又【集韻】七結切【韻會】【正韻】千結切,𠀤音切。祭禮之容。【禮·祭義】濟濟漆漆。【註】漆漆者,專致之容。 又【集韻】七四切,音次。與髤䰍𥿴同。以漆塗器也。 本作桼,亦作柒。

漆并没有表示数量的意思。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8 20:48:23

--  

  本期对句约245句,已全部点评完毕。其中错漏之处,请方家不吝指教,谢谢!
  
  以下对本期擂台作一番描述,仅代表个人意见。


--  作者:女红妆
--  发布时间:2012/3/28 20:50:23

--  

  

对句:铁桶一箍困色狼【女红妆】
为了不违反规定,就来这儿灌水了
胡老师真是不容易,敬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8 21:19:28编辑过]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2/3/28 21:05:57

--  

  呵呵,胡子哥这下累坏了。请喝茶


--  作者:望云生
--  发布时间:2012/3/28 21:10:32

--  

  胡老师谦虚、严谨、敏锐、敬业,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真诚说,您辛苦!
  


--  作者:闲逸飘语
--  发布时间:2012/3/28 21:21:07

--  

  胡老师辛苦了,歇歇再发言(*^__^*)


--  作者:胡有章
--  发布时间:2012/3/28 21:47:45

--  

  

国粹第59无情对擂台三个特点:

一、数量大:245个对句。因十年庆的原因吧,参与者众多,特别是部分联友,虽然平时可能对无情对较少留意,亦在本擂表示了关注(可以的话,本人代表举办者向他们表示感谢!)

二、亮点多:本擂对句中出现了大量可圈可点的妙语。特别是丑时、闲逸飘语、琴莫言、望云生、庄生梦蝶、巴山云雨等各位老师,在本期擂台上妙手连施,更在一句中出现不止一个的亮点,让本人和观众大开了眼界。

三、必然性:优秀对句者不仅入选对句精彩,他们在未入选的对句(因为名额原因)中,也表现了非凡的功力,更有几个对句同时入围的(详见下。最终拟每人只取一个对句进入前10)。

国粹第59无情对擂台二个缺点:

涩得难懂:因工害意,使得部分对句以本人的水平没法理解,感觉象日本的平假名,看着象汉字其实不懂,则工又何益呢?更有甚者,个别对句对仗宽意义我也不明白。

宽得可爱:语义毫不相干的前提,是用直对和借对使出对句能够对得上。个人认为,除虚字词、介词、连词、副词可以放宽外,诸如作主语的名词,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习惯上要求严格的数词、量词、方位词、颜色词以及三才、三光、四时、五行、六谷、七情、八卦等等特殊范畴的词语,都需要区别对待。部分对句仅仅对得上词性。

国粹第59无情对擂台佳句候选:

第一部分(解屏前):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皮卡一开挺省油 [庄生梦蝶] 20

对句:白领绝招省油 [丑时] 63

对句:铁铲一扛打土豪 [@上善若水@]50

出句:铜鼓零担运闽清 [空中雨点] 93

对句:铁画多张贺子珍 [浦江一夫] 36

攻擂:铁骨一生贺子珍 [腐儒] 23

对句:铁案重翻举世名 [乱云飞度] 60

对句:铁网一拉举世惊 [松下童] 62

对局:铁锁头登封县 [有些不适应] 37

对句:黄盖几时打土豪?[琴莫言] 56

攻擂:朱重八偷采野花 [沙漠红柳] 64

对句:玉立群荷荡里嫣 [雾里云]33@

第二部分(解屏后):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对句:金榜皆书殿院名 [望云生] 220@

对句:金版对联网站髓 [望云生] 106@

攻擂:黑道少年撒野中 [贝啃鲍耳] 113

攻擂:黄埔四期共党多 [贝啃鲍耳] 118

对句:黄棒没开过世嘉 [巴山云雨] 223

对句:钢板没评上省优 [巴山云雨] 185

对句:白面一装赶镇集 [东冲木春] 131

对句:花架一搭占地多 [田园微风] 193

对句:白面小生装帝王 [地主] 241

第三部分(无情否?)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对句:白卷几张称世标 [阡阡] 133

