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诗钟版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302)
---- 诗钟例话 赵奎生著(下)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302&id=446856)
|
-- 作者:冰河铁马
-- 发布时间:2016/10/22 6:52:36
-- 诗钟例话 赵奎生著(下)
诗钟例话 赵奎生著(下)3、八言分咏格 《释迦•茶壶》分咏格 走环城悟生老病死; 浸一叶消苦愁烦忧。 当代范曾撰此诗钟。上联直接叙述释迦事以切题字。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古印度人。相传他二十九岁时痛感人世生、老、病、死各种苦恼,遂出家修道。六年苦行后,至菩提伽耶,在菩提树下静思“成道”,被尊为佛陀。释迦,为“释迦牟尼”缩称。下联说喝茶的功用以切题字。叶,此指茶叶。“浸一叶”,茶叶当浸在“茶壶”中而扣题。 4、骈文分咏格 《杨贵妃•猪八戒》分咏格 帝子多情,美人马嵬承恩绝; 高僧取法,元帅天蓬居易随。 当代范曾撰此诗钟。上联用事典切题字“杨贵妃”。帝子,此指唐明皇李隆基。美人,此指杨太真,小字玉环,唐玄宗对其恩宠有加,封为贵妃。马嵬,即陕西兴平马嵬坡。安禄山叛乱,玄宗西逃至马嵬坡,士兵停止前进,禁军将领陈玄礼等请求杀杨贵妃,玄宗无奈,命缢杀于佛堂。下联用事典切题字“猪八戒”。高僧,此指唐玄奘。《西游记》唐僧徒弟猪八戒,曾为天蓬元帅。钟句为骈文。上联腹嵌《西游记》作者名“承恩”下联腹嵌《长恨歌》作者名“居易”,且词义双关,匠心独运。 5、笼纱与分咏的区别 (1)、《白•饮》笼纱格 酒便可招陶靖节; 诗能无敌李青莲。 桂南屏撰此诗钟。上联暗嵌题字“饮”。陶靖节,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潜私谥靖节。喜饮 酒。上联说“招饮”事而暗嵌“饮”构成笼纱。下联暗嵌题字“白”。唐•杜甫《春日忆李白》有“白也诗无敌”句,李白,号青莲居士。钟句暗嵌“白”字而构成笼纱格。笼纱格是从分咏格中分离出来的特殊钟格,此格暗嵌题字,亦可称藏字格。 (2)、《柳宗元•茶杯》分咏格 永州八记传千古; 陆羽三篇沏一盅。 当代王俨思撰此诗钟。上联用关联法咏人以切题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为散文名篇,钟句以此关联作者,是咏人以暗示题字“柳宗元”。下联用关联法咏物以切题字。唐代茶叶专家陆羽著《茶经》三篇,钟句以此关联“茶”,“沏一盅” 则使钟句咏“茶杯”之意十分明确。分咏格是分别以钟句创意咏人或咏物,是以创意切合题字,而不是暗嵌题字,这是分咏格与笼纱格的本质区别。 (二)、诗钟合咏格 诗钟合咏格又称专咏格,即以随意拈出的一人或一物、一事作为上下联呤咏对象,只切合题意,不嵌入题字。合咏格有五言合咏格、五言合咏连环格、七言合咏格、七言合咏连环格。合咏格的题字可以是专名、短句。合咏连环格出题对嵌字的字数、唱位如有所限定,必须遵照。合咏诗钟上下联表现同一题意,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且不得以题字的其他借代形式来表现,如咏“笔”,不能出现“毫毛”字样。合咏诗钟的作法有白描、用典及运用修辞手法旁敲侧击以切题。用白描法以能蕴涵深意为佳,用典则要求精当。 1、五言合咏格 (1)、《春闺》合咏格 香梦阑啼鸟; 愁团结落花。 佚名撰此诗钟。此联为合咏格,即上下句皆咏同一事物,不得犯题字。上联写惊梦,意谓美梦被闺房外的鸟鸣声打破。香梦,犹美梦。香,称美之词。阑,残尽。钟句化用唐•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以发泄闺怨。下联写春愁,意谓闺愁像一团团落花郁结于心。题字“春闺”,春天的闺房。上下联分别以春天女子在闺房的所闻所见,抒发闺怨闺愁,切合钟题,为合咏格。 (2)、《屏•幕》合咏连环格(咏闺情) 鸳鸯钩幕刺; 荳蔻倚屏看。 佚名撰此钟联。此联为合咏连环格,即上下句咏同一事物兼嵌字。上联咏帐幕。鸳鸯,鸟名。雌雄偶居不离,此以喻一对帐钩,影射一对新人。幕,帐幕。刺,此指露出钩的尖端。钟句咏闺房物并嵌题字“幕”。下联咏屏风。荳蔻,植物名。此以喻未嫁少年美女。屏,屏风。看,此读平声。钟句嵌题字“屏”。上下联皆托物以咏“闺情”,嵌字不限唱位。 2、七言合咏格 (1)、《汉高祖》合咏格 五色云成天子气; 七言诗唱大风歌。 黄宣庭所撰诗钟。题字“汉高祖”,即刘邦。《史记•项羽本纪》:“范增说项羽曰:‘……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上联即化用此典以切题字,谓刘邦军队驻地霸上出现“五色云”,成为天子的云气。《大风歌》,刘邦东讨淮南王英布后,西归京都途中,经过故乡沛县,邀集父老子弟饮宴,席间,刘邦作此诗,首句云:“大风起兮云飞扬”。下联即用此典切题字。上下联皆用与“汉高祖”有关的典故切题字。 (2)、《头发》合咏格 曹相一削明峻法; 周公三握礼贤人。 佚名撰此诗钟。曹相,指三国•魏•曹操,任承相。峻法,严酷的法令。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载,曹军行军时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如有践踏麦田损坏庄稼者斩首。可是曹操所骑的马因受惊踏入麦田,曹操遂断发代首以严明法纪。一削,指割断头发。《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每天在吃饭和洗发中间都要停下数次接待请求接见的士人。后用为礼贤下士典。“三握”,指周公“一沐三捉发”。上下联用不同事典关联同一物“头发”,是合咏佳构。 (3)、《兔》合咏格(丹唇 皓齿) 丹唇未启梅三瓣; 皓齿微悬璧一双。 佚名撰此诗钟。题字“兔”,兽名。上联描绘兔唇。“丹唇”,兔唇红色,为摹色。启,张开。“梅三瓣”,为喻体,比喻本体“兔唇”缺口。下联描绘兔齿。皓齿,洁白的牙齿。“璧一双”,为喻体,比喻兔唇间外露的两颗牙齿。上下联所用比喻皆省略比喻词“像”,为略喻。上下联用比喻同咏一物“兔”,为合咏格。 (4)、《牛》合咏格 日月两轮谁背送; 田园万顷我来耕。 佚名撰此诗钟。此联合咏对象为物。上联咏“牛”拉车以切题字。“轮”,指牛车的车轮,是本体,为借代修辞的以部分代整体。“日月”是喻体,借代本体车轮。上联以两个喻体同喻一个本体。下联咏“牛”耕田以切题字。用白描手法咏“牛”,表意明确。 (5)、《林黛玉》合咏格 脂粉堆中呈毓秀; 潇湘馆里现钟灵。 佚名撰此诗钟。此联合咏对象为人。题字“林黛玉”为曹雪芹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上联将林黛玉与大观园中的其他女金钗对比以切题字。“脂粉”,胭脂和香粉。多为妇女所用,故用作女性代称。“脂粉堆”,代指大观园众多女性。能“呈毓秀”者自然是“林黛玉”。下联以住地切人。