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诗钟版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302) ---- 诗 钟 话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302&id=70058) |
-- 作者:粲叟 -- 发布时间:2007/5/30 9:27:19 -- 诗 钟 话 诗 钟 话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书 开文社代印 【前言】 诗有诗话,词有词话,谜有谜话,诗钟也应该有诗钟话。《诗钟话》就是专门谈论诗钟的诗钟话。 这本《诗钟话》为铅印本,藏南京图书馆古籍部。书上仅书明系“开文社代印”,既无撰人姓名,也没有刊行年代,只好称之为无名氏所作。从书中所介绍的几部诗钟集刊行的时间看来,大致可推知此书应是民国初年的作品,也就是说和《诗钟说梦》的撰作时间差不多。 是书我于2000年5月从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处抄得,回家后再输入电脑。与王毓青所作同名的《诗钟话》不同。此书既阐述诗钟的格式和作法,但却侧重于有关诗钟文学理论方面的探讨。诗钟爱好者日益增多,是为可喜,愿献上此书供同好一阅。 ****************************************
诗钟本为觞政、文酒之会,即席阄题,或以雅对俗,或以人对物。拈绝不相蒙之目,撰十四字联合之,以语工而成速者为上。优者醇醪,劣者苦茗。今则徵人纳卷,钩思累日,犹嫌不惬意,又何怪诗钟题愈出而愈难哉。 昔贤作此,社规甚严。拈题时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响,其声铿然,以为构思之限,故名诗钟,即刻烛击钵之遗意也。 诗钟刻本甚少,排印本亦不多。如西脊山人《百衲琴》、修梅社《诗梦钟声录》、《榆社诗钟录》、童睫巢《雕玉双联》等,皆木刻本;《鹤楼吟社诗钟》、《絜园诗钟》、《古懽楼诗钟》,皆活字版本。 凡作诗钟,熟题用生典,俗题用雅语,琢句新鲜,裁对工巧,斯为能品。最难得凌空下笔,骤观之似不切题,细按之实是此题境界,超然出人意表,此神品也。 诗钟题有咏一事一物者,有咏两物者,有咏两事者,然总以咏一事一物,且咏不伦不类之事物,为此体之正宗。若凭虚构题,杰作尤罕。 诗钟分咏人物。或不用分咏,专用限字,旧称有凤顶、燕颔、鸢肩、蜂腰、鹤膝、凫胫、雁足等格;今有限第一字谓之一唱、限第二字谓之第二唱者。 能用古今人诗句之传诵者,运用得法,而对又相称,此必有目共赏之作。然不可失之浅,浅则未能夺目,所以用成语最难。 诗钟有数忌:忌用人名(闽派如此,其实不必拘)、忌不调平仄,忌用无力无情之虚字、忌滑、忌支、忌折脚、忌板滞、忌陈腐、忌过尔痛快近乎俚。有数宜:宜典雅、宜有寄托、宜食古而化、宜奇、宜横、宜秀、宜丽、宜婉曲以达。 《絜园诗钟录》叙,作骈偶语,文隽可诵,节录之:“发个人之哀乐,盛一时之觞咏,神州陆沉之感,新亭高会之涕,钟情既深,天韬自解,乃为絜园诗钟之集。木石磊砢,花药(女便)娟,每值蕉窗雨润,凉浸几席,桐槛风和,香生衣袂,一室谈噱,四座绝倒。夷甫自隽,次公何狂,曲燕才辍,长吟欻骞。推敲字艰,竞病格险,搦管未竟,击钵已催。一纸传抄,十联争写,丽藻迅发,如矜创获,精思默往,恍叩秘扃。斯虽小道,蔚为巨观。抑或艺苑之支流,尘海之逸轨也。”又云:“仿摘句之图,体裁小弄;踵榆社之韵,嗣响弥长。戚谢欢招,此亦流连之物;断章取义,敢居风雅之林。”
