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开心联吧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293)
----  【国粹群英会】第103场现场(裁判:水区瓦工)【10.16—10.25】攻擂已结束●新擂主:松下童!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3&id=364318)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3/10/15 10:18:27

--  【国粹群英会】第103场现场(裁判:水区瓦工)【10.16—10.25】攻擂已结束●新擂主:松下童!

———————————————————————————————————————
国粹群英会升级版(同题成联擂赛)第103场已经开始。欢迎各位联友踊跃参与大显身手挑战擂主!
请务必阅读新修订的游戏规则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3&ID=360747&page=1

友情提示:
-------------------------------------------------------------------------------------------
1、请攻擂前认真阅读国粹群英会升级版《游戏规则》(从上面链接处进入),如不能接受游戏规则请勿攻擂
2、群英会周期为15天,其中攻擂10天,总(终)评2天,擂主拟守擂联2天,主持人制作现场帖1天;具体操作时可灵活安排;
3、一注册名只能攻擂一次,请联友认真备战,慎重出手;不欢迎不鼓励多次攻擂,否则单帖屏蔽或移除,或不予点评;
4、联吧版主不得参与攻擂,未暴露的马甲不限;
5、请在攻擂结束后的2天内密集关注裁判结果;擂主不得放弃资格,强行放弃擂主资格者永远谢绝攻擂;
6、如遇擂主强行放弃或因故不能守擂,则从优秀联获得者中择而代之;
7、胜擂者奖励论坛积分800加虚拟奖杯一座,优秀者奖励论坛积分500;表现突出者推荐出任论坛版主;
8、欢迎裁判选择即时性裁判方式,对攻擂联逐一点评,最后选出胜擂联一副和优秀联若干,并附全场简要总评;
9、除主持人、裁判和联吧首版外,其他人只能跟攻擂联,一律不得灌水闲话;欢迎到[国粹群英会茶馆]灌水聊天,友情探讨;
10.国粹群英会茶馆103之门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3&ID=364317&page=1

欢迎参与!期待理解!谢谢合作!祝您成功!
———————————————————————————————

欢迎国粹群英会第103场擂主 :水之右

———————————————————————————————

守擂联:题梅尧臣
雨露泽群黎,一任堂官,姓字为城添注脚;
风骚承正轨,十年学问,宋诗有味看源头。[水之右]
----------------------------------------------------------------
本场裁判:水区瓦工
本场主持:灵瞳
-----------------------------------------------------------------------

=======================================================================
★★★欢迎查阅★★★
国粹群英会及其茶馆既往场次汇总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3&ID=192585&page=1
[此贴子已经被二月川于2013-10-28 13:50:32编辑过]


--  作者:灵瞳
--  发布时间:2013/10/15 14:20:29

--  ★请大家注意点击阅读本楼的☆超级链接☆处

  ●欢迎各位新老联友参加群英会升级版——同题成联擂赛!
  ●请按照群英会升级版游戏规则参赛!(详见擂赛组织
  ●请按照群英会升级版游戏规则发帖:规范格式,用默认字(不加设置),控制字数(单比7-21)等(详见擂联要求
  ●强调一点:请攻擂者自觉在联末署上自己的注册全名,如[水之右] ,以便主持人和裁判最后汇总名单
  
  ●参考资料:详见梅尧臣
  

  ------------------------------------------------
  ●热烈欢迎水区瓦工老师出任国粹群英会第103场裁判!(详见裁判要求
  

[此贴子已经被二月川于2013-10-20 16:35:00编辑过]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13/10/16 8:57:35

--  

  诗为民言,韵律铿锵,廉心在腹梅直讲;
  才随誉长,风格朴素,声望超人宋后传。[东来紫气]
  

[此贴子已经被二月川于2013-10-24 19:25:30编辑过]

  
--  作者:大田黄山
--  发布时间:2013/10/16 11:00:14

--  

  

平淡意明道 文坛泰斗尊诗老
仁德心爱民 东至人们颂尧臣[大田黄山]

--  作者:松下童
--  发布时间:2013/10/16 14:44:19

--  

  诗誉问当年,鼎立者谁,唯永叔文、君谟字;
  嘉名传后世,情存之卷,看田家语、猛虎行。 [松下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6 20:08:11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18 7:19:04

