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开心联吧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293) ---- 【对联座右铭】(主持人:草野)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93&id=143755)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2 8:44:48 -- 【对联座右铭】(主持人:草野) 好的格言楹联,可以对每个人一生都起到激励和鼓舞作用,朋友们不仿将你心中的好对联贴出,供大家共同学习,欣赏. ![]() 先抛砖引玉: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此贴子已经被二月川于2009-7-28 9:51:47编辑过] |
-- 作者:笔之奴 -- 发布时间:2009/3/12 10:01:29 -- 好建议,支持! 我读书时最喜爱的一副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明/胡寄垣] 现在的一副言志联: 千锤得好剑 百梦幻灵蝶 [笔之奴] [此贴子已经被二月川于2009-3-13 9:42:28编辑过] |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9/3/12 10:26:16 --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草版此举很好! [此贴子已经被二月川于2009-3-13 9:43:39编辑过] |
-- 作者:冬儿 -- 发布时间:2009/3/12 10:27:08 --
好建议,也把自己喜欢的几联发来欣赏 无过方自慰; 让人非我弱; 反观自己难全是;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2 11:46:59 -- 以下是引用笔之奴在2009-3-12 10:01:29的发言: 好建议,支持! 我读书时最喜爱的一副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明 胡寄垣 现在的一副言志联: 千锤得好剑; 百梦幻灵蝶。----习作 ![]() ![]()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2 11:47:41 --
以下是引用冬儿在2009-3-12 10:27:08的发言: 好建议,也把自己喜欢的几联发来欣赏 无过方自慰; 让人非我弱; 反观自己难全是; ![]() ![]()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2 12:11:36 -- 以下是引用东来紫气满函关在2009-3-12 10:26:16的发言:上联:与有肝胆人共事 下联: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草版此举很好! ![]() ![]() |
-- 作者:南国红豆生 -- 发布时间:2009/3/12 13:06:13 -- 支持草斑斑的新创举!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2 14:51:08 -- 好建议!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3 9:01:42 -- 以下是引用南国红豆生在2009-3-12 13:06:13的发言:支持草斑斑的新创举! ![]() ![]() ![]() ![]() ![]() ![]() ![]() ![]() ![]() ![]() ![]() ![]() ![]() ![]() ![]() ![]() 支持啊...... ![]() ![]()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3 9:02:11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2 14:51:08的发言: 好建议! ![]() ![]() ![]() ![]() ![]() ![]() ![]() |
-- 作者:二月川 -- 发布时间:2009/3/13 9:45:42 -- 以下是引用草野在2009-3-12 8:44:48的发言: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支持!请大家按照草野版主上面的示例来发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3 9:47:02编辑过]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13 10:01:03 -- 新创举 好建议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13 10:02:40 --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 [宋/陆游] [此贴子已经被二月川于2009-3-13 10:56:49编辑过]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13 10:05:00 -- 自撰格言联 志大乾坤小 品高日月低 [绿色森林]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3 10:25:50 -- 以下是引用笔之奴在2009-3-12 10:01:29的发言:好建议,支持! 我读书时最喜爱的一副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明/胡寄垣] 现在的一副言志联: 千锤得好剑 百梦幻灵蝶 [笔之奴] 一搜: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3 10:27:33 -- 以下是引用东来紫气满函关在2009-3-12 10:26:16的发言: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草版此举很好! 一搜: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周恩来青年时代自勉联 周恩来同志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写了一副自勉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周恩来一直以此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特别是“从无字句处读书”更为发人深省。它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读书亦然。读书要在学用结合上下功夫,通过实践改善自己的组合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实用性智力,全面增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我们今天的学习是为了将来工作,工作中要“与有肝胆人共事”。窝囊废你少跟他搭帮,没本事的离他远点,他会拖你后腿,让你干不了事情。当然,你帮助他是另外一回事情。有肝胆、有头脑、有智慧的人,要找比他们强的人共事。书有两种,千百年来的精华,都写在了书上,书是知识的海洋,但知识还有另外一个海洋,就是生活。“从无字句处读书”,就是从生活中学习。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一个报告,听一个讲座,看一部电影等等,常常可以得到一份教益。要把自己的生活面打开,要像一块海绵一样拼命张开,每一个毛孔努力吸收外面的知识,充实自己。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三种东西:健康,知识,钱。钱只有花了才是自己的,不花还不一定是谁的。 [此贴子已经被二月川于2009-3-13 10:57:35编辑过]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3 10:30:04 -- 以下是引用绿色森林在2009-3-13 10:02:40的发言: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一搜: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格言联 【鉴赏】这是一副劝勉联,对联虽浅显易懂,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说上联是劝勉人们要“贵学”,那么下联“事非经过不知难”,就是强调“行”的重要性,光“学”不“行”终是无益。宋代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明周立说:“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也是此理。宋代的朱熹和清代的王夫之更把“知”“行”关系说得明白。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在《尚书引义》中云:“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且夫知也者,因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均是说“知”“行”的关系,“知”是手段,“行”是目的,不“行”,无以奏“知”之效,也无以知“事”之艰难,免不了落个“纸上谈兵”的下场。 本联用明白易懂的语言,将“知”“行”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本联在艺术上的特色是用词平淡,不事雕琢,雅俗共赏,语言自然却韵味无穷,深得孟浩然《春晓》的艺术真谛。本联对仗也工整自然,意义相对,尤其深刻、贴切,故千百年来成为劝勉联中的精品。 |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9/3/13 14:08:03 -- 以下是引用冬儿在2009-3-12 10:27:08的发言: 好建议,也把自己喜欢的几联发来欣赏 无过方自慰; 让人非我弱; 反观自己难全是; 上联:三思方举步; |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9/3/13 14:08:41 -- 好是好,能做到不易啊! |
