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征联揭晓信息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295)
----  [转帖] 无锡米市有奖征文和楹联征集获奖名单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5&id=107928)

--  作者:白云乡黄叶村
--  发布时间:2008/5/28 17:49:05

--  [转帖] 无锡米市有奖征文和楹联征集获奖名单

  
无锡米市有奖征文和楹联征集活动圆满结束 江苏粮网  工作动态  加入时间:2008-5-27  点击:9  相关信息  打印 关闭
“我心中的无锡米市”有奖征文及楹联征集活动自4月15日起征以来,得到了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截止5月15日,共收到有效来稿来件、电子文档、书画作品、图片资料814件,其中征文174篇,楹联636幅,书画及图片资料4件,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征集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参赛作品正在评比中。
   此次征集活动自始至终得到了全国各地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热情参与,充分表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无锡米市兴衰的关注,对无锡米市建设的关爱。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序。局领导高度重视这次征集活动,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征集活动进展情况。分管局领导多次热心接待送稿群众,与送稿者交流对无锡米市建设的看法。为搞好征集活动,专门成立了活动组委会,下设征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征文的收集、整理、录用、采编工作,确保征集活动有序进行。
   二是深入发动,多位宣传。为使征集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形式,进一步扩大无锡米市的影响。系统内积极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系统外利用无锡米市的知名度广域宣传。于4月14日、16日、18日分三次在《无锡商报》刊登征文启事,并在“无锡市粮食局网站”发布征文消息,4月15日,征文启事经“新浪”、“搜狐”、“中征”、“易购”等网站转载 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投稿,追忆米市历史,谏言米市发展,畅想米市未来。
   三是反响强烈,参与面广。征集活动除参加人数较多外,参与的社会层面非常广泛。从参与的地区来看,除台湾、澳门、西藏、新疆、青海等5个省、市、自治区外,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群众参与了征集活动;从参与者的年龄看,离退休老同志占绝大多数,既有九旬老妪,也有在读的中学生;从参与对象上看,吸引了包括政府官员、著名学者、专职作家及长期研究无锡米市的知名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
   四是真心关注,热情高涨。征集启事经有关媒体刊载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参与的积极性普遍高涨,止5月15日截稿期至,仍有大量的来信来稿。家住无锡市溪南新村57号302室92岁高龄的温毓华女士得知征集启事后,撰写了两幅楹联,并委托孙女打印成稿邮寄组委会;无锡市老年大学书法系主任-74岁的祝凤珍女士亲手送来一幅书法作品,表达对无锡米市的美好祝愿;一位在北京打工的青年林少林,居住条件十分简陋,但他克服困难给组委会先后发来五篇文章,为米市建设谏言献策;无锡市东亭中学姚静芳教师为写好文章,先后三次深入三里桥米市进行调研;江阴市粮食局退休老干部施泽民将珍藏了58年的米市照片寄给组委会等等,社会各界群众的热心参与及对振兴无锡米市寄予的厚望,令人感动,增添了我们建设好无锡新米市的信心和决心。
   五是文体多样,水准较高。此次“我心目中的无锡米市”有奖征文的体裁呈多元化态势,有散文、诗歌、词赋、微型小说、广告策划等多种文体,参稿者从不同侧面追忆米市历史,抒发对米市的情感,描绘心中无锡米市未来蓝图。征文和楹联的数质量均体现出了一定的水平。征文联系实际、形式多样、主题突出、观点明确,建议可行;楹联对仗工整,平仄讲究,水准较高,吸引了包括中国楹联学会及全国各地楹联学会会员的参与,可以说“高手云集”。
   六是以点带面,辐射力强。此次征集活动还有一个亮点是,以家庭为单位,集体参与的形式较为普遍。一幅楹联、一篇文章不仅仅代表了作者个人观点,而是一个家庭集体智慧的结晶。北京房山区葛晓光一家六口每人撰写一篇文章,虽然征文质量一般,但其参与的热情和精神非常可嘉。无锡市楹联协会副会长王力夫除带头参与外,为征集活动四外奔走呼吁,发动身边人参与征集,并将个人征集到的所有楹联亲自送至组委会,正是有了他们的积极带动,才确保了征集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1 13:41:36编辑过]

  
--  作者:塞上飞鸿
--  发布时间:2008/5/28 18:15:00

--  
我心目中的无锡米市征联


码头拥挤,舟楫繁忙,米市占四分天下
网络纵横,鼠标指点,锡城开万里粮行


作者:吕可夫(湖南长沙)


--  作者:五湖散人
--  发布时间:2008/5/29 13:19:40

--  

  怎不见作品公布?


--  作者:冷萌
--  发布时间:2008/5/30 11:32:54

--  

  

“我心中的无锡米市”楹联获奖名单

“我心中的无锡米市”楹联获奖名单(征文获奖名单另附)
  
  姓名 地址 作品内容
  一等奖3名
  钱圣南 无锡市南长区塘泾新村42号504室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
  新无锡谋新发展,新世纪建新米市,无处不新
  
  陈乃新 无锡市蓉湖新村21号301室
  
  三里桥 五里湖 十里锡北繁荣市
  万年史 千年梦 百年江南鱼米乡
  
  吕可夫 湖南省长沙市五一大道333号湖南物资产业集团
  
  码头拥挤,舟楫繁忙,米市占四分天下
  网络纵横,鼠标指点,锡城开万里粮行
  
  二等奖
  5名
  陈玲玲 湖北省荆门市石化中学(448000)
  
  太湖气度 吞吐天下万斛珠玉
  吴地风流 源泽江南千载文明
  
  成小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西乡桃源居7区26栋901号
  
  忆往昔 江苏鱼米之乡 控明清漕运 通两浙 畅五湖 利冠华东 万里雄风凭景仰
  看今朝 无锡粮油之地 成南北中枢 扼京杭 兼水陆 名闻天下 千秋大业续辉煌
  
  朱培学 无锡市广丰三村88号502室
  
  依旧塘河 见证百年行栈兴衰史
  重新米市 讴歌卅载仓廒集散功
  
  陈锦秀 无锡青石路新巷6号柯兰公寓1103室
  
  毫厘钱两计信用 立四市之首
  升斗斛石秤公平 奠百价之基
  
  曾清严 厦门市嘉禾路宝龙中心一期28B
  
  漫忆明清盛景,想当年,漕船胜星聚,米市若云屯,天下共瞻马首
  重扬华夏雄风,愿来日,储备似山积,流通如水畅,人间独占鳌头
  
  三等奖
  8名
  朱少文 广西柳州市羊角山中学(545005)
  
  打文化牌 谋发展生面别开 米市繁荣兴骏业
  创革新路 促和谐雄风再鼓 无锡昌盛启鸿图
  
  赵国山 河北省武安市2672中学
  
  水通漕运,地拥粮仓,得天独厚创辉煌,四家米市能居首
  情系民生,胸怀壮志,与日俱新谋发展,万里征程敢领先
  
  薛 娴 无锡新世纪花园19-402
  
  三里桥下米行拥立 车马熙熙迎客来 汇东商西贾共传唐宋佳话
  江尖渚上谷栈栉比 樯帆片片送粮去 聚南腔北调同续明清华章
  
  高淑敏 山西省榆次文苑街晋中学院体育部
  
  四大米市居其一 惠泽南北 定鼎民生 无锡米市誉名鼎盛
  八方客商集以万 调剂东西 开源粮贸 江湖客商利路畅通
  
  杜向明 河北省涿鹿县计生局(075600)
  
