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楹联理论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252)
----  [原创]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反证〔修订稿〕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252&id=204603)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3 22:54:16

--  [原创]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反证〔修订稿〕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有力反证〔修订稿〕

  自王力先生诗学问世后,对仗句“结构一致”被绝大部分修辞书、联理书和诗律书奉为金科玉律;虽然也承认古代作品有结构不同的变格句的存在,总认为只是少数个例,唯有结构一致的所谓正格句才是常轨。

  对此我一直非常怀疑。王力先生的结论是对五七言近体诗进行分析得来的,而常识告诉我们,古代根本没有系统的语法学研究,跨越唐宋元明清近一千多年的芸芸儒生,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全部都是刻板的五言七言句子,竟然循规蹈矩地恪守整齐划一的语法模式写作,有可能吗?

  王力先生的结论也有一些五七言正格例句为佐证,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这些例句并非某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选本里对仗句的全部,特别是没有任何统计数据作为支撑,其中定有蹊跷。

  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范本式的权威选本,对此书五七律里颔联和颈联对仗句详加分析统计,应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相信只要有心人继续作类似的细致工作,同样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一鹗飞先生在《关于律诗对仗的误区》一文中指出:”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中华书局,2014.3)一书中这样说:‘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少于两联。这样,就只剩下一联对仗了。’”实际上,五律和七律中,可以看到的诗例,有四联都不对仗的,有仅一联对仗的,有两联对仗的,有三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对仗的。”我们根据此论展开了统计。  

  唐诗三百首五律七律共133首,其中二三联对仗者98副,一三联对仗〔偷春格〕者3副,一二三联对仗者24副,二三四联对仗者1副,仅有颈联对仗〔蜂腰格〕者2副。  

  这些对仗联一共289副,其中:

  句法结构不同的变格联219副,占总数75.78%,超过了四分之三;

  句法结构相同的正格联仅有70副,仅占总数24.22%,不到四分之一。  

  本文最初统计句型时,曾经有一种说法,说是颈联对仗最为严格,而颔联的就比较宽松。即便按此说法只统计颈联,其结果是:

  颈联133副,句型不一致者93联,占69.9%,也是绝大多数句型不一致。  

  上述数据说明,王力先生选用的例句根本不具备普遍意义;很可能是受语法学家的“系统化情结”的影响,他精心选择了结构一致的例句,而对那些结构不同的诗句以及所选例句里的结构差异〔按:他选用的正格例句里也有少量变格句〕产生了盲区。

  总之,对仗句的主体决不是句型一致的所谓正格句,恰恰是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对仗工稳,可见句法不一致并非失对的主要原因;反倒是很多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恰恰是追求工稳而导致。对此现象以及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将另文专论。  

  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学术界中一些实事求是的学者已经把王力的“句型一致”修改为“句型相似”了。如王占馥《古代汉语修辞学》[ 王占馥《古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周一民《现代汉语》[ 周一民《现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联律通则》修订稿均持此论。 

  按:关于结构一致的说明:

  1、所谓“结构一致”是指语法结构一致。“语法结构一致”与“语法成分相同”有联系,但不完全等同。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是成分分析法〔如王力的《古代汉语》即是〕,它只对句子作平面的成分分析,如这样的句法分析:三湘〔状〕愁鬓〔主语〕逢〔谓语〕秋色〔宾语〕,万里归〔定〕心〔主语〕对〔谓语〕月明〔宾语〕。这种平面的分析法大都只分析了上位结构,忽略了下位结构,不能全面地反映句子的结构。五十年代后,语法界借鉴西方结构主义语法学,采用了层次结构成分分析法。这两个句子的结构应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显然,我们对于对偶句的结构分析,同样应当采用层次分析法,一直分析到最下位的结构为止。

2、语法学只分析到词为止,合成词内部的结构是不予理睬的。在对偶里的可对性和工宽却是要尽量落实到每一个字身上,必然要分析语素之间结构。例如“闲思鲈脍客中客;买醉湖堧楼外楼”〔陈无咎《题楼外楼》〕里,“楼外楼”是专有名词,“客中客”是三个词组成的词组,在语法学里它们是不对称的。在对偶里,它们字字对称;尽管一为词,一为词组,它们的结构是等价的。“楼外楼”就必须继续分析:

楼 外 楼 客 中 客
|_定_)__中| |_定)__中|
|定_中| |定_中|

3、偶句里多有倒装、省略、跳脱、杂糅等等非正常的显性语法结构,我们必须在尽可能贴近原句显性结构模式的前提下,分析它们背后正常的、完整的隐性结构模式。

4、语法学里,名动形数量代都可直接作谓语形成主谓结构,还有主谓谓语句,在偶句里它们却并不等价,如:今天/周末;大家/休息;大家/高兴;手指/五个/;巩俐/貌美。它们不能无原则地对偶。因此,谓语不同词性的主谓结构,在对偶里就不能算结构相同,应予以区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10/15 11:40:40编辑过]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3 22:55:30

--  

  二、对仗句句法分析详解

  按:为了便于统计,特作如下标示:“○”表句型一致的正格句,“▲”表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表局部明显失对者,“*”为失对的字眼。

  

  1、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二三联对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颔联】地〔主〕犹〔谓〕鄹氏邑〔宾〕,宅〔主〕即〔状〕鲁王宫〔谓〕。按:犹是动词,即是副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系词“是”,后世指示代词“是”才转化为系词〔即判断动词〕。

  

  2、张九龄《望月怀远》〔一三联对仗,偷春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出句“海上”是主语,而对句的主语是“你我”,“天涯”是状语。

  【颈联】“满”是形容词作谓语,“滋”〔此处为滋生之意〕是动词作谓语,二者句型不同。按:名动形数量代都可直接充当谓语,因此不能说只要都是主谓关系就是句型相同;如“今天/周末,大家/休息”都是主谓关系,能说是句型相同吗?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二三联对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出句“城阙”是主语,对句意为你我透过风烟望五津,主语是“你我”,“风烟”是状语。

  【颈联】与君〔介词结构,状〕离别〔定〕意〔中心词〕。同〔状〕是〔谓〕宦游〔定〕人〔宾〕。离别,并列结构;宦游,状中结构。按:此联不失对,“是”借指示代词义与“君”相对。