对句:白露一朝掩落英 [闲逸飘语] 86

对句:赤壁满天飘落花 [彩虹华狼] 49

对句:赤壁四周飘野魂 [水区瓦工] 15
  
  


  【说明】最终结果将向主办者提供,并由主办者公布。


--  作者:南翔
--  发布时间:2012/3/29 0:05:15

--  

  结果已出,不妨探讨一下。
  
  一不涉嫌争入围,
  二不给执评出难。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攻擂:铜板无装束土花 [南翔] 65
  注:铜板无/装束/土花 1935129方志敏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其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土花——苔藓,外表不雅。李贺诗云:“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胡子:反复揣摸没整懂(不看解释前倒似乎还有点儿明白)。
  
  有何看不懂的呢?
  
  


--  作者:女红妆
--  发布时间:2012/3/29 0:49:35

--  

  恭喜各位上榜的师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5-24 4:18:34编辑过]

  
--  作者:@上善若水@
--  发布时间:2012/3/29 8:55:04

--  

  回133楼:我也不太明白。


--  作者:@上善若水@
--  发布时间:2012/3/29 8:58:00

--  

  回134楼:不错呀!继续加油!!


--  作者:空中雨点
--  发布时间:2012/3/29 9:42:05

--  

  

以下是引用南翔在2012-3-29 0:05:15的发言:
  结果已出,不妨探讨一下。
  
  一不涉嫌争入围,
  二不给执评出难。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攻擂:铜板无装束土花 [南翔] 65
  注:铜板无/装束/土花 1935129方志敏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其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土花——苔藓,外表不雅。李贺诗云:“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胡子:反复揣摸没整懂(不看解释前倒似乎还有点儿明白)。
  
  有何看不懂的呢?
  
  

  说实在的,我也不明白啥意思!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9 9:43:23

--  

  

以下是引用胡有章在2012-3-28 21:47:45的发言:

  

第三部分(无情否?)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白卷几张称世标 [阡阡] 133
  
对句:白露一朝掩落英 [闲逸飘语] 86
  
对句:赤壁满天飘落花 [彩虹华狼] 49
  
对句:赤壁四周飘野魂 [水区瓦工] 15

  第一句“称世标”似乎句意不顺,或我还没看明白,但“屏/卷”似是变音还宽对,与“载/张”一样用了动词相对双转。 只能说用了“转/变”手法。就词的层面和句子层面是看不出无情之处。
  
  第二句白露一朝掩落英 [闲逸飘语] 中间三字都直对了,前后两字确实出彩,但“露”字用了动词双转,“落”字用了动词下转后“白露”和“落英”又变回了名词,这样从词的角度看又似乎没变词性和结构,让人整句读来感觉象是普通对联。但我觉得这类对句可归纳为“用了借对手段的意隔对联”,但似乎又可以纳入丑时兄所说的“雅无情”。还真是难归类。
  
  第三句 赤壁满天飘落花 [彩虹华狼] 我的
  第四句 赤壁四周飘野魂
  在用词和转义手法都很相似,“银屏/赤壁”似有直对之嫌,但赤壁作为地名还是在词的层面稍有转义,
  “载/天”,“载/周”都用了时间名词转向天文和方位方面的名词,所以应该在词的层面也算有转义
  “扬/飘”虽仍都是动词相对,但出句的“扬”字是一个已从物体运动方面的动词引申到人的精神和语言活动方面的动词,可以说这里是用了一点点上转。
  “国/落”或“国/野”都稍宽,但也“落”名词转向了转词,“野”名词转向了形容词,然“落花”跟“野魂”从词的层面都回归到名词,这就跟第二句的“落英”有类似之处。
  所以这两句就“满天”和“四周”比第二句相应位置用字更无情点,其它跟第二句相当或略差,但整体效果也说不如第二句“雅”(虽然我反对“屏/露”这种双转)
  