--  

  

守擂联:题梅尧臣
  雨露泽群黎,一任堂官,姓字为城添注脚;
  风骚承正轨,十年学问,宋诗有味看源头。[水之右]

   上联主要写梅尧臣任建德(现安徽东至县)县令期间惠政爱民,百姓为纪念他的功德将县城改名为梅城并建有梅公亭.虽然梅公在仕途上不甚出众,但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姓字被作为城名来纪念确可见其在当地影响,最后分句"姓字为城添注脚"表达较为到位.
   下联主要写梅尧臣矫正宋初诗坛靡丽之习,强调《诗经》、《离骚》的传统,继承发扬杜甫、韩愈等唐诗中写实、说理的“正轨”,影响了后来一代诗风。就其在宋诗的地位来说可以称是“源头”
   这样,上联写政绩,下联写诗坛成就, 使人物形象较为饱满。整联工稳又不失灵动,可称佳构。
   不足之处是前面两分句链接不够顺畅,若一二分句对调稍加调整或好;另“十年学问”有点浪费字,换成写后来诗人对之尊崇方面的内容会更好;再宋诗区别于唐诗能于史上立足,也不仅仅是“有味”,表达不够准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8 14:31:29编辑过]

  
--  作者:薄情郎
--  发布时间:2013/10/19 8:36:20

--  

  持平淡而作文,独领风骚,北宋文坛新革命

怀仁德以从政,体察疾苦,民间佳话永流芳[薄情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9 8:39:31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19 12:47:34

--  

  

以下是引用大田黄山在2013-10-16 11:00:14的发言:
平淡意明道 文坛泰斗尊诗老
仁德心爱民 东至人们颂尧臣[大田黄山]

  上联以泰斗级人物都尊崇他来侧面描写梅公在诗坛地位,手法可取,然"文坛泰斗"过于泛指,加上下联表述更显直白,整联过于粗细条,细腻不足,难显特色.
  从前分句来看,整联应按音节不按意节来读,则"尧"古今音皆平声,下联后七言分句失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1 10:26:38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19 12:48:52

--  

  

以下是引用松下童在2013-10-16 14:44:19的发言:
  诗誉问当年,鼎立者谁,唯永叔文、君谟字;
  嘉名传后世,情存之卷,看田家语、猛虎行。 [松下童]
  

   上联取用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对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的说法,以并举同时代有份量的人物来衬托出梅公在诗坛重要地位;
  下联则重点说梅公深得民心之嘉名,贴近劳苦百姓之品性,后人从《田家语》、《猛虎行》等诗作内容可见一斑。
   此联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于笼统给人物成就功绩定性定论,而是选取人物对象关联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行细节刻画,使得其有别于泛泛歌功颂德之作,更显自身特色。
  若说不足,下联一二分句中“嘉名”和“情”之间过度不够显断感,“诗/嘉”对仗欠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1 10:28:31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19 13:10:54

--  

  

以下是引用薄情郎在2013-10-19 8:36:20的发言:
  持平淡而作文,独领风骚,北宋文坛新革命
  
怀仁德以从政,体察疾苦,民间佳话永流芳[薄情郎]

  就句意来说前两分句皆可,最后分句措词过于随意,缺与前面分句链接的字眼,“北宋/民间”这些字多余,两“文”重字了。
  


--  作者:大风起兮云飞扬
--  发布时间:2013/10/19 18:15:42

--  

  
  题梅尧臣:
  名改尧臣,世间难遇圣贤主;
  诗称宋祖,字里长留古朴风。[大风起兮云飞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9 23:40:20编辑过]

  
--  作者:腐儒
--  发布时间:2013/10/19 19:20:27

--  

  梅尧臣
  仙圣无缘诗老剩
  风骚有幸宛陵承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1 15:30:35

--  

  

以下是引用大风起兮云飞扬在2013-10-19 18:15:42的发言:
  
  题梅尧臣:
  名改尧臣,世间难遇圣贤主;
  诗称宋祖,字里长留古朴风。[大风起兮云飞扬]
  