  

  4、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一二三联对仗〕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首联】出句:西陆〔定语〕蝉〔主语〕声〔句法成分有缺省〕唱〔谓语〕,此句句子成分有缺省:“唱”的主语只能是“蝉”,不能是“蝉声”。对句:“南冠客思侵”,此句属于紧缩句,句法成分有更大的缺省:“南冠”——“南方的冠冕”,代指流落在南方的诗人;全句的意思是:流落在南方的诗人客居他乡,所引发的思乡之情深藏心底。可见此联的语法结构迥然不同。

  【颔联】出句为“那〔状〕堪〔谓〕玄鬓影〔宾〕”。下句有两解:①来〔谓〕对白头〔介词结构,状〕吟〔谓〕;②[以之]来面对〔谓〕《白头吟》〔宾〕,其中“来”作连词用。

  【颈联】出句是倒装句:露重难飞进。“飞”是动词谓语,“响”〔声响〕是名词作“易沉”的主语。

  

  5、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二三联对仗〕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6、沈全期《杂诗》〔二三联对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颔联】可怜〔谓〕闺里月,长〔状〕在〔谓〕汉家营。按:“可”是能愿动词,和动词“怜”在一起联合作谓语。

  

  7、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二三联对仗〕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颔联】我行〔主〕殊未〔状〕已〔谓〕,何日〔状〕复〔状〕归来〔谓〕?按:未与归失对。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一二三联对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此联不失对。

  【颔联】,“悬”是动词谓语。

  【颈联】海日生[于]残夜〔补语〕,江春入旧年〔宾语〕。

  

  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三联对仗,偷春格〕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首联】出句“清晨”是时间状语,主语省略;对句的“初日”是主语。

  

  10、岑参《寄左省杜拾遗》〔一二三联对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首联】意为“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对句“分曹”直译是“分开官署〔办公〕”,成分有缺省。

  【颔联】晓〔状〕随天仗〔介词结构,状〕入〔谓〕,暮〔状〕惹〔谓〕御香〔宾〕归〔谓〕。

  【颈联】出句的主语是“白发”〔借代老人〕。对句“青云羡鸟飞”有省略,应为“我仰望青空而羡慕鸟飞”。

  

  11、李白《赠孟浩然》〔二三联对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颔联】红颜弃〔谓〕轩冕〔宾〕。白首卧〔谓〕[于]松云〔补语〕。轩冕,并列结构;松云,偏正结构。

  

  12、李白《渡荆门送别》〔二三联对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颔联】山〔主〕随平野〔介词结构,状〕尽〔谓〕。江〔主〕入〔谓〕大荒〔宾〕流〔谓〕。

  【颈联】出句是个判断句形式的比喻句,“月下”是主语,“飞天镜”一起作谓语,可改写为判断句的形式:月下,飞天镜也。意思是“月落下就象飞天镜”。对句的结构为:云〔主〕生〔谓〕结〔谓〕海楼〔宾〕。

  

  13、李白《送友人》〔一二三联对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颔联】出句“为”是语气词,下句“里”不是语气词,故结构有异。“为”与“里”失对。

  

  14、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二三联对仗〕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颔联】为我〔介词结构,状〕一〔状〕挥〔谓〕手〔宾〕。如〔谓〕——〔以下动宾词组作宾语〕听〔动〕万壑〔定〕松〔宾〕。此联半对半不对,“我”与“听”,“挥”与“壑”失对。

  【颈联】出句为倒装句:流水〔主〕洗〔谓〕客心〔宾〕。对句意为:弹琴的馀响〔主〕汇入〔谓〕霜钟之声〔宾〕。

  

  15、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二三联对仗〕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颔联】登〔谓〕舟〔宾〕望〔谓〕秋月〔宾〕。空〔状〕忆〔谓〕谢将军〔宾〕。按:“谢将军”是字面对。“登舟”与“空忆”都表动作,两字宽对。认为此处失对亦可。此联仍为半对半不对。

  【颈联】余〔主〕亦能高咏,斯〔定〕人〔主〕不可闻。

  

  16、杜甫《月夜》〔二三联对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颔联】遥怜〔谓〕小〔定〕儿女〔宾〕,未解〔谓〕——〔以下动宾结构作宾语〕忆〔动〕长安〔宾〕。儿女,并列结构;长安,偏正结构。

  

  17、杜甫《春望》〔一二三联对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两句都是紧缩复句,出句意为国虽破,但山河还在,是转折复句;对句城临春,草木已深,是顺承复句。

  【颈联】出句为倒装句:三月烽火连。对句不倒装。

  

  18、杜甫《春宿左省》〔二三联对仗〕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颔联】出句“万户”是兼语,兼“临”的宾语和“动”的主语,意思是“星临宫中,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对句“九霄”指高入云霄的皇宫,作傍的宾语,“多”的主语不是皇宫,而是月光。此外,“动”是动词谓语,“多”是形容词谓语。

  【颈联】出句为:不〔状〕寝〔谓〕听〔谓〕金钥〔宾〕。对句为紧缩复句,有省略,意为:因听到风声而想到了玉珂发出的声音。

  

  19、杜甫《至德二载甫……有悲往事。》〔二三联对仗〕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颔联】出句有省略:至今〔状〕[剩下]〔谓〕残破胆〔宾〕。对句为:应有〔谓〕未招魂〔宾〕。残破,并列结构;未照,状中结构。

  【颈联】近〔状〕得〔状〕归〔谓〕京邑〔宾〕。移〔动〕官〔宾〕岂〔状,省略谓语“出于”〕至尊〔宾〕。

  

  20、杜甫《月夜忆舍弟》〔二三联对仗〕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颔联】“露〔主〕从今夜〔状〕白〔谓〕”。月〔主〕是〔谓〕故乡明〔主谓结构作宾语〕。

  【颈联】有〔谓〕弟〔兼语,宾,主〕皆〔状〕分散〔谓〕。无〔谓〕家〔宾〕问〔谓〕死生〔宾〕。

  

  21、杜甫《天末怀李白》〔二三联对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颔联】鸿雁〔主〕几时〔状〕到〔谓〕。江湖〔主〕秋水多〔主谓结构作谓语〕。