|
-- 作者:粲叟 -- 发布时间:2007/5/30 9:28:35 --
曲园先生《诗梦钟声》云:“昔鲍明远集中,有数诗,有建除诗,而北史崔光传,又有所谓八音诗、十二次诗者。文人游戏,自古有之,而朱子尝作十二辰诗,则大贤亦或为之矣。 二题之绝不相类者,合作一联;又以二字之绝不相类者,分置一联中。格式甚多,不外分咏、嵌字。 三四辘轳格、五四卷帘格、鸿爪格、魁斗格、碎锦格、蝉联格、双钩格、押尾格。格列下: 端菜(三四辘轳格) 景赏端阳刚夏五 节逢挑菜正春三 雨滋菜圃含新绿 日映林端漏残红 袍到(五四卷帘格) 草色侵来袍袖底 花香飞到酒樽中 偶携游屐到琴峡 待脱征袍隐鉴湖 大司马(鸿爪格) 大宛职贡来天马 少昊宦司有祝鸠 马迁史记文章大 杜牧分司意气豪 公居(魁斗格) 公羊高作麟经辅 司马迁为蚕室居 居庸关势临宣府 建业山光接皖公 织女会牛郎 不图王会图耕织 机上女儿牛背郎 (碎锦格-不对) 小郎谢女谁牛耳 如织词坛会解围 雪练西瓜 西域贡瓜逾雪岭 东邻捣练响霜砧 (碎锦格-对) 雪涛展练横江上 瓜蔓支棚傍水西 可下(蝉联格) 登高一赋君真可 下笔千言仆未能 流水相随夕阳下 可人期共好风来 太常仙蝶(双钩格) 太玄经意蘧蘧蝶 常建诗词字字仙 常圆月照花间蝶 太古云藏洞里仙 是当年(押尾格) 回首六朝金粉地 青山不改是当年 别恨空江流不尽 琵琶何况是当年 诗钟体要奏合天然,铢两悉称,方为合格。 《百衲琴》序云:“《射鹰楼诗话》中,曾有数联,久已传诵人口,然亦未见其佳。” 诗钟名称不一,或称羊角对,或称雕玉双联,或称百衲琴,或称诗唱。 雕虫小技,不可为学,然以之瀹性灵,涤烦躁,亦游艺之一助,胡可以旷废訾。 拟诗钟题,或全咏事,或全咏物,或嵌字,均无不可,不必拘于绝不相类一事一物之说。 刘彦和《文心雕龙》丽辞篇云:“言对为美,贵在精巧;事对取先,务在允当。”今之诗钟,或则言对,或则事对。以二题为一联,所谓事对也;以二字为一联,所谓言对也。 杜少陵诗:“更得清新否?遥知属对忙。”白香山诗云:“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皆诗钟之意也。 诗钟虽始自近代,然楚人大言小言,晋人了语危语,实肇始之,则不得谓古人所无。 作诗钟须各用其才,不可模仿陈作,舍己绚人。 两句十四字,启迪性灵,发皇耳目。要必灵机内运,锻炼自然,慎重落笔。若率易必失之滑,支离必失之滞。 咏物题若专以雕镌刻镂为工,亦失诗钟之本旨(此语似太苛)。 诗钟题有巨细,诗钟句有研媸,是在辨之于微。 如遇咏事咏物题涉于虚写者,中有真性情在,不可太为词气所没。 各有独造,各有偏见,非大著眼孔阅之,必有买椟还珠之诮。 作诗钟有出于斗胜者,有出于游戏者。游戏如野鹤闲云,斗胜如精金美玉。 先天神运,后天迹象,诗钟之妙,不可不知。每成联必有清思雅音,寻讽不竭;再细看,此是神运?抑是迹象? 炼字、炼意、炼气、炼格、炼词,不厌小巧,尽入魔障,诗钟之不二法门也。若未讲磨炼,遽希自然,彼诩神来,我嫌手滑。 |
-- 作者:粲叟 -- 发布时间:2007/5/30 9:29:25 --