-- 作者:东来紫气 -- 发布时间:2009/3/13 14:10:20 -- 上联只是近两年大部分时间能做到,但下联做不到!!!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14 10:40:57 -- 顶!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5 9:03:37 -- ![]() 若能杯水如名淡 应信村茶比酒香 [启功] 一搜:当代书法家启功书写的: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意思是说,如果能将名利视为杯水一样清淡,你会觉得农家的清茶胜过酒的香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5 9:05:13编辑过]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15 12:23:28 -- 敬请大家积极参与!!!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6 15:10:14 -- 静坐常思己过;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6 15:12:33 -- 以宇宙为教室; 奉自然作宗师。[陶行知]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6 15:15:31 --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郑板桥]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6 15:22:11 -- 老树着花偏有志; 春蚕食叶倒抽丝。[齐白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6 15:22:48编辑过]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7 9:00:37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6 15:10:14的发言: 静坐常思己过; 一搜: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7 9:07:02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6 15:12:33的发言:以宇宙为教室; 奉自然作宗师。[陶行知] 一搜: 江苏丰县中学 张伯忠 记得少儿读书求学时,老师对那些不思进取的落后生调侃道: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好睡眠,秋天蚊多冬日冷,要想读书到来年。几多风雨,几度春秋,身边的人和事大都淡忘了,惟有老师这首打油诗似的戏语,言犹在耳,记忆犹新。几十年来,我心中一直纳闷:为什么一些学生不珍惜美好春光年华,安心于教室读书呢? 似水流年,时过境迁。 近日偶翻资料,读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诗《春天不是读书天》,颇振聋发聩,顿有所悟,现摘录如下: 春天不是读书天:关在堂前,闷短寿缘。 春天不是读书天:掀天门帘,投奔自然。 春天不是读书天:鸟语树尖,花笑西园。 春天不是读书天:宁梦蝴蝶,与花同眠。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舞雩风前,恍若神仙。 春天不是读书天:攀上山巅,如登九天。 春天不是读书天:放牛塘边,赤脚种田。 春天不是读书天:工罢游园,苦中有甜。 春天不是读书天:之乎者焉,忒讨人嫌。 春天不是读书天:书里流连,非呆即癫。 这首诗充满童心,洋溢童趣,令人拍案称奇,击节叫绝,使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陶行知不愧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不仅躬身教育,创办“晓庄师范”,而且提出了一套与传统相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教育与实践,教育与生活相结合,反对“教死书,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提倡人们“教活书,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陶行知先生针对时弊,极力呼吁把学生从课堂教学的樊笼中解放出来,从校园的围墙和栅栏中解放出来,“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读社会人生,读自然万象。陶行知先生曾形象地把学校比喻成“一只鸟笼”,“一只放大的鸟笼”,但鸟笼和放大的鸟笼都不是鸟的家园,不是鸟的世界,鸟的世界是森林,是海阔天空。他在其著述《创造的儿童教育》中写道:“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段精彩的论述,体现了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大教育观,也是对他诗作的最好诠释。让青少年儿童在自然美中陶冶性情,修养身心,在生活中启迪心智,净化、升华灵魂,从而激发学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的自然跨越。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应弘扬光大,但可悲的是:我们的许多学校、许多老师仍把学生囚禁在校园的鸟笼里,拘囿于三尺讲台前的小天地中,使学生变成了一只只循规蹈矩、慵慵懒懒的小鸟。这是谁之过错?更为可悲的是:有些学校不仅禁锢学生的身体,还禁锢学生的思维和心灵。长期以来,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奉教本为神明,视教参为圭臬,按固定的模式一味“灌输”,学生则成为课堂的奴隶和附庸,成为委于窝巢,张口等食的软骨小鸟,只有被动接收,没有主动汲取,更不要说创新思维了。学生稍有不同意见,与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不符,就被斥为“离经叛道。”在这样的教育氛围中,学生哪来的创新,哪来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学生如果星期天或其他节假日自发组织春游,须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往往都以“安全”为借口被阻止了,学生美好的愿望化为了泡影,心底仅存渺茫的憧憬和向往。无怪我们的学生常常发出这样的感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的生活很无奈! 又是春暖花开日,又是清明柳绿时。让我们放牧童心,让青少年走进春天,拥抱自然,走向生活。其实,孩子应该亲近的又岂只是春天呢?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7 9:13:06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6 15:15:31的发言: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郑板桥] 一搜: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7 9:18:01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6 15:22:11的发言:老树着花偏有志; 春蚕食叶倒抽丝。[齐白石] 一搜: 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撝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其他文稿并手迹多卷。