  【颈联】文章,并列结构;魑魅,连绵词。按:古典对仗均分析到语素;字面对、无情对甚至要分析到无意义仅表音的单个音节上去,如“白兰地”对“黄梅天”。

  

  22、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二三联对仗〕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将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颔联】出句是倒装句,应为“几时〔状〕重〔状〕把〔谓〕杯〔宾〕”。对句为“昨夜〔状〕月〔主〕同〔状〕行〔谓〕”。

  【颈联】出句,列郡〔主〕讴歌〔谓〕惜〔谓〕,意思是,各郡讴歌你的政绩惋惜你的离任。对句为“[三朝出入]〔主〕荣〔谓〕”,意思是连续三朝你出将入相多么荣耀。“三朝出入”是状中结构,与“列郡讴歌”的结构也不同。此外,“惜”是动词谓语,“荣”是形容词谓语。

  

  23、杜甫《别房太尉墓》〔二三联对仗〕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颔联】出句是紧缩复句,“近〔状〕泪〔谓〕,无〔谓〕干土〔宾〕”,意思是“最近我经常落泪,以至于没有干土”。对句是单句:“低空〔主〕有〔谓〕断云〔宾〕”。

  

  24、杜甫《旅夜书怀》〔一二三联对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颔联】出句“垂”是“垂照”〔下照〕之意,“平野”是兼语。对句“大江”不是兼语。此外,阔是形容词谓语,流是动词谓语。

  【颈联】句子有省略。岂是副词,应是动词;文章是名词,老病是动词,上下句结构自然不同。直译是“名声岂是因文章而著称,官位应该在老了病了之后休弃”。

  

  25、杜甫《登岳阳楼》〔一二三联对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颔联】吴楚,并列结构;乾坤,连绵词。

  【颈联】出句为:亲朋〔主〕无〔谓〕一字〔宾〕。对句是紧缩复句:我老了病了,只剩下了孤舟。

  

  26、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二三联对仗〕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颔联】“柴门/外”为偏正,“听/暮蝉”为动宾。按:倚杖对临风,门外对暮蝉,唯“柴、听”不对。

  【颈联】出句,渡头〔主〕馀〔谓〕落日〔宾〕。对句是倒装句:墟里〔状〕孤烟〔主〕上〔谓〕。

  

  27、王维《山居秋暝》〔二三联对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8、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二三联对仗〕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颔联】流水〔主〕如〔谓〕有意〔宾〕,暮禽〔主〕相与〔状〕还〔谓〕。

  

  29、王维《终南山》〔二三联对仗〕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颔联】出句是倒装句,回望〔谓〕白云〔兼语,宾,主〕合〔谓〕。对句也有倒装,还有省略,入青霭后,看之已无。

  【颈联】出句多有省略,意思是:站在作为分野的中峰上观看,景物已变,变的主语是景物。对句意为:众壑里阴晴各殊,殊的主语是阴晴,众壑是状语。

  

  30、王维《酬张少府》〔二三联对仗〕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颔联】自顾,主谓关系;空知,状中关系。

  

  31、王维《过香积寺》〔二三联对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颔联】古木〔主〕无〔谓〕人径〔宾〕。对句有省略。深山何处[传来了]钟[声]?

  【颈联】泉声〔主〕咽〔谓〕[于]危石〔补〕。“日色〔主〕冷〔谓〕青松〔宾〕。冷为使动用法,“使……冷”之意。

  

  32、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二三联对仗〕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颈联】“橦布”是“输”的宾语。“芋田”却不是“讼”的宾语,是“讼”的原因,意为“巴人因芋田而讼”。

  

  33、王维《汉江临眺》〔一二三联对仗〕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颈联】郡邑浮[于]前浦〔补〕,波澜动远空〔宾〕。按,对句意为“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故“远空”是宾语。

  

  34、王维《终南别业》〔二三联对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颔联】兴来是主谓词组,胜事是偏正词组。美〔谓〕独往〔宾〕,是以独往为美之意。空〔状〕自〔主〕知〔谓〕。出句是紧缩复句:兴头来了,就喜欢独来独往。对句是单句,“胜事”是主语,“空自知”是主谓词组作谓语。

  【颈联】对句是倒装句:坐看刚刚升起时的云。或者解释为“云起时坐看”亦可,反正与出句结构不同。

  

  3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二三联对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颔联】云梦,一说云和梦是两个大泽的名字,一说云梦是个县名,不管哪种说法,它是并列结构无疑。岳阳是偏正结构。按:古典对仗均分析到语素;字面对、无情对甚至要分析到非语素的单个音节上去的。

  【颈联】出句为紧缩转折复句“欲济,然而苦于无舟楫”。对句倒装,应为圣明耻端居,意为“圣明时期,我耻于端居。

  

  3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一二三联对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颔联】出句“人事”是并列名词自对,代谢是并列动词自对。对句“往来”是并列动词自对,“古今”是并列名词自对。

  【颔联】江山〔主〕留〔谓〕胜迹〔宾〕。我辈〔主〕复〔状〕登临〔谓〕。此联唯“留”与“复”失对;江山和我辈都是实字,两字宽对;胜迹与登临都是同义字连用,工对。

  【颈联】“落”是动词谓语,寒是形容词谓语。

  

  37、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二三联对仗〕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颔联】忽〔状〕逢〔谓〕青鸟使〔宾〕。邀〔谓〕[之]入〔谓〕赤松家〔宾〕。

  

  38、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颔联】不〔状〕才〔动〕,多〔动〕病〔宾〕。

  【颈联】年老是主谓关系,岁除是偏正关系〔岁末的除夕〕。

  

  39、孟浩然《过故人庄》〔二三联对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颔联】合,动词作谓语,斜,形容词作谓语。

  

  40、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二三联对仗〕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颔联】北土〔指做官,主〕非〔状〕吾愿〔名词谓语〕。对句有倒装:怀〔谓〕我东林〔定〕师〔宾〕。

  【颈联】出句有缺省:黄金[一如]燃桂尽。对句无缺省。

  

  41、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二三联对仗〕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颔联】两岸〔定〕叶〔中〕,一〔定〕孤舟〔中〕。