咏杨柳曰依依,咏蒹葭曰苍苍,作诗可如此,作诗钟须于依依苍苍之外求之。 思致精刻,词语隽妙,采色陆离,声调和美,诗钟之能事,毕胜未也。 不论咏事咏物,言外须有寄托。间有专主理趣者,虽乏寄托,而雕镂万状,如化工肖物,时出其胜,令人目骇,不忍释置,亦佳。若题趣、题理、题神,因趣而生理,因理而入神,是尤在相题得法。 诗钟对偶,专以题目不伦见巧。能彀一气呵成,语语包括者为上;字面匀称,用典工整者次之。闽俗每当岁晚余闲,由当社者随意举二事为题,徵人纳卷,定其高下,略酬文具。作者无不兴高采烈,斗角钩心,再接再厉。其意藉以温习典故,陶写胸怀,犹贤于博弈,固不必文酒之会,而后乐此也。 有脱口而出,天然且凑拍者;亦有形如容易却艰辛者。 诗钟以意为体,非曲无以达其意;以词为用,非炼无以运其词。曲而能达者笔,炼而能贯者气。去此二字,不但无好诗钟,并且作亦无从着手,但吟两句七言诗而已矣。 诗钟变为觞政,皆急就章,虽有佳作,亦一时心灵笔到。与今之设社拟题分卷,各以入情入理之笔,播为有声有色之章者,相去为何如耶。 诗以有真意生气者为上,用趣者次之,惟不可太纤巧、太雕镂;诗钟则不然,不避纤巧,不避雕镂,真意生气者难得,能用趣者已为上上。如《诗钟大观》(旁听卷-肩)元作:“有耳皆铛徒费纸,此肩非铁恐成荠”(?),可谓善用趣笔者。 诗钟有会课,以牙签或竹签,刻数十题于其上,分贮两筒。某与某偶先认定,签依座分掣。掣得者,照所注何题何事,各赋七言一句,须对偶谐和,上下联不可争,以思路得钝为难。吟成后以签示人,考验贴切与否。不工者罚作誊录,誊录是日之佳作,以备传观。 诗钟何以能传人?传之何以能动人之?传必先己之动,己不能动,乌能动人? 书家有正锋,画家有正宗,文家有正轨,诗家有正声,诗钟家有正格。正非直而不曲之谓,乃通而能达之谓。 《絜园诗钟》俱嵌字格。如首嵌琴心两字,即名琴心初唱;嵌第二字谓之二唱,嵌第三字渭之三唱。故诗钟又名诗唱,格列下: 琴-心(第一唱) 琴参妙境原通道 心爱名山每羡僧 (即凤顶格) 心经频念教鹦鹉 琴谱增修到凤凰 烛-奴(第二唱) 莲烛且欣配学士 竹奴何福号夫人 (即燕颔格) 匈奴未灭戈思枕 薛烛难逢剑忍弢 醉-机(第三唱) 每寻醉石怀元亮 偶遇机山吊士衡 (即鸢肩格) 息尽机心参佛谛 放开醉眼论诗才 小-商(第四唱) 幽居虽小能容膝 旧学同商少惬心 (即蜂腰格) 人传苏小钱唐艳 我羡王商汉相才 银-胆(第五唱) 学士文章银泻地 将军气概胆包身 (即鹤膝格) 雁柱筝弹银作甲 熊丸书读胆含辛 公-自(第六唱) 小乔初嫁周公瑾 侂胄曾师陈自强 (即凫胫格) 造佛同参观自在 生民善颂笃公刘 口-苏(第七唱) 几为菊花开笑口 更倾蕉叶饮屠苏 (即雁足格) 滟滪滩声喧峡口 穹窿山色望姑苏 分咏格,以思路词藻胜;嵌字格,以气韵风骨胜。文酒之会,宜用嵌字格;设社散卷,宜用分咏格。 |
-- 作者:粲叟 -- 发布时间:2007/5/30 9:30:15 --
睫巢山人童先生《雕玉双联》,乃取西脊山人先生《百衲琴》一一和之,文人韵事,可见一斑。 措词命意,从可解处着想,固人人所能;从不可解处着想,非精于此道者不可。诗钟虽小道,亦有寄托,随事触发。随事触发,并与气运为转移,试取十年前诗钟元作读之便知,再取十年前诗钟之题目阅之便知。 用叠字易流率滑,惟必有确当不易及委曲详尽之理,乃可令人瞑想无穷。 诗钟有三境,学诗钟亦有三境。先求精通,次宜警练,终尚自然,诗之三境也。先爱敏捷,次必艰苦,终归熨贴,学诗钟之三境也。 昔年海上文社课诗钟,又《消闲录》亦徵求海内文人值课,经年所载,稿如束笋。人或目之为江湖派,作者牛毛,佳者麟角。然其中颇有可诵之作,《诗钟大观续选》当录之。 是编原定为《诗钟范》,今改名《诗钟话》,话字可包括一切也。 作诗钟亦有造次虽深,釁纇不少,才调卓隽,摫鈲未兼者,其弊在不能致远钩深,静专反约。 诗钟从何能佳?曰:须使王谢惭其鑱画,徐庾怯其飘致。 一联诗钟,即可见箇人之心思才力;选录无数诗钟,不啻取无数吟友,而我与之相亲炙也。阅者诚于课读余闲,循环往复,其于涵养性灵、宣畅湮郁,当不让丝竹之和,醇醪之醉耳。 人名题最难作。