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开心联吧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293) ---- 【国粹群英会茶馆(120)】(老板娘:瞳瞳//小茶师:妙妙)欢迎惠顾!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3&id=384689) |
-- 作者:联吧妙茶师 -- 发布时间:2014/6/30 20:43:42 -- 【国粹群英会茶馆(120)】(老板娘:瞳瞳//小茶师:妙妙)欢迎惠顾!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6/30 20:50:23 -- 琴为四艺之首,可见琴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瞳一直很喜欢古琴,这一期的攻擂一定强烈围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30 21:26:43编辑过] |
-- 作者:施于人 -- 发布时间:2014/7/1 11:42:17 -- 依在下愚见,琴除了弹,还可以听,不知老板娘以为然否? |
-- 作者:鞍前马后 -- 发布时间:2014/7/1 14:28:07 -- 不弹不听也罢,放在那里也可睹物思人吗。而且据小说所载某琴亦是世间一种罕见的兵器,那真是各路武林人士所梦寐以求的好东东呐!老板娘莫怪俺胡乱雌黄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7-1 14:29:08编辑过] |
-- 作者:圣地亚哥 -- 发布时间:2014/7/1 19:28:21 -- 弹、听之外还可以抚嘛! |
-- 作者:沙漠红柳 -- 发布时间:2014/7/1 21:51:05 --
以下是引用灵瞳在2014-6-30 20:50:23的发言: 琴为四艺之首,可见琴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瞳一直很喜欢古琴,这一期的攻擂一定强烈围观! 来来,大家先说说,你们认为琴这个东西除了弹,还有什么作用?! 琴的作用,想那两千多年前的司马相如最明白不过了。他那本家,姓司马,名迁者,只以一“挑“字,即道尽司马相如琴之机关。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29:01 -- 巧了,手头还真有点关于古琴东西。就冲水之右的面子,我就贡献出来,以期更多精彩。。。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31:36 -- [转帖] 联说古代名琴:
联说古代名琴: 1、号钟琴 周代名琴,音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此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也鸣角,也唱歌,举座悲凉听小白; 小白:齐桓公名。 2、绕梁琴 周代名琴,其名源于《列子·汤问》:“昔韩娥 东之齐 ,匮粮,过雍门 ,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遂以“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回旋,久久不息。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 三日何多?君请侧耳,韩娥歌调今犹绕; 楚主:指春秋楚庄王。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有一次,他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 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3、绿绮琴 叹斯文,千秋妙响千秋赋; 摄其魄: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7-1 22:34:26编辑过]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36:28 --