  【颈联】建德〔主〕非〔状〕吾土〔名词谓语〕,维扬〔状〕忆〔谓〕旧游〔宾〕。

  

  42、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一二三联对仗〕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首联】“寂寂”为形容词的叠字,“朝朝”是名词的叠字,为自对;“待”与“归”是活字对;“竟”对“空”,“何”对“自”,是死字对死字。但此联句型不一致,“何待”是“待何”的倒装句,“自归”是状中结构。

  【颔联】欲寻〔谓〕芳草〔宾〕去〔谓〕,惜〔谓〕与故人〔介词结构,状〕违〔谓〕。

  【颈联】谁〔主〕相〔状〕假〔谓〕。世〔定〕所稀〔中〕;所为助词,“所稀”为名词性结构。

  

  4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只一联对,蜂腰格〕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颈联】乡泪〔主〕客中〔状〕尽〔谓〕;对句为倒装句:天际〔状〕看〔谓〕孤帆〔宾〕。

  

  44、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二三联对仗〕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颔联】出句意思是,野寺里人来得很少,人是来少的主语。对句意思是,云峰因江水阻隔环绕而显得更幽深,云峰是深的主语。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

  

  45、刘常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二三联对仗〕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复何之。

  【颔联】罢归,罢官归来,并列关系。老去,去表趋向,是动补关系。

  【颈联】出句意思是:独立于三边,如今三边依然十分平静。“三边”是兼语。对句意思是:舍生忘死的一生,只有他随身佩带的宝剑才知道。轻生是主语,一剑知是主谓词组作谓语。

  

  46、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二三联对仗〕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颔联】飞鸟〔主〕没〔谓〕[于]何处〔补〕。青山〔主〕空〔状〕向〔谓〕人〔宾〕。此联只有“何”与“向”失对,其余皆不失对〔按:没、空,都有“无”之意〕。

  【颈联】“远”是形容词作谓语。五湖春可以解释为五湖的春色,也可解释为五湖春意盎然,“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无论那种解释,都与出句结构不同。

  

  47、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二三联对仗〕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颈联】“过雨看松色”是“雨过看松色”的倒装。

  

  48、刘长卿《新年作》〔二三联对仗〕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颔联】老〔主语〕至〔谓〕居〔谓〕人下〔宾〕,春〔主〕归〔谓〕在客先〔介宾结构,补语〕。

  

  49、钱起《送僧归日本》〔二三联对仗〕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颔联】这两句多有省略,具体含义只可意会联想,大意是: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联中结构相同只是假象,法舟本来就是佛家术语,去世的主语也可以认为是法舟〔法舟离开了世俗的羁绊〕,而浮天的主语就不可能是沧海。

  【颈联】出句是紧缩复句,有缺省,意思是:一切都如水月般虚幻,心境通向了禅寂。对句是简单单句:鱼龙〔主〕听〔谓〕梵声〔宾〕。

  

  50、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一二三联对仗〕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首联】“茅茨”是并列结构的名词词组,“薜帷”是定中结构的名词性词组。

  

  51、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颔联】一别,状中;十年,定中。

  【颈联】如旧,动宾;已斑,状中。

  

  52、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此联有省略,意为“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处于敲响暮钟之时”,其语法结构自然不尽相同。

  【颈联】不见,状中;含滋,动宾。

  

  53、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颔联】有倒装:星河一秋雁,千家夜砧杵。结构明显不同。

  【颈联】出句有倒装:看〔谓〕节候〔兼语,宾,主〕应晚〔谓〕。对句为紧缩复句,是“以心相期,睡觉也迟了”的意思,结构为“心〔状〕期〔谓〕——卧〔主〕亦赊〔谓〕”。

  

  54、刘脊虚《阙题》〔一二三联对仗〕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首联】出句意为“道路因为白云而到头”了,“由白云”是介宾结构,“尽”的主语是“道”。对句意为“春天和清溪一样绵长”,“春与清溪”是并列结构一起作“长”的主语。

  【颔联】出句:春天〔主语〕时有〔谓〕落花至〔主谓词组作宾语〕。对句:道路〔主〕远随〔谓〕流水〔兼语,宾,主〕香。这里的“香”既是“道路”的谓语,又是“流水”的谓语。此外,“至”是动词作谓语,“香”是形容词作谓语。

  【颈联】出句是“闲门〔主〕朝[向着]〔谓〕山路〔宾〕”。对句省略了谓语:柳荫深处〔主〕[有]〔谓〕读书堂〔宾〕。

  

  55、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二三联对仗〕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56、卢纶《李端公》〔二三联对仗〕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颔联】对句是倒装句:暮雪时人归。出句不是倒装句。

  【颈联】“少孤”为状中结构,年少时孤零。“多难”为动宾结构。

  

  57、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二三联对仗〕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颔联】初见是状中词组,旧容是定中词组。

  

  58、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二三联对仗〕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颔联】翻〔状〕疑〔谓〕梦〔宾〕。各〔主〕问〔谓〕年〔宾〕。

  【颈联】“寒灯”是“照”的主语;而“深竹”不是“浮”的主语,是处所状语。

  

  59、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二三联对仗〕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颈联】以是连词,因我之意。“愧君”是动宾词组。

  

  60、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一二三联对仗〕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首联】出句的主语是“我与友人”,对句的主语是“友人”。

  

  61、刘禹锡《蜀先主庙》〔二三联对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颔联】俱为倒装句。出句无缺省,能还原成“分成三足鼎之势”。对句有缺省,它不能还原成“恢复了五铢钱之业”,必须添加必要的成分:恢复了[统一]货币〔五铢钱〕之业。

  【颈联】“能开国”的主语是“蜀主”和“相”。对句“不象贤”的主语是“儿”,不是“蜀主”。

  

  62、张籍《没蕃故人》〔二三联对仗〕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颔联】蕃汉〔主〕断〔谓〕消息〔宾〕,死生〔状〕长〔状〕别离〔谓〕。尽管句法迥异,然此联对仗工稳:“蕃汉”对““死生”是反义连用字〔按:“蕃汉”是敌对双方〕,“消息”对“别离”是同义连用字;“长”是“不断”之意,故与“断”为反对。