  大蔚明清五百年,斗转星移,再领人文,名城名片飞花雨
  直销江浙八千里,南来北往,重拾风物,古迹古痕泛浆声
  
  张家桢 江阴市澄江镇芙蓉新村22幢205室
  
  八百里翡翠太湖水 溉三吴稻谷 荷薰菱染 品列天下粮珍 脂色莹软香御膳
  二千年驰名无锡城 延十代文明 景美市繁 云罗四方米贾 舟车川流遍瀛寰
  
  向迎宪 无锡市粮食局宣传教育处
  
  重振米市雄风仓廪实
  再创粮业辉煌社稷安
  
  赵 伟  广东佛山市
  
  三里桥米市 汇聚四方商贾纵横五谷安天下
  蓉湖楼茶肆 阅尽百年风云传奇千古是江南
  
  优秀奖
  11名
  钱圣南 无锡市南长区塘泾新村42号504室
  
  大和谐助大繁荣 大胸怀构大鸿图 锦灿无锡大地
  新发展促新变化 新时代谋新业绩 旗辉米市新城
  
  梁慧珍 无锡市南长区解放南路938号
  
  交以道接以礼笑盈盈迎四海来宾门庭若市
  近者悦远者来喜滋滋待八方顾客米市如家
  
  高 扬 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
  
  无锡米市甲天下
  华夏粮仓称古今
  
  高宏宇 辽宁省义县农业银行营部(121100)
  
  会聚米商 传承米市 再现繁华盛景
  提升品位 树立品牌 共兴山水名城
  
  周继勇 广西钦州市白水塘住宅区白水塘路61号
  
  融一体而舒两翼,科技腾飞,米市撒开天下网
  揽千商以创双赢,人文蔚起,运河流淌水中春
  
  董汝河
  陈 凯 张家口市胜利北路副1号7号楼丙单元202
  
  沧桑大运河,记千载帆樯,集散风云,今古人间称米市;
  兴盛新无锡,邀八方商贾,交流情谊,湖山诗里话粮仓。
  
  谢 毅 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高建街红光花园3号楼3-2-21
  
  繁华历唐宋明清,米市盛当年,依古运河边,交易千秋名九域;
  商贾迎东西南北,物流骄现代,更互联网上,购销万里达全球。
  
  葛皓宇 江苏公证会计事务所
  
  八段米市 频迎春夏秋冬客 惠润江浙沪百姓
  三里谷栈 广纳东南西北粮 恩泽鲁皖豫万家
  
  刘 杰 中转库
  
  轻点鼠标飞来粮油非为梦
  关注民生送去温馨总是情
  
  武正涛 四川省泸县一心学校646108
  
  世间米市,事关世间黎庶
  天下粮仓,情系天下苍生
  
  刘 敏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南平房3号
  
  千年谷满仓,富饶江南,市盛总关民福祉
  百业粮为本,和谐天下,国兴长做米文章
  

--  作者:冷萌
--  发布时间:2008/5/30 11:33:12

--  

  祝贺!


--  作者:白云乡黄叶村
--  发布时间:2008/5/30 12:48:58

--  

  

关于表彰“我心目中的无锡米市”有奖征文获奖作者的决定

  

“我心目中的无锡米市”有奖征文活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活动期间,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共收到有效稿件174篇。征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建议可行、成效显著,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无锡米市文化的高度关注,对建设无锡新米市的殷切期待。经“无锡粮食科技文化周”活动组委会评定,决定对姚静芳等25名获奖作者进行表彰,并给予奖励。

一等奖2名:

无锡市 姚静芳

广州市 向 迅

二等奖5名:

广东省  赵 伟

黑龙江省 赵云翔

无锡市  孙利生、唐永志、王挺

三等奖8名:

河南省 许沪新

湖南省 邓大龙

无锡市 刘新庆、徐龙铭、钱宏进、向迎宪、丁 丰、富耀南

优秀奖10名:

广东省陈 芳

上海市 李杰超

天津市 海 平

无锡市 张丽媛、徐祝伟、尤红燕、张明辉、耿国华、柴志毅、黄建祥

希望受表彰的同志继续关心无锡米市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弘扬无锡米市文化,提升无锡粮食产业水平,促进无锡米市和谐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无锡市粮食局

         “无锡粮食科技文化周”活动组委会

  

二○○八年五月二十七日 


--  作者:白云乡黄叶村
--  发布时间:2008/5/30 12:49:15

--  

  http://www.wxlsj.gov.cn/articlesImg/2008529164652_1.doc


--  作者:白云乡黄叶村
--  发布时间:2008/5/30 12:52:13

--  

我心目中的无锡米市有奖征文获奖作品选登

一等奖二篇

忆峥嵘往昔 创辉煌未来

无锡市东亭中学 姚静芳

八百里太湖,烟波浩淼,三千里古运河,人文荟萃。太湖之滨,运河之畔,美丽古城无锡,如明珠般璀璨,熠熠生姿。无锡自古物产丰富、富庶江南,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无锡米市”,由来已久,与长沙府、九江府、芜湖道并列为中国“四大米市”并居其首。

无锡米市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而于近代逐渐萧条。遥想当年,从无锡老北门到北塘三里桥段,为原无锡米市最繁华之地,一公里左右的地方竟有大小粮行80多年,鼎盛时期达到140多家。米市内粮车如织,船桅如林。碾米厂、面粉厂、油饼厂、酱油酿造作坊等粮食相关产业在三里桥古运河畔悄然而生。市场内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无锡米市,声名远播,威振四海。老一辈无锡人还常常提起当年名震一时的蓉湖茶楼与霭阳楼。在这两家叱咤一时的风云茶楼里,各地商贾就着氤氲的茶香、空气中弥漫的米香与酒香,在谈笑风云中促成一笔笔粮油生意。

但在解放前后,无锡米市一度沉寂,成了无锡人略带伤感和自怜的回忆。

近年来,无锡米市在政府的支持与很多有识之士的倡导提议下,经过一系列痛并快乐着的体制改革、布局调整与管理创新,逐渐恢复生机,再一次兴盛起来。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是我们无锡人一贯的传统,我们有必要锐意进取,再铸米市新一轮辉煌前景。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无锡人,无锡是滋润养育我的家乡,我的血脉了流淌着和吴地先祖一样的血液,我的精神气质包涵着独有的江南气韵,我关心家乡发展,情系米市辉煌,愿为无锡米市之复兴,献计献策:

一、信息网络,连接全寰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际交往与商业发展的重要媒介。信息就是财富、就是效益。“无锡米市”的网站,为无锡米市与外界的联系打开了一扇窗口。世界可以从这扇窗看到无锡米市的发展,无锡可以通过这个网站连接全寰,和全国、全世界各地的粮食客商建立联系,推动无锡米市的迅速发展。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其他的信息化渠道,促进无锡米市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二、科学管理,转换机制

粮油市场,牵涉到国计民生,它的改革创新任务,重要异常。在新经济形式下,我们必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强化管理措施,使无锡米市重整旗鼓,以新的面貌迎接四方客人。卓有成效的改革管理措施将有力促进无锡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无锡米市的品位,为无锡米市的再度辉煌奠定坚实基础。

三、真心服务,沟通你我

无锡米市作为国际上较具影响力的现代化粮食物流中心,起到了为政府的粮食宏观调控服务、为粮油企业和种粮户增收提供交易平台与桥梁纽带作用。无锡米市必须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真心与笑脸迎接八方客人,以真心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真心的服务,沟通你我,引来了一批又一批客商。无锡米市,蒸蒸日上。