4、焦尾琴 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尤记当年,云黯吴山,不识飘零客; 5、片玉琴 相传为三国魏嵇康所弹之琴。 竹林掩映,玉石琤瑽,谁将琴赋颂? 竹林:魏晋之间陈留 阮籍 、 谯郡 嵇康 、 河内 山涛 、 河南 向秀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 沛 人 刘伶 相与友善,常宴集于竹林之下,时人号为“竹林七贤”。 6、太古遗音琴 唐代名琴。通体断纹,因历史的蕴积而斑烂陆离,龙鳞,龟坼、流水、蛇蚹、错杂相间,美不胜收,世间罕有与其相匹者。此琴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音质高古松透、清越而多灵韵,轻轻触按即得正声,被誉为琴音中之佳“老生”。琴名双钩篆书“太古遗音”四字由于年代久远而有所脱落。龙池两侧镌有行草:“佩剑冲金聊暂据,匣琴流水自须弹。”字体似王羲之圣教序,颇具唐人笔意,且词义豪拓,亦有唐人气概。龙池下镌有宋代理学大儒朱熹手书:“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我独与子钩其深” 紫阳琴铭一则,落款为:“淳熙丁未新安朱熹书”。雁足上方有阴文“玉振”印一方,当为元代大收藏家鲜于枢之印,以象其金声玉振之意。 与风共老,生于苹末,遗于太古;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37:14 --
7、春雷琴 唐代名琴,制琴世家雷威所作。琴底颈部用行草书刻「春雷」二字。龙池左右分刻隶书铭:「其声沉以雄,其韵和以冲」、「谁其识之出爨中」,钤印一,印文剥蚀。龙池下似曾存一大方印,但经漆补,隐晦不清。 此琴虽然纳音、双足、岳山、琴尾等处曾经后人修补,但琴身造形饱满,有唐琴之「圆」;此琴音韵沉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 具匠心,成神器,一雷惊落潇潇雨; 一雷:指春雷琴。另指唐代杰出的制琴大家雷威。《嫏记》引前人之说:“雷威作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雷中独往峨眉,酣饮著蓑笠人深松中,听其声连绵悠扬者伐之,斫以为琴,妙过于桐。” 8、九霄环佩琴 唐代名琴。该琴音色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浑厚古朴,优美而有气魄,高雅而不落凡尘。琴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池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10字,左刻“冷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行书10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在琴足上方刻“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虎龙吟。苏轼记”楷书23字。凤沼上方刻“三唐琴榭”椭圆印,下方刻“楚园藏琴”印一方。腹内左侧刻寸许楷书款“开元癸丑三年斫”7字。以上铭刻中“九霄环佩”及“包含”印为同时旧刻,苏、黄题跋及腹款均系后刻。 玉振于九天以外; 9、大圣遗音琴 唐代名琴,有伏羲式及神农式(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两琴在漆色、断纹、池沼、年款绝为相同,因而两琴应制于同时,出自同手。伏羲式琴圆池上刻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内纳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隶书“至德丙申”四字年款,至德丙申为唐肃宗元年(公元756年)中唐之始,池两侧刻隶书“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池下有“困学”、“玉振”两方印,证明此琴曾经为元朝著名书法家、诗人鲜于枢(字伯机,号困学山民)收藏。迄今已近一千二百五十年,传世既久,琴之足孔四周漆多剥落,木质亦接近朽蚀。足端虽缠裹织物并嵌塞木片仍难固定。张弦稍紧,既有损琴背虞,幸好管平湖先生有安装铜足套之法,为此王世襄先生特请铜器修复专家高英先生制作铜套并仿旧染色,再请金禹民先生镌刻八分书题记“世襄、荃猷,鬻书典钗,易此枯桐。”