  【颈联】无〔谓〕人〔兼语,宾,主〕收〔谓〕废帐〔宾〕。归〔定〕马〔主〕识〔谓〕残旗〔宾〕。

  

  6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二三联对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颔联】野火〔主〕烧〔谓〕不尽〔补〕,对句,春风〔主〕吹〔谓〕又生〔谓〕。按:“烧不尽”的主语全是“野火”,而“吹”的主语是“春风”,“生”的主语是“草”。此联句法很不同,然而对仗工稳。

  

  64、杜牧《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二三联对仗〕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颔联】寒灯〔状〕思旧事。断雁〔主〕警愁眠。

  【颈联】出句,远梦归时,天色已侵晓,“远梦归”是主谓结构作状语,主语是“天色”。对句,“家书到时”是主语,“隔年”是谓语。

  

  65、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二三联对仗〕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颈联】树色〔主〕随山〔介宾结构,状〕迥〔谓〕。河声〔主〕入〔谓〕海〔宾〕遥〔谓〕。

  

  66、许浑《早秋》〔一二三联对仗〕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首联】出句的主语是弹琴人,对句的主语是大地。

  【颔联】残萤〔主〕栖〔谓〕[于]玉露[之上]〔补〕。早雁〔主〕拂〔谓〕银河〔宾〕。

  【颈联】出句“密”的主语是“高树”,“晓”是状语;对句“多”的主语是“晴”,此句“远山”是主语,“晴更多”是主谓结构作谓语。

  

  67、李商隐《蝉》〔二三联对仗〕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颔联】出句的主语是蝉声:[蝉声]〔主〕五更〔状〕疏〔谓〕欲〔状〕断〔谓〕。对句为:一〔定〕树〔主〕碧〔谓〕无〔谓〕情〔宾〕。

  【颈联】出句有省略,薄宦如梗,如梗之薄宦犹泛。对句无省略,意为故园的杂草已平〔芜指杂草〕。

  

  68、李商隐《风雨》〔二三联对仗〕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颔联】上句意为黄叶仍遭风雨袭击,黄叶是主语;下句意为“青楼里犹自演奏着管弦”,青楼是处所状语。

  

  69、李商隐《落花》〔一二三联对仗〕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首联】出句意为“客人终究离开了高阁”,把“高阁”前置到句首做主语,“客竟去”是主谓结构作谓语。对句意为“小园里花乱飞,“小园”是处所状语。

  【颈联】“忍扫”是动宾结构;“欲”是能愿动词,它和“归”联合作谓语。

  

  70、李商隐《凉思》〔一三联对仗,偷春格〕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首联】此联是紧缩复句。出句意为“客人走后,池水与栏槛涨齐了”,是顺承复句。对句是倒装的因果复句:露水缀满枝头,蝉也因此而停止了鸣叫。

  【颈联】“兼”是“和”之意,“北斗兼春”一起作“远”的主语。“南陵寓使”是定中结构。

  

  71、李商隐《北青萝》〔二三联对仗〕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颔联】出句:人〔主〕何〔前置宾语〕在〔谓〕。对句:路〔主〕几层〔数量词作谓语〕。

  【颈联】出句倒装,初夜独敲磬。

  

  72、温庭筠《送人东游》〔二三联对仗〕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颈联】出句“江上”是主语,“几人在”是对江上的描述,是主谓结构作谓语。对句结构为“天涯〔状〕孤棹〔主〕还〔谓〕”,意思是“孤棹从天边返还”。

  

  73、马戴《灞上秋居》〔二三联对仗〕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颔联】“他乡”是偏正结构作“树”的定语。“独”和“夜”分别修饰“人”:独人、夜〔行〕人。

  【颈联】空园〔主〕白露滴〔主谓词组作谓语〕。孤壁[那边的]〔定〕野僧〔主〕邻〔谓〕。

  

  74、马戴《楚江怀古》〔二三联对仗〕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颔联】猿〔主〕啼〔谓〕[于]洞庭树〔补〕。人〔主〕在〔谓〕木兰舟〔宾〕。

  

  75、张乔《书边事》〔二三联对仗〕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76、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一二三联对仗〕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首联】多有缺省。出句意为我跋涉在遥远的三巴路上,身处万里之外的危险境地。可见句法结构不同。

  【颔联】乱山,名词性偏正结构;孤独,并列结构的形容词,借指孤独的人与乱山相对,故不失对。由于大量省略,很难把握它们的隐性结构。上下联无论是显性结构还是隐形结构,都明显不同。

  【颈联】出句“渐”是形容词作状语,渐渐与骨肉疏远。对句“转”是动词作谓语,“转而与僮仆亲近”。

  

  77、崔涂《孤雁》〔二三联对仗〕

  几行归塞尽,片影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颔联】对句倒装:欲下寒塘迟。相呼,状中关系;欲下,能愿动词与动词联合作谓语。

  

  78、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颔联】承〔谓〕恩〔宾〕不在〔谓〕貌,教〔谓〕妾〔兼语,宾,主〕若为〔谓〕容。

  【颈联】碎,动词作谓语。重,形容词作谓语。

  

  79、韦庄《章台夜思》〔二三联对仗〕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颔联】孤灯〔状〕闻〔谓〕楚角〔宾〕。残月〔主〕下〔谓〕章台〔宾〕。

  【颈联】云,助词;未,状语。

  

  80、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第三联对仗,蜂腰体〕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颈联】扣门,动宾;欲去,能愿动词和动词联合作谓语。“无犬吠”的主语是门中,“门”为兼语,“问西家”的主语省略了。

  

  81、崔颢《黄鹤楼》〔二三联对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颔联】黄鹤〔主〕一〔状〕去〔谓〕不复〔状〕返〔谓〕。白云〔主〕千载〔状〕空悠悠〔谓〕。

  【颈联】上下联的意思是: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草长得茂盛喜人。上联“历历汉阳树”为定中结构。下联“芳草萋萋”是主谓结构。整句的结构因缺省而无法比较,反正是迥异,然而对仗极其工稳。

  

  82、崔颢《行经华阴》〔二三联对仗〕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颔联】出句“欲”为能愿动词,与“散”联合作谓语。对句“初”是状语。