须洞观斯人全局,能论断剪裁;尤须与对偶呵成一气,非第谓结构之难,对仗之工也。 咏无从着手之题,但有弦外音,便有环中妙。 题目到手,须知我咏此题,断不为题所缚,如此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 十四字字字顺惬,淡淡写去,骤阅之似觉平衍寡情,然亦有具真力量者。 诗钟造诣,亦甚难言。词涉拘泥,则气势必索;意任放逸,则对仗必疏;思极冥搜,或少情趣;理求适象,又鲜玮观。必使造句沉着,炼字妥贴,对取精巧,意善阐发。一联之成,绝无凑响,诗钟之诣,思过半矣。 诗钟之大旨有四:一看题,二托意,三先材,四琢对。 气象风格,不可不讲。不论咏何种题,必有一派数。如雄浑,则有悲壮苍凉之概;清刚,则有爽拔英毅之气;绮丽,则有精采沈着之致;超旷,则有清新朗隽之音;典实,则有和瞻端雅之度。 嘒嘒写玄蝉之音,趯趯传阜螽之状,咏物题先须知此意,再加以托象、连类、寓言、体物、旁搜曲贯、变化触发,使读之者,骤遇如在耳目之表,雒诵而得隽永之趣。 上下对偶,相称最难。对法固当着力,要必先争命意,意是再施力于对;意之次者,尤恃对仗得窾,能转斡使遒健,方能出群制胜。 元作以堂皇为贵,然亦有兼取蕴藉者。如能道未经人道语,但求于题无触,亦能夺目,所虑去题万里耳。 诗钟最足以制胜者,讽世语与自慨语。即超此二者之外,亦欲笔外有笔,深得含蓄之妙,乃佳。 语云:经术不曾通,不可作诗钟,观此语知经术不通,并不可以读诗钟。语又云:对仗虽云工,亦与木偶同,尤见不可词浮于意也。(此语未详何所本,俟查。) 一味小巧美丽,不见雄才远思,苟非含蓄深远,必非诗钟健将。
|
-- 作者:粲叟 -- 发布时间:2007/5/30 9:31:08 --
拗调诗钟,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 诗钟以切题为主,宁少掉虚文,不可使对不工。 诗钟入门,必先具清逸流丽之笔,然后锻炼至于苍老。用意、用笔、装句、成联,一丝欹侧不得。 学诗钟与学道无二。古以道自乐,余观诗钟至得意处,觉天下之乐,无有逾于此者,胜于读诗、古文、词。人生天地间,安可一日而离诗钟哉! 一味和平婉丽,固自不凡,但无健举之笔,沈挚之思,究非上乘。 思沉力厚,斗冶铸新,幽细绵丽,典奥深涩,诗钟中百无一失者。 熟题尤贵立新意,虽不尽作不经人道语,或翻空衬托,便觉出奇,能炼字犹其次也。 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分咏题所以尤难于诗唱耳。 立意太高,取径太远,过嗜饾饤,亦非上品。(立意高而能切题,则上品矣。) 对偶最要。草木不可对禽鱼,服用不可对饮食,即虚字深浅、浓淡、大小、轻重之间,务要侔色揣称。不如是精整,不得升堂入室。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宁中膏而外枯,无中枯而外腴;装点不知用意者,中枯而外腴也。 不忌用巧太过。缘情体物,虽有天然工妙,然非巧,何以见刻划之工。 为陶写性灵计,非致饰以悦人。若胶柱鼓瑟,吾见稚齿服膺,华颠未至者有之。 学有深浅,识有高下,形于诗已自不同,形于诗钟尤可立见。 诗钟有天分有人力。气和者理周,才高者语妙,思尖者意新,神闲者韵胜。 嵌字格最忌直而乏味,曲而无骨。 能拈咏事咏物绝不相关之题,融洽一气,而翻腾出之;出口便成句,不觉其生硬,意深且深长,落笔自出众矣。 分咏题作流丽语,切须典而不浮。 限上句叠韵,下句双声,此格罕见。双声者,即古所谓“和”,乃同母之字,一声一转也。叠韵者,即古所谓“谐”,乃同韵之字,其音最近也。