  

   上联从梅圣俞改名为"尧臣"入手,惜其仕途未遇贤主;下联则阐述其诗因为有古朴风所以被尊为宋诗之祖。
   该联立意大气明了,拉开了架势,但败在选词酌句不够严谨准确:如“世间难遇圣贤主”泛指常理,若改成“生平未遇圣贤主”表意更能准确扣到梅公生平,与前分句转折关系更显明晰;下联“称”的主体不定,改为“成”字稳当;“字里长留”感觉直白无味,“卷上徐刮古朴风”类似这样更显力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1 16:10:29编辑过]

  
--  作者:夕照
--  发布时间:2013/10/21 15:34:20

--  

  既无明主,利剑缘何非出鞘
  且创新风,文心业已可雕龙(夕照)
  
  凑热闹来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1 16:56:44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1 16:00:31

--  

  

以下是引用腐儒在2013-10-19 19:20:27的发言:
  梅尧臣
  仙圣无缘诗老剩
  风骚有幸宛陵承

   唐诗首尊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上联调侃天公未将梅尧臣与李杜生长在同时代,让这位“诗老”剩到了宋初;下联则承接上联句意,说唐诗之风骚有幸于宋初让“宛陵先生”(即梅公)来继承发扬,继而创立宋诗流派。
   短短七言将人物在诗坛地位、风格等表述得直观明了,上下联浑然一体,视角独到,字句老练有味。若说还有可挑剔的,就是“剩”字于句意有些险,或有可敲之处。
  


--  作者:松柏
--  发布时间:2013/10/21 18:32:28

--  

  梅尧臣
  文绝浮靡,重景在目前,意含言外,足堪称一朝诗老;
  事忧黎庶,看踏灾问苦,以土代篱,终赢来百里民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2 18:15:15编辑过]

  
--  作者:一张白纸
--  发布时间:2013/10/21 22:09:18

--  

  

易字尧臣,从宦效清莲照水;
无亏梅姓,裁诗法老树着花。[一张白纸]

--  作者:月光雨
--  发布时间:2013/10/22 14:43:34

--  

  

土筑爱黎墙,竹挑清心月,梅身甚比功名瘦;
诗如平淡水,文关朴素情,造诣能同欧蔡齐。
  注:欧蔡----欧阳修、蔡襄。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3 16:17:03编辑过]

  
--  作者:冬夜絮语
--  发布时间:2013/10/23 6:19:01

--  

  无缘事圣君,有情恤草民,德仁施政官声美;
  锐意开思路,慧眼识学子,平易入诗文笔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3 22:27:39编辑过]

  
--  作者:醉舞秋风
--  发布时间:2013/10/23 16:44:02

--  

  名取尧臣 一心辅佐贤明主
  人称直讲 半世耕耘翰海翁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3 21:39:02

--  

  

以下是引用夕照在2013-10-21 15:34:20的发言:
  既无明主,利剑缘何非出鞘
  且创新风,文心业已可雕龙(夕照)
  
  凑热闹来的
  

   发现不少参赛作品误解了百度等梅尧臣生平介绍中一句话:“他原名‘圣俞’,后改‘尧臣’,意为立志要做个圣明君王的贤臣,然而他却没有遇到圣君”。按我理解梅尧臣一生仕途上只是没有好机遇,或者是性格本身决定了命运,基本上属于自己打拼不出路子或早年未遇贵人,但扯上当时皇帝是否明主都属于臆想了。“他却没有遇到圣君”指的是他压根没被皇上赏识的机会,而不是他遇到昏庸君主之意(宋真宗和宋仁宗相比后来的儿孙们还好吧)。
   回到本联,上联“即无明主”所指已偏,后面分句意就更乱了。下联前分句尚可,后面“文心可雕龙”体现不了梅尧臣在诗文上的个性和成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4 6:10:52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4 6:28:33

--  

  

以下是引用松柏在2013-10-21 18:32:28的发言:
  梅尧臣
  文绝浮靡,重景在目前,意含言外,足堪称一朝诗老;
  事忧黎庶,看踏灾问苦,以土代篱,终赢来百里民心。
  