四、科技米市,提高品质

随着社会发展,无锡米市有必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技为切入口,在粮食的质量、流通管理的科学性上下功夫,提供粮食品质、提高核心竞争力。无锡米市应该引进先进的技术,按照国际标准,大力提升粮食产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尽可能保证食品安全,提供绿色产品,不仅要在生产环节减少化学危害,而且也要尽一切可能消除流通环节的危害。

五、人文米市,传承历史

无锡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底蕴。悠悠太湖水,长长古运河,见证了无锡米市的兴衰成败,悠长历史。无锡米市已成为无锡的名片之一、标志之一。曾经无限辉煌的历史不仅给无锡留下了一大批有关米市的物质遗产,也留下了米市悠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遗韵。无锡重振米市的行动如果能关注历史,注重人文价值,必能为无锡米市增加一份人文魅力。

六、名至实归,重振米市

粮食是“安天下”的产业。曾忆儿时,收获季节,稻穗飘香,谷粒满仓,到处一派丰收景象。而如今,随着无锡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良田正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现今的无锡米市,虽然已逐渐转向以物流为主,但如果米市无米,想来也未免遗憾。无锡米市的再次腾飞要求我们保护环境,保护耕地,并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基础上提高无锡米粮的产量与质量。这样,才能做到名至实归,无愧米市的称号。

七、宣传推广,扬名天下

无锡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前景,但是很多人未必能充分意识到米市对于无锡发展的重要作用。无锡米市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宣传推广工作必不可少。这次征文活动相信是无锡米市进一步提高知名度的有力举措之一。当然我们不妨也多点创新意识,利用多渠道的推广方式,扩大无锡米市的知名度。

八、齐心协力,共创伟业

无锡米市是无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锡米市的发展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作为无锡米市的管理者与经营者们,一定要学会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为米市的发展,谋求良好的发展空间。相信具有前瞻意识与民生意识的政府部门也会充分重视无锡米市的发展,为无锡米市保驾护航,广大无锡人民也期待无锡米市重振江湖,再现雄风。

无锡米市历史源远流长,无锡米市前景光辉灿烂。忆峥嵘往昔,创辉煌未来,无锡米市之振兴,势在必行,只在朝夕!

水墨江南:米醉无锡(组诗)

广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向 迅

米醉无锡

春天的无锡,还在墙壁踏青的画里

运河的杨柳,太湖的船舶

都是这三千年江南名城的一部分

三里桥也是,来往的客商

仅留下极其细小琐屑的脚步声

咿呀的水声在巷子里

无锡的方言在米市上

春天的无锡,仿佛还在诗词中

水巷的捣衣声敲疼了一个外乡人的胃

从长沙、九江、芜湖一一而过

只有这无锡,也只有这太湖水域

京杭大运河,还有扬子江都经过的水乡

让我觉得每一颗稻米都写满了乡愁

米酒不醉,太湖白茶、丝竹也不醉

醉就醉在无锡的江南

无锡的三里米市

崇安寺

无锡之水,扶桑之远

小小寺庙,竟容得下整片太湖

那江南的氤氲,湿润温暖

崇安寺,树下的落叶

念经的和尚,佛祖的拈花之笑

还在无锡小小的臂弯

像水田边太湖水一样的安静

像粮仓中太湖米一样的安静

前来敬香的信士,祈求的

还是太湖水足

天下富庶

三里桥

一片湖水,可以养活一座城市

一个码头,可以吞吐万石大米

一条运河,可以从心脏流到最细微处

整片的太湖流域,整个的江南

都集中到三里桥这小地名了

许多人在这里终其一生,有些

是从南边来的,北边来的,还有西边的

无论是架小船的,乘火车的,开汽车的

都是做的米的生意。大米捧在手心

太湖水的气息,江南的味道

令人窒息得想与米相抱而眠

在河网密布的江南无锡,吴侬软语

让你可以想像一粒稻谷成熟时的

美丽和香味,让你知道

属于一名太湖农夫的

富足和幸福

米码头

水还是原来的那道水

江南运河,依然在无意间

流露出漕运的气息

稻谷、小麦、大豆、玉米

带着800里太湖水的清香

从没在鼻翼间稍作停息

那些在古代北达涿郡

南抵余杭漕运粮食的船只

在米码头上货、卸货

如这座城市早些年的记忆

那么多朝代的皇帝老儿

和这道水一样走进了历史

有的被褒扬,有的被淡忘

只是无锡商埠,和这座年轻的

江南古城一样,妩媚动人

每天换一个样子


--  作者:白云乡黄叶村
--  发布时间:2008/5/30 12:53:08

--  

  

  
  二等奖五篇

  振兴无锡米市 提升产业经济

  无锡市蠡湖风景区管理处 孙利生

   “无锡米市”,素为无锡人的骄傲。江苏的无锡和安徽的芜湖、湖南的长沙、江西的九江,并称全国“四大米市”。旧时,在北塘的三里桥一带、古运河沿岸,粮行林立,每年粮食成交额在400—800万石;在对岸的江尖渚附近,粮食堆栈鳞次栉比,其仓容量达200万石;一些粮食加工行业又相应发展。从早到晚,粮船往来不绝,篙橹交声,一片繁荣景象。

  米市之名起于何时?史无确切记载,不过千年以前无锡早为粮食集散之地,到明清更为全国著名。而且,明代在全国率先建立米仓,足见粮食之多。无锡米市之昌盛,至少和盛产大米以及漕运有关。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江南水乡,宜种稻谷。从浙江的河姆渡、良渚古遗址,以及无锡的仙蠡墩、锡山等遗址中,早就发现了这一带在五六千年前已种植稻谷的实物见证。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资源丰富,雨水充足,加上土地肥沃,对水稻种植具有十分良好的环境。多少年来,又经过不断改进种植方法,培植良种,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无锡大米,名闻全国。它颗粒饱满,晶莹似珠,软糯而喷香,为全国上等品种。在明代,“苏常熟,天下足”的赞誉妇孺皆知。夹在这苏州、常州之间,又隶属于常州府管辖的无锡,其产粮地位不言而喻。无锡历来地少人多,这不利因素倒也促使精耕细作。从平田、灌溉、插秧后,都要一遍遍地耘耥、除草,精心管理到棵,远非北方大面积种植麦子那麽粗放,如此精细种植和改良品种,产量必然日益增多。据古籍载,明代时粮食亩产曾从50斤猛增到200斤左右。无锡良田,据明代嘉靖三十三年(1554)知县王其勤丈量,为1491287亩,全年水稻总产量为245386石。

  再说漕运,这和无锡的环境有关,无锡地处京杭运河下游,交通便利,又粮产著名,因而漕粮在此集中,而后南粮北运,供京师所需。秦汉之时,粮政策布于天下,定无锡为漕运之地。