潇湘馆是林黛玉在大观园的住所。“钟灵毓秀”,天地间灵秀之气所聚。《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阁绣闺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了。”在上下联中,成语“钟灵毓秀”构成拆词修辞的反拆。 (6)、《财富》合咏格 百卷嚼残成造化; 一生历练是珍藏。 佚名撰此诗钟。题字“财富”,金钱物资的总称。上联说读书。百卷,指代书籍。嚼残,消化书本知识,犹见读书所下苦功。造化,此意为幸运,运气。钟句赋予“财富”原来不曾有的新义“知识是精神财富”,以别解修辞切题字。下联说历练。历练,谓长久从事而富有经验。钟句赋予“财富”原来不曾有的新义“人生珍贵经验是财富”,亦以别解修辞切题字。“百卷嚼残”、“一生历练”本写实,钟句分别以动词“成”、判断词“是”化实为虚合咏同一事物,手法高妙。 (7)、《花落知多少》合咏格 绣坯料添红一片; 锦茵应减绿三分。 莼鸥撰此诗钟。上联设喻切题字。将大地喻为“绣坯”,“红”借喻落花,“红一片”,“花落”当不“知多少”。下联将大地喻为“锦茵”,织锦的毯子。十分“绿茵”减少了三分,反衬“红”增多而切题字“花落知多少”。 (8)、《桃花》合咏格 若无烂漫三春景; 安可芳菲一世人。 佚名撰此诗钟。桃花在春天盛开,“三春”,见前注。此以“三春”点名“桃花”开花季节以切题字。烂漫景,桃花盛开的景象。芳菲,此指桃花美盛芬芳。上联的“若无”表假设,下联以“安可”与之相应,上下联以假设关系相关联而构成流水对,亦称串对。上下联皆关联“桃花”,为合咏格。 3、七言合咏连环格 (1)、《杨妃》合咏限“防”字 防边忽听渔阳鼓; 忆旧还闻蜀道铃。 程子炎撰此诗钟。上下联皆用典切“杨妃”。渔阳鼓,即“渔阳鼙鼓”。唐代安禄山驻军渔阳(在今天津市蓟县),于天宝十四年(755)起兵叛乱。鼙鼓,古代军鼓。典出唐•白居易《长恨歌》叙述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诗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句。蜀道,通往巴蜀(今四川)的险道。铃,指马铃声。“蜀道铃”,切唐玄宗、杨贵妃仓皇逃往巴蜀事。《长恨歌》有“夜雨闻铃断肠声”句。上联嵌“防”字。此联为合咏连环格,嵌一字,不限唱位。 (2)、《妇人有孕》合咏限“今•入”一唱 今年梅子酸尤甚; 入月桃花信不来。 《屏麓堂诗话》载此诗钟。上下联皆以妇女妊娠早期征象切题字“妇人有孕”。妊娠早期妇女食嗜酸味。“梅子酸尤甚”正是妊娠早期征象。信,此指“信水”,妇女月经的别称。桃花信,别解为妇女“月经”。“入月桃花信不来”,月经期不来月经,为妇女怀孕征象。上下句句首对嵌“今”、“入”。此联嵌字限定唱位。诗钟为合咏连环格,嵌二字,限唱位。 (3)、《辋川怀古》合咏“黄白•水木”分限一唱、三唱 黄叶木梢传画传; 白云水际冷诗魂。 佚名撰此诗钟。辋川,即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唐代诗人王维隐居之地。上联说《辋川图》以切题字。“黄叶木梢”,指代王维自画的《辋川图》,是以部分代整体。王维的辋川别墅,水环舍下,风景奇胜。《辋川图》绘辋川山水,“传画传”,谓地以画传名。下联说辋川风景以切题字。王维《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诗有“森淼寒流广……心知白云外”句,钟句融入此意。一个“冷”字,辋川景物影响诗人的心境。上下联句首对嵌“黄;白”,第三字位置对嵌“木;水”。此联为合咏连环格,嵌四字,限唱位。 四、 杂体诗钟 在诗钟正格与别格之外有杂体诗钟。杂体诗钟有五言杂体删古和七言杂体删古,有无题、钟谜等格。集句诗钟亦属杂体,本书将嵌字、咏物体的集句,分别列入嵌字、分咏体联例内以方便读者阅读。删古又称“改诗”,是以前人诗句为依据,或续句、或对句、或按要求删改部分字的一种创作方式。五言杂体删古有留顶膝、切碎、押尾、续下、对上等。七言杂体删古有续下、对上、改上下句四字、折腰等。杂体诗钟今已不流行,试用《雪鸿初集》联例说明之,聊备一格。 (一)、五言杂体 (1)、 删古格(留顶膝) 云归千嶂螟; 月白九月秋。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上联写云遮山险,下联说秋夜月明。此联为删古格的留顶膝。删古格留顶膝,即保留原联中上下联的首字和尾字,改动其馀的字仿照原联进行诗钟创作。此联所保留的“顶”即上下联的“云”、“月”,“膝”即上下联的“螟”、“秋”,其馀为作者改动文字,合删古格的“留顶膝”。 (2)、《拜老师》删古格(切碎) 出师先帝命; 拜表老臣心。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题字“拜老师”为动宾词组。此联说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领军六出祁山伐魏事。出师表,出征前上给皇帝的表文。先帝,指刘备。老臣,指诸葛亮。此联为删古格的切碎,即将原为一个词或短语的题字分割成单字,不连不对,分嵌于上下联。题字“拜老师”的“师”嵌于上联第二字位置,“拜”嵌于下联句首,“老”嵌于第三字位置,题字不连不对,合删古格的“切碎”。 (3)、《去后思》删古格(押尾) 芳草经年绿; 王孙去后思。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上联写景,谓风光依旧。下联抒情,思念故人。王孙,王者之孙或后代。此联为删古格的押尾,即保留下联的末尾三字,改动其馀的字仿照前人原诗联进行诗钟创作。题字“去后思”保留于下联末尾,其馀仿原诗改动,合删古格的“押尾”。 (4)、《梧桐一夜雨》删古格(续下) 梧桐一夜雨; 桃李万家春。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上联写夜雨,如闻雨打桐叶声。下联写春景,桃李春风,欣欣向荣。此联为对下格,即以出题为上联,续对下联。此法源于旧时塾学的“对课”。前人诗句“梧桐一夜雨”为出题,为出句,即上联。“桃李万家春”为对句,即下联。此联据上联而续对下联,合删古格的“续下”。 (二)、七言杂体 (1)、《今夜月明人望尽》删古格(续下) 今夜月明人望尽; 悲欢离合四般心。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删古格,定义同前五言杂体删古格。续下即以出题为上联,续对下联。前人诗句“今夜月明人望尽” 为出题,为出句。上联写望月。“人望尽”,月色诱人。下联写心情,是续对。“悲欢离合”为四种情景,是分述,“四般心”谓因“悲欢离合”所产生的四种不同心情,是总述,为分总修辞。此联以前人诗句为上联而续对下联,合删古格的“续下”。此联为散句式,即诗钟上下联语意连贯,不求对偶。 (2)、《鱼妇晓妆波作镜》删古格(续下) 鱼妇晓妆波作镜; 牧童午睡草为毡。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此联为删古格的续下,前人诗句“鱼妇晓妆波作镜”为出题,为出句。