  
  

   上下联若只取第一、四分句连起来看比较顺畅地概括了梅尧臣在诗坛成就和政绩两方面,中间两分句细节刻画人物生平言论或事迹,也未离题,但跟后“足堪称”、“终赢来”搭配,有点以偏概全,所述内容相对于咏人物显琐碎,跟前后分句语意上不大连贯。
   另“重”“看”这些引领字用得也不恰当;“称”是多音字,在这里只能平声失替了。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4 6:44:54

--  

  

以下是引用一张白纸在2013-10-21 22:09:18的发言:
易字尧臣,从宦效清莲照水;
  
  
  
无亏梅姓,裁诗法老树着花。[一张白纸]

  上下联分别从梅尧臣的名和姓入手,并以清莲映水喻其为官品性,以老梅着花喻其诗文风格。这种构思奇巧独到。相对于“梅”与“老树着花”紧密的字面关联,“尧臣”与“清莲照水”就显离得远了些,好在两者品性相当可以照应。另外下联在“无亏”相对整句表意用词不准且对仗不佳,是为一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4 9:44:37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4 7:05:07

--  

  

以下是引用月光雨在2013-10-22 14:43:34的发言:
土筑爱黎墙,竹挑清心月,梅身甚比功名瘦;
诗如平淡水,文关朴素情,造诣能同欧蔡齐。
  注:欧蔡----欧阳修、蔡襄。陆游在《梅圣俞别集序》中,曾举欧阳修文、蔡襄书、梅尧臣诗“三者鼎立,各自名家”。

  
  上联引用“梅尧臣来后果断以土墙代替,并在院内植了一丛竹子”这事迹,以小见大赞扬他不求功名,为民办实事,并有若梅风骨与恶势力抗争的精神。但是就行文来说,“以土筑墙”与后面分句以物喻人风格不谐,“竹、月、梅”稍显累赘。
  下联概括其诗文风格和文坛地位,表述精准,但整句平述无余味,特别是“造诣能同”这些字都显浪费。上下联结句都显得不够精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4 8:36:09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4 8:53:55

--  

  

以下是引用冬夜絮语在2013-10-23 6:19:01的发言:
  无缘事圣君,有情恤草民,德仁施政官声美;
  锐意开思路,慧眼识学子,平易入诗文笔清。
  

   相比前面参赛句对“未遇圣君明主”的理解,上联这句“无缘事圣君”就跟梅尧臣生平比较贴切。中间分句承接得很好(“有情”可改“用心”等会好些),既然不能事君,在其位、谋其事,作为一任地方官,能体恤民情,施以仁政,一生又何憾? 只惜结句过于直白,措词也显粗拙。
   下联首尾分句还好,坏在中间分句。“慧眼识学子”估计是想说任考官赏识苏轼的轶事,但这事跟你前后分句所论没啥关系。
   整联上联前两分句起得不错,后面及下联几句就显弱不经风了。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4 9:12:44

--  

  

以下是引用醉舞秋风在2013-10-23 16:44:02的发言:
  名取尧臣 一心辅佐贤明主
  人称直讲 半世耕耘翰海翁

   此联分别从改名和职位入手,侧面描写人物某些品性和经历,比较明了。可惜立意显单薄了些。特别是即然你想诠释改名“尧臣”的用意,就不能仅仅解释一下了事,实际是他只有此愿望,后来没实现。仅仅点到为止,读者并不能领会你真正想说什么。 下联内容稍丰富些,但总觉不能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来。
   另外,作为中短联,上下联对仗略显松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4 9:13:09编辑过]

  
--  作者:聆听
--  发布时间:2013/10/24 9:27:41

--  

  出仕何曾显 仁厚温恭名自显
  行文务必深 清新朴素意方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4 13:13:14编辑过]

  
--  作者:联小道
--  发布时间:2013/10/24 19:24:40

--  

  

  与子美齐名,椽笔开宋诗一派;
  共永叔并辔,仁心惠花县黎民。
  
  1、子美:苏舜钦,字子美。
  2、永叔:欧阳修字永叔。
  3、花县:晋朝潘岳为河阳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