  唐宋时,江、浙、皖、湖、广等粮商纷至沓来,成了全国著名的漕运中转地。到清代,皖豫、浙东米商纷至沓来。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辟商埠,无锡萌发了资本主义经济、粮食经营及加工行业蓬勃兴起,粮食业成了“百业之首”。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沪宁铁路锡沪段通车,三年后全线畅销通,更使无锡米市日益兴旺。据有关资料记载,从清咸丰到宣统的60年中,无锡粮行从40多家增加到了140多家,每年从各地来到无锡的粮食多达800万石左右。宣统元年(1909)的粮食存储量,最高为名750万石。从此无锡米市形成了规模,发展成全国著名“四大米市”之一。从而为我市高起点发展米市业奠定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使“无锡米市”繁荣兴旺。做强做大“无锡米市”经营规模,形成一批产业有规模、加工有深度、品牌有市场、发展有方向,国家政策扶持的粮食产业集群。笔者对“振兴无锡米市、提升产业经济”等方面提几点看法:
   一、要大力推进粮油加工业的发展。我市是粮食主产区,粮食市场化后,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要鼓励优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运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对目前运行的乡镇米厂、油厂、面粉厂规模小、设备陈旧、技术相对落后,要采取外引内联、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推进优势产品向优势行业集中、优势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区域集聚,逐步培育若干个大型粮食企业,向产业化、现代化、集团化方向发展,走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发展之路。并启动新一轮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不断拓展产学研合作广度、深度和高度,积极消化、吸收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更新改造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发展方便、专用、功能等营养安全食品,不断提高粮油产品附加值。首先要解放思想,彻底改变“买、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彻底改变初级加工、粗放经营的现状。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吸收和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更新改造落后生产工艺设备。第三,加大招商引资,推进粮油加工业的发展,依靠大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把我市的粮油加工业发展起来。第四,强化行政服务,推进粮油加工业的发展,要挂钩服务一个粮油加工企业,粮食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和推进粮油加工业的发展,变粮食资源大市为粮食工业强市。兴办的等级米生产线,起点要高、工艺要新、产品要精;要瞄准市场,开发功能性营养强化米和米糠、稻壳深加工;同时要积极发展食品专用小麦粉、营养强化和功能型小麦粉;2008年是“全省粮油精深加工推进年”,我省要在苏中地区召开全省推进粮油精深加工现场会,在南京举办第八届全国粮油精品展销会,作为我市粮食局都要创造条件,组织参加省局的重大活动。
    二、粮油市场要实施品牌创优工程。首先要引导企业抓好产、联、销产品质量,要加快绿色、有机、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创新“公司+基地+农户+销售”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在与农民利益联结上要有新的突破。总结推广粮农合作社的经验,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既保证国有企业的粮源,又使农民分享在流通加工环节增值的利益,实现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的双赢。要打破分割,推进工商联合。购销总公司要继续发挥信息、人才、仓储设施和资金的优势,联合成为收购、储存、加工、出售一条龙服务,带动千家万户致富,建成全国一流的粮油生产、加工、销售市场基地。
   其次,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粮油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要在品牌建设上做好文章,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地域、产业特色,集管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粮油名牌产品。如无锡大米、太湖大米要创国家名牌产品;并开发其它粮食“附产品”,要创全国“放心粮油”产品;要创国家“绿色食品”等。再次,要做好品牌美誉度的宣传,积极利用各种媒体、会展宣传推介我市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我市粮油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份额。

   三、扩大粮油市场覆盖面要,推进放心粮油进城乡活动。结合国家关于建设“千乡万村”工程的要求,继续探索“放心粮油”进社区、进村镇的新路子。加大“放心粮店”创建力度,既要坚持标准,又要扩大覆盖面。基本覆盖到每个乡镇,每个社区。要加强放心粮油、绿色食品和“放心粮店”的宣传,提高知名度和认知度。要加强行业自律,确保“放心粮油”绿色产品的质量和卫生,让城乡居民“安全、放心、健康”地消费。

  笔者认为“振兴无锡米市、提升产业经济”是无锡米市发展的新路子。另外必须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的结构特点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集群化运作,力求在行政管理、协会沟通、内部合作、品牌共享、联合采购、连手销售、差异性生产、服务业配套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品牌引领,走联合发展之路,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竞争力强劲的无锡粮油市场。

  无锡米市赋

  黑龙江省虎林市东风镇中心学校 赵云翔

  物华灵地,无锡扬名。南泽太湖之波,西笼惠山之苍,北连平原之蕴,东望淞沪之宏。

  古韵悠悠,风仪盈盈。汉设无锡之县,吴置屯田之尉,晋复毗陵之郡,明清州府之更。

  今容楚楚,兆象荥荥。戊子解放于庆,壬辰直辖于省,壬戌三县于内,丁亥七区于衡。*1

  风景奇美,人寿年丰。太湖之滨胜迹,惠山之麓锦华,运河之畔古韵,米市之景醉酲。

  英才辈出,文教昌明。东林党人傲骨,丹青大家倪徐,荣氏家族民营。文化经济相生。*2

  山水添秀,人文辅成。皆在地厚地蕴地灵地盛也。亚热季风之候,风调雨顺;温和湿润之征,土肥水美;“鱼米之乡”之赫,史有辉煌;“四大米市”之首,惹有心倾。遥望当年,漕运鼎盛,货物叠天,舟帆迅迅重重,京杭、锡澄运河涌商,买卖兴达四海;喜看今朝,体系完备,沸耳喧声,机车来来往往,沪宁,京沪交通迎宾,市场繁活跃荣。“布码头”、“丝码头”、“钱码头”,“粮码头”一地百业振兴;荣氏族、唐氏族、钱氏族、薛氏族,一埠万商云萦。江南重鼎,太湖两浙粮食之集中;东南领首,中国民族资本之发祥;纵横叹观,全国乡镇企业之发源。三里桥内,中国粮油市场之最大。五大碾米中心,粮食加工其业兴;苏锡常都市圈,无锡经济其展旌。经济中心城市,十五城列一;重点旅游城市,十城市居一。佳绩名号翩翩,尽乃“无锡米市”之功晟。

  历史厚基,底气充沛,改革开放,思路纷呈。大力以投入、高效以服务,人才得聚;功能以全矶,品位以高卓,业务得遍;布局以调整,资源以整合,规模得明。南市北市,各有丰饶:南市倚水陆之利,拥铁路专线,取运河优势,交易大宗原粮,做中转储备仓库之基;北市据市场为体,供足米袋子,满足菜篮子,贸易成品现货,成粮油中心批发之牌。粮油为主、副食为辅;批发为题、仓储为用;中转运输,电子商务;合为粮食物流中心。粮油万吨以储,信息快捷以资,实至名归,“无锡米市”之名铿。

  时代大潮,天下同赢。凝力齐心,无锡米市人面貌焕发;高瞻远瞩,无锡米市人视域辽阔;求是创新,无锡米市人与时俱进;伟业雄心,无锡米市人高吭丽声。文化兴市,科技兴粮,提升产业经济,促进和谐发展。谋天下之民生。利国家之建设。稳社会之康宁,倡文明之恢宏。看当前,国际粮荒,其价飞涨。看别国,供不应求,其人饥慌,而无锡市场稳,粮源足,价格平。是以粮食局构宏图,德在千秋;职员工卯干劲,辉映长庚。是以上下协同,其力可断金;富民为率,其益可固城。人文广浩,“无锡米市”之鹏程。

  是有赞曰:载祉载福,顺天之佑;维明维远,顺国之昌。志业以伟,辉煌以彰。

  注:*1无锡于1949年解放,1953年为江苏省直辖市;1983年管辖江阴、无锡、宜兴3县,2001年后辖为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滨湖区、锡山区、惠山区、新区。

  *5无锡有画家倪云林林,徐悲鸿; 民族工业巨子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荣智健;阿炳、钱钟书、孙冶方等近现代中国知名人士。
  


--  作者:白云乡黄叶村
--  发布时间:2008/5/30 12:54:04

--  

  

  寻找无锡米市文化——无锡米市成因探寻

  无锡市锡山区粮食局 王 挺

  无锡米市历史悠久,始于唐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与长沙、芜湖、九江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米市,并雄居四大米市之首。四大米市产生于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时期,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提高了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贸流通。探究四大米市成因,不难发现,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特点出发,来探寻一下无锡米市的形成之路。