  【颔联】出句“散”的主语是“云”。对句“晴”的主语不是“雨”,而是天气;“仙人掌上”的“雨”是实指,不能说它借指雨天;完整的意思应当是:仙人掌上的雨歇了,天气刚刚转晴。

  

  83、祖咏《望蓟门》〔二三联对仗〕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颔联】万里寒光〔主〕生〔谓〕[于]积雪〔补〕。对句倒装:三边曙色中〔状〕危旌〔主〕摇动〔谓〕。

  【颈联】“沙场烽火”为定中关系。“海畔云山”视为定中关系可,视为并列关系亦可。

  

  84、李颀《送魏万之京》〔二三联对仗〕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颔联】出句“不堪”为状中关系。对句“况”是连词,“何况”之意,不作成分。

  【颈联】出句里“寒”是兼语,它是“催”的宾语,是“近”的主语;对句“多”的主语是“砧声”,“向晚”是介词结构作状语。

  

  85、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二三联对仗〕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竟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颔联】出句“皆”作“北向”的状语,“北”作“向”的状语。对句“自东”是介词结构作“来”的状语。

  【颈联】关门令尹〔主〕谁能识〔主谓词组作谓语〕。河上仙翁〔主语〕去〔谓〕不回〔谓〕。

  

  86、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二三联对仗〕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87、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一二三联对仗〕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首联】出句“紫陌”是定中结构的词组,对句“皇州”是合成词。

  【颔联】出句倒装,有省略:金阙〔定〕晓钟〔中〕……万户〔主〕开〔谓〕;大意为: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对句是完整的单句:玉阶〔定〕仙仗〔主〕拥〔谓〕千官〔宾〕。意思是:玉阶前的仪仗簇拥着众多上朝的官员。

  【颈联】出句倒装,意思是:启明星初落时,鲜花迎来了佩剑的侍卫。对句意思是:柳条拂着旌旗,滴滴露珠还未干。两句结构显然不同。

  

  88、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二三联对仗〕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颔联】出句倒装:九天宫殿[之]阊阖开。

  【颈联】出句“仙掌”是兼语,是“临”的宾语,“动”的主语。对句“浮”的主语是“香烟”。

  

  89、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一二三联对仗〕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首联】出句“曲”是曲折流淌之意,其主语是“渭水”,对句“斜”的主语是“汉宫”。

  【颔联】銮舆〔主〕迥出〔谓〕千门柳;阁道〔状〕回看〔谓〕上苑花。

  

  90、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二三联对仗〕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颈联】习静,养性之意,动宾关系;清斋,素食之意,状中关系。

  

  91、王维《酬郭给事》〔二三联对仗〕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92、杜甫《蜀相》〔二三联对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颔联】出句省略了谓语:映阶碧草自[显]春色。“自”是主语,复指“碧草”。对句“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颈联】出句前半句倒装:频烦〔状〕三〔状〕顾〔谓〕;出句前半句结构为:两朝〔状〕开济〔谓〕。前半句与后半句中有省略,结构无法比较了。

  

  93、杜甫《客至》〔二三联对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颔联】出句“不”修饰“曾”,“不曾”一起修饰“扫”;对句“今”名词作状语,“始”是副词作状语,它们分别修饰“开”。

  【颈联】无〔谓〕兼味〔宾〕。对句有省略:只〔状〕[有]〔谓〕旧醅〔宾〕。

  

  94、杜甫《野望》〔一二三联对仗〕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紧缩句,多有缺省,意为“西山白雪皑皑有重兵在三城戍守,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可见句法结构有很大不同。

  【颔联】海内风尘是定中关系。天涯涕泪并非定中关系,其间多有省略,意为身处天涯,涕泪俱下之意,故它们的结构不同。“隔”是动词谓语,“遥”是形容词谓语。

  【颈联】出句:唯〔状〕将迟暮〔介宾结构,状〕供〔谓〕多病〔宾〕。对句:未〔状〕有〔谓〕涓埃〔特殊兼语〕答圣朝。按:“涓埃”是“有”的宾语,又是后文省略了介词的状语——以涓埃〔状〕答〔谓〕圣朝〔宾〕。多病,动宾关系;圣朝,定中关系。“多病”代指多病之人与“圣朝”相对。

  

  95、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三四联对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颔联】却看妻子〔兼语,宾,主〕愁何在〔主谓词组作谓语〕,漫卷〔谓〕诗书〔宾〕喜〔谓〕欲狂〔补〕。何在,倒装的动宾关系;欲狂,能愿动词和动词联合作谓语。

  【颈联】“白日”是“放歌”的状语,“青春”是“作伴”的主语。

  【尾联】出句“从巴峡”是介宾结构作“穿巫峡”的状语,对句“下襄阳”和“向洛阳”是连谓式。

  

  96、杜甫《登高》〔一二三联对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此联七字句,六字不失对,唯“啸”字与“飞”字失对。

  【颔联】无边,动宾词组;不尽,状中词组。

  

  97、杜甫《登楼》〔二三联对仗〕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颔联】对句倒装:玉垒浮云古今变。

  【颈联】北极喻指朝廷,北极朝庭是并列结构;西山寇盗为定中结构。

  

  98、杜甫《宿府》〔二三联对仗〕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颔联】出句“语”的主语“自”复指“角声”,对句“谁”就不复指“月色”,“看”的宾语反倒是“月色”。

  【颈联】“音书”并列结构,“行路”动宾结构。

  

  99、杜甫《阁夜》〔一二三联对仗〕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此联七字句,六字相对,唯“暮”字与“涯”字失对。

  【颔联】出句“悲壮”是形容词作谓语,对句“动摇”是动词作谓语。出句“鼓角”是“声”的定语;对句“三峡星河影”有错位,应当是“三峡河里的星影”。

  【颈联】出句意谓从千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野哭千家〔状〕闻〔谓〕战伐〔宾〕。对句为倒装句,渔樵〔主〕起〔谓〕数处夷歌〔宾〕。

  

  100、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一二三联对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首联】主语缺省,出句的主语是“我和亲友们”,对句的主语是“我”。

  【颈联】“终”状语,“且”连词,不作成分。

  