上联说鱼妇梳妆。“波”为本体,“镜”为喻体,“作”表明本体与喻体存在比喻关系而构成暗喻。下联说牧童眠草地,是续对。“草”为本体,“毡”为喻体,“为”表判断,表明本体与喻体存在比喻关系而构成暗喻。此联以前人诗句为上联而续对下联,合删古格的“续下”。此联为偶句式,即诗钟上下联要求词语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协调。 (3)、《何用吹箫向碧空》删古格(对上) 萧郎去后无消息; 何用吹箫向碧空。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此联为删古格的对上,即以出题为下联,对上联。前人诗句“何用吹箫向碧空”为出题,为下联。上联说恋人离去。萧郎去后,汉•刘向《列女传》载,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弄玉爱上善吹箫的萧史,便结为夫妇,两人终于乘凤凰飞去。萧郎,此指萧史。下联说不必“吹箫引凤”。典同刘向《列女传》。此联以前人诗句为下联而对上联,合删古格的“对上”。此联为散句式。 (4)、《更闻寒雨劝飞觞》删古格(对上) 才见疏星思弄弈; 更闻寒雨劝飞觞。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此联为删古格的对上,前人诗句“更闻寒雨劝飞觞”为出题,为下联。上联说夜思对弈。“疏星”,点出时间为夜晚。弄弈,以下棋为戏。下联说雨天饮酒。飞觞,快饮酒。此联以前人诗句为下联而对上联,合删古格的“对上”。此联为偶句式。 (5)、《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删古格(改上下句前四字) 短棹影分江月晓; 远钏响彻海天秋。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此联为删古格的改句,出题要求限改前人原诗联上下句的前四字,保留其馀字进行诗钟创作。出题为“数着残棋江月晓;一声长啸海天秋。”联中,棹,摇船的工具。钏,手镯。诗钟上下联将前人原诗前四字“数着残棋”改为“短棹影分”、“一声长啸”改为“远钏响彻”,保留前人原诗上下句的“江月晓”、“海天秋”,合删古格的“改句”。 (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删古格(限改八字) 为问楼头杨柳色; 可能夫婿共回春。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此联为删古格的改句,出题要求保留前人原诗联上下句任意六字,限改其馀八字进行诗钟创作。出题为“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句出唐•王昌龄《闺怨》。诗钟上下句保留了前人原诗联的“头”、“杨”、“柳”、“色”、“夫”、“婿”六字,改其馀八字,合删古格的“改诗”。出题二句写“闺怨”,诗钟则写“再恋”,寓意绝然不同。 (7)、《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删古格(折腰) 临文最恨新涂饰; 读史方知旧废兴。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诗钟。此联为删古格的折腰,即保留前人诗联上下句第三、第四字,限改其馀十字进行诗钟创作。出题为“情多最恨花无语;愁破方知酒有权。”诗钟保留前人原诗上下句的第三、四字“最恨”“方知”,改其馀十字,合删古格的“折腰”。出题上句写因“情”生“恨”,下句说借“酒”消“愁”。诗钟上联说作“文”忌粉饰,下联说读“史”“知”时势。 (三)、无题格 马融设帐冷板凳; 韩寿偷香热被头。 补白大王郑逸梅《逸梅杂札》录此奚囊所撰诗钟。无题格,即不拈题字,创作诗钟限上下句前四字用古代典故,后三字用俗语,以创意贯通。上联前四字“马融设帐”为用典。马融,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后汉书•马融传》载,东汉名儒马融,坐高堂,设绛帐(红纱帐),教授生徒数千。“冷板凳”为俗语,此讥塾师职位清冷。下联前四字“韩寿偷香”为用典。韩寿偷香,典出《晋书•贾充传》附《贾谧传》。西晋贾充有御赐异香,其女贾午与韩寿私通,韩寿身染奇香,遂被发觉,后与贾午成婚。俗语“热被头”此指男女偷情。钟联以亦雅亦俗而妙趣横生。 (四)、钟谜格 钟谜格,即仿照灯谜创作手法撰写诗钟分咏格,只限定所咏题目的大范围,不限所咏的具体对象。分咏的上下联为谜面,分咏的具体对象为谜底。 (1)、 钟谜格(限书名) 或南或北俱可达;(史通) 无冬无夏始为佳。(春秋) 《钟山谜苑》有此钟谜。上联意谓使南北畅通,“使”与“史”谐音,“俱可达”即“通”,按出题所限“书名”,不难猜出所分咏对象(即谜底)为《史通》。《史通》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史学论著,作者为唐•刘知几。下联用排除修辞,四季中“无冬无夏”,所指“佳”季即“春”、“秋”两季,按出题所限“书名,谜底当是《春秋》。《春秋》,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 (2)、《莲花•杜鹃》钟谜格(限花名) 唐宫每誉六郎容; 泣血催归望帝魂。 《钟山谜苑》载此当代陈岳桐所撰钟谜。上下联皆用典创意为谜面。唐•刘肃《大唐新语•谀佞》载,武则天宠臣张昌宗,排行第六,貌美。杨再思逢迎曰:“人言六郎似莲花,非也;正谓莲花似六郎耳。”按出题所限为“花名”,不难猜出谜底是“莲花”。《华阳国志•蜀志》载,望帝,传说为周代末季蜀国君王,名杜宇,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杜鹃又名“子归”、“催归鸟”。按出题所限“花名”中有“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蜀国曾闻子归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从花与鸟同名,谜底自然见分晓。 (3)、《日光灯》钟谜格 偌自金乌淆七色; 好为文虎设双关。 当代王彭年撰此钟谜。谜题为“日光灯”,上下联合咏一物为谜面。上联谓日光灯发出的荧光可混淆日光,以此切谜题。偌,如此;这般。金乌,指太阳。神话传说谓日中有三足乌,故称。七色,指七色光。下联切谜题。“日光灯”,俗称“荧光灯”,双关,即点出谜题有两个称谓。文虎,以古籍中文句和诗句或人名、地名等为谜底的谜语,即灯谜。 (4)、《杏仁茶》钟谜格 龙井一壶相对啜; 古梅半树卷帘看。 《燕泥香馆谜稿》载此钟谜。谜题为食品“杏仁茶”。上联中,“龙井一壶”,隐切“茶”字,“龙井”为浙江杭州茶叶名牌产品。“相对啜”为“二人”对饮,“二人”拼合析字为“仁”下联中,“看”读平声。“梅”的异体为“呆呆”,“半树”乃指“梅”字的异体“呆呆”的一半即“呆”,按“卷帘看”提示,“呆”字卷帘成“杏”字,再将上下联隐切的字“茶仁杏”卷成谜底“杏仁茶”。 五、诗钟的格律 诗钟的格律要求上下联句内必须平仄交替,上下联尾字应平仄相对。