  特点一:水路交通便利

  无锡地处苏南地区中心,南北有古运河贯穿而过,在古代以水运为主的交通条件下,这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可以说是滔滔古运河孕育了无锡米市。[1]因此,说到无锡米市不得不说一下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隋炀帝年间,全长1794公里,贯通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流经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古运河无锡段作为江南运河延伸至杭州的重要节点,始凿于距今1384年前。千里京杭大运河,唯独在无锡穿城而过,无锡也因此形成了以古运河为中轴线的“龟背状”和“一弓九箭”格局。无锡古运河发挥了交通上的重要作用,成为南北运输的大动脉,无锡米市悄然孕育。

  京杭大运河无锡古运河段主要分为3段,从无锡五牧到望亭段长约40公里,从无锡双河尖到下甸桥段长约12.4公里,而从吴桥经人民桥至清明桥的6公里多古运河则属于精华段,因为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古色古香的临水民居、水乡风情,比如:南长老街体现古代人与水和谐而居的宜人景象,南尖地块将揭开19世纪中叶中国四大米市之一的历史记忆,西水墩茂新面粉厂地块反映20世纪初民族工业的风貌。[2]沿着古运河精华段行走,依稀回到当年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无锡的米市的历史和文化,随着滔滔运河水流传涤荡。

  自吴桥沿着运河到老三里桥一段,叫吴桥东路。因路侧运河中有黄埠墩,曾经也叫黄埠墩街。现在路边的店铺,大多经营着船具、渔具。地上摆着的、墙上挂着的,全是篷布、铁链和轮桨。这些船上的东西似乎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商船和民船成排、桅杆与跳板无数的繁华米码头和布码头。

  沿运河继续往南走,会经过两座桥,桥名都叫“三里桥”,只是靠吴桥近的叫“新三里桥”,远 些的叫“老三里桥”。在黄埠墩旁的岸边,几年前竖了一块的牌楼,额书“无锡米市”。很多老无锡见了直摇头,说:“这牌楼,应该再往南一些,竖立在老三里桥附近才对啊!”是的,无锡米市曾经最繁华的地段,还应该往南走一段,即在老三里桥地段、北塘大街一带。老三里桥的名字由来很有趣,据说是因为距离老北门三里而得名。历史记载,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光绪年间,从老北门到三里桥段,1公里长的地方竟有大小粮行80多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无锡和长沙、芜湖、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当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粮食加工业成为全国五大碾米中心之一。老无锡还讲,那时候,凡是到无锡来做粮食生意的外地客商,没有一个不知道“蓉湖楼”的。这间座落在老三里桥旁的河浜上的三开间四进的三层木结构楼房,是当时这一带最高大最漂亮的建筑物。蓉湖楼不但是品茶、吃早点的场所,而且,上午八点以后,二楼是粮行和客商谈生意的地方,可说是当时的“粮食交易中心”。无锡有民谣唱道:“唉咯仑顿桥,要吃馒头三里桥”,说的就是蓉湖楼的馒头。时过境迁,蓉湖楼早已不在,但三里桥的地名犹存。三里桥,这个以丈量距离而来的地名,必将要和无锡米市捆绑在一起,并一直流传下去。

  从老三里桥到莲蓉桥的一段,称为北塘大街,俗称北门塘上。上了年纪的人又把秦栈弄作为分界线,把弄的两边分称为“北塘东街”和“北塘西街”。北塘大街原先有接官亭弄、大成巷、秦栈弄、小泗房弄、祝栈弄、江阴巷等如网般的巷弄。这一段,曾经是近代无锡最繁华的商埠,商贾云集,犹以米市、钱庄、布码头、山货行著称。据《金匮县志》记载,清同治年间,辖区北大街、北塘大街始废渡建桥,筑岸兴市,设铺经商。可说是旧时无锡的粮食、商业和金融中心。昔时北塘大街上的店铺商号数不胜数,附近里弄的房子,便成为堆放货物的行栈,而里弄的名字,亦多与此有关。秦栈弄:因弄内原来有一空地,为秦氏米栈,因而得名。唐栈弄:因弄内原有糖栈而得名,“糖”与“唐”谐音。朱厅弄:因有朱氏粮厅而得名。祝栈弄:原系祝家大院,因多出租当作货栈而得名。积余街:因民国有米业公所“积余堂”而得名。这一条曾经繁华的大街,先后遭受过两次大火的劫难,一次是1860年太平军和清政府军队在此激战,街屋遭焚。第二次为日寇侵华、无锡沦陷时,此地所有商铺全部被烧,大火足足燃烧了三天三夜。直到第二年春,各行店铺才因陋就简,陆续开业。经过劫难,开业已是不易,当然也就没有好的建筑了。[3]

  北塘大街上再往前走,很快就到了无锡人俗称“大桥”的莲蓉桥了。 莲蓉桥附近的运河中有一小渚,名叫江尖。 在莲蓉桥东侧、古运河北的那条街,就是前竹场巷。此巷因在明、清时,店铺大多经营竹器而得名。

  过莲蓉桥,上解放西路,往南走,很快就到了西门。西门运河上的桥现在叫人民桥。据说,这座桥是无锡有史料记载的最古老的桥。人民桥西堍南侧古运河西面沿岸,原来有一条长456米,宽3米的“前河后店”小街,因沿街搭有过街遮阳挡雨的凉棚,而被世人称为“棚下街”。这条现在看来不起眼的小街,却是当时的繁华商市,这与明代宣德年间无锡存储漕粮起用西(门)仓(库)有很大的关系。漕粮的解送、加工、转运,使得西仓附近一年四季车舟如梭,成为集市。众多船只在这里停集,泊舟上岸即是店铺,十分便利。旧时候的棚下街,粮行、布庄、竹木行、酱槽坊、山地货行、镶牙业、面馆、浴室等百业俱全。有庙会的时候,街南的显应桥可直通西水墩。再加上附近开有面粉厂、纱厂、布厂,工人上下班天天路过,水上陆上人气俱旺,想不繁华也难。另外看过电影《廊桥遗梦》的人,一定会对廊桥产生兴趣。其实,我们无锡也有一座廊桥,它就座落在西水墩与茂新面粉厂之间。廊桥的另一边,就是茂新面粉厂的旧址。红砖砌成的厂房竖着几根旧铁管,在古运河边特别的显眼。茂新面粉厂是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等于1900年筹资创办的,是荣氏家族创办得最早的企业,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又更名为茂新第一面粉厂。生产的兵船牌面粉当时享誉全国。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1945年重建,并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先生出任厂长。面粉厂里的机器运转一直很正常,直到几年前才停止了下来。1948年建成的麦仓、制粉车间、办公楼等都还存在,荣德生先生使用过的的办公桌、沙发等物还基本完好。国家文物专家考察评估后认为,茂新面粉厂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缩影,其影响之大、保存之完整,不仅在无锡,在全省乃至全国也十分罕见,完全具备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无锡市政府和文物单位为了让旧址更好的发挥作用,拟在原址成立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我们的后代,又多了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基地了。