  101、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一二三联对仗〕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颔联】此联唯动词性词组“怅望”与形容词“萧条”不对,句法结构自然不同。其余均不失对。

  【颈联】多有省略。上句为紧缩复句,意为: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对句“云雨荒台”是宋玉《高唐赋》里的词语,此句的意思是:“他所写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云雨荒台”代指“他所写的云雨楼台”而作后面的主语。

  

  102、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二三联对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颔联】紫台就是紫宫,为天子居处,与边远朔漠相连的当然不是紫台,故“连朔漠”的主语是离开紫台以后的边境。对句“青冢”是“向黄昏”的主语。

  【颈联】出句意为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画图”是状语。对句“环佩”借代昭君,是主语。省识,并列关系;空归,状中关系。

  

  10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二三联对仗〕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颔联】多有省略和倒装。出句意为,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对句意为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其句法结构自然不会相同。

  【颈联】古庙杉松〔主〕巢〔谓〕水鹤〔宾〕。对句倒装:岁时伏腊〔状〕村翁〔主〕走〔谓〕。

  

  104、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二三联对仗〕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颔联】割据是动词,云霄是名词,语法结构显然不同。论字类却是半对半不对:“三”对“万”,“分”借“分秒”之义与“古”对,“割据”与“云霄”是同义连用字相对,“策”与“毛”是实字对。唯“纡筹”与“一羽”失对。

  【颈联】全句语法结构明显不同,然论逐字对类,只有“之间”与“若定”失对。其余不失对:伯仲,指挥,同义连用字相对。见,失,活字相对。伊、吕,萧、曹,姓氏工对。

  

  105、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二三联对仗〕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颔联】皆为紧缩复句。出句是顺承复句,江上月明,胡雁飞过。对句是因果复句:淮南叶落,因而楚山显得更多。

  【颈联】出句后半句的结构为:且喜〔谓〕沧洲近〔主谓词组作宾语〕。对句“无如白发何”意思是“面对白发无可如何”,这里的“如何”是离合词,与上句结构显然不同。

  

  106、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二三联对仗〕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颔联】两句均有倒装,出句是“人去后于秋草中独寻”,对句是“日斜时空见寒林”,其句法结构显然不同。

  【颈联】多有省略,大意是:汉文有道,但是汉文的恩为何如此薄;湘水无情,对水凭吊,屈原岂知?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

  

  107、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二三联对仗〕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颔联】对句是主谓宾结构:“洞庭秋〔定〕水〔主〕远〔状〕连〔谓〕天〔宾〕”。出句句法奇特:“斜”既作夕阳的谓语〔夕阳斜〕,又作“度”的状语〔斜着渡过〕,“夕阳斜”又一起作“渡”的状语〔夕阳斜时渡过〕;“汉口”身份不明,似乎是定语〔汉口的夕阳斜〕,又似乎是状语〔夕阳斜时在汉口渡鸟”〕,令人回味。

  【颈联】孤城,定中关系。独戍,状中关系。“寒”是谓语,其主语是“孤城”;“夜”是名词作“泊船”的状语。

  

  108、钱起《赠阙下裴舍人》〔二三联对仗〕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颔联】尽,动词作谓语;深,形容词作谓语。

  【颈联】阳和,主谓关系;霄汉,并列关系。穷途,定中关系;捧日,动宾关系。

  

  109、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二三联对仗〕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颔联】上句是单句,“难自料”的主语是世事〔世事难料〕。下句是紧缩复句,春愁黯黯,我〔主〕独自成眠。此外,“自料”是主谓关系,“成眠”是动宾关系。

  

  110、韩翃《同题仙游观》〔二三联对仗〕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颔联】“连”的宾语是“秦树”,“报”的宾语是“汉宫秋”〔汉宫临秋了〕。“晚”的主语是山色。“秋”的主语是“汉宫”。

  【颈联】“空坛”是兼语,是“影落”的宾语、“静”的主语。“小洞”不是兼语,只作“幽”的主语。

  

  111、皇甫冉《春思》〔二三联对仗〕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天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颔联】家〔主〕住〔谓〕层城〔宾〕邻〔谓〕汉苑〔宾〕,心〔主〕随明月〔介词结构,状〕到〔谓〕胡天〔宾〕。

  

  112、卢纶《晚次鄂州》〔二三联对仗〕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颔联】静,形容词作谓语。生,动词作谓语。

  【颈联】三湘〔状〕愁〔定〕鬓〔主〕逢〔谓〕秋色〔宾〕;万里归〔定〕心〔主〕对〔谓〕月明〔宾〕。其中“万里归”又是状中关系。秋色,定中关系;月明,主谓关系。

  

  11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二三联对仗〕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颈联】岭树〔主〕重〔状〕遮〔谓〕千里目〔宾〕。江流曲〔主谓词组作主语〕似〔谓〕九回肠〔宾〕。千里,定中词组;九回,状中词组。

  

  11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二三联对仗〕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颔联】千寻铁锁沈入〔谓〕江底〔宾〕。一片降幡出现〔谓〕在石头城上〔补〕。

  【颈联】上联有省略:人在世上几回伤往事。人是主语,在世上是状语。对句的“山形”是主语。

  

  115、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二三联对仗〕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颔联】顾〔谓〕我无衣〔主谓宾结构作宾语〕搜〔谓〕荩箧〔宾〕。泥〔谓〕他〔兼语,宾,主〕沽〔谓〕酒〔宾〕拔〔谓〕金钗〔宾〕。

  

  116、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二三联对仗〕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颔联】看尽〔快要尽之意〕,状中关系;忍开,动宾关系。

  【颈联】尚想〔谓〕旧情〔宾〕怜〔谓〕婢仆〔宾〕。也曾〔状〕因梦〔介词结构作状语〕送〔谓〕钱财〔宾〕。

  

  117、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二三联对仗〕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颈联】“所”为结构助词,与“望”结合,成为名词性结构,“何所望”是“所望者何”或“哪里是所望”的意思。“更难期”,状中关系。二者结构显然不同。

  

  118、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二三联对仗〕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颔联】出句是倒装句,干戈后田园寥落,为紧缩复句,意为经历战乱之后,田园寥落了。对句结构为:骨肉〔主〕流离〔谓〕[于]道路中〔补〕。

  

  119、李商隐《锦瑟》〔二三联对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出句多有省略,很难说清楚它的隐性语法结构,强加直译,大致上是:庄生在晓梦中迷惑于身化蝴蝶,蝴蝶化身的幻境。对句句法却很完整:望帝〔主〕把春心〔状〕托给〔谓〕杜鹃〔宾〕。两句的结构能说是相同吗?