十二字。又请管先生安装铜足套于孔内,不仅天衣无缝,且琴音丝毫无损,效果极佳。管先生曾笑曰:“又至少可放心弹五百年了。”并认为九德兼备当推大圣遗音,所谓九德兼备是指集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九种美好音色、韵味于一器,是古琴最为难得。 何处梵音,欲问先痴醉; 10、枯木龙吟琴 唐代名琴。名源于佛教语。《五灯会元·洞山价禅师法嗣·曹山本寂禅师》:“〔僧〕乃问师:‘如何是枯木里龙吟’……遂示偈曰:‘枯木龙吟真见道,髑髅无识眼初明。喜识尽时消息尽,当人那辨浊中清。’”此琴连珠式,杉木制,琴体圆中带扁,龙池圆形,凤沼扁圆形,纳音较平,系另粘桐木而成,琴背铭文,龙池上方刻行书“枯木龙吟”四字,龙池下方刻篆书“玉振”双边大印一方。 毕竟活来,已见髑髅中眼动;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37:55 --
11、飞泉琴 唐代名琴。民国初年此琴为北京琴坛名器之一,为当时古琴家李静(伯仁)所藏,后辗转归古琴家管平湖之弟子山西程宽(子容),1980年程氏将琴捐献,经国务院转国家文物局拨交故宫博物院。近代琴家杨宗稷称其为琴中之“鸿宝”,李静曾定其为雷氏斫。当代古琴鉴定大师郑珉中认为:此琴琴面略呈抛物线形,琴两侧边际较薄,仅底之项、腰两处棱角作了圆处理,是为晚唐琴的特点;琴用朽木斫,纳音为桐木镶贴而成,状如常制,发音温劲沉细,应是晚唐时期“追时好而失家法”的雷琴。琴背,龙池上方刻约4厘米许狂草“飞泉”2字及“贞观二年”双边篆文方印。池下方刻双边篆文“玉振”印及篆文“金言学士卢赞”长方印。池两旁近边处自肩至凤翅(备注:是否位风沼?)刻篆书铭文各1行:“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32字。铭刻中以贞观二年及金言学士卢赞两印刻工较晚,但均为古代的镌刻。腹内原有墨书“古吴汪昆一重修”款,今已不可得见。 勾弦处,见白鹄翔,玄鹤舞,有泉飞过; 12、独幽琴 唐代名琴。琴面黑红相间漆,梅花断纹与蛇腹断纹交织,背面牛毛断纹。龙池上方刻“独幽”,池内有“太和丁未”四字(即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琴尾有李静题款。此琴于明末清初为王船山所用,民国时由已故湖南琴家李静珍藏,现湖南省博物馆藏。 放眼红尘十万,皆于琴外; 13、梅花落琴 唐代名琴。仲尼式,琴面以黑漆为主,间有红、黄色,蛇腹断纹。红木雁足,呈五角星形,侧面雕成齿轮状,足底精雕细纹,背面龙池内左侧刻楷书“大唐武德元年岁次戊寅”十字。1963年上海琴家沈草农先生为其题名和题款,严益堂先生镌刻于琴底,自此该琴名为“梅花落”。沈草农先生题款“癸卯六月下澣希翁记”。 玉指轻拂,暗香横溢;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38:42 --
14、霹雳琴 河东钓线成弦,欲把寒江弹至老; 河东:即柳宗元,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 15、天蠁琴 唐代名琴。为唐代成都著名斫琴名家雷氏所制,传曾经是唐代诗人大韦应物所有。琴之龙池上有玉筋篆“天蠁”二字,下有“万几永宝”印文,铭文如下:式如玉,式如金,恰我情,绘我心,东樵铭。清代广东南海人叶应铨《六如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天蠁琴闻本是昭烈帝(南明)内府之物,明末流落民间,道光间先君子曾用五百金典来,偶因不戒失手,琴腰中微断,幸其声音无恙,不过略为久亮耳。后典者赎回,复闻入潘德畲家,筑天蠁琴馆藏之。今潘氏籍没,此琴又不知如何矣。”三十年代黄咏雩藏。1940年曾参加广东文物展,现藏广州博物馆。同是广东人的文献家黄慈博有《风入松》以吟咏此琴,其中有“成连一去海云冥,无奈远峰青,么弦欲奏水清曲,怕鱼龙,睡里愁听。”天蠁琴,为广东历史上的四大名琴之一。 当时玉轸沾诗气; 诗气:喻唐代大诗人韦应物之诗才。 16、万壑松琴 宋代名琴。仲尼式,此琴底龙池上方刻楷体“万壑松”,池左右填青色行草琴铭:九德兼全胜磬钟,古香古色更雍容。世间尽有同名器,认尔当年万壑松。上署“岁在丙申夏历正月初六日”,下款“析津蒙叟题藏,时年七十有七”,并有填红小印“宋兆芙印”、“镜涵”,又“天峰居士书镌,时年六十有一”,并有填红小印“朱”、“宝成”,末题“孔子降生二千五百零七年”。所谓“丙申”、“孔子降生二千五百零七年”即1956年。“镜涵”乃近代天津琴家宋镜涵印,“宝成”则为天津书家朱宝成印。 学:指孔子的学问、儒学。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40:02 --
