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古典诗词理论研讨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278) ---- 平水韵的前身和后世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78&id=458751) |
-- 作者:金筑子 -- 发布时间:2017/6/5 7:54:37 -- 平水韵的前身和后世 平水韵的前身和后世 平水韵是和近体诗紧紧地联糸在一起的。近体诗脱胎于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平水韵的前身也是永明体使用的江东韵。 近体诗是初唐时期沈佺期宋之问利用考官的地位,将永明体诗的一种"约句准篇″,择优五言八句体定为律诗而成。 近体诗的用韵,则为较沈宋更早的许敬宗奏请皇帝固定下来的,这韵部实质上就是永明体使用的江东韵。 这个韵部只要从唐人的用韵实际同永明体诗的用韵实际相比照就能得出结论。 到了宋末元初,才有人以韵部表的形式固定下来,这韵部表也就是唐近体诗用的江东韵。后人在习惯上称为平水韵。 按诗的押韵原理,该是诗人自己用当时的时音最为合理。然而初唐时期的宰相许敬宗是隋初人(公元592年—公元672年),他根据自己的口音认为永明体诗的用韵是最为合理的,于是就将其上奏高中皇帝固定下来了。唐朝三百年,唐初经皇帝固定下来的当然就是不可改变的。其实唐代的时音早己大变。到了宋代,赵家只是从武统上取得政权,文人的用韵则继承不变,于是这永明体江东韵就一直用到宋末。因金、元外族统治,北人大量南移,社会时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诗翻书押韵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元代类似平水韵的书表就达五种之多!明代朱元璋试图改变近体诗押韵的不合理,但因皇室内部之争而未成功。清代更变本加历,钦定平水韵表为佩文诗韵,直到清亡! 这样,事实上的平水韵就与近体诗相影随行了一千多年。 到了民国,押韵相对自由,南方人逐渐宽到词韵,北方人则宽到国语(北方话)。《诗韵新编》就是用国语的韵书。这中间还有《词林正韵》和《诗韵新编》混合用的。朱德的用韵是这方面的代表。 到了新世纪,改革老干发明了新韵平仄双轨制,网上使用了懒人软件:非新轨平仄即旧韵平水,其佘一律为"出韵"之列。
|
-- 作者:笑嘻嘻 -- 发布时间:2017/6/20 23:57:08 -- 写诗翻书押韵就显得尤为必要...???????????????唉... 是否应该说: 你用什么话来写诗+读诗...就用什么话来押韵... 假如你用上海话、闽南话、客家话、粤语、四川话、新疆话、藏语...甚至英语、西班牙语....等等等来写诗押韵,但却用普通话来读,翻书也没用... 就连简单的 12345678910...读音也千差万别... 押韵...藤、冰、灯、能、扔、算是“借韵”吗...平水韵(里面各种古汉语方言,其实也是现在各地的方言大杂烩,暂时抛开普通话)... 嗯 该用哪种方言来读这几个字...才觉得——真的好押韵啊... |
![]() |
|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