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群
-- 发布时间:2010/7/12 15:42:00
-- 热烈祝贺点横撇捺先生在联吧群英会第39场攻擂成功!
热烈祝贺点横撇捺在联吧群英会第39场攻擂成功!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守擂:一江碧水 隔岸弦歌引客思 [语非云] ====================================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千年古镇 夹岸笙歌没桨声 [点横撇捺] ==================================== 优秀攻擂句(依发帖先后排序):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六朝遗韵 夹岸丝弦乱桨声 [巴山云雨]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一方小筑 满室书香伴玉人 [侠骨丹心]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三春画舫 夹岸花香入酒樽 [蛋蛋]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满街夜市 沿路歌声伴酒香 [浦江一夫]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一间寒舍 入户清风盗墨香 [云水闲]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三间旧宅 满室诗声伴酒香 [宇宙漫游者]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千年古渡 乱世桃花逐水流 [田间] 上联: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攻擂:一江寒水 捕夜渔船伴晚钟 [把盏以歌] ====================================
附言:联句“虚实对仗”之我见(代本场综述)
——群英会第39场裁判[无为而为] 常识告诉我们,对联有“虚对虚、实对实”的对仗要求,即形成对仗关系的词汇要求做到虚词对虚词、实词对实词,一般是不允许虚词与实词互对的。对联是对称的艺术,“虚对虚、实对实”正好从词性上体现了对联的这种对称与平衡。 同样从对称与平衡的属性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把“虚对虚、实对实”的原则推广到构成联句意境的物象。我把这个推广后的原则叫做“虚景对虚景、实景对实景”。 例如本场擂句的意境就包含了三个实景:重楼、月色和灯影。我们如果分别从所有的攻擂句中找出与这三个词语对仗的全部词汇,就会发现不少句子总有一两个“心”、“情”、“愁”之类的虚景充斥其间,局部形成了虚景与实景对仗的局面,影响了上下联意境的对称。光是“客心”就前后出现了8次,所以我才会在一次点评中发出“审美疲劳”的感慨;甚至连擂主的守句也在“碧水”、“弦歌”之后硬是揉进来一个虚幻的“客思”,留下遗憾了。 再看本场点横撇捺君的攻擂成功句“千年古镇 夹岸笙歌没桨声”,其与巴山云雨君的句子“六朝遗韵 夹岸丝弦乱桨声”十分相似,最大的差别就是前者的意境由古镇、笙歌、桨声等清一色三个实景组成,而后者却有一个虚景“遗韵”。就是这个“遗韵”打破了全联的虚实平衡!因此我宁肯取有“笙-声”犯韵缺陷的前者而舍后者。当然,这也得感谢联界对“犯韵”说的遗忘和几近失传了。 顺便指出,同样是从上下联的对称性出发,擂句的三个“实景”在整句意境中的相互关系在对句时也是必须受到尊重的:“重楼”是大背景,“月色”和“灯影”的融合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事件。全句可以理解为“(面对)十里重楼,(你能看见)倾城月色融(合)灯影”。如果从这一角度去判断对句是否合格,您只要看看其与“重楼”对仗的物象有没有同样类似背景的功能就行了。不少句子这三个物象是相互独立、随意罗列的,前句第一个根本就不具有背景功能,这就是我在即时点评中言其“游离”的原因。 本场擂赛一直受到众多联友的关注,共收到81个攻擂作品,本人尽力一一做了简评。由于个人的水平总是有限的,个人的看法总是片面的,别人付出的智慧和艰辛个人是不一定能体会的,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我的唠叨总是会有联友不满意或者是有意见的。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协作,更不影响我对开心联吧一贯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我借擂句拼凑出来的一副只对不联的“对联”: 十里重楼 倾城月色融灯影 [语非云] 一方净土 遍地英雄论对联 [无为叟] 祝第40场更加精彩!愿开心联吧永远开心! 谢谢大家!再见!
[此贴子已经被曲水流觞于2010-7-12 16:16:5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