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则应为平声,此为诗钟平仄声对应的正格。诗钟按古汉语平上去日四声定平仄,上去日三声合称仄声。五言诗钟平起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起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诗钟平仄正格有平起和仄起两式:平起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诗钟的变格有两式:一式为“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另一式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五言句式的“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能变通,如变仄声,则句子为“仄平仄仄平”,全句只有第二字是平声,便犯孤平。七言诗钟句内平仄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一三五不论”应当是:一,不论;三,个别论;五,大多要论。“二四六分明”也有特例,正格仄起式“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的五六两字可平仄对调,成变格的“仄仄平平仄平仄”。钟律忌犯孤平,诗钟正格平起式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中,若将本应为平声的第三字改为仄声,使句式为“仄仄仄平仄仄平”,第四字为平声,孤独地被仄声字所包围,为“犯孤平”。诗钟格律必须避免上下联尾字平仄一样;必须避免上联尾字为平声,下联尾字为仄声;必须避免上联最后三字为三仄声,下联最后三字为三平声收尾。拗调诗钟有本句自救、对句相救和本句自救与对句相救并用三种类型。《挈园诗钟》有“拗调诗钟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之说。 (一)、五言诗钟的格律 (1)、《画•生》四唱 眉端纤画柳; 舌底巧生莲。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钟联。题字“画”、“生”对嵌于上下联第四字位置,为四唱。上联说画眉。纤,细。画柳,画柳叶眉。下联说巧言。此联格律为平起: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剑•笔》分咏格 侠客腰间挂; 骚人腕下挥。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钟联。上联藏题字“剑”。侠客,旧时指急人之难、出言必信、见义勇为的人。侠客腰间常佩剑,联末即藏“剑”字。下联藏题字“笔”。骚人,指诗人。腕,手腕。诗人“腕下”所“挥”当是“笔”。此联用歇后法藏字。诗钟格律为仄起:“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3)、《月•钟》一唱 月色耿凉夜; 钟声疏暮天。 《雪鸿初集》有此佚名所撰钟联。题字“月”、“钟”对嵌于上下联联首,为一唱。上联写月夜。耿,光;明。下联写钟声。疏,稀。上联声律为:仄仄仄平仄,第三字本应为平声,“耿”是仄声字而形成拗句。故下句第三字用平声字“疏”,是拗救的对句相救。下联声律为:平平平仄平。 (二)、七言诗钟的格律 (1)、《分•燕》凤顶格 分茅岭上思名将; 燕子楼中吊美人。 唐景崧撰此诗钟。题字“分”、“燕”对嵌于上下联联首,合凤顶格。分茅岭,即十万大山,在广西东兴各族自治县西。相传是东汉马援立铜柱的地方。名将,此指马援,任伏波将军。燕子楼,原在江苏徐州城南,为唐代张建封尚书故宅。美人,指张建封侍妾关盼盼。相传唐贞元中,尚书张建封镇徐州,筑楼以居家妓关盼盼。张死后,盼盼不嫁,居此楼十馀年。见唐•白居易《燕子楼诗序》。此联钟律为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井•南》凫胫格(柳永 杨园) 柳永新词歌井水; 杨园旧学忆南雷。 梁鼎芬撰此诗钟。题字“井”、“南”对嵌于上下联第六字位置,合凫胫格。上联赞宋代柳永词作。北宋词人柳永,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其词能变旧声为新声。叶梦得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下联赞黄宗羲学派。杨园,明末清初学者张履祥,以世居杨园村,学者称杨园先生。晚年专程朱之学。南雷,清初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号南雷,为浙东学派创始人。此联钟律为正格:“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天竺•兮》分咏格 普门三寺上中下; 彭泽一官归去来。 《古今联语汇选》录此佚名诗钟。上联说寺。普门,指佛法周遍融通,可使人得无上解脱。三寺,在杭州天竺山,上天竺有法喜寺、中天竺有法净寺,下天竺有法镜寺。上联隐嵌山名“天竺”而切题字。“三”为总述,“上中下”为分述而构成分总修辞的先总后分。下联说辞官。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去彭泽令归里,作《归去来兮辞》有“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句。下联暗藏题字“兮”。此联钟律为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4)、《老•师》鹤膝格 五千道德老聃著; 六律阴阳师旷调。 当代陈以鸿撰此钟联。题字“老”、“师”对嵌于第五字位置,合鹤膝格。上联说著述。五千道德,指老子所著《道德经》,该书五千多字,“五千”是用数取整。老聃,一说姓李名耳,字伯阳,道教创始人。下联说音乐。六律,古代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善鼓琴。此联钟律为变格:“仄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5)、《带•家》凤顶格(家鸡 带马) 家鸡王帖十七在; 带马苏文四六工。 《湘社集》有此易顺鼎所撰诗钟。题字“带”、“家”对嵌于联首,合凤顶格。上联说书法。家鸡,典出晋•何法盛《晋中兴书•颖川庾录》。晋代庾翼、王羲之书法曾一度齐名,后人们习羲之书法成风,庾翼儿辈亦在其列。故庾翼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小儿辈厌家鸡,爱野雉。”家鸡,此喻自家书法。王帖十七,指王羲之的《十七帖》。上联钟律为:平平平仄仄仄仄,第三字本应为仄声,“王”字却为平声,故本应为平声的第五字故意改用仄声字“十”,是拗救的本句自救。下联说骈文。