--  作者:长鲸
--  发布时间:2013/10/25 0:26:07

--  

  慕雅颂传楚风 笔重意新 得前人所未道
  语田家怜陶者 烛微洞隐 垂有宋亦无俦
  
  注1: 楚风,楚之风尚。此指楚辞。
  注2: 李杜当过官,几人在乎他们是否勤政爱民?题咏诗人赞其政绩,简直就是骂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5 7:06:04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5 16:47:27

--  

  

以下是引用东来紫气在2013-10-16 8:57:35的发言:
  诗为民言,韵律铿锵,廉心在腹梅直讲;
  才随誉长,风格朴素,声望超人宋后传。[东来紫气]
  

  (3楼占位补发的一联)
  
  因“诗为民言”,故“韵律铿锵”,这样可以成立。 只是“廉心在腹”有点怪怪的,人的心在胸口,怎么跑腹里了?确是奇人:),不若就“公廉在腹”这样。上联基本还好,下联就有点乱套了,“才随誉长”逻辑上不通,风格朴素就不知确切指哪方面(缺前后文支撑),“声望超人”也赞过头了,特别是梅尧臣在宋代较被推崇,明清以后应该是不被重视了,“宋后传”就讲不到点子上。梅直讲/宋后传 这种借对手法在某些时候或可,但用在这里非常别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5 17:44:27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5 17:07:06

--  

  

以下是引用聆听在2013-10-24 9:27:41的发言:
  出仕何曾显 仁厚温恭名自显
  行文务必深 清新朴素意方深
  

  仕路未曾刻意突显自我,以仁厚温恭的品德默默行事,其名声自会显赫。上联这样独到的视角来写梅尧臣值得赞赏。惜下联气势上比上联了弱了没托住。上联前后是转折关系,下联前后即无转折,也无递进,显得平淡无味。问题出在“深”字对于诗文的意义来说是个相对的概念,武断地下定论不太为大家所认可,用“深”字来说梅尧臣的诗文特点也不够贴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5 17:11:11编辑过]

  
--  作者:笑对
--  发布时间:2013/10/25 20:35:51

--  

  懒得看资料,就姓名凑一个交差:)
  梅为花中君子,姓同梅氏,吟诗作赋,当不让梅花高骨
  尧乃帝里圣贤,名唤尧臣,安民治世,自常留尧帝仁风[笑对]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6 7:09:41

--  

  

以下是引用联小道在2013-10-24 19:24:40的发言:

  与子美齐名,椽笔开宋诗一派;
  共永叔并辔,仁心惠花县黎民。
  
  1、子美:苏舜钦,字子美。
  2、永叔:欧阳修字永叔。
  3、花县:晋朝潘岳为河阳令,满县遍种桃花,人称“河阳一县花”。

  哈,初一看还以为是杜子美。:)
  联意跟前面一些作品相差不大,这就不多说了。
  上下联前分句意过近,没拓开空间,且下联前后分句没啥关联,不若“子美齐名,永叔并辔,椽笔....”这样当句自对作为上联,然后下联另做文章。
  下联后分句“花县”引用所谓潘岳典故也是多余.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6 7:52:52

--  

  

以下是引用长鲸在2013-10-25 0:26:07的发言:
  慕雅颂传楚风 笔重意新 得前人所未道
  语田家怜陶者 烛微洞隐 垂有宋亦无俦
  
  注1: 楚风,楚之风尚。此指楚辞。
  注2: 李杜当过官,几人在乎他们是否勤政爱民?题咏诗人赞其政绩,简直就是骂人。
  

   哈,注2有意思,部分赞同 :)。恰是梅公在诗坛名气不若李杜,而在从政事绩(特别是在当地百姓中影响)在其一生中的所占份量相比李杜会稍大些,所以后人谈到他常会提提这方面。本期联题是“题梅尧臣”不是“题诗人梅尧臣”,所以没必要给写联前先给贴上“诗人”标签。各参赛联是面面俱到也好,只说其诗方面也好,只说其为人处世也好都是可以的,关键是要写出亮点。
   回到本联:上联写其诗风尊崇诗经离骚,笔法凝重,立意清新,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独创的东西;下联写诗歌内容关注底层民众生活,批判现实,深刻透彻,这样的风范流传宋代难有人能与其并肩。确如注2,不讲政绩, 抓住梅尧臣之所以成为宋代诗坛重要角色一展开描述,给于自己的评价。
   总体很不错,不足之处是上下联首分句雕痕稍显;上联末分句“得前人所未道”停留在“意新”且未讲到点子上,实际上梅尧臣开创的诗风重点不在于有别于前人,而是反对宋初西昆诗派等浮糜之风方面,如果在这方面有所递进表述就会更显份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7 19:18:50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7 7:09:28