  沿运河继续往南,过体育场桥和文化宫桥,便到了无锡的南门。在这里,与米市有关的便是南长街。它本是一条古驿道,北端的马昌弄,就是因为附近驿馆的马匹往来频繁而得名。无锡在元代时有九个驿站邮亭,到了明代在九个驿亭内确立一个驿馆,由中央垂直领导,名“锡山驿馆”,驿馆就在马厂弄两侧。马厂弄后被文人改作“马昌弄”,并一直延用至今。当时,在无锡城南有水陆三条古驿道,性质象如今的国道。一条水驿道,即南门古运河水弄堂;两条陆驿道;即今南长街和南下塘,上塘街与下塘街跑驿马,分往南往北单向跑快马之用。“锡山驿馆”的设立,为无锡城南伯渎港米码头、制锅业、烧窑业和羊腰湾造船业以及南长街直至清名桥的商业、餐饮业、搬运业带来无穷生机。[2]

  特点二:粮食生产丰富

  无锡自古物产丰富,富庶江南,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无锡已有冶铁、铸铜、制陶、髹漆等手工业门类,农业生产已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技术。六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无锡治湖筑圩,水利设施大量兴建,农业耕作技术也有了提高。唐、宋时期,无锡农业生产从“火耕水耨”的轮荒耕作发展为耕、耙、耖配套的耕作技术,形成稻麦两熟制,太湖周围卑湿之地改造成河渠纵横、湖塘棋布、排灌结合的水网系统。

  明清时期,无锡依凭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锡西北的芙蓉湖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整治,形成大批良田。农业上由于精耕细作,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春豆夏麦,秋收禾稻,中年之岁,亩得三石”,成为全国“米仓一区”。明代,由于兴修水利和水稻育秧移栽技术的推广,无锡粮食产量稳定,无锡之米与苏杭之帛、淮扬之盐、浮梁之瓷、温州之漆相提并称。

  到了现代,无锡经济呈加速发展态势。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机械化水平、科学种养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等都有较大提高,耕地保护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农业双层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向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迅速发展。在土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口逐年增长的情况下,粮油和主要副食品的产量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

  特点三:商贸流通发达

  六朝时期,无锡的商业贸易开始形成。京杭大运河开通后,无锡河道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城中金银、彩帛、烟酒、油酱、食米等作坊错杂开设,市场繁荣,无锡成为富庶江南的一块宝地,商贸流通日益发达。

  到了元代,无锡就已经是邻近县上交漕粮的集中地。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无锡逐步形成了江南有名的米市、布码头。至清代前期,无锡稻米集散不仅经营规模、交易数量居江苏各县之冠,而且成为漕粮的主要采办地和“产者输之,购者集之”的粮食余缺调剂市场。至雍正、乾隆年间,无锡米市已初具规模,“米豆之业甲于省会”,“皖豫米商纷纷麇来,浙东籴贩,麇不联樯”。

  近代,无锡经济的辐射力逐渐增强,成为江南的一个经济中心城市。无锡米市在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太平天国战事中被毁。战事以后逐渐恢复。光绪十四年(1888年)起,清政府把浙江各州府的漕粮转到上海、无锡采办,又指定江苏各县的漕粮在无锡集中转运。无锡米市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清末,无锡年办漕米130万石。同时,由于无锡米市粳、籼、糯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储运方便,上海、浙江等地粮商都到无锡采购,江苏产棉区大多也到无锡购米。无锡成为南供民食、北输漕米的大米市,年交易量达七八百万石。[4]

  无锡米市的历史和文化,源远流长,令人回味。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拥有许多与米市有关的繁华古街和历史遗迹。这些遗迹有的已经湮没在历史中,有的还艰难地挺着古老的断瓦残垣,成为现代城市中特殊的风景。令人欣慰的是,无锡的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它们并加以保护。在无锡市区北面,京杭大运河与新运河交汇处,将建成一个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为23.5亿元的芙蓉湖公园。公园将保留和修复当年米市加工和储存的工业遗产,重新构筑米市工业文化,展现古运河民族风情。一个以米市工业文化为主体,集运河文化、工商文化、旅游观光、生态绿化、教育普及、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开放公园即将呈现在我们面前。走进它们,犹如穿梭在无锡千年的历史中,真正能体味到那些古老的、悠长的、丰富的米市文化所带来的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 程勉中; 浅论无锡米市的历史成因及其市场特色[J]; 中国地名; 1997年06期; 6-7

  [2] 古运河畔的老市街;http://www.sxzfb.net/wxms/gj.htm

  [3] 项行; 无锡古运河速读本;

  无锡米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无锡粮油质量监测所 唐永志

  “千艘云集,粮仓相比”,“无锡米市”曾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米市(另有长沙、芜湖、九江)之首。昔日的“无锡米市”盛景,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它的踪迹。

  今天我们提出的“米市”,并不是狭义上的“市场”,而是广义上的“米市”,是借“无锡米市”这个品牌,作为振兴我市粮食产业的“纲”。既要发掘利用丰富的无锡米市历史文化底蕴,更要科学地组织整合与现代米市相关的资源要素,加快培育和打造适应新形势的现代粮食物流。

  一、过去——从兴盛到衰退

  始于明,兴于清,盛于民国的无锡米市,曾是中国传统粮油交易枢纽和中国粮油加工、粮机制造等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元代,无锡已是邻近县上交漕粮的集中地。明朝起,无锡依凭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水陆交通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兴修水利和推广水稻育秧移栽技术,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无锡之米与苏杭之帛、淮扬之盐、浮梁之瓷、温州之漆相提并称。至清代前期,无锡稻米集散不仅经营规模、交易数量居江苏各县之冠,而且成为漕粮的主要采办地和“产者输之,购者集之”的粮食余缺调剂市场。至雍正、乾隆年间,无锡米市已初具规模,“米豆之业甲于省会”,“皖、豫米商纷然麇集,浙东籴贩,靡不联樯”。“春豆夏麦,秋收禾稻,中年之岁,亩得三石”,成为全国“米仓一区”。无锡米市在咸丰十年至同治二年(1860~1863年)太平天国战事中被毁。战事以后逐渐恢复。光绪十四年(1888年)起,清政府把浙江各州府的漕粮转到上海、无锡采办,又指定江苏各县的漕粮在无锡集中转运。无锡米市得到进一步发展。至清末,无锡年办漕米130万石。同时,由于无锡米市粳、籼、糯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储运方便,上海、浙江等地粮商都到无锡采购,江苏产棉区大多也到无锡购米。无锡成为南供民食、北输漕米的大米市,年交易量达600~750万石。但是后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锡米市由于经营缺乏科学的微观基础和稳定的宏观环境,最终由于战乱走向了衰退。

  二、现在——从调整到发展

  几经沉浮历尽沧桑的无锡米市,在改革开放阳光下再度展现新姿。九十年代中期,粮食年交易量达120万吨。但以后由于缺乏创新和受政策以及体制机制的制约,米市的发展再度受挫。直到进入二十世纪无锡米市才逐渐成交活跃,业务逐渐遍及全国各地。

  现代的 “无锡米市”主要由南北两个市场组成。南市场-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北市场-朝阳粮食批发市场。其中朝阳粮食批发市场占地55亩,拥有1万多平方米交易大厅和5000平方米粮油仓库;具有供应品种齐全、货源充足、粮价平稳的特点,平均粮油日投放量分别为面粉410吨、大米1910吨、食用油126吨,确保了我市“米袋子”供应的稳定,满足了锡城及周边地区居民米袋子菜篮子需要;无锡市粮油中心批发市场以无锡粮油中转储备仓库为基地,占地近100亩,东靠宁沪铁路,西临京杭大运河,拥有无锡地区唯一的粮油铁路专用线,建有320平方米的现代化交易大厅,以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粮交易为主,起到产销直接面对面的作用,减少流通环节,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是一个集现货交易、仓储、粮食竞价交易于一体的粮食批发市场。