  总之以上几句从微观上部分字用了转义相对手法,词方面也都带点无情味,但句子结构象是跟出句直对。这样的句子是否要归入无情对很难说,但如果“雅无情”和“神不散”值得提倡的话,很可能不断会出现以上“神散”了又“雅”不起来的句子来。
  
  最后说一下题外话,我的“赤壁四周飘野魂”是我对的第三句充充数的。我自己在擂台应对时更喜欢“墨镜一装挺省心”这句(虽说“装”字也用了双转借对手法,但“载/装”借对感觉自然,胜过其它过宽的上转或双转借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9 9:50:33编辑过]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9:46:19

--  

  

攻擂:铜板无装束土花 [南翔] 65
  注:铜板无/装束/土花 1935129方志敏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其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土花——苔藓,外表不雅。李贺诗云:“画栏桂树悬秋香, 三十六宫土花碧。”

胡子:反复揣摸没整懂(不看解释前倒似乎还有点儿明白)。
  
  南翔:有何看不懂的呢?
  ——————————————————————————————————————
  估计问题出在装束上了,你不加注,大概会读成铜板无装,束土花,模糊点可以理解为兜里没装钱,但别着一朵什么花。你一分隔,装束成词了,装束是有意的,土花是无意沾上的吧,倒是也见过往脸上抹灰抹土的,你是这个意思?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0:10:59

--  

  瓦工:十载/四周,在哪都是工对吧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9 10:43:57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9 10:10:59的发言:
  瓦工:十载/四周,在哪都是工对吧

  不管是直对“四个星期”还是下转“四面周围”,都没变动出句“载”作为时间概念。在普通对联或无情对中当然都是工对。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1:05:06

--  

  恩,我的意思是,这两个词是工对,无论四周指时间还是指空间,在普通对联里都是工对,因此在这个局部不存在无情色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1:17:08

--  

  无情色就是普通对联里不认可的那些现象。
  
  对于胡子挑出的这几句,结构与出句基本一致,各个局部均没有明显的无情色,可以认为只有转,没有变,局部可能出彩,到整体时就要褪色,成一般对句了,再怎么隔也不是无情了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2/3/29 11:38:15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9 11:05:06的发言:
  恩,我的意思是,这两个词是工对,无论四周指时间还是指空间,在普通对联里都是工对,因此在这个局部不存在无情色

  你说的有点道理。 就是说按句中或词中的字义就能工对,应该句内或词内字义工对优先,句外或词外的“借对”是不应该考虑的。 这个我基本同意你的意见,但在无情对中,如果存在句内一般工,句外更工的情况就很难取舍。
  站在普通对联对仗角度,还确实不是无情对。但站在“高密度借对”的角度来看,又象是无情对。这一点正是还没定论呢。
  我前面有总结说:
    总之以上几句从微观上部分字用了转义相对手法,词方面也都带点无情味,但句子结构象是跟出句直对。这样的句子是否要归入无情对很难说,。。。
  

  当然我的观点更倾向于它们不是无情对。
  


--  作者:南翔
--  发布时间:2012/3/29 11:46:44

--  
若不懂,我也无意再探讨了。

攻擂:铜板无装束土花 [南翔] 65
 

 注:铜板无/装束/土花

铜板无——没钱;
装束——衣服;
土——衣服布料是土布;
花——穿着时间长破旧露絮开花。


不是不懂,是缺少阅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9 11:50:10编辑过]


--  作者:江翠羽
--  发布时间:2012/3/29 11:54:47

--  

  

对句:黑幕重停摆甲A [江翠羽] 147 精品 / A

胡子:无情;语义可明,但前4字搭配待商榷;英文字母入联待商榷。
  
  黑幕重/停摆/甲A
  这么断是不是顺畅许多? 用英文字母入联纯粹是闹着玩.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3:38:26

--  

  丑时把借对分为转与变,我没看到他是怎么定义的,我理解转是在同词性范围内的借对,变是跨词性范围的借对。如果这样,转是普通对联许可的,比如银屏对白露,如果是两字对,肯定是无情,入句后,这只是两个名词相对,无情色自然就消退了,在普通对句中,有谁会刻意去关心屏与露是否对仗吗。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3:51:10