其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7 16:17:15 -- 草野辛苦啦!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7 16:40:57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7 16:17:15的发言: 草野辛苦啦! ![]() ![]() ![]() 请多支持啦。 ![]()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8 8:46:20 -- 干国家事 读圣贤书 [海瑞] 一搜: 海瑞自幼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树立了“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的大志。36岁举乡试为举人后,便被吏部谒选派官,初为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后升任淳安、兴国知县。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8 8:52:11 -- 举头望明月 倚树听流泉 [赵之谦] 一搜: 上联集李白诗句;下联集白居易之:拨云寻古道,倚树听流泉。 ... 題出自《尋雍尊師隐居詩》白居易之:撥雲尋古道,倚樹聽流泉。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8 8:52:36编辑过]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8 13:27:51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 作者:星语心 -- 发布时间:2009/3/18 13:32:25 -- 妙句多多,欣赏中。。。。。。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8 13:32:28 --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应观未见书 [楼荫]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8 13:38:03 -- 立志不学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何绍基]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8 15:56:34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8 13:27:51的发言: 沉舟侧畔千帆过 一搜: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沉舟侧畔千帆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8 15:57:25 --
以下是引用星语心在2009-3-18 13:32:25的发言: 妙句多多,欣赏中。。。。。。 重在参和........... ![]()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8 16:00:34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8 13:32:28的发言: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应观未见书 [楼荫] 一搜: 门前莫约频来客. 座上同观未见书. 此联以“频来客”,来比喻俗客,故不愿约;但若获得奇书则必邀懂得欣赏者同观。 此联为【宋】楼钥所作。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8 16:03:42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8 13:38:03的发言:立志不学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何绍基] 一搜: 立志不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立志須如三古盛;爲書自起一家言。 立志須存千載想;閒談無過五分鐘。 立身以至誠作本;讀書以明理爲先。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18 20:36:20 -- 敬请大家积极参与!!!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9 9:07:36 -- 文如秋水尘埃静 诗似春云熊度妍 [刘石庵] 有请方家来释疑 ![]()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9 13:35:32 -- 书因鸟迹方成篆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19 19:32:52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19 13:35:32的发言: 书因鸟迹方成篆 一搜: 字画之始,因于鸟迹,仓颉循圣,作则制文。体有六篆,要妙入神。或象龟文,或比龙鳞,纡体效尾,长翅短身。颓若黍稷之垂颖,蕴若虫蛇之棼緼。扬波振激,鹰跱觯鸟震,延颈协翼,势似凌云。或轻举内投,微本浓末,若绝若连,似露缘丝,凝垂下端。从者如悬,衡者如编,杳杪邪趣,不方不圆,若行若飞,蚑蚑翾翾。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艺理论史上的一部奇书. 大海欲观龙起处 高冈会有凤鸣时 书因鸟迹方成篆 文是龙心不待雕 文章奇古原西汉 诗律精深祖后山 高山仰止疑无路 曲径通幽别有天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19 20:38:58 --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20 15:02:54 --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0 19:22:45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20 15:02:54的发言: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陆游] 一搜: |
-- 作者:联海学泳 -- 发布时间:2009/3/21 14:35:46 -- 从参加工作之初至退休,先后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压在台板下,立在办公桌前的联句有: 1 三思方举步 百折不回头 2 以身作则 与德为邻 3 不息身方健 无私心自宽
4 勿饮过量之酒 莫贪无义之财 5 利名淡似水 事业重于山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21 14:54:33 --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韩愈] |
-- 作者:联海学泳 -- 发布时间:2009/3/21 14:59:24 -- 我曾自题一联, 退休时,得到上下级公认: 认真做事 清风两袖 诚信待人 正气一身〔联海学泳〕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21 16:18:46 -- 敬请大家积极参与! |
-- 作者:联海学泳 -- 发布时间:2009/3/21 16:45:20 -- 松高枝叶茂 鹤老羽毛新〔爱新觉罗。玄烨〕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1 19:12:55 -- 三思方举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1 19:24:41编辑过]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1 19:19:48 -- 以身作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1 19:24:08编辑过]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1 19:23:42 -- 不息身方健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1 19:27:01 -- 勿饮过量之酒 利名淡似水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1 19:29:21 -- 以下是引用绿色森林在2009-3-21 14:54:33的发言: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唐/韩愈] 一搜: 劝学联.这一联句说明了一个人勤奋的重要性。只有多思一点,多想一点,多学一点,日积月累,就会变成一个聪明的人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1 19:30:55 -- 以下是引用联海学泳在2009-3-21 14:59:24的发言: 我曾自题一联, 退休时,得到上下级公认: 认真做事 清风两袖 诚信待人 正气一身〔联海学泳〕 自勉联,好联!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1 19:39:29 -- 以下是引用联海学泳在2009-3-21 16:45:20的发言: 松高枝叶茂 鹤老羽毛新〔爱新觉罗。玄烨〕 一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1 19:39:55编辑过]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22 0:46:02 -- 顶! |