17、混沌材琴 宋代名琴。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此琴为名家刘安世所斫,迭经毛仲翁、周鲁封重修。清末之际,此琴为诗梦斋女弟子白达斋所藏,后辗转归夏莲居。《五知斋琴谱》误将刘安世定为晋人,故夏氏题晋制。1958年夏莲居将琴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琴内有阴刻篆书“刘安世造”、“毛仲翁修”、“周鲁封重修”等字。琴背龙池上方阴刻行书“混沌材”3字,下有阴刻行书:“羲皇人已杳,留此混沌材。想是初开辟,声音妙化裁。完然一太璞,解愠阜民财。不凿庄生窍,古风尚在哉。”款署:“会稽黄镇仲安跋于晚江。”池旁右侧阴刻行书“晋制宋修”,池左侧阴刻“一翁”。下有“夏伯子”阴文方印一枚,即夏莲居。该琴发音清实。 唯余苍古唯余月; 18、铁鹤舞琴 宋代名琴。为广陵派第十一代古琴宗师梅曰强先生珍藏的宋代古琴,为中国十大名琴之一,曾在《中国名琴集》中出版。此把仲尼氏古琴制作工艺精湛,具有典型的宋代特征,且流传有序。古琴通长130厘米,是由杉木斫成,木质松黄,配以蚌徽,象牙制琴轸,雁足为白玉,岳山、焦尾均以红木制成,鹿角黑胎漆间以历代修补之墨黑,琴身通体以小蛇腹为主,偶间小牛毛断纹,凸显琴面浑古、音质苍古、古意盎然,琴面合缝严紧,天地柱均极牢固,内未经剖修,略一匀拨清雅醇和发出金石之声。背面琴池上半部刻有“铁鹤舞”行书,琴池左右刻有:“一□当风月 团摩上碧青 何人懒磨洗 古韻未凋零 弘治庚戌春仲 吴窗题;腾腾兀兀 如许春风 心无心裏 会有会中 匏翁;□吟白日 和音高绝 铁鹤百年 □□□□ 成化庚寅十一月 □□以玉皋 书以张弼”,琴池下半部刻有“绝技得纵横 变化□手腕 及今数十传 □□足千古也 甲子之月□□□漫题;铁鹤城东舞 明窗高士吟 此调谁能识 百年有知音丙寅秋仲海□□□□建候汪国树重修并题(后有款“建候珍藏”)”。 鹤舞千年,青霞以韵; 19、松石间意琴 宋代名琴。为北宋晚期的宣和御制琴,近人杨时百《琴学丛书-藏琴录》中有著录。此琴金徽玉轸,通体髹黑漆,黑色中隐隐现红光,发细密的冰裂牛毛断纹。琴体较长,池沼皆长方形,龙池内右边刻“宣和二年御制”,左有“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池外上刻行书三行:“古锦囊韬龙门琴,朱弦久歇霹雳音。安得伯牙移情手,为余一写山水心。乾隆壬戌御赏并题。”下刻圆章“见天心”三字,相传为张得天恭代御笔。龙池下方有隶书题“松石间意”四字。琴附有退光琴匣一个,外盖刻“宋制松石间意,大清乾隆辛酉年装”和“永宝用之”四字小方印,琴匣两端皆刻“头等二十二号”六字,盒盖内壁有乾隆御书,云:八音之最,弦克当之。众弦之首,舍琴孰为。静好在御,君子弗离。爰徴其美,龙门高枝。文以青涞,缀以朱丝。尺寸中度,下滨上池。徽金轸玉,追琢是施。虚心静抚,鸿纤合宜。其声清穆,其德渊懿。昔人有云,调弦而治。匪惟邦邑,海宇重熙。猗欤休哉,南风之时。此琴原系清宫旧藏,民国时即归琉璃厂蕉叶山房,在张莲舫手中秘藏了三十余年。杨时百先生见此琴后,赞叹曰:“制作之精,装潢之美,一见而知为天府珍奇,非凡庶所能伪托。”1952 年“五反”运动后,张莲舫将此琴与另一张月形“韵磬”琴一起送沪售出,为樊伯炎所得。据相关专家鉴定,此琴匣系乾隆原物,弥足珍贵。 烟绕松间将欲散; 20、梅梢月琴 宋代名琴。此琴项、腰均两凹加一凸,轮廓柔婉。额侧又有浅凹。琴谱未见有此式。郑珉中先生认为同与樊伯炎先生所藏宋琴“松石间意”近似,惟此为方额而彼为圆头耳。“松石间意”出清宫,有内府制盒,经蕉叶山房张莲舫送上海售出。扬时百先生《藏琴录》着录,名为宣和式,今从之。“梅梢月”宽而长,奇重,黑漆蛇腹断。琴名在池上,径逾寸。池下阴文“青天碧海”、阳文“月佩风环”大方印。以上均填金罩漆。白玉轸足,润洁无瑕。劫后琴还,足在而轸失。欲复旧观,难矣!琴润透无比,平湖先生尤喜弹之,以为深夜别具妙音。同寓北郊音研所时,此琴常在先生几上也。“梅梢月”乃黄勉之先生遗琴,后为溥西园贝子侗所有,辗转归张荫农先生。先生得黄门之传,以一曲七十二滚拂流水享誉京师。哲嗣万里兄工写意花卉,笔法近陈白阳,亦喜藏画。数次往访,见琴悬画室,无弦久矣,曾萌求让之念而未敢启齿。一日告我宝古斋有谢时臣山水长卷,精极,惜居奇而议值难谐。予径往购之,当时实未知是否许以卷相易也。万里兄旋谂吾意,竟携琴枉驾相赠。不惜琼瑶,易我木桃。高谊隆情,永矢不忘。 问愁有几多,借君手指,放逐弦上;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42:09 --