诗钟用双声叠韵,亦属剏格,非第取其声之易调、音之至便、读之最顺也。如:伊尹、离娄、灭明,人名之双声;皋陶、庞降、台骀,人名之叠韵。蒹葭、萑苇、薢后,草之双声;芄兰、芙蕖、菡萏,草之叠韵。蜘蛛、蠛蠓、蟋蟀,虫之双声;螳螂、蜻蜓、蜉游,虫之叠韵,之类是也。 诗钟如须弥藏芥子,虽此中斲轮老手,亦有时无从下笔。其要旨则在顾住题目,而能一气回旋,蕴合无尽。或以议论胜,或以神韵胜,各擅其能可也。 近人诗云:“等闲弄笔札,时复杂怒嘻”,诗钟之诣须视此。 对偶之佳,须天衣无缝,妙合自然。 情能动物。诗钟实足以感人,其情之来也,朦胧萌坼;其情之沛也,汪洋漫衍;其情之一也,连翩络属;其情之达也,驰轶步骤。简练揣摩,其思之约;明隽清圆,其词之藻;矞皇典丽,其体之正;颉颃纍贯,其偶之齐。 诗钟造句,须辨别此句之是雄、是劲、是深、是老、是秀、是丽、是险、是拙。深老雄劲为上,秀丽拙险次之,然亦有愈险愈老、愈秀而愈深者。
|
-- 作者:粲叟 -- 发布时间:2007/5/30 9:31:53 --
作嵌字题,摇笔即来,如左右逢源;一遇咏参差事物题,吟咏竟日,未见惬意,不知何解? 每值一题到手,茫然思不相属,几无从措手。思之既久,尤如瓶水去塞,乱丝抽绪,种种纵横坌集,此时要下剪裁手段,宁割爱,无贪多,庶能槃圆有范,带矩中钩。 诗钟壮语易,苦语难,稳语易,隽语难。 《百衲琴》诗钟序亦绚烂可诵,录之:“原夫乐师奏曲,并坐调簧;蚕妘紬丝,同功献茧。是以妃黄俪白,侔色者并呈;拾芥引针,同类者相感。从未有七家揭要,两端求音,金铁胥冶炉锤,燕雀不知轻重。如是编者,吴中二秦君抱温李绮怀,擅徐庾墨妙,西泠景物,长其吟啸,客窗兀寂,破之笑言。抽思毫颠,翻澜舌本,合聃非为同传,等嫫施于一家。车轨容力,雉媒囮鹿,见之者毋笑淄渑易性,竹肉夺伦乎。要之,奇由正生,巧因难见,类刻棘雕虫之技,易索解人,当酒兵茗战之馀,请寄知音。”又有序一篇,措词不如首序,而精警过之。兹摘录前数行于下:“庄周寓言,义托于隐;曼倩玩世,语多不工。激正平之鼓,愈励其舌;掷安道之琴,弥骄其音。胸次礧块,纵横于无消遣处;口吻雌黄,流露于不耐烦时。”按诗钟本为陶写性情计,若负气出之,殊失诗钟之本旨。 分咏题须揣摩刻骨,造语壮丽。若但取其形似,所以辞多迂弱。 诗钟力量犹如弯弓,其未挽时,不知其难;既挽而力有未尽处,分寸不可强。 造句虽丽,有骨与无骨,正自不同。 作诗钟浅易鄙陋之语不除,大可厌。 词有馀而约而以用之,善咏咏物题者也。意有馀而约以尽之,善咏咏事题者也。 诗钟有借对法,但求下字工巧。又善用倒用字,亦见奇警。 或得一句而终无好对,能于此等处着力最难。 诗钟之要在造句。有时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义理虽通,语涉浅俗而可笑者,亦一敝也。 贾阆仙诗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可与杜少陵句:“更得清新否?遥知属对忙”、白香山句:“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参看,皆诗钟意也。 琢句固要贴妥,贴妥太过,亦流于弱。或于第三字第五字中下一拗字,则有峻迈之致。用虚字而拗,不如用实字而拗;亦视句为何如耳,未可执论也。 以诗钟语入诗钟,亦甚寻常;以经史诸子徵引融化入诗钟,但扫却头巾气,便觉耳目一新。若拾眼前语口头禅而无弦外音、味中味,终如嚼蜡焉。 诗钟之旨主在妙悟。严沧浪“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须明此旨。用典如囫囵吞枣,固不能得味中味,亦不能得味外味。 下务有神,非多读名句及多看诗钟名作不可。若以滑调浮响,而诩音有弹指外,味在酸碱外,返不如空疏浅陋,能描头画角之为愈也。(末二语太苛) |