-- 作者:绿色森林 -- 发布时间:2009/3/22 14:57:55 -- 再顶!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2 18:56:46 --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明.王夫之]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24 21:39:28 -- 顶! |
-- 作者:溪谷 -- 发布时间:2009/3/25 15:32:17 --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陈毅] 注:此联为1921年底,陈毅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四川乐至老家,所写春联。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3/26 8:28:08 -- 以下是引用溪谷在2009-3-25 15:32:17的发言: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 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陈毅] 注:此联为1921年底,陈毅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四川乐至老家,所写春联。 伟大革命家的胸怀! |
-- 作者:明月天涯 -- 发布时间:2009/4/2 9:56:21 -- 莫嫌老圃秋容淡, 最爱黄花晚节香。--孙中山 |
-- 作者:明月天涯 -- 发布时间:2009/4/2 10:05:35 -- 望崦嵫而勿追 恐鹈鹕之先鸣--鲁迅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2 10:18:01 -- 以下是引用明月天涯在2009-4-2 9:56:21的发言:莫嫌老圃秋容淡, 最爱黄花晚节香。--孙中山 一搜: 此联系孙中山先生引用古诗人诗句改写成联,题山西省太原市文瀛湖公园联。1912 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 10:20:28编辑过]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2 10:23:17 -- 以下是引用明月天涯在2009-4-2 10:05:35的发言:望崦嵫而勿追 恐鹈鹕之先鸣--鲁迅 一搜: “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是一副集句对联,由鲁迅集 屈原《离骚》诗句而成。《灯影书香》说:许寿裳在一篇记述鲁 迅居京生活的文字里,提到西三条胡同寓所的壁上,桂有一副乔 大壮所书的集骚句对联,文云:“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鴂之先鸣 !”他说这是鲁迅先生“表明格外及时努力,用以自励之意”。 望崦嵫而勿迫——“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羲和: 神话中太阳神的驾车者。弭mǐ节:放慢行车的速度。崦嵫yānz ī:神话中太阳所入之山。迫:近。恐鹈鴂之先鸣——“恐鹈鴃 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即杜鹃,鸣时百花皆 谢。意思是我恐鹈鴃以先春分鸣,使百草华英摧落,芬芳不得成 也。(以喻谗言先至,使忠直之士蒙罪过也。)“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集自《离骚》。“崦嵫”集句联“望崦嵫而 勿迫;恐鹈鴂之先鸣”,有抓紧时光,及时努力之意。疑问:迫?还是追?。。。。。。。。。。请方家释疑。 ![]()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 10:31:22编辑过] |
-- 作者:疏影斜窗 -- 发布时间:2009/4/4 1:21:46 -- 好创举!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4 7:50:16 --
以下是引用疏影斜窗在2009-4-4 1:21:46的发言: 好创举! ![]() ![]() ![]() 我也来贴一个: 眼里有尘三界窄 心头无事一床宽 一搜: 三界是仙界、人界和冥界,玩仙剑奇侠传4知道的。 查了一下,这个应该对了“禅宗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眼睛里要是有事,心中就有事,人就会看得“三界窄”。三界是什么?前生,此际,来世。只要你眼里的事化不开,心里成天牵挂着,你就会把前生来世、上辈子下辈子都抵押进去。但是,如果你胸怀开 朗,心头无事,用不着拥有多大的地盘,坐在自家的床上,你都会觉得天地无比宽阔。” |
-- 作者:槛上快活人 -- 发布时间:2009/4/7 1:03:44 --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7 14:36:24 -- 以下是引用槛上快活人在2009-4-7 1:03:44的发言:
王恩洋(王赐川) 1897年生,四川南充人,字化中。1919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印度哲学,后在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研究法相唯识,1925年在该院任教。此后十几年主要从事教学和著述工作。1942年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1957年出任中国佛学院教授。1964年在成都病逝。通内外学,精通法相唯识,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疏》、《唯识通论》、《心经通释》、《佛学通论》、《人生学》、《人生哲学与佛学》、《起信论料简》等200余篇(部)。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变的时代,也是伟人辈出的时候。在中国佛教里就出现了太虚大师和欧阳竟无一代巨擘,他们对佛教的最大贡献是推动了佛教和佛学研究的发展,开办了新式的佛教教育,并且培养了一大批新人。在这些新人中,王恩洋先生就是一名比较突出的人物。 王恩洋(1897-1964),字化中,四川南充人。 1912年就读于南充中学;1919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梁漱溟先生研习印度哲学;后经梁漱溟介绍,1922年到南京金陵刻经处从欧阳竟无学法相唯识,后协助欧阳先生办法相大学,任教务长,主讲法相;1927年回到南充,创办龟山书院,设初中高三个班,接纳僧俗学生,讲授儒学、佛学等,提倡“教育兴国”;1942年于四川内江圣水寺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发行《东方文教丛书》丛书和《文教丛刊》杂志,撰写并刻印出版了大量的著作和文章;解放初先后任川北行署参事室参事、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参事;1957年赴京任教于中国佛学院;1961年因病回到成都;1964年于成都病逝,享年64岁。生前内外学兼通,尤精于法相唯识。撰有各种内外学著述近200余本(篇),字数多达400万之富,为我国现代著名的佛教学者。比较重要的著述有:《唯识通论》,3.7万字;《〈大乘起信论〉料简》,2.2万字;《大乘非佛说辩》,1.4万字;《成唯识义》,1.2万字;《佛学概论》(初辑),9.5万字;《佛学通释》(上)6.5万字;《八识规矩颂释论》,3.2万字;《二十唯识论疏》,3.4万字;《世间论》,5.1万字;《老子学案》,2.4万字;《说无垢称经释》,15.1万字;《摄大乘论疏》,16.2万字;《人生学》,33万字;《法相学》,5万字;《论语新疏》,20万字,《孟子新疏》,15.8万字;《教育改革论》,1.1万字;《人生哲学与佛学》,1.8万字;《心经通释》,5万字;《新理学评论》,6.7万字;《孔子学案》,17.6万字;《实有真空中道了义论》,2.5万字;《五十自述》,4.7万字;《金刚经释论》,4.2万字;《大学新疏》,2.8万字;《荀子学案》,16.4万字;《新人生哲学》,6万字;《因明入正理论释》,7.3万字;《儒学中兴论》,6.3万字;《人生之路向及人物之类型》,6.3万字;《名学、逻辑与因明》,1.1万字;《评新唯识论者之思想》,3.2万字;《周易之哲理》,1.2万字;《论诗经之艺术》,2.2万字;《论世界大战与人类前途》,1.5万字;《论中国建设之道》,1.8万字;《大足石刻之艺术与佛教》,2.9万字;《知识与文化评论》,1.7万字;《佛教概观》,2.9万字;《玉宝川新传》,3.5万字;《瑜伽宗综述讲义》,6万字;《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疏》,44万字;《论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3.4万字;《论中西文字之优劣》,0.8万字;《王恩洋诗选》,1万字;《无常诸行的宇宙》,0.6万字等等。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7 14:37:24 -- 以下是引用槛上快活人在2009-4-7 1:03:44的发言:
一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他们误解佛法是消极自了的。今把此经判分七段,用白话来逐字逐句解释,使世人明白空的真义,不至误会造业。由此断一切苦厄,并可发大悲平等心救世,证明佛法在社会上的大用,实是开发世界大同唯一的法宝。 【般若】 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 【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 【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多】 是上面的意思。到彼岸之上,才是究竟。现在假分五步:第一步在此岸;第二步入流,是下了渡船了,是初发心的人,亦是初果罗汉;第三步是中流,船在河中间,如声闻缘觉;第四步到了彼岸,是十地以下的菩萨,终不是究竟;必第五步上岸,“多”舍去了船,即是舍去了法见,扫除了执心,斯是了无挂碍的等觉菩萨和佛。 【心】 心是什么?是个影子,不能说有,不能说无:所以无形段,不过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对起了认识,叫做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是集起的。就是心同外境集合而缘起的幻影,即名幻心;心中起的道理,叫做幻法;执住个幻我成个幻见,于是成熟了,就有六道生死。但造成这个生死的是幻心,要开般若智慧了脱生死的,还是要用这幻心;成到佛(涅盘),也是用这幻心,你既然知道是幻的,那么就有幻心造成幻法,一切人事等等,六道生死涅盘,还不是一样是幻的?由此可觉本来没有生死,都是冤枉造作。既无生死,就用不着涅盘了,所以说诸法空相,涅盘生死等空华,即是此意。但又为什么分真心妄心呢?这是不得已而替初学的人说,其实心,根本不有,不可得,又分什么真和妄呢?不过幻心不能除,人事上一切的幻用不能废,所以权分真心妄心。真心是无心之心,何以叫无心之心呢?即是不起念时,而见闻觉知仍旧了了,却无分别,寂然不动的,此是真心;如一起了念,分别人事,而可以心不颠倒,亦不逐境流浪,顿然归到无心本位,此还是真心。至于念念流浪,不觉渐渐入了迷途,此名妄心,但本体勿失的。这部心经,就教你凛觉的法子,用智慧观照什么是心?什么是苦厄?又如何回归到清净寂灭无心之心的本位?所以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经】 有许多意思:如“路”,指示我们回复真心之路的;“法”,一切方法;“贯”,贯通前后的义理;“契”,契合各人的机,各事的理,有这几种解释。现在二百六十个字,是文字般若,指示我们观照般若的方法;照此去做,实证实相般若的究竟,总不出众生心行中事,所以经是完全指我们自身而说的。 此经共有七个翻译,这是唐朝三藏大师玄奘所译,文是简单的,义是深奥的。虽有七译,意义是一样的。读经当重意义,不可徒在文字上死执。此经是替大乘菩萨登佛位说的,表至高无上的佛境,意境只有自己晓得,说不出的,所以叫做无字真经。并不是真的无字,愿学人自己领会自己的境界,到了如何地位;至于佛的境界,却不是二乘人或十地以下的菩萨可以测知的。我们东土人,大乘根器多而厚,所以不论男的女的,识字不识字,都喜欢读这个经;譬如人闻香,个个人知道香味好,但多半不知道是什么香;而受薰是平等的,所以不可思议。以上释题竟。 【观】 定下了心,运想那个道理叫做观。这个观,是已证到果地圆成的妙观,不是因地初修作观的观,是大自在观,般若的大机大用已经启发,心无能观,亦无所观,是能所双忘的妙观。 【自在】 是无可无不可的自在,不是自由。自由是不肯受拘束的,但环境不如你的意思,便苦了。独有自在,是到处能安,自然地不受环境所困,一切好坏随缘;乐亦不喜,苦亦不恼,知道他是本来空,自己有主宰的。这个自在,是指大自在。 【菩萨】 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能自己觉悟,再能觉悟人的谓之菩萨;所以是人天的导师,为三界的善知识。三界是:(一)欲界,由人的一部分下至五道;(二)色界,指天道;(三)无色界,指禅天;总是在六道中。菩萨分在家,出家,地前,登地,十地等觉,最高是一生补处菩萨,就是佛退位后,他来接位的,如此土的弥勒佛,西方的观世音大士。这个菩萨,是指十地等觉将登佛位的大自在菩萨。 【行】 心行,心中起种种妙观妙行的大用,作种种自利利他二事业。 【深】 不是深浅的深,是不可测量的意思,圆遍广大,究竟无上的妙行。 【般若波罗蜜多】 上面已经解释过了,就说菩萨的功行,已到究竟地,登彼岸之上了。 【时】 这时字关系甚大,显明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正是果位的时候,已经断除一切烦恼,度尽苦厄,没有挂碍的了。在下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之后的意境,点明大自在的光景,不可草草。 【照见】 朗然觉照,彻见无余的意思,是无功用的功用,毫不著意的觉照,心神会通的了。 【五蕴】 指色、受、想、行、识,这五事蕴结不分,叫做五蕴。此言心和外境相蕴合,统名曰色。一个色字,包括五个字在内,并且包括外面一切一切有相相形形色色,内面无相相思想方面都在内。外境原是色,而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是色;外色和内色接触了,就有个受;既受了,就要去想象他,这是想;想到了,心中一行转念,这是行;转出那知识来,就是识;所以受想行识四个也还是色,总是幻心幻起的作用,成就种种的幻法。这个五蕴,是众生造孽受苦成立六道生死的资本,但也是开般若,除习气,度苦厄,了生死的工具,也就是佛菩萨成大觉度众生的工具。同要用五蕴,只是佛菩萨能照见本空,可以善用,不被所转,众生反被所缚;是在觉不觉,明空不明空之别,不要指定为不好的东西,反生了偏见。 【皆】 统统包尽无余,就是一切的意思。不但人空,法亦空,连照见亦空,因为照见亦是五蕴,所以称皆。 【空】 世上的人,往往不明白空的道理,笼统说:空就是没有了。不知“空”有空间、虚空、空相、空义种种的分别。今分为两种:一空相,是有相的,如空屋,人满了,空相破了,所以“有”与“空”是相对的,这就是世人说的没有就是空了。经上另有十八空义,不必尽说。 至于佛经上所说的“空”,是空义,是性空,是本来空,是与一切万有相和合的,不是相对的,不是没有的,是有而空的。要明白这个空的意义,先得明白几点:所谓宇宙间一切形形色色,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下至一切用物、植物、动物和我的身体,都是有相相;还有我的思想、道理、人事、人情、喜怒哀乐,都是无相相;一切包括在内,总名曰色,在因地上总是空的。因为以上一切色,寻不出一件是有独立自性的。第一说有相的:拿布来比,布没有独立自性,变成为布的,须依于纱线而成;纱线不能自为纱线,必待棉花;棉花不能自有,必由种子;种子不能自种,必赖人工天时地肥等等。不必分析开来才空,在未成布成纱前,及正有布有纱时,他的本身是由众缘和合而成;因为是因缘生,所以无有实体,求其究竟相,毕竟不可得,身体亦是如此。所以一切一切,无自性,无实体,因缘生,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第二说无相的:拿心来说,心是什么?根本是不有,但只集起的是心。譬如夏天凉爽的席上,人睡得甜美之极,这时候便没有我,没有心;忽然蚊虫咬了一口觉得了,这觉得的便是蚊虫和我集合而起的心。此外一切都同此理,所以心也是无自性,因缘生,无实体,不可得的,所以是性空。因此物和心,无一不是空。但是有而空,是幻有的,这是性空,和一切一切分不开的;不是心物之外另有个空,也不是这个是空,那个不是空的。所以说到色,即不能离开空;说到空,就不能离开一切色。但要认明却是缘生幻有,又须切实知道这个空是因地本来空,是性空,非眼耳可以见闻,其义实空。 既决定知道一切一切是本空而幻有,那又何必执取当他是实呢!但世上一切人事,如何可废,我仍随缘应付;不是麻木无心,只是勿住,行云流水的到处自在,这才是真心空。佛说空是这个道理,世上盲目妄加批评,岂不可惜!世人果能明空,自然心勿执取,那贪得心,嗔恨心,痴迷心,自不会深入,天下没有极端的争夺了。佛法岂不是社会上最大的利益,有什么迷信可说呢!又修行人往往有口头禅,说:“莫著了空!”这是怕他执著空见,正因为他根本不曾明空,总在空有二见上作道理,格外搅扰不清了。所以明空则破色,破色则心空,这是断苦厄的第一法门! 【度】 超脱的意思,就是登彼岸之上,法见都净了也。 【一切】 包罗所有,净尽无余,凡有相无相,人我法我种种苦厄,尽包在内。 【苦厄】 身上的痛苦,心上的不安,有相无相,粗细微细,都是苦厄。其实全由心起,我果无心,苦在何处?心果无见,厄在何处?不是不知,不是不受;因为有智慧知道本来空,能够知而有若无知,受而等于不受;譬如两个人同时受苦,一个挡不住,甚至苦上加苦,因苦成病;一个却无所谓,心不著意,便无苦厄了。 