21、鸣凤琴 宋代名琴。此琴原髹栗壳色漆,后用朱漆修补,琴面发大小蛇腹断,间以牛毛与小冰裂断纹,琴底断纹不太规则。桐木制,钧瓷徽造型端庄浑厚,项腰作连续四弧,龙池、凤沼作三连弧形。纳音微隆,龙池上方有楷书琴名“鸣凤”两字,龙池两侧刻有行书铭文“朝阳既升,巢凤有声,朱丝一奏,天下文明”,池下有“中和之气”印章一方。此琴音质古朴纯净,相传系“二十四琴斋”旧物,后归近代琴家杨时百所有,并加以重修。琴底之八宝灰胎系管平湖先生所为。连珠式变体,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本系峄阳木,曾经石攒倚; 峄阳木:峄山之阳,特生桐,中琴瑟。 22、海月清辉琴 宋代名琴。仲尼式,南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桐面杉底,琴体较扁平,通体髹栗壳色漆,补以朱漆,发流水断纹。龙池上方刻隶书“海月清辉”四字。其下刻有篆书“乾隆御府珍藏”六字宽边印一方。两池之间刻有梁诗正、董邦达、汪由敦、张若霭、裘曰修等七人的题款。此琴在清代曾由热河行宫收藏,做工精细考究,琴音松透清亮,颇具金石之韵。 长舒广袖,谁舞青天成寂寞; 23、龙吟虎啸琴 宋代名琴。该琴腹中左刻一行“松雪道人识”五字,“松雪道人”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号,可见“龙吟虎啸”琴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元代大家赵孟頫除了书法被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外,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也很高。它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第一把赵孟俯制作的古琴,也是近四十年所见保存最完整的一张宋代古琴,应属于上等文物。据说,赵孟頫死后,其子孙曾把“龙吟虎啸”赠送给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倪氏后人后来又完璧归赵,把琴还给赵孟頫后代,直至上世纪80年代,后人赵鸿雪的家属把琴卖给了江苏书画家董欣宾。 几度弦凝,欲寻松雪迹;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43:33 --
24、飞瀑连珠琴 明代名琴。此琴是明代宁献王朱权所制,是历史上有所记载的旷世宝琴飞瀑连珠,被称为明代第一琴。1977年美国向太空发射的寻找外星人的太空船,就选有用中国古琴曲《流水》制成的金唱片,演奏用琴便是这张飞瀑连珠。古琴飞瀑连珠为明代四王琴之首(明代四王琴按其顺序和年代的排列应为:宁、衡、益、潞,传世宁王琴海内仅此一张,为宁王琴孤品),为明宁献王朱权亲制,到现在已有500多年。制琴人“云庵道人”便是明宁献王朱权的别号,朱权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此人多才多艺,是明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琴学大师。他除完成了许多戏曲、历史论著之外,还广集古代琴曲,加以解说,著成《神奇秘谱》和《太和正音谱》。他还精心制琴,并流传后世。据《明史·列传第五诸王二》记载:“洪武二十四年封宁献王”,逾二年,就藩大宁。“永乐元年二月,改封南昌……自是韬晦,精庐一区,读书鼓琴其间”……切身遭遇,使他疏于政事,而埋头治学。仁宗洪熙元年,即1425年,朱权47岁,正是他辑成《神奇秘谱》之年,是时他已开始崇奉道家并产生出世之念,自号大明奇士、云庵道人、涵虚子等。据此琴落款“云庵道人”来看,此琴应是朱权晚年于南昌所制。这张琴,琴面涂大漆,大漆下为朱砂红漆,再下为纯金研磨,制成底漆漆灰,其上散布细密的“小流水断”间“梅花断”。金徽玉足。飞瀑连珠的音质,可谓古今独步,“其声铿然”,“其声冷然”,“其声清越”等赞誉之词还远远不能恰当地描述其音色之美。这张琴的造型、用料,都扬弃奢华,内蕴精气,用“大雅中的大雅”来形容并不过分。作为明代宁献王亲制孤品琴,作为明代四王琴之首,这张琴的珍贵是不言而喻的。 于银河处聆流水; 涵虚:指水映天空。 