--  

  

以下是引用笑对在2013-10-25 20:35:51的发言:
  懒得看资料,就姓名凑一个交差:)
  梅为花中君子,姓同梅氏,吟诗作赋,当不让梅花高骨
  尧乃帝里圣贤,名唤尧臣,安民治世,自常留尧帝仁风[笑对]

  前有诗仙没去过天姥山就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今有老兄不用看资料,光看到一个姓名就能写出如此长联,瓦工拜服!
  上下联完全从姓和名分别入手,赞其诗有梅花高骨,政留尧帝仁风,确是很很贴近梅公品性。怀疑老兄“懒得看资料”是假,“懒得细看资料”是真。:)
  整联气畅意明,但瑕疵也不少,首分句“为”虽多音但这只能平声失替,第三分句下联完全粘了。“姓同梅氏”中这“同”得换个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27 19:31:41编辑过]

  
--  作者:水区瓦工
--  发布时间:2013/10/27 14:19:42

--  

  终评:
  
  

  第101期裁判提过联吧成联赛选题要慎重,瓦工深有同感。虽说本期题目是好题,但最终正式参赛人数不多,说明此题目吸引力不足或难度稍大了些。梅尧臣相对于唐代李杜等和宋代的苏轼、陆游等,知名度小了不少,刚拿到这题目很多人都不大熟悉或以前没听说过。瓦工以前对此人姓名也只是见过一眼,被通知做本期裁判后也是跟大家一样临时抱佛脚研习梅公介绍资料和作品。但正是知名度小的人物,就少有前人题咏过的诗联可以参照,留给大家更大的创作空间,前提是大家要深入理解人物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中抽点时间匆忙看看人物生平介绍就下笔,就只能写点不痛不痒的皮毛之物。参与一期擂赛(不管是参赛还是做裁判),我想重要的不是最终谁胜出,而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共同探讨联理的同时又能对所写之事物或人物有更深的认识理解。
  纵观本期参赛作品,大部分都受百度百科等人物介绍内容束缚,或受水之右老师守擂联思路影响,一般都不能跳出“上联写仕路功绩,下联写诗坛成就”这样的模式,当然这样的模式也不是说不好,但作为攻擂作品,你基本仿写守擂联又没多少独到之处,那胜算是不是降了不少呢? 再一个题写这样梅尧臣的历史人物,较忌直白地歌功颂德,最好融入你对这人物各方面的认识和体会,这样才能写出些深度的东西。
  虽说这次参赛作品比较少,只有十几比,但亮点也不少,在前面点评中说过的俺就不多说了。最后敲定如下优胜作品:
胜出联:
  诗誉问当年,鼎立者谁,唯永叔文、君谟字;
  嘉名传后世,情存之卷,看田家语、猛虎行。 [松下童]
优秀联:
  仙圣无缘诗老剩
  风骚有幸宛陵承 [腐儒]
  易字尧臣,从宦效清莲照水;
  无亏梅姓,裁诗法老树着花。[一张白纸]

   (守擂联也不错,只是按赛规不能入选优秀。)
  
  最后感谢联吧各位版主和领导们让瓦工执裁这么重要的赛事,俺从中受益匪浅。瓦工自知水平有限,点评时只能凭感觉捡些芝麻丢掉西瓜地乱说一通,仅作为大家参考吧。如有不到之处,希望大家体谅。谢谢大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30 4:49:06编辑过]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SQL-商业正版
国粹网 版权所有
执行时间:464.84380毫秒。查询数据库3次。
当前模板样式:[国粹模板]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