-- 作者:粲叟 -- 发布时间:2007/5/30 9:33:50 --
妙处纯在自然,不可浅薄而少酝酿。泳物入微,托意深远,二语尽之矣。 妙语、谐语,须不失其健,尤须讲对仗,能借对更妙。 或云句之第三字第五字,用实字便有力,如用叠字更动荡。此语甚深,质之作家,不知以为何如? 极锻炼亦须极自然,但讲炼字不可,不讲炼字亦不可。笔之雅俗,气之精粗,非一炼字所能该括也。 用虚字在乎得当。得当处为关键,非挑弄之虚字也。或云得当虚字即诗钟眼。炼虚字为眼,较炼实字为难。 诗钟造句命意,能仿乐府音节,亦是一格。 诗唱以风格清远、字炼句健为最高。清微淡远,已趋中驷。 两句而能旋转如圜,中有真气贯注,自非凡响。明乎此再下笔,何虑再有腐俗语犯其笔端耶。 《榆社诗钟录》,杰作最多。近人刻《诗钟鸣盛集》、《诗钟汇编》,亦不乏措词宛委、深耐人思者,当陆续选入《诗钟大观》。 造句之法,在驱策双单字而顿跌多姿、力矫弱笔为要。 以乐府神理入诗钟,自觉町畦独辟。但求不背题旨,即竹枝词两句,俚而古,质而艳,或稍具丰致,已称佳构。若杂以粗俗之词,傎矣。 诗钟要健字撑柱,活字斡旋。撑柱,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 以理学语入诗钟,而不觉其陈腐,其诀在能借景物以寓意。高浑不露,就一典引而伸之,句成而于题不背,于义亦达便是。 诗钟眼,不专在实字,有炼虚字而为眼者,在叠二字以为眼者,有略逗上二三字而成句者,有着意下五六字而到题者。 能用生字拗句辟典而于自然,有为浅近语而笔力健举无俚俗气,非炉锤在手、变化因心者不能。 速以见才,迟以见好,两者所以相辅。亦有加意求工,再三改削反不如其初者;亦有妙手偶得,动合天籁者。大抵书卷足,运典多,务速方不凝滞;腕底弱,胸中俭,务迟方不空滑。 致力于骚选之深者,其为诗钟也,词必彬蔚,意必奥衍。动墨而横锦,摇笔而散珠,亦自成一家之作。 元作多以雄浑代尖巧,简严扫繁缛。非谓尖巧繁缛不足以制胜,惟抡元独难耳。 昔贤论律诗最难工,五十六字皆如圣贤,有一字不经炉锤,便如一屠沽儿厕其间也。诗钟,亦何莫不然。 单句拗第几字,则偶句亦拗第几字,抑扬抗坠,读之如一片宫商乃合。 刻意屏绝陈因,并欲避用眼前俗典,有不觉自堕入魔障者。从知翻握臼科,自在高挹群言雅与题称,而不为题之束缚。若徒求工于纤仄之途,亦觉隔膜一层。 诗钟之道,有根抵、有兴会。兴会无迹象可求,根抵无一字无来历;根抵原于学问,兴会发于性情。若斯二者出耳,什难得一二也。 或云:自《诗钟话》出,诗钟愈难作,为其斤斤于法度规矩也。不知其中圣手,善能因题触意、因意成章,成其自然,安有成见,又何虑《诗钟话》所束缚耶 录自南京图书馆古籍部 二零零零年五月
|
-- 作者:一叶轻舟 -- 发布时间:2007/5/30 10:32:20 -- “其中圣手,善能因题触意、因意成章,成其自然,安有成见,又何虑《诗钟话》所束缚耶” |
-- 作者:逆水行舟007 -- 发布时间:2007/5/30 12:07:24 --
以下是引用一叶轻舟在2007-5-30 10:32:20的发言:“其中圣手,善能因题触意、因意成章,成其自然,安有成见,又何虑《诗钟话》所束缚耶” 这句最中听啊! ![]() ![]() ![]() ((((((((((鼓掌)))))))))) |
-- 作者:醉 -- 发布时间:2007/5/30 12:23:18 -- 好文章,感谢楼主提供材料! |