苏文,指宋代苏轼的骈文。四六,即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对偶。苏轼骈文多用长句对。易顺鼎自以为此作廉悍工峭,没料却落榜。 (6)、《楼•水》蜂腰格 芦花压水岸四白; 月景坠楼灯一红。 《诗钟话》载此佚名诗钟。题字“楼”、“水”对嵌于联中第四字位置,合蜂腰格。上联描绘岸边芦花,下联描绘月夜景观。“岸四白”、“灯一红”为摹色修辞。上联按律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拗在第五、六字“岸”、“四”皆为仄声。下联按律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拗在第三、五字“坠”、“灯”。第五字本应为仄声,故意用平声字“灯”,使与上联的“岸”平仄相反,是拗救的对句相救。 (7)、《张翰》分咏格 谁为老翁停驷马; 岂无高士忆鲈鱼。 佚名撰此钟联。上联说明朝大臣张翰。张翰,字子文,号元洲,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嘉靖进士。官至工部、吏部尚书。驷马,此为“驷马高车”之省,借指地位显贵。张翰被言官所劾,勒令致仕,上联切此以咏明朝张翰。下联说西晋诗人张翰。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今苏州)人。《晋书•张翰传》载,张翰因思念家乡所产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而弃官归隐。下联切此以咏西晋张翰。上联第二字“为”读入声,本应为平声而用仄声字。此联钟律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上联与下联平仄字字相对,是本句自救与对句自救并用。 六、 诗钟的对偶 对偶本是修辞格的一种,是把内容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并列起来使用。本书特将诗钟的对偶单独作一标题并举例论述,旨在突显对偶是诗钟必须运用的修辞手法。诗钟的对偶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应、节奏协调。对偶的形式有工对、宽对、正对、反对、借对、字侧对、切侧对、同类对、叠字对、叠韵对、双声对、双拟对、当句对、逆挽对等。借对又分借义对和借音对。叠字对又分首叠、腹叠、尾叠、连叠、前叠、后叠。当句对又分当句词对、当句并列对、当句间隔对。试举例说明。 (1)、《蚕•玉门关》分咏格 桑箔有人忙夏月; 柳条无信怨春风。 《烟影楼诗钟》录此子相钟联。上联直述养蚕事而切题字。桑箔,养蚕的竹筛、竹帘。“夏月”切养蚕季节。下联用典切地。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为春天的物候,柳条无信,因气候原因柳没在春天长出新枝条。钟句用“羌笛何须怨杨柳”句中的“柳”、“怨”,引出“春风不度玉门关”句中的“春风”,而题字“玉门关”不言而喻。钟句在前面先用相关文字引出典故,为引用典故。联中,“桑箔”、“柳条”皆为偏正结构的名词。“有人”、“无信”为动宾词组,“忙”、“怨”为动词,“夏月”、“春风”为偏正结构的名词,上下联词性相同。“桑箔”、“柳条”作主语,“有”、“无”作谓语,“人”、“信”作宾语,“忙”、“怨”作谓语,“夏月”、“春风”作宾语,上下联结构相应。句读为“桑箔、有人、忙夏月”、“柳条、无信、怨春风”上下联节奏相同。上下联声律为“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上下联平仄相间,同一位置字的平仄相对,为工对。 (2)、《旧•家》凫胫格 偶归徐勉惊家犬; 晚贵张融换旧衣。 樊增祥撰此诗钟。此联对嵌题字“旧”、“家”于第六字位置,合凫胫格。南朝•梁大臣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累官至侍中、中卫将军,居官位显,不营私产,家无蓄积。徐勉还家,群犬尽吠,上联即切此。南朝•齐文士张融,字思光,吴郡吴(今苏州)人。官至太子中庶子,左长史。《南史》载有齐高帝见张融衣着粗敝,送一通旧衣事,下联即切此。联中,“归”为动词,“贵”,本为形容词,此意为得以显贵,活用为动词。“衣”属服饰类名词,“犬”属动物类。此联以词类放宽而成宽对。 (3)、《湘夫人•杏花》分咏格 千秋湖上黄陵庙; 二月江南红雨村。 恽铁樵撰此联。上联以黄陵庙关联题字。黄陵庙,在湖南湘阴县北。湘夫人,传说中尧的二女、舜的二妃。《水经注•湘水》载,二妃溺于湘江,故民立黄陵庙于湘水畔。下联以开花季节关联题字。“二月”切时,“江南”切地,正是杏花开放季节。“红雨”,喻落花。联中,“黄”与“红”皆为平声,七言诗钟格律按“一三五”不论,此联以放宽平仄相对要求成宽对。 (4)、《箫•蠹》分咏格 曲谱无腔吹尺八; 神仙有字食馀三。 《湘烟阁诗钟》载此子蕃所撰联。上联关联题字“箫”。“尺八”是以长度借代“箫”。下联关联题字“蠹”。蠹,此指蠹书虫。联中,“尺八”为联合结构。“馀三”为动宾结构。此联以上下联相对词语在结构上放宽而成宽对。 (5)、《火•交》雁足格 枣出北方名以火; 梨生南海谥为交。 易顺鼎撰此联。联中对嵌题字于句末,合雁足格。交梨火枣,道教称神仙所食的两种果品。“火枣”、“交梨”两种果品的产地不同,皆关联命名来由,又同为神仙食品,联意相互关联、相互映衬而构成正对。 (6)、《题•凤》鹤膝格 摩崖衡岳题名旧; 视草銮坡凤诏新。 周正权撰此联。题字“题”、“凤”对嵌于联中第五字位置,合鹤膝格。联中,摩崖,在山崖石壁上镌刻文字。衡岳,即衡山。视草,旧指词臣受命商讨、修改诏谕一类的公文。凤诏,皇帝的诏书。联中,“新”与“旧”意思相反,为反义词,并于联末相对,为反对。刘勰《文心雕龙•丽辞》篇有“反对为优,正对为劣”之说。 (7)、《秋•大》鹤膝格 话雨西楼秋燕去; 抟云南海大鹏来。 顾鸿逵撰此联。题字“秋”、“大”对嵌于上下联第五字位置,合鹤膝格。下联用“鹏抟”典。抟云,环绕着云。《庄子》寓言中,大鹏鸟可直上九万里高空,自北溟迁往南海。后用此典喻抱负远大或仕途显达。联末一“去”一“来”,意思相反,且相对,为反对。 (8)、《寿•君》燕颔格 思君南国生红豆; 献寿西池熟碧桃。 蔡乃煌撰此钟联。题字“寿”、“君”对嵌于上下联第二字位置,合燕颔格。上联化用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意。红豆,相思木所结子,此喻相思。下联用为王母娘娘献寿典。西池,神话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瑶池。碧桃,此指献寿的仙桃。联中用借义对,即在词义不对的情况下,借用字面意义或一词多义的另一义项来对仗。“生”,用“长出”义,又用“未煮熟”义与“熟”相对,为借对的借义对。 (9)、《宋太宗•终南》分咏格 斧声烛影谁能白? 太乙天都不断青。 王以敏撰此联。上联切宋太祖之死。典出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宋太祖临崩之夜和其弟太宗密谈,左右都不得闻,只看到烛影,听到斧声而已。