唐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孕化晨阳吐,涵虚宵象悬。” 明 夏完淳 《观涛》诗:“涵虚万顷皆一色,水面隐隐鮫人啼。” 另指宁王,其号涵虚子。 25、响泉琴 明代名琴。“四王琴”中的衡王琴,形制修长,作大圆弧首,宽肩与内收狭尾。琴为桐木所制,鹿角灰漆胎,髹以黑漆,13个蚌徽,背7个象牙轸,两个硬木雁足,龙池内楷书刻“皇明衡国藩翁制”,龙池上方刻“周氏珍藏”,正上方刻行书 『响泉』,龙池下为凤沼,两者之间刻“儒林尚宝”篆书方印。“ 『响泉』本为唐李勉家中自斫琴名,此为衡王仿唐琴所制,经天津古琴家弹奏,音质极佳,清、微、淡、远的意境犹存。《琴学丛书》说:“明宁、衡、益、潞四王皆能琴,潞琴最多,益次之,宁、衡最少。”衡王琴传世甚稀,所知者仅清末民初杨时百旧藏宣和式太古遗音、涂东辰旧藏师旷式无名琴和郑颖孙旧藏伏羲式龙吟秋水等寥寥几张。衡王,朱佑楎,明宪宗朱见深第七子,成化二十三年封为衡王,弘治十三年就藩青州。嘉靖十七年逝,谥“恭”,葬于今青州市王坟镇王坟村北三阳山前。 秋水当年,辗转如诗,徜徉以颂; 26、中和琴 明代名琴。明末潞王朱常淓制,琴名与其名字同。潞王朱常淓,俗称小潞王,字中和,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万历皇帝亲侄,是明代杰出的音乐家和书法家。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年袭潞王,封国卫辉(今河南汲县)。崇祯中,农民军攻略中原,声势浩大,潞王精选护卫守护,捐岁入万金资饷。当时诸藩中肯输捐助饷者,仅潞王和周王两人。后因农民军攻河南,转徙至杭州。顺治二年(1645年)年降清,次年被处死。潞王编撰有琴谱《古音正宗》和《古今宗藩懿行考》等书。琴为潞王式,面板取材桐木,螺甸徽岫玉枕。琴背有圆形龙池,池内刻潞王自署楷书款“大明崇祯乙亥(1635)岁潞国制第玖拾号”。琴背刻楷书款“中和”二字,意为中庸和谐,是中国古典审美的理想境界。琴腹刻署名诗一首,为“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敬一主人”,落款篆书“潞王世传”印一方。琴尾嵌红木云纹,阴刻“光绪丁亥端午”,“少山在陈所得”收藏款。此琴见于夏莲居《弦外音·渠园外篇·题潞琴》,著录并赋诗三首:其一:劣制庸材滥宋唐,琴林亦自有沧桑。潞藩三百今余几,飞鸟群中孤凤凰。其二:良骥几曾逢伯乐,爨桐何意遇中郎。赏音若是寻常事,今古无人咏董房。其三:名斫艳称雷与张,几人拄指验宫商。奇音自足超凡响,不必清皇字数行。 三千清夜,同明月醉; 27、残雷琴 清代名琴。故宫博物院藏,落霞式,髹黑色光漆,背面轸池下方刻魏体书“残雷”,其下刻书“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款题“谭嗣同作”。此琴为清末爱国志士谭嗣同监制。 君子不离,弦歌不辍; 联说古代名琴至此完结! |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4/7/1 22:47:37 -- 对联说实话,还真一般,但资料的信息量挺大。为即将上场的勇士们,提供点子弹。。。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7/2 14:23:13 --
以下是引用施于人在2014-7-1 11:42:17的发言: 依在下愚见,琴除了弹,还可以听,不知老板娘以为然否? ![]() ![]() 哈哈,真理啊!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7/2 14:24:29 --
以下是引用鞍前马后在2014-7-1 14:28:07的发言: 不弹不听也罢,放在那里也可睹物思人吗。而且据小说所载某琴亦是世间一种罕见的兵器,那真是各路武林人士所梦寐以求的好东东呐!老板娘莫怪俺胡乱雌黄哦。 以前看过一个电影,六指琴魔,就是抱把古琴,一拨手倒一片的!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7/2 14:25:16 --
以下是引用圣地亚哥在2014-7-1 19:28:21的发言: 弹、听之外还可以抚嘛! 呃~~就像我家这台这样,没时间弹了,有空就抚抚灰尘而已~~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7/2 14:26:15 --