-- 作者:逆水行舟007 -- 发布时间:2007/5/30 12:40:52 -- 固顶一月,共同学习! |
-- 作者:轩辕槐裔 -- 发布时间:2007/6/2 18:58:36 -- 不错 |
-- 作者:逆水行舟007 -- 发布时间:2007/6/4 0:41:02 -- 又学了一遍 有新的收获! |
-- 作者:都市村夫 -- 发布时间:2007/7/5 23:57:45 -- 我也学! |
-- 作者:逆水行舟007 -- 发布时间:2007/7/6 7:43:31 -- 以下是引用逆水行舟007在2007-5-30 12:40:52的发言: 继续固顶!固顶一月,共同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7-6 7:52:37编辑过] |
-- 作者:求缺 -- 发布时间:2007/7/6 12:31:27 -- 以下是引用逆水行舟007在2007-7-6 7:43:31的发言: 继续固顶! 坚持学习!! |
-- 作者:逆水行舟007 -- 发布时间:2007/7/27 6:18:50 -- 抽空再学学! |
-- 作者:陈坤玉 -- 发布时间:2007/8/4 23:58:45 -- 学习! |
-- 作者:追梦人启静 -- 发布时间:2007/8/16 16:41:05 -- 学! |
-- 作者:雨夜思君 -- 发布时间:2007/8/20 14:25:43 -- 楼主辛苦,学习。 |
-- 作者:夜天青 -- 发布时间:2007/8/25 14:10:27 -- 学习一下,努力中 |
-- 作者:血叶兰 -- 发布时间:2007/9/22 7:23:32 -- 楼主辛苦,进来学习. |
-- 作者:家声 -- 发布时间:2007/10/30 15:55:27 -- 楼主此举甚善,为我等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多有辛苦,非常感谢! |
-- 作者:晓岚同里 -- 发布时间:2007/11/2 11:02:39 -- 好资料,已收入疏竹先生的《诗钟理论文献索引》专帖: |
-- 作者:磬云石 -- 发布时间:2007/11/17 0:20:13 --
以下是引用家声在2007-10-30 15:55:27的发言: 楼主此举甚善,为我等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多有辛苦,非常感谢! 建议若能多举点具体例子,那就更有利于学习和理解了。 同意 |
-- 作者:慕贤斋主 -- 发布时间:2007/11/21 9:37:56 -- 尽摘其文,细品时日,若有不懂之处,再行请教。敬谢楼主。 |
-- 作者:采薇 -- 发布时间:2008/2/27 16:26:59 -- 谢先生提供资料 ,已经打印装订起来了 闲暇时躺着慢慢悟 :) |
-- 作者:一壶冰心 -- 发布时间:2008/3/8 9:27:18 -- 受益非浅 |
-- 作者:云横雨斜 -- 发布时间:2008/3/15 13:22:27 -- 拜月唯藏境, 拈花岂入佛。 |
-- 作者:误入溷厕 -- 发布时间:2008/3/24 17:35:11 -- 诚谢楼主宝贵资料。改藏了! |
-- 作者:古法琉璃 -- 发布时间:2008/4/26 10:21:01 -- 因本帖链接地址已添加到固顶专帖《诗钟理论文献索引》中,故而解除固顶。 |
![]() |
|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