此用典切题字“宋太宗”。下联说山色。太乙,山名,即终南山。此以别称隐切题字“终南”。天都,山名。联中,“白”,意为“告语”。又以“像霜雪一般的颜色”义,与颜色词“青”对仗,是借颜色词构成借义对。 (10)、《孙春阳》鸿爪格 金屋夕阳飞燕子; 玉关春草接乌孙。 易实甫撰此联。此联原作鼎峙格。题字“阳”嵌于上联第四字位置,“春”、“孙”分嵌于下联第三、七字位置,不连不对,合鸿爪格。联中,玉关,即玉门关缩称。“金屋”、“夕阳”与“玉关、春草”这两个句子成分在句中作主语,共同分别与另一个谓语成分“飞”、“接”发生结构上关系,是共同修辞手法。乌孙,汉代西域城国名。在今新疆伊犁河流域。“乌”借用为鸟名“乌鸦”与“燕”相对,“孙”,借用为“子之子”义与“燕子”的“子”相对。“燕子”的“子”为借义对的单借,“乌孙”则是借义对的双借。 (11)、《高•黑》鹤膝格 北海传经高密里; 南柯寻梦黑甜香。 易顺鼎撰此联。联中,题字“高”、“黑”对嵌于第五字位置,合鹤膝格。上联说传经。北海,郡名。东汉改为北海国。三国时孔融任北海相。传经,传授经学。高密,县名,属山东省。下联说做梦。南柯,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记,淳于棼梦到槐安国,娶了公主,当上南柯太守,荣华富贵。后与敌交战败北,公主亦死,被国王疑忌而遣归。醒后见庭前槐树下有蚁穴,即梦中槐安国都。槐树南枝下另一蚁穴即南柯郡。联中“密”谐音为“蜜”,“密”与“香”词义不对,借用与之谐音的“蜜”与“香”对,是借对的借音对。 (12)、《滴•风》蜂腰格 铜龙昼滴壶中漏; 铁骑秋风塞外声。 顾鸿逵撰此联。联中,题字“滴”、“风”对嵌于第四字位置,合蜂腰格。上联写铜壶滴漏,为古代计时法。铜龙,指铜制漏壶有龙的造形。下联写边塞军事。铁骑,穿铁甲的骑兵,亦泛称精锐的骑兵。联中,“骑”字取其偏旁“马”与“龙”相对,为字侧对。以此颇见匠心。 (13)、《杨贵妃•煤》分咏格 秋宵牛女长生殿; 故国君王万岁山。 佚名撰此联。联中,牛女,指牛郎、织女双星。长生殿,唐代宫殿名。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上联即化用此典以切题字“杨贵妃”。君王,此指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起义军破北京,他自缢于煤山。煤山,即景山,明朝称“万岁山”。此不用“煤山”本名,而用其别称“万岁山”入对,为切侧对,以此隐切题字“煤”,属对奇巧。 (14)、《水•菜花》分咏格 三尺春波涵鸭绿; 一畦秋色剩鹅黄。 叶作舟撰此联。上联写水色以切题字。“三尺春波”,点名是“水”,“鸭绿”,为水色。下联写菜花颜色以切题字。“一畦”点名是菜地。“秋色”,切菜开花季节。“鹅黄”,为菜花的颜色。联中,“春”与“秋”两个名词类别同属时令门。“鸭”与“鹅”两个名词类别同属家禽类,为同类对。 (15)、《平•默》燕颔格 平平自哭班侯略; 默默谁怜屈子心。 佚名撰此钟联。联中,题字“平”、“默”对嵌于第二字位置,合燕颔格。平平,一般,普通。《后汉书•班超传》:“(任)尚私谓所亲曰:‘我与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班侯,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三十一年,使西域五十馀国内属。官至都护,封定远侯。默默,失意貌。屈子,战国•楚•屈平,字原,任左徒,参议国事,主张修明法制,选贤任能,实现富国强兵。对外联齐制秦,遭谗毁而被黜,自投汨罗江而死。题字“平”、“默”粘前成叠字“平平”、“默默”,为叠字对。叠字在本联的句首相互对举,又为首叠。 (16)、《元•夜》鸢肩格 鼓乐元元恰岁稔; 笙歌夜夜庆升平。 当代方书璧撰此钟联。联中,题字“元”、“夜”对嵌于第三字位置,合鸢肩格。元元,众民。岁稔,庄稼成熟。笙,簧管乐器。升平,太平。题字“元”、“夜”粘后成叠字“元元”、“夜夜”,为叠字对。叠字在本联的中间相互对举,又称腹叠。 (17)、《五•弦》雁足格 芳节萧条逢五五; 清歌掩抑入弦弦。 佚名撰此诗钟。联中,题字“五”、“弦”对嵌于联末,合雁足格。芳节,对节日的美称。五五,汉人常称三年之丧为“五五”。见《礼•三年问》。清歌,清亮的歌声。掩抑,低沉。唐•白居易《琵琶行》诗有:“弦弦掩抑声声思”句。题字“五”、“弦”粘前成叠字“五五”、“弦弦”,为叠字对。叠字在本联的末尾相互对举,又称尾叠。 (18)、《叶•皇》燕颔格 叶叶花花愁对女; 皇皇穆穆笑撞郎。 王以敏撰此钟联。联中,题字“叶”、“皇”对嵌于第二字位置,合燕颔格。皇皇穆穆,《后汉书•钟离意传》:“(明帝)尝以事怒郎药嵩,以杖撞之,……嵩曰:’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帝赦之。”皇皇,光明貌。穆穆,肃敬貌。郎,指郎药嵩。题字“叶”、“皇”粘前成叠字“叶叶”、“皇皇”,“花花”、“穆穆”亦为叠字,此联为叠字对的连叠,即叠字连续相互对举的格式。 (19)、《短•珠》雁足格 鬓怜羁客萧萧短; 骨化浮屠粒粒珠。 张振纲撰此钟联。联中,题字“短”、“珠”对嵌于联末,合雁足格。鬓,靠近耳边的头发。羁客,作客寄居。萧萧,发稀短貌。骨化,《魏书•释老志》:“佛既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珠”。浮屠,此指僧人。粒粒珠,指舍利子,即佛骨。题字“短”、“珠”粘前分别与叠字“萧萧”、“粒粒”搭配,为叠字对的前叠。 (20)《何•手》鹤膝格 明月西园何皎皎; 佳人南国手纤纤。 程子大撰此钟联。联中,题字“何”、“手”对嵌于第五字位置,合鹤膝格。西园,此指幽美的园林。皎皎,光明貌。三国•魏•嵇康《杂诗》:“皎皎亮月,丽于高隅。”佳人,此指美女。南国,泛指南方。纤纤,柔美貌。题字“何”、“手”粘后分别与叠字“皎皎”、“纤纤”搭配,为叠字对的后叠。 (21)、《十二•笋》分咏格 剑戟光销人铸铁; 琵琶响和女调银。 卜士英撰此钟联。上联用典切题字“十二”。《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迁宫中。”下联以女性调琵琶弦的手切题字“笋”。“银”此代指“弦”。旧时以“玉笋”比喻女子的手足的洁白纤细。唐•韩偓《咏手》诗:“腕白肤红玉笋芽,调琴抽线露尖斜。”联中,“剑”与“戟”的声母都是“j”,与“剑戟”相对的“琵”与“琶”的声母都是“p”,声母相同的两个字连用在一起,于上下联相互对举的格式,为双声对。双声即古所谓“和”。 (22)、《火车•师生》分咏格 行地有声惊霹雳; 教人依样画葫芦。 《如皋白话报》载此佚名钟联。上联以摹绘修辞的摹声咏“火车”。下联用俗语表明教与学的互动,表现为“师生”关系。此说法未免偏颇。联中,“霹雳”的“霹”与“雳”韵母二字都是“i”,与“霹雳”相对的“葫芦”的“葫”与“芦”二字韵母都是“u”。“霹雳”对“葫芦”,两个韵母相同的字连用在一起,于上下联相互对举的格式,为叠韵对。叠韵,即古所谓“谐”。 (23)、《中秋月》鸿爪格 秋水远连天上月; 春山淡画镜中人。 