以上四句判为总持分,是第一段,总三藏十二部经一切法,持无量义,亦是此经纲领。通了这四句,就明白心经宗旨了。照此做去,自然度苦厄,了生死,出三界,成佛道,绰乎有余的了。凡不明心要的人,总在文字上会,不肯从自心上会;弄得没有办法时,只好今日求佛,明日求法;下此者,求福报,求神通,死要一个有相的凭据,离佛道更远了。深入迷途,岂不可痛! 【舍利子】 佛弟子的名字,即是舍利弗;在声闻乘中,他是智慧第一。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首四句实是一个意思,总是说色空不二的道理。初说不异,说没有两样的,还是方便的说;后说即是,是说就是一个,不能分的,是究竟说;斩金截铁,毫无犹豫。色一个字,不单是代表五蕴,连外面宇宙万有形形色色都包在内。因为宇宙万有,就没有离了我的性海,浑同一体,尽是色;而我的受、想、行、识,是无相相,也是色。这内外两种色,都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性空。现下虽是幻有,毕竟不可得的,所以即色即空,并不是色之外另有个空。参透上面所说的空义,就知道这个意义了。所以心的形形种种,亦是五蕴流转;而色的形形种种,全似空华的乱起乱灭,如电影的一幕一幕,总是有而不可得。你莫把这四句看作玄妙,实是极普通极寻常的道理。你只认明“一切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所以是性空”。不但色如是,受、想、行、识四蕴也如是;不但五蕴如是,宇宙万有的有相相,和下面一切法,如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万行的智得等,是无相相,一切皆复如是的性空。但是凡夫执有,所以说色不异空;二乘又执空,所以说空不异色;还有菩萨未曾会通不二的,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总是破他们的法见。倘明白法见也是本空,就了无挂碍的了。 以上七句判为色空分,为第二段,用以会通色空不二的道理。 【舍利子】 此时要点到本来上,在紧要关头了,故又呼其名而告之,是郑重的意思。 【是诸法空相】 法是什么?是心影,是心中缘起的种种道理。如果没有对象,也就没有心没有法了,所以是因缘生、生而不生,无自性,无实物,不可得,本来是空,不是造作出来的空。古人说: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既是幻,法岂是真!诸法是说一切法,就是一切心。世上的人,总是以心缘心,以法缘法,不知本空,遂当他实有,彼此固执住了,争执就此多了。这个相字,应作义字解,下面正点到不生不灭的原理。 【不生不灭】 佛经上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这一句,须知宇宙间一切一切连我的思想五蕴等等,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一切是:(一)不自生,如上面说布不能自生为布,是无自性的,须赖众缘和合而生。(二)不他生,不是单靠他缘,还不能离我这个布,所以也不是他生。那么是(三)共生的了?不!也不是共生,因为两面也都是缘生,两无实体,只是一个偶合,所以也不是共生。(四)不无因生,现在的假相,似乎是生,但必由因成果;没有可以成布的因,就没有成布的果。以此类推,一切一切是不生的,现在虽有相,终是生而不生的。既不生,即不灭;但现在的假相,却有个假灭,只是不自灭,如布烧成灰,布不能自烧;不他灭,虽有火烧,终不能离了布;不共灭,不无因灭,都是一个理,可以推想得到的。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为不生不灭,所以垢净、增减、长短、是非、好坏、来去,一对一对的都是因分别而缘生,统统是幻有不可得,所有的相,本来是空相;因世事无一不由相对而成,苦恼也由相对而立。倘知根本是因缘生,无自性,无实体,不可得,根本是生而不生,不过暂时有这个虚妄相,那又何必执为实体呢?既不执有,亦不废有;即一切法,离一切法;既此用,离此用;心如长空万里,包罗一切,自在无住,此是诸法空相的本来面目,亦即无心可心的本来面目。但众生久已不知的了,有全不知者是六道众生,半知者是二乘,知而未彻者是菩萨,都是有挂碍。所谓有五部,有此岸,有入流,有中流,有彼岸而未登岸上种种。以上五句,判为本来分,为第三段,修行人最要紧是这一点,切勿忽过。 【是故】 此是决定的口气。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既明白了空中的道理,那么空之中还有什么实体可得呢?这“无”字有两个解释:一是无有,是根本不有的意思。二是毋的意思。因为现在虽有幻相,但毕竟是无,毋庸执取以为实有而生法见,添许多烦恼。所以五蕴(色、受、想、行、识)、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十二入,再加上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共为十八界,都是不可得;因为是缘生的,无自性的,无实体的,不可得的。然而人既有此幻身,自有幻心作用,不能断灭;佛菩萨也要用以度众生,救世间无量苦,我人正要用此以开般若,了生死,出三界,不过圣人明白本来空,所以无法执;众生迷了,遂生颠倒,这是众生的大挂碍。因为地狱众生,挂碍在具足多分贪嗔痴,鬼道挂碍于多分的贪,畜道挂碍于多分的痴,魔道挂碍于多分的嗔,人道挂碍于半分的贪嗔痴,天道挂碍于少分的贪。这贪、嗔、痴三毒,都由六根六尘六识而起,只一空字可以化除一切烦恼挂碍。化除了,当下即是菩提;所以烦恼菩提,同是这个东西。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这是缘觉(即辟支佛,是不曾闻到佛法而借因缘觉悟的)执取十二因缘法而生挂碍,他不知道诸法空相。既说是因缘,可见是缘生不实,但伊不能明空,被法见缚住了,不得自在。那十二因缘即是:一、无明:是过去的根本烦恼,只要碰到缘就动了。缘就是转下去的意思。二、无明缘行:行是行动,做种种或善或恶的行业。三、行缘识:由于过去的行业,而起现世受胎的一念,是因认识而成为果的。四、识缘名色:在胎中已有形体而有名色。五、名色缘六入:是六根具足,可以和六尘相对的了。六、六入缘触:是出胎后对于一切有所接触了。七、触缘受:接触之后,就受苦受乐而生种种感觉。八、受缘爱:如成年以后,就有强盛的爱欲。九、爱缘取:有了爱欲,就想去取得,心去四面驰求。十、取缘有:取得就有了,是有业成就的果位。十一、有缘生:这是成立了,生生不已,转入未来。十二、生缘老死:有生就有灭,一切本是梦幻泡影,终必变灭,老死是这一段生死的果。但只是无明未灭,再来一转,生生世世转辗不已,遂有六道轮回,总是无明作祟。乃至两个字,是由无明跳至老死,中间略去十位。这十二因缘,位位都依据无明作主,不知皆是妄心幻法缘起,根本无有。尽者,极也,就是无之极也,言无亦无有也,是绝对不可得的意思。所以无明非有实体,如空中华,梦中事;梦中非无,及至梦醒,了不可得。可惜众生不能断无明,缘缘而下,无有穷期,无非是惑业苦。缘觉虽已悟到十二因缘,原是假有的一合相;但以为是定法不移,所以法见不净而生挂碍。 【无苦集灭道】 这是声闻执取四谛法,而生挂碍。苦、集、灭、道,是名四谛,就是四种重要的道理。苦是身心逼迫不安。众生身有三苦:老、病、死。心有三苦:贪、嗔、痴。后世有三苦:地狱、鬼、畜生。更有三灾八难苦、坏苦、行苦、苦苦、不知足苦、不安命苦、心无寄托苦,这是苦谛。却是三界六道生死苦果,无不由心和境集合而成,这是集谛。灭是消灭的意思,断一切苦,归到清净寂灭。因为结业既灭,则无生死的患累,这是灭谛。但要灭除那集合的诸苦,必得有个道理,道是正道;做到正道,必要助道,助其离一切苦,到涅盘乐,这是道谛。声闻执此法见以为究竟,所以分段生死,或者可了,变易生死却不易了。倘明本来空,知此四谛法,不过一时的缘生;不但是果上色空,实是因上色空,不必执取,便无挂碍了。 【无智亦无得】 这是菩萨的挂碍。菩萨执取六度万行诸法,以为确有智慧可得,有众生可度,有佛可成,心中不免具此波罗蜜的行相,微细的法见不曾净,所以不到究竟涅盘地。从前阿难问佛如何是烦恼地狱种性?佛说行六波罗蜜行是烦恼地狱种;如我能布施,因见他人不肯布施而生厌恶,是烦恼地狱种;我能持戒等等,因见别人不能持戒等等,心生厌恨,是烦恼地狱种。这就是弥陀经上说的见浊,是名染法,染糊涂了。况且有智无智,都是幻心作用,分别为二。同是性空,更有何法可得?世尊昔在燃灯佛所得佛授记,成无上菩提,世尊当时并不取以为胜,因为知道性空!实无少法可得,不过名为菩提而已。所以菩萨必到法无我的时候,才是挂碍净尽。 【以无所得故】 这是总结一句,极言上面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法、六度智得一切本空,仔细推求,实无所得。以上十三句判为法用分,为第四段,说空了之后,般若法用自然启发,也不受法缚了。 【菩提萨埵】 简称就是菩萨,此指已登佛位的明心菩萨,又名开士、大士;又萨埵译为精进勇猛,堪以荷担如来事业的人。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他因为依自性的金刚般若,能够超登彼岸的缘故,所以有下面实证的受用。我们应该知道修行不是图利,更不能图名,名利是生死最毒的药;名利的心不死,永无出头的日子。因此因地要正,总要在自性上打算,老老实实,真参实究,决不要在神通奇特,出语玄妙上求,丝毫挡不住生死的。菩萨尚不能离开般若,何况我辈,离了般若之外,更有何法?这是成佛的根本条件,肯向这条法上走的,才是有智慧的人,此生决可成就。 【心无挂碍】 这个心,是毫无挂碍,人空法空,寂灭轻安的大自在心,视世间出世间一切一切皆量等虚空,无有边际,包罗万有,了无挂碍。