以下是引用沙漠红柳在2014-7-1 21:51:05的发言: 琴的作用,想那两千多年前的司马相如最明白不过了。他那本家,姓司马,名迁者,只以一“挑“字,即道尽司马相如琴之机关。 挑只是弹琴时右手指法中的一种,不完全~~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7/2 14:28:12 --
以下是引用三红在2014-7-1 22:47:37的发言: 对联说实话,还真一般,但资料的信息量挺大。为即将上场的勇士们,提供点子弹。。。 ![]() |
-- 作者:圣地亚哥 -- 发布时间:2014/7/2 14:36:00 -- 有请灵主弹一曲既时尚又热烈的如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7-2 14:36:52编辑过]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7/2 14:41:33 --
以下是引用圣地亚哥在2014-7-2 14:36:00的发言: 有请灵主弹一曲既时尚又热烈的如何? 现在功力十成只余一成~~~只能给你来个既时尚又热烈弹锦花! ![]() |
-- 作者:水之右 -- 发布时间:2014/7/2 21:10:50 -- 谢三红老师分享。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7/3 17:47:37 -- 以下是引用愚之乐在2014-7-1 0:51:43的发言: 攻擂联:古琴 知音难得 知己难求 看伯牙之恨 陶潜之乐 抱酒而眠 抱琴而坐 在山水之间 风月之边[愚之乐] 水之右:上联用高山流水和无弦琴的典故很好地诠了主题,下联见性情、见洒脱。全联一气呵成,虽说全用的短句,却一点也不显得散乱。无论从章法和句法以及对仗来看,都不失为一绝妙好联。下联起首“抱酒而眠”于表现性情来说有大作用,使个性更丰满,然全联句句都能切实到主题,而惟独这句不能落到实处,便显得格外扎眼,此为得处亦为失处,微瑕。学习,请优胜区就坐。 ============== 第一个优秀联出现了,值得学习!就我而言,我更喜欢这联的异位重字用法! ![]() ![]() |
-- 作者:梨花谷掌门 -- 发布时间:2014/7/6 23:35:14 -- 这应是叠语对,一人千古千古一人才是异位互重。 |
-- 作者:梨花谷掌门 -- 发布时间:2014/7/6 23:41:11 -- 裁判眼光犀利下手温柔 |
-- 作者:梨花谷掌门 -- 发布时间:2014/7/6 23:42:08 -- 茶馆经营惨淡 |
-- 作者:梨花谷掌门 -- 发布时间:2014/7/6 23:43:42 -- 喝多了,跑先 |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4/7/8 16:01:46 --
以下是引用李孟祥在2014-7-2 20:39:16的发言: 攻擂联:古琴 法海慈云,缥缈七弦参妙谛, 文泉影壁,清幽半曲悟玄机。[李孟祥] 上联似说琴道与佛法思想的关系,“籍琴以明心见性”,多数古琴曲中营造的宁静自然与佛教的禅境确有相通之处;“文泉影壁”不知出处,苦思不得其义,百度也未得满意的答案,从一篇博客中看到一琴痴名周文泉者,墙上挂满了收集到的各式各样的琴,也不知道是也不是,此处还请先生解惑。就联来说,有头重脚轻,虎头蛇尾之感,下结亦有为对而对的痕迹。攻擂失利。 =================================== 以上为李孟祥先生在攻擂现场发言,帮您转到这里。 |
-- 作者:楠溪 -- 发布时间:2014/7/9 14:29:18 -- 古琴 指下铁鹤舞低,万籁秋声堪引凤; 心头梅稍月上,九霄环佩将绕云。 -----凑凑热闹,祝老板娘生意兴隆! 铁鹤舞、万籁秋声、引凤、梅稍月、九霄环佩、绕云;皆古代名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7-9 16:15:09编辑过] |
-- 作者:黑风寨马帅 -- 发布时间:2014/7/10 14:54:09 -- 来喝茶。 |
-- 作者:冬夜絮语 -- 发布时间:2014/7/13 17:36:04 -- 以下是引用冬夜絮语在2014-7-9 13:29:07的发言: 攻擂联:古琴 意思表达完整,上联虚起一笔引千古知音之感叹;下则有脱俗飘逸的隐士之风。局部对仗有不工处,上下联重一“同”字,是为小硬伤。取其完整,请优胜区就坐。 谢裁判老师点评赐教! ![]() ![]() ![]() |
![]() |
|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