正声呤社李叔琼撰此钟联。题字“秋”、“月”分嵌于上联,“中”嵌于下联,不连不对,合鸿爪格。此联原作碎锦格。联中,合成词“秋水”与“春山”相对,单纯词“秋”与“春”同属时令门。单纯词“山”与“水”同属地理门。“秋水”与“春山”既以合成词相对,组成“秋水”、“春山”的词素“秋”与“春”、“水”与“山”又分别相对,为双拟对。 (24)、《蛇•右》燕颔格 左右已亡如失手; 龙蛇在蛰等存身。 佚名撰此联。联中,题字“蛇”、“右”对嵌于第二字位置,合燕颔格。左右,指近侍。联中将其喻为“手”。龙蛇,语出《周易•系辞下》:“龙蛇三蛰,以存身也。”蛰,蛰伏。此以“龙蛇”喻隐士或潜隐的豪杰。单纯词“左”与“右”、“龙”与“蛇”分别在本联中各自相对,合成词“左右”与“龙蛇”又互对,则“左”与“右”、“龙”与“蛇”为当句词对。 (25)、《东•上》凫胫格 铜琶铁板江东曲; 流水高山海上琴。 佚名撰此钟联。联中,题字“东”、“上”对嵌于第六字位置,合凫胫格。上联切评论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某幕士对苏轼云:“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唱大江东去”。下联切流水高山,典出《吕氏春秋•孝行览》。春秋时伯牙会弹琴,钟子期会听琴,伯牙琴意所到,或在高山,或在流水,子期一听便知。“海上琴”,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云,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不成。后从往蓬莱,刺船海上,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乃援琴而歌,艺遂大进。“铜琶”与“铁板”、“流水”与“高山”当句自对,“铜琶铁板”与“流水高山”又两两对举,为当句并列对。 (26)、《玉·虚》凤顶格 玉简金函三万轴; 虚心实腹五千年。 函叟撰此钟联。联中,题字“玉”、“虚”对嵌于联首,合凤顶格。玉简,玉制之简,上刻文书,以祭告名山大川之神。金函,重要的信件。“金简”与“玉函”当句相对,“玉”与“金”同属珍宝门、“简”与“函”同属文事门,又间隔相对。“虚心”与“实腹”当句相对,“虚”与“实”同为形容词、“心”与“腹”同属形体门,又间隔相对。“玉简金函”、“虚心实腹”为当句间隔对。 (27)、《官·线》鹤膝格 今日郎君官已贵; 当年慈母线犹留。 曾福谦撰此钟联。题字“官”、“线”对嵌于联中第五字位置,合鹤膝格。郎君,此为对贵家子弟的通称。贵,位尊。下联化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呤》:“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意。上联说后发生的事,下联说先发生的事,上下联语意顺序颠倒,为逆挽对。 28)、《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九老格(题字可相连) 恰似三江东逝水; 流来一脉向春花。 海棠书屋有此诗钟。题字为南唐·李煜《虞美人》词中句。联中,三江,此为众多水道的总称。一脉,指一条江。上联嵌题字“恰”、“似”、“江”、“东”、“水”,下联嵌题字“流”、“一”、“向”、“春”,题字“恰似”、“江”与“东”、“向”与“春”相连,合九老格。此联为流水对,又称串对,即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述的对偶。此联是连贯关系的流水对,即下句所表述的是上句的连续。“东逝”与“流来”,意思连续,上下联是连贯关系,文意贯通。 (29)、《上·街》鸢肩格 李斯上蔡悲牵犬; 马谡街亭误卧龙。 易顺豫撰此诗钟。题字“上”、“街”对嵌于联中第三字位置,合鸢肩格。上联说李斯逐兔事。秦朝大臣李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曾牵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李斯临刑前悲伤地重提此事。下联说马谡失街亭事。三国蜀将马谡,建兴六年,诸葛亮攻魏,马谡领军为前锋,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因违背诸葛亮节度,指挥失宜,为郃所败。卧龙,诸葛亮号卧龙居士。此联是并列关系的流水对,即上下联从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问题。此联以并列复句说两位不同时代名人的被杀下场。 (30)、《牙·夜》凫胫格 愿收褒鄂为牙将; 直拓滇黔扫夜郎。 王毓菁《诗钟话》录此诗钟。题字“牙”、“夜”对嵌于联中第六字位置,合凫胫格。联中,褒、鄂,为人名。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拓,开辟。滇、黔,地名。夜郎,西汉时我国西南地区古国名。约在今贵州西北、云南东北及四川南部地区。此联是递进关系的流水对,即下联比上联的意思进一层。此联有黄沚兰注曰:“以人对地,不能工整,流水活对,串成一片始可。” (31)、《李老彭》鸿爪格(玉李 老聃) 玉李仙桃如可食; 老聃彭祖岂难追。 佚名撰此诗钟。题字“李老彭”为人名。“李”嵌于上句第二字位置,“老”、“彭”分嵌于下句第一、三字位置,不连不对,合鸿爪格。联中,玉李,如玉的李子。《金楼子·自叙》:“俄而星如玉李,月上金波。”仙桃,古代神话,说西王母曾经以玉盘盛仙桃送给汉武帝,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老聃,即春秋末思想家老子,姓李,名耳。彭祖,姓籛名铿,年八百岁。此联是假设关系的流水对,即上下联之间是假设与结果的关系。上联“如可”表假设,下联用“岂”表疑问否定有“彭年”的结果。 (32)、《西施·冰》合咏格(早知 何必) 早知壶里空凝泪; 何必溪边独浣纱。 佚名撰此诗钟。上联咏“冰”。上联说“壶”里的泪凝成“冰”而隐切题字。下联咏“西施”。西施,春秋末越国人。以家住苎萝(今浙江诸暨南)西村而得名。为浣纱女。此联是转折关系的流水对,即下联不是顺着上联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向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联中用“何必”表转折,“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上下联意思相对。 (33)、《小·商》蜂腰格 人传苏小钱塘艳; 我羡王商汉相才。 佚名撰此诗钟。题字“小”、“商”对嵌于联中第四字位置,合蜂腰格。上联称道苏小小艳美。苏小,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缩称。下联钦羡王商才华。王商,西汉大臣。代匡衡为丞相。匈奴单于来朝,见他容貌壮威,畏而退却,成帝誉为“真汉相”。此联是选择关系的流水对,即上下联各叙述一事,于其中选取一种。