  目前的无锡米市虽具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总体来说发展水平较低,规模较小且分散,主体能力不强,配置效率不高,布局不尽合理,功能尚不齐备,还未真正形成有影响力和调控力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交易方式仍以传统的现货交易为主,这些已不能满足现代粮食发展的需要。

  当前的粮食工作已进入了一个“三化两周期”的新时期,“三化”即市场化、国际化、产业化;“两周期”一个是粮食生产的新周期、一个是粮食消费的新周期。它要求我们加快粮食批发市场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

  三、未来——从米市到物流

  随着全社会对保障粮食安全的关注,粮食物流已经成为振兴和发展无锡新米市重要措施。首先粮食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发展粮食现代物流是用市场经济方式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其次我市现有的粮食仓储企业、批发市场、加工企业是粮食现代物流的基础;最后无锡是华东地区主要的交通枢纽,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配套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是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基本保障。
   粮食物流的现代化模式是以散运为基础的点与线结合,从而形成粮食物流走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为粮食生产、加工和销售提供相关服务的粮食流通服务体系。

  (一)粮食仓储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

  随着粮食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粮食物流成为粮食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支撑。粮食仓储企业要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参与粮食产业化经营,必须实现转型,即向物流企业转变。新的粮食流通格局的形成,加速了仓储企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型。一方面,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各级政府建立储备粮体制,产生了政府储备粮油的物流需求;另一方面,在消费需求拉动下,粮食加工(转化)企业的经营带来大量的粮食物流需求。无锡国储库、新安库、中转库承担着中储、国储、地储粮的承储重任。粮食仓储企业在经营地方储备的同时成为市场化粮食流通领域的主力,它们已经成为粮食流通业务的主力军。这种新型的粮食流通格局,加速了粮食仓储企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变。仓储已是粮食物流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现代物流与批发市场相辅相成

  现代物流与批发市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业态,二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物流是供应链的概念,解决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在移动过程中的物流总成本,即解决“物”的流动问题;批发市场发挥的是商品贸易中心职能,其基本功能是商品交换,以商流为中心,特点是资金流密集。另外,两者管理方式不同,批发市场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而是进场经营户;物流中心面对的是直接消费和直接服务层面。但是,两者也有一定的联系,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完善批发市场现代流通的组织功能,有利于批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有利于市场整合和市场品牌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无锡现代米市”

  中国·无锡米市网站于2005年创建,2007年又进行改版升级,适应“网上粮店”业务发展需求。网站主体功能由信息服务、交易服务两部分组成。今后要朝着“合理布局、有序打进、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方向发展,将供方、需方、信息、物流、资金、仓储六个要素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在完善电子竞价交易、电子招投标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电子撮合、网上协商等电子交易模式。

  (四)培育和建立一支粮食专业物流人才队伍

  粮食物流是粮食从生产、加工直到消费过程中的储存、流通、组织、计划、管理活动,物流业务存在于产业化经营的全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集成产业,粮食物流业务要同时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必须要有一支全面的物流经营人才队伍。既要有一批懂得粮食特点又能实现粮食交易的购销人才,又需要一批能掌握粮食物流中的保管、运输、检验等各方面的物流运营人才,也就是说,一支粮食专业物流经营队伍是粮食物流企业所必需的。

  无锡现代米市不仅要做大做强无形市场,更要以有形市场为依托,二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在开展网上粮店电子交易的同时,把现货交易、物流配送市场建设起来,以第三方物流模式大力推进覆盖主产、销区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把“三农”提到战略的高度,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相信未来的无锡新米市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


--  作者:白云乡黄叶村
--  发布时间:2008/5/30 12:54:52

--  

  

  伯渎河上稻香飘

   广东佛山市 赵伟

  说起无锡米市,不得不先提一下京航大运河。大运河的历史可追溯到25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伐齐而开凿的邗沟;1400年前,隋炀帝开凿江南运河;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完成了京杭运河全线贯通。如果说,开凿大运河的初衷只是古代帝王为实现雄霸天下的野心而攻伐敌国,拓展疆土;或是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纸醉金迷的生活,那么,他们可曾想到,千年之间,这条纵贯中国南北,长达1794公里的黄金水道,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成为为这个庞大帝国生存而永不停息跳动着的脉搏,默默承载着民生国计之重大使命。
   唐朝杜佑在《通典》中写道:“自是,天下利于传输”。宋朝卢襄说:“今则每岁漕上给于京师者,数千百艘,舳舻相衔,朝暮不绝。盖有害于一时,而利于千百载之下者……”
  花了这么多笔墨描绘运河,实在是因为她和无锡有着莫大的关系,尤其对无锡米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无锡米市,始肇于唐,兴盛于明清,尤其自清朝光绪年间,清政府把浙江各州府漕粮转到上海,无锡采办,并且指定江苏各县漕粮在无锡集中转运之后,无锡米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盛赫一时。其实,从战国末期到清朝,除在元朝曾升级为州之外,无锡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只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县级小城:秦帝国时期属会稽郡,西晋大康年间属毗陵郡,明清时期均属常州府。如此蕞尔之地,何以独独吸引了清政府挑剔的目光,成为江南规模最大的粮食集散地,吞吐着江、浙、皖、赣等地数以百万石计的漕粮,肩负起大江南北亿万黎民生计的重任?
   乍看起来,似乎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实际上,再合情合理不过。
   无锡地处苏南产米区中心,毗邻太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古运河贯城而过,梁溪又将运河与太湖连为一体。水网纵横交错,拥有便利交通优势。若仅限于苏南,还成就不了无锡冠绝“四大米市”的地位,上天又赐予她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无锡米市坐镇东南各省粮食供销网络的中心,上有安徽、江西等产米大省,下有浙江这样的缺米省份,所以说,无锡所缺乏的仅仅是一个历史机遇,而这个机遇,在等待了千百年后,终于如期而至了。
   热切的目光,随着起伏的思绪,再一次投向那个荣耀而非凡的年代。
   八段米市,对于大多数年轻的无锡人来说,大抵是没有什么概念了,甚至,无从听起。然而在当年,那确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是无锡人向外界展示的第一金字招牌。在清朝无锡米市鼎盛时期,运河沿岸的北塘、三里桥、北闸口、伯渎巷、南黄泥墩、南上塘、北黄泥墩、西塘合称八段米市,尤以三里桥、北塘最负盛名。仅一公里长的路段竟有大小粮行80余家,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商铺鳞次比,车水日夜流,“隆茂”、“恒义”、“大盛”、“宝大”等各类招牌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商贾进进出出,川流不息。粳米、籼米、糯米、大麦、小麦、黄豆、绿豆、芝麻等各色五谷杂粮一应俱全,稻香弥城。
   无锡人是精明而善于待客的,听老一辈人说,当年在老三里桥河浜,依水而建的“蓉湖楼”是那一带最著名的建筑,这座三开间四进的三层木结构楼房是外地商客必到之所,一壶清茶或两盏小酒,就着可口的蓉湖楼馒头,洗净旅途的疲顿;眺望窗外,目之所及,舟车熙攘,浪碧洗天,码头脚夫的喧嚣声,划开河面平静的橹浆声,各种方言味的讨价还价声,此情此景,心旷神怡。于是,很少看到针锋相对,面红耳赤,在推杯换盏间,和和气气地谈妥了生意,皆大欢喜,又各奔东西。
   “米豆之业甲于省会”,“皖豫米商纷纷麇来,浙东籴贩,麇不联樯”,遐想当年米市盛况,境由心生,草撰一联,聊以遣怀:
   三里谷栈,籴粜春夏秋冬粮,名闻遐迩,盛赫一时。
   八段米市,迎送东西南北客,誉蜚中外,泽被千秋。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无锡,因为米市的繁盛,一跃跳入了全中国人的视野,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米市兴,百业兴,米市,又领衔无锡百业沿着近代经济发展的轨道,从起步而腾飞。
   纵观近代历史,无锡米市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咸丰年间,北塘米市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毁于一旦;民国初年,漕粮停办,成交额急剧萎缩;日寇侵华,涂炭生灵,米市元气殆尽;解放后,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和实行粮食统购统销之后,无锡米市甚至几近消亡。然而,无锡米市的韧性正如无锡人的韧性一般,坚不可摧,经过战火的洗礼,挺起脊梁,在废墟中重新描绘发展的蓝图。
   随着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日益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络逐渐分担了古运河的运输功能;粮食储运、加工、批发配送和信息化“四位一体”以及散装、散运、散卸、散存“四位一体”等全新物流理念冲击着昔日米市的旧有模式。勤劳而智慧的无锡人,能否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而历史渊远的无锡米市,又是否能以她生生不竭的活力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冲出中国,向世界展现她古老而迷人的魅力?当今的无锡粮人正在以只争朝夕的热忱追赶着时代的步伐——规划建设中的“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将向着保障粮食安全、提升粮食现代物流竞争力、加快形成全球性的粮食大市场的宏伟目标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我对无锡米市、无锡经济振翼腾飞的期盼,开往下一个站点。
   在北门米市旧址有一座牌楼,正面额书“无锡米市”,背面是“国泰民安”。高大的牌楼巍然伫立,骄傲而孤独,用他阅尽沧海桑田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行色匆匆的来往路人。“无锡米市”,这四个字已将曾经的繁华和荣耀封存于牌楼中,封存于老一辈无锡人的记忆中。而“国泰民安”,作为一种责任,一种鞭策,一种希冀,继续支撑起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乃至后世百代泰伯子孙,以天下为己任,百折不挠,永不言败之精神。