--  

  无论在字的层面,还是在词的层面,只用转是很难出无情色的,如果字和词都没有无情色,做为普通对句肯定可以成立。带上无情色后,普通对句也就不认可其合格了。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3:56:35

--  

  铜板无,装束土,花
  
  这样断句就有意思了。既穷,又土,还挺花心。当然,这不是你本来的意思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4:03:41

--  

  品味良久,如果这样解读,那你这句应该入选优秀。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4:16:20

--  

  铜与银工,屏与板工,十与无,按胡子标准肯定工。装载工,张扬、拘束肯定也工,保国守土也相当工。
  
  翠与花,我不知道,但没见胡子对花有意见。
  
  唉呀呀,我看你这个比擂主的还工
  


--  作者:楠溪
--  发布时间:2012/3/29 15:15:32

--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土冒总裁学里根 [楠溪] 203)我也凑一句,意思是说随便那个类型的领导,都要学习里根会表演、会管理。

胡子:无情;如果没有解释会稍可解;除土、里2字外皆宽
  -------------------------------------------------------------------------------------------
  真不知什么叫无情对;还自以为除“学”以外不错呢!
  哈哈!我汗!看来得请可亮连襟抽空帮我恶补一下!


--  作者:楠溪
--  发布时间:2012/3/29 15:20:39

--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锦绣文章华夏名 [楠溪]
  
  我知道这一句宽;
  请教哪位高人指点一下,像这样的语法结构、独立词性能不能挨一下“无情对”的边边?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3-29 15:23:30编辑过]

  
--  作者:马夫
--  发布时间:2012/3/29 16:01:16

--  

  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锦绣文章华夏名 [楠溪]

  
  高人不是。喜欢乱说。
  
  这两句放群英会那儿,裁判会说银屏十载对锦绣文章不工,扬国粹对华夏名不工。如果这个不工是你有意为之,那么这个框架是合格的无情框架,如果是你无意为之,那这对句就很难说是什么了
  


--  作者:楠溪
--  发布时间:2012/3/29 17:05:00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9 16:01:16的发言:擂句:银屏十载扬国粹 [安茶碱] 今声
  对句:锦绣文章华夏名 [楠溪]

  
  高人不是。喜欢乱说。
  
  这两句放群英会那儿,裁判会说银屏十载对锦绣文章不工,扬国粹对华夏名不工。如果这个不工是你有意为之,那么这个框架是合格的无情框架,如果是你无意为之,那这对句就很难说是什么了
  

  谢谢讨论!
  正常来说,既然应对,必然是为对之主题而对,切题与否,符合要求、规则与否,自然就是应对者的修为与解读者的理解问题了。
  其实不要说争议不少的无情对,就是传统的所谓的“常规对联”也迄今难有圭璧定论。
  ------呵呵!“戴着镣铐跳舞”,那是镣铐不够紧,否则想跳自然也会很困难的哦。
  当然,我的这个不伦不类对句仅是一个话题,目的只是与大家交流学习而已。


--  作者:女红妆
--  发布时间:2012/3/30 0:28:18

--  

  

以下是引用马夫在2012-3-25 19:59:04的发言:
  无情对玩的不就是一字对嘛,一个字你凭什么限定它的词性呢。最后每个字都对好了,还能成句,还能隔意不就成功了,要是句子还很漂亮或者意思也不错,岂不更好。

  
--  作者:路侠槐卿
--  发布时间:2012/4/4 13:25:34

--  

第60期裁判妈的B没得人X现在很难过,谁愿意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4-4 23:55:02编辑过]


--  作者:空中雨点
--  发布时间:2012/4/4 18:00:27

--  
出句:开心玩对句
对句:挂面卖三文[空中雨点]

--  作者:空中雨点
--  发布时间:2012/4/4 18:05:34

--  

  空中雨点优胜句两期得两句了,怎么积分才400.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SQL-商业正版
国粹网 版权所有
执行时间:812.50000毫秒。查询数据库5次。
当前模板样式:[国粹模板]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