心且不有,挂碍何依?苦厄安在?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心里既是净空无见,白天没有想象,夜间自无乱梦,正如千眼千手,圆照十方,岂有颠倒?凡人恐怖,先有一个得失心,就是有我的果,正是六道生死的种性。如能心空法空,登于佛位,两个生死已了。菩萨再来世间,是大悲愿力,不是业力,自然没有恐怖,颠倒梦想,都远离了,到了生灭灭已,寂灭为乐的境界了。 【究竟涅盘】 这涅盘是清净的意思。二乘人是有余涅盘,不是究竟;这究竟涅盘是佛位,名为无余涅盘,连涅盘亦不可得。所谓成了佛,也没有成佛的法见。本来涅盘是对生死说的,既本来没有生死,亦安有涅盘,不过同是个假名罢了。这是菩萨的果德。 【三世诸佛】 无论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统包括三世一切诸佛,不问已成未成,都是一体平等。须知释迦弥陀是果上佛,我和六道众生是因上佛,性自平等,所以不可自弃,也不可轻人。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也无不由此法门而得无上菩提。一切大智慧,无不由自性佛母所生,生是启发的意思。这个得,正是无得之得;必得心中了无所得,然后本来的面目斯得。此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寂然不动,而妙用恒沙,由此启发,这是佛的果德。阿耨多罗是无上,三藐是正等,三菩提是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是言佛的意境。你想连佛也不能离此法门,众生岂可自外,另觅途径,岂非颠倒!所以不自求而他求,都是因地不正,适以自误! 以上十句判为果德分,为第五段,是说到果德地位,一切挂碍才算净尽,才是究竟涅盘,都赖观空成就,并无别法。又以上可算是上半部心经,专说此法无实。下面再翻身过来说个无虚,金刚经说:“此法无实无虚。”要人不要执实,也不要执虚,正显般若无住的妙用。若再深一层讲,心既不有,法于何依?既没有法,更谈不到无实无虚的了。所以说,涅盘生死等空华。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以下是转入无虚,点明一知字的妙用。这知字是灵照觉知,表明悟后的意境,仿佛是转而为有;不知这知字也是法,也是性空,一时的缘生,暂时的法用,即是知而无知,生而不生;所以不明无生的道理,就不能证知真空的道理。前说一空字,是般若的体;此说一知字,是般若的用。所以表般若的至德,无可形容,无可言表;至此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惟有神会,惟有赞叹,正是冷暖自知的时候。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这六句是赞叹的辞句。咒是密意,以决定如是曰咒,如军令严速曰咒。以无所不包谓之大;以无所不通谓之神;以无所不照谓之明;以无可比对无可再加谓之无上;以毕竟平等谓之无等等;空不偏空,有不著有,于寂灭无住的性体中,能启发恒沙妙用。六祖云: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前为无实之体,此为无虚之用;故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你想世上的人,没一个人没有挂碍的痛苦,哪一个人能离了佛法,佛法又何曾迷信呢! 以上七句判为证知分,分第六段,要亲证才知这个境界,不是靠文字可以得知的。所以得知的必须要真参实究,从自性上用功,经是不过借来考证罢了。总之,心通才是最大神通;但心不空就不能通,不通就不能明,不明则一切智慧被无明所覆,不能启发。这一分是说心到了真空的境界,自然有许多力量;不是有苦再除,却使一切苦厄无所依附,根本无苦厄的了。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梵咒本来不许翻译的,因为怕持的人着了解释,反而添知见,心乱了。但此经是自利利他的,终不能忘记众生,离了大悲本愿。姑将咒义略述一二:揭谛揭谛,是说度过去呀!度过去呀!波罗揭谛,是向彼岸度过去呀!波罗僧揭谛,是彼岸大家度过去呀!菩提萨婆诃,是速速证到菩提呀!以上六句判为秘密分,为第七段,只有自己知道,没法出口的意思。 佛说的三藏十二部,总是说个心,这心经是说心内精华。大凡人有七个心,每每自己不知道的,那六个是六道心,每日流转勿停;忽而天道心,忽而人道心,又忽而三恶道心,总是无主的逐境流浪心。下等的人,并且不知道什么是叫做心,中等的人才知道善心恶心的分别心,上等人是多有向上的心,可以得人天的好果。还有第七个心是空心,是无上的心,是无住的心,是有主的心,是清净自在的心;这个心不是修证到是不会知道的,连二乘人和权乘菩萨也不会知道的。佛说:微生虫到处可去,只是火里不能去。众生的心到处可缘,只是不肯向般若上去,就是不知道那第七个心。这个心是出世的心,明了这个心,去成佛就不远了。众生在此岸,是六个心,超登彼岸,便是那第七个无心的心,正是毫无挂碍的心了。但人不从六个心上下手,就不能出世,要从烦恼上参透,挂碍上打开,方可成佛。譬如人已落在泥坑里,必要从泥里拔出来,所以世法正是出世的资粮。人先要明白烦恼是什么?还是我的六个心。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0 15:35:43 -- 既性: 自闭桃源称太古, 闲从李杜读诗书。 (上句源自别处)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0 18:41:05 -- 以下是引用天真阁主在2009-4-10 15:35:43的发言:既性: 自闭桃源称太古, 闲从李杜读诗书。 (上句源自别处) 一搜: 在毛泽东所在的第八班教室的墙壁正中央,杨昌济亲笔书写了一幅对联———“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以此抒发他决心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培养经国济世之才的激越情怀。 杨昌济,字华生,又名怀中,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石蕴玉则山朗,水含珠则川媚,人因览读诗书而成为万物之灵。于是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品读诗书让我领略到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妙。 天真阁主联友好雅致。只是下比太古与诗书,略宽,但是瑕不掩玉。品联中感到,先生是老教师,老教授吧?欢迎常来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 ![]()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0 19:05:46 -- 以下是引用草野在2009-4-10 18:41:05的发言: 一搜: 在毛泽东所在的第八班教室的墙壁正中央,杨昌济亲笔书写了一幅对联———“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以此抒发他决心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培养经国济世之才的激越情怀。 杨昌济,字华生,又名怀中,1871年4月21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清泰都隐储山下的板仓冲。因世居板仓,所以杨昌济后来被人称之为“板仓先生”、“板仓杨”。 石蕴玉则山朗,水含珠则川媚,人因览读诗书而成为万物之灵。于是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 ...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品读诗书让我领略到了唐诗、宋词、元曲的精妙。 天真阁主联友好雅致。只是下比太古与诗书,略宽,但是瑕不掩玉。品联中感到,先生是老教师,老教授吧?欢迎常来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 ![]() 谢先生谬先赞,此等拙作,也只是班门弄斧罢了。学生正岁及弱冠,先生不弃,就称一句小友吧,还望先生以后多多指点,让学生得以进步。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0 19:34:15 --
以下是引用天真阁主在2009-4-10 19:05:46的发言: 谢先生谬先赞,此等拙作,也只是班门弄斧罢了。学生正岁及弱冠,先生不弃,就称一句小友吧,还望先生以后多多指点,让学生得以进步。 后生可畏,能者为师,知识不以年龄作尊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0 20:30:09 --
以下是引用草野在2009-4-10 19:34:15的发言: 后生可畏,能者为师,知识不以年龄作尊卑。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 ![]() 老师说得是。不宜妄自菲薄,学生记下了。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1 18:55:35 --
以下是引用天真阁主在2009-4-10 20:30:09的发言: 老师说得是。不宜妄自菲薄,学生记下了。 ![]() ![]() ![]() |