  牌楼脚下,是昔日弥漫着稻香的伯渎河。如今,虽不复见往昔八段米市的喧嚣,不复见夜幕下影影绰绰的灯光浆影,然而,悠悠运河水卸去负载了千年的重荷,仍在以她不变的节奏缓缓流淌着,如同娓娓道来,一个古老而美丽的传奇。
  


--  作者:xuanyuanzi
--  发布时间:2008/5/30 13:21:53

--  
祝贺!
祝贺国粹获奖网友!又见到了那么多熟悉的名字。


呵呵,当了一回“孙山”。

征文和楹联征集各设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8名、优秀奖10名

第11,是不是超额了?

一等奖第1副联似曾相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0 14:04:27编辑过]


--  作者:xuanyuanzi
--  发布时间:2008/5/30 14:11:16

--  
终于在国粹网上找到了(一等奖第1副联似曾相识):
太原市郝庄村征联大赛揭晓
一等奖二名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
新农村谋新发展,新时代建新家园,无处不新。
云南宜良 李云明

特别声明:绝无挤掉他人、挤进前10之意!就是看不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30 14:15:08编辑过]


--  作者:立人
--  发布时间:2008/5/31 16:27:23

--  
一等奖
  钱圣南 无锡市南长区塘泾新村42号504室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

  新无锡谋新发展,新世纪建新米市,无处不新

太原市郝庄村征联大赛揭晓
一等奖二名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
新农村谋新发展,新时代建新家园,无处不新。
云南宜良 李云明
不知评委有何想法?英雄所见略同!

--  作者:境由心生
--  发布时间:2008/5/31 20:44:08

--  

  一等奖的第一副属抄袭!


--  作者:xuanyuanzi
--  发布时间:2008/5/31 22:27:56

--  

  人家可是双保险!


--  作者:野农先生
--  发布时间:2008/6/1 6:40:21

--  

  建议捅到无锡米市网站去,曝曝光。


--  作者:风雨一江秋
--  发布时间:2008/6/1 8:40:36

--  

  捅去也没用,很明显,两个一等奖是被主办方内部消化啦!对联是抄袭,文章也是公文式的垃圾货。


--  作者:路路漫
--  发布时间:2008/6/1 9:48:38

--  

  zhuhe祝贺!


--  作者:犀城人家
--  发布时间:2008/6/1 12:26:41

--  
一等奖
  钱圣南 无锡市南长区塘泾新村42号504室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

  新无锡谋新发展,新世纪建新米市,无处不新

太原市郝庄村征联大赛揭晓
一等奖二名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市场,有容乃大;
新农村谋新发展,新时代建新家园,无处不新。
云南宜良 李云明

大市场==新家园--三仄对以三平,是对上了的。
场==新米---米市何以能对市场?-更刺眼!不怪作者,怪就怪在怎么那么轻易地混过了评委的眼睛?


--  作者:鲁之能
--  发布时间:2008/6/2 7:37:15

--  
一等奖3名
  钱圣南 无锡市南长区塘泾新村42号504室
  
  大企业促大繁荣,大品牌闯大场,有容乃大
  新无锡谋新发展,新世纪建新米,无处不新


一等奖作品又出现不规则重字,我的评委啊~!!!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8/6/2 14:11:16

--  

  

上联:无锡有米

下联:继往开来

注:上联“无”字做动词,同时“无锡”又暗指无锡市。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8/6/2 14:12:20

--  

  

上联:锡城有粮信为径

下联:米市无假诚作舟

注:“锡城”指无锡市;“假”,假货。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8/6/2 14:12:55

--  

  

上联:无锡有米

下联:有信无虞

注:上联“无”字做动词,同时“无锡”又暗指无锡市。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8/6/2 14:13:24

--  

  

上联:无锡市有米

下联:有信人无虞

注:上联“无”字做动词,同时“无锡”又暗指无锡市。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8/6/2 14:13:56

--  

  

上联:山无锡市有米

下联:贸有信商无虞

注:上联“无”字做动词,同时“无锡”又暗指无锡市。


--  作者:立人
--  发布时间:2008/6/6 14:06:50

--  

  收到来信,精美,多谢!


--  作者:花斑猪
--  发布时间:2008/6/6 19:26:37

--  

  这个主办方,在比赛后的一周就把稿费寄来了,这才叫有诚信有效率,顶无锡粮食局.


--  作者:五湖散人
--  发布时间:2008/6/6 20:30:58

--  

  虽然俺又沉了,第1名也有抄袭的嫌疑
  但还是感谢无锡市粮食局寄来精美纪念封和80年的纪念粮票,让人回忆起以前在计划体制下,俺也用过这种粮票买过烧饼、油条哩!嘿嘿,很有收藏价值!


--  作者:寸天斋主
--  发布时间:2008/6/7 8:16:07

--  
祝贺!欣赏部分好联!
--  作者:孤云野鹤
--  发布时间:2008/6/12 9:13:40

--  

  收到精美纪念封和纪念粮票,感谢无锡市粮食局。


--  作者:冷萌
--  发布时间:2008/6/12 22:17:41

--  
收到粮票及纪念封,谢谢主办方!
--  作者:春秋梦
--  发布时间:2008/6/12 22:27:34

--  

  也收到,谢谢!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SQL-商业正版
国粹网 版权所有
执行时间:281.25000毫秒。查询数据库5次。
当前模板样式:[国粹模板]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