“人”之所看重的是“艳”(外貌),“我”所看重的是“才”,别作选择,眼光独特。 (34)、《长·薄》鹤膝格 乞多天上长生药; 医尽人间薄命花。 佚名撰此诗钟。题字“长”、“薄”对嵌于联中第五字位置,合鹤膝格。联中,“长生药”,即“不死药”。《淮南子·览冥训》:“(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花”,此喻美女。此联是目的关系的流水对,即上联与下联是目的和行为的关系。下联“医尽”“薄命花”是目的,“乞”“长生药”是行为。此联反映美好愿望,为薄命红颜鸣不平。 (35)、《兔》合咏格 己随仙女早奔月; 徒令农夫空守株。 佚名撰此诗钟。上联“捣药”典隐切题字“兔”。仙女,指嫦娥。《淮南子·览冥训》载,嫦娥为后羿之妻,羿于西王母处请得不死之药,嫦娥偷食后,遂奔月宫,而成为月宫中仙女。《太平御览》载,月中有白兔捣药。下联用“守株待兔”典隐切题字“兔”。《韩非子·五蠹》载,宋国有位农夫见一兔撞在树桩上死了,他就放下锄头站在树桩旁,等候兔子再撞死于树桩。此联是因果关系的流水对,即上联与下联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空守株”这一结果,是因为“兔”已“早奔月”,不可能撞树桩了。 (36)、《香·流》鸢肩格 柴门流水依然在; 油壁香车不再逢。 张恨水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写到民国初年北京的诗钟活动,有此集句诗钟。题字“香”、“流”对嵌于联中第三字位置,合鸢肩格。上联集韩诗。柴门,用柴作的门。此代指房舍。下联集宋·晏殊《寓意》诗句。油壁香车,古代妇女所乘之车,以香木制成或以香油涂饰而得名。此联是条件关系的流水对,即上联提出一个条件,下联是这一条件带来的结果。“柴门流水依然在”,是离散后重逢的条件,“不再逢”是离散后的结果。以条件关系的流水对谓“物是人非”,流露伤感。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10-22 6:56:35编辑过]
|
-- 作者:臻
-- 发布时间:2016/10/26 14:38:09
--
(6)、《财富》合咏格 百卷嚼残成造化; 一生历练是珍藏。 佚名撰此诗钟。题字“财富”,金钱物资的总称。上联说读书。百卷,指代书籍。嚼残,消化书本知识,犹见读书所下苦功。造化,此意为幸运,运气。钟句赋予“财富”原来不曾有的新义“知识是精神财富”,以别解修辞切题字。下联说历练。历练,谓长久从事而富有经验。钟句赋予“财富”原来不曾有的新义“人生珍贵经验是财富”,亦以别解修辞切题字。“百卷嚼残”、“一生历练”本写实,钟句分别以动词“成”、判断词“是”化实为虚合咏同一事物,手法高妙。
~~~~~~~怎么我的钟子也在其中?~~~~难道不是我看过的那个版本?~~~~~还佚名?哈哈,偶晕!  
|
-- 作者:误入溷厕
-- 发布时间:2017/3/22 11:49:44
--
以下是引用臻在2016-10-26 14:38:09的发言:(6)、《财富》合咏格 百卷嚼残成造化; 一生历练是珍藏。 佚名撰此诗钟。题字“财富”,金钱物资的总称。上联说读书。百卷,指代书籍。嚼残,消化书本知识,犹见读书所下苦功。造化,此意为幸运,运气。钟句赋予“财富”原来不曾有的新义“知识是精神财富”,以别解修辞切题字。下联说历练。历练,谓长久从事而富有经验。钟句赋予“财富”原来不曾有的新义“人生珍贵经验是财富”,亦以别解修辞切题字。“百卷嚼残”、“一生历练”本写实,钟句分别以动词“成”、判断词“是”化实为虚合咏同一事物,手法高妙。~~~~~~~怎么我的钟子也在其中?~~~~难道不是我看过的那个版本?~~~~~还佚名?哈哈,偶晕!   
俺见到了好多好多熟悉的师友的作品,但大多成了“佚名撰”,跟着晕一下~~~~
|
-- 作者:臻
-- 发布时间:2017/3/22 22:22:08
--
确实是个问题:)~~~~~这样吧,大家都自报一下哪个是自己的钟子,附上实名,看看能否给大家正正名去:) 网上赵老的信息: 作者简介 赵奎生,男,江西进贤人。大学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江西楹联学会理事、《赣联》会刊编委。从事对联、诗钟等研究三十馀年,在国内外、港澳台发表论文、联话等20馀万言。已出版专著有:《联话丛编•六碑龕贵山联语》(点校)(江西人民出版社)、《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天地出版社)、专著《对联修辞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清十大名家对联集•李渔对联》(校注)、《清十大名家对联集•范当世对联》校注(岳麓出版社)等。《联话丛编》、《清十大名家对联》皆一级课题,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 联系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泥岗村金银园二栋二单元1104室赵奎生 邮政编码:518029 联系电话: 13760114981 电子邮箱:2676720068@qq.com ~~~~~~~ 
|
-- 作者:误入溷厕
-- 发布时间:2017/3/22 22:44:59
--
以下是引用臻在2017-3-22 22:22:08的发言: 确实是个问题:)~~~~~这样吧,大家都自报一下哪个是自己的钟子,附上实名,看看能否给大家正正名去:) 网上赵老的信息: 作者简介 赵奎生,男,江西进贤人。大学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江西楹联学会理事、《赣联》会刊编委。从事对联、诗钟等研究三十馀年,在国内外、港澳台发表论文、联话等20馀万言。已出版专著有:《联话丛编•六碑龕贵山联语》(点校)(江西人民出版社)、《语言的联盟•中国古代名联》(天地出版社)、专著《对联修辞艺术》(复旦大学出版社)、《清十大名家对联集•李渔对联》(校注)、《清十大名家对联集•范当世对联》校注(岳麓出版社)等。《联话丛编》、《清十大名家对联》皆一级课题,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资助出版。 联系地址:深圳市罗湖区泥岗村金银园二栋二单元1104室赵奎生 邮政编码:518029 联系电话: 13760114981 电子邮箱: 2676720068@qq.com ~~~~~~~    您老要有时间,把佚名的都让度娘帮个忙就都找着了——至少网名是能找到的。
|
-- 作者:臻
-- 发布时间:2017/3/22 22:59:25
--
~~~~~估计赵老都知道网名,但网名不是真名,害怕有误,所以大家给佚名了:)要是都不在乎做无名氏,那就不用劳神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3-22 23:02:0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