-- 作者:笑对 -- 发布时间:2009/4/11 22:09:35 -- 麻烦搜一下出处: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 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事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炼达亦文章 |
-- 作者:两个人的烟火 -- 发布时间:2009/4/11 23:37:53 -- 飞云出岫邀蝶舞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2 7:55:50 -- 以下是引用笑对在2009-4-11 22:09:35的发言: 麻烦搜一下出处: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 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事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炼达亦文章 与有肝胆人共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2 7:59:41编辑过]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2 7:59:06 -- 以下是引用笑对在2009-4-11 22:09:35的发言: 麻烦搜一下出处: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 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事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炼达亦文章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2 8:03:56 -- 以下是引用笑对在2009-4-11 22:09:35的发言: 麻烦搜一下出处: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 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事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炼达亦文章 有关家国书常读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2 8:08:34 -- 以下是引用笑对在2009-4-11 22:09:35的发言: 麻烦搜一下出处: 交不可滥须知良莠难辨 酒莫过量谨防乐极生悲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事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炼达亦文章 事事洞明皆学问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2 8:14:43 --
以下是引用两个人的烟火在2009-4-11 23:37:53的发言: 飞云出岫邀蝶舞 倦客泊舟伴鹭眠 ![]() ![]() ![]() ![]() ![]()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2 15:02:22 -- 再给一联:旧书常读出新意, 俗见尽弃做雅人。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2 18:15:02 -- 以下是引用天真阁主在2009-4-12 15:02:22的发言:再给一联:旧书常读出新意, 俗见尽弃做雅人。 旧书常读出新意,俗见尽弃作雅人。(萧子升)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2 21:12:10 --
以下是引用草野在2009-4-12 18:15:02的发言: 旧书常读出新意,俗见尽弃作雅人。(萧子升) 草野老师辛苦了.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3 13:11:55 -- 学生偶得一联,草野老师点评。 无心恋富贵, 有意集天真。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3 13:39:13 -- 以下是引用天真阁主在2009-4-13 13:11:55的发言: 学生偶得一联,草野老师点评。 无心恋富贵, 有意集天真。 无心恋富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3 13:39:37编辑过]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3 16:48:41 -- 我早看出三仄尾了,只是有心无力,学生自号天真阁主,天者,自然也,真者,纯真,不作假也,天真阁者,收录天真之事物者也,还望老师能赠联。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3 17:42:15 -- 以下是引用天真阁主在2009-4-13 16:48:41的发言: 我早看出三仄尾了,只是有心无力,学生自号天真阁主,天者,自然也,真者,纯真,不作假也,天真阁者,收录天真之事物者也,还望老师能赠联。 凑一个: 平凡存伟大 智慧有天真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3 17:43:58 -- 以下是引用草野在2009-4-13 17:42:15的发言: 凑一个: 平凡存伟大 智慧有天真 谢谢老师赠联。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16 11:02:53 -- 过如秋草芟难尽 学似春冰积不高 [纪昀] |
-- 作者:天真阁主 -- 发布时间:2009/4/16 23:05:07 -- 以下是引用草野在2009-4-16 11:02:53的发言:过如秋草芟难尽 学似春冰积不高 [纪昀] 一真很喜欢纪晓岚 ![]() ![]()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21 14:33:08 --
以下是引用天真阁主在2009-4-16 23:05:07的发言: 一真很喜欢纪晓岚 ![]() ![]() ![]() ![]() |
-- 作者:流线型毛老师 -- 发布时间:2009/4/23 17:38:24 -- 岂能尽如人意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4/24 10:03:51 --
以下是引用流线型毛老师在2009-4-23 17:38:24的发言: 岂能尽如人意 但求无愧于心 一搜: 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这样自勉:“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人生在世,就要抓住每一天的精彩,在离开的那一天才不会空留余恨。生是一团火,死是一把灰。人生最大的困扰就是甘于平庸,要让生命之火照亮世界,照亮人生。当然,我们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要于心无愧。 ====== 明朝军师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而著称于世,向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之说。他的“今日灯火朝上,来日灯火朝下”和“今日活牛耕地,来日铁牛耕地”等近似梦呓的预言,如今均已化作现实。相传当年刘作伯温路经池州,曾对池州的地理变迁趋势作出过大胆的预言。 当时,长江流经池州段地理非常复杂:江上有风仪洲、长安洲、泥洲将长江一分为四;江岸深凹进来,地势低洼,唯有妙因塔所居位置较高;上游尚有一乌沙洲,夹江称为乌沙夹。刘伯温预言道“五百年前满江游,五百年后楼上楼;雷打清溪塔(妙因塔的俗称),沙没乌沙夹。”这一预言果真兑现了。泥洲已与南岸连为一体,这里不仅楼房林立,还盖起了码头、客运站、工厂;妙因塔也确实遭过雷击,虽幸免未毁,但塔尖被击碎一块;乌沙洲也由当年的“孤岛”变成“半岛”。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池州城四周环水,地势低洼,当时陆上通道仅有三条窄土埂。刘伯温预言道:“池州本是排形地(形似竹排),三条篾缆(指土埂)通池州。有朝一日篾缆断,池州变成烂泥州。”如今,贵池非但没成为“泥巴州”,而且成为一座初具规模、欣欣向荣的新城市。刘伯温千虑之中,失于对“人定胜天”这一伟大真理的认识 |
-- 作者:纵横 -- 发布时间:2009/7/15 12:45:38 -- 口角大多因此嘴; 心川各自恪三思。 给俺整个好的横批哦,不然不饶你:) ![]() |
-- 作者:草野 -- 发布时间:2009/7/15 15:20:34 -- 以下是引用纵横在2009-7-15 12:45:38的发言:口角大多因此嘴; 心川各自恪三思。 给俺整个好的横批哦,不然不饶你:) ![]() 哈哈,发错地方啦。。。。。。。 ![]() ![]() |
![]() |
|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