  

  120、李商隐《无题》〔二三联对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颔联】出句是单句,“身“主”无〔谓〕彩凤〔定〕双飞〔定〕翼〔宾〕”。对句是紧缩复句,心〔主〕有〔谓〕灵犀,一点〔谓〕即通〔谓〕。按:“一点即通”本身也是紧缩的假设复句,意为“如果心被点,心就通”。论字类,唯有“翼”与“通”失对。

  

  121、李商隐《隋宫》〔二三联对仗〕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颔联】出句倒装,应为:不缘玉玺归日角。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玉玺到了李渊手中。

  【颈联】“於今”是“无萤火”的状语,“终古”是“垂杨”的定语〔古老的垂杨〕。

  

  122、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二三联对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颔联】“梦”是状语,“书”是主语。此二联为紧缩复句,出句意为: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对句是倒装句,墨尚未浓,书就被催成。此联结构迥异,却是工对。

  

  123、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二三联对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颈联】出句韩掾是窥的宾语。对句有省略,应为“宓妃留枕[给]魏王”。“魏王”是“给”的宾语。“韩掾少”,主谓关系,形容词“少”作谓语。“魏王才”,可以认为是定中关系,也可以认为“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有才”而作谓语,无论怎么看,与“韩掾少”结构不同。

  

  124、李商隐《筹笔驿》〔二三联对仗〕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颔联】“挥神笔”是动宾关系。“走传车”是倒装句,意为“坐着传车而走”。

  【颈联】“不忝”是状中。"“何如”是动宾“如何”的倒装。

  

  125、李商隐《无题》〔二三联对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颈联】“但愁”是状中结构,“应觉”是能愿动词和动词联合作谓语。“改”是动词谓语,“寒”是形容词谓语。

  

  126、李商隐《春雨》〔二三联对仗〕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颔联】“相望”是状中结构,“相望冷”是相望而〔感到〕冷,是连谓。独自是形容词作归的状语。“冷”是形容词谓语,“归”是动词谓语。

  【颈联】应悲,应是能愿动词,与悲联合作谓语;犹得,状中关系。

  

  127、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二三联对仗〕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颔联】月魄是裁的宾语,雷声却不是车走的宾语,意思是车走时,如雷声隐隐。

  【颈联】“曾是寂寥”里的“是”不是判断词,是表强调的副词作状语,寂寥是形容词作谓语,“曾是寂寥”意为“曾经很寂寞”。“无消息”是动宾关系。尽管句法和词性俱不对,然而是工对。寂寥和消息是同义连用字工对。

  

  128、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二三联对仗〕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颈联】不信是状中关系,谁教是主谓关系。

  

  129、温庭筠《利洲南渡》〔二三联对仗〕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颔联】出句是紧缩复句,多有省略,意思是,岸上的人听见马在波上嘶鸣,定睛一看,原来马在船上,随船而去。对句结构为“柳边人〔主〕歇〔谓〕待〔谓〕船〔兼语〕归〔谓〕”。此联结构迥异,却为工对。

  

  130、温庭筠《苏武庙》〔二三联对仗〕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颈联】出句的结构为“回日〔状〕楼台〔主〕非〔状〕甲帐〔谓〕”。对句有省略,意思是:当年离别的时候,曾经戴冠配剑的我正处壮年〔丁年〕。这里的“是”是动词谓语。

  

  131、薛逢《宫词》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二三联对仗〕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裤宫人扫御床。

  【颈联】出句“对镜”的主语不是“云髻”,而是有云髻的人;此处不能说“云髻”指代人,因为前面“云髻罢梳”是“不梳云髻”的意思,而不是“不梳人”。对句“添香”的主语是“罗衣”。

  

  132、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二三联对仗〕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颔联】出句“谁”是主语,对句“共”是状语。

  【颈联】“夸”的主语是贫女,“斗“的主语是“双眉”〔按:贫女的双眉与画中人的眉毛较短长。〕

  

  133、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二三联对仗〕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颔联】九月〔定〕寒砧〔主〕催〔谓〕木叶〔宾〕;十年〔状〕征戍〔谓〕忆〔谓〕辽阳〔宾〕。按:“九月寒砧”可以说“九月的寒砧”,而“十年征戍”不能说“十年的征戍”。

  【颈联】音书,并列关系。秋夜,偏正关系。

  

  两点说明:

  其一、因采用的语法体系不同以及各人理解的差异,个别句式的正变判断可能会小有差别,但不可能影响大局。其二、句型语法分析是有层次性的,最高层次可只看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最低层次可以分析到语素。由于对仗句的工宽是要落实到“字”的,也就是说结构分析必须要落实到语素。上面的变格句就有两例仅仅是语素层次结构有异。

  2010年3月13日发表于《国粹论坛》

  修订于2021年6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10/15 11:39:55编辑过]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3 22:56:37

--  

已修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10/15 11:32:32编辑过]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14 0:00:58

--  
1》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即”应该是做动词用的。
2》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两句主语相同,都省略了,或者都是主谓短语作主语也成,“满”“滋”做补语,不影响句子主干。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都是主谓宾结构,“知己”对“邻居”很稳的。
4》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流水对子,都是动宾结构,“长”不影响句子主干。

太多了,很多仔细分析都挺符合句式对仗的,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4 6:15:00

--  

即只有在表“靠近”时才是动词,如“即食”、“将即席”等等。在古汉语判断句里面,即是“就”之意,是副词,修饰的是后面整个谓语,虽说可以翻译成“就是”,正如古汉语否定判断句里副词“非”也可翻译成“不是”,不等于它们就成了判断动词。这在语法界是常识。

光满和露滋是主谓结构,前者是形容词作谓语,后者是动词作谓语,这是显而易见的。


语法结构是有层次的,上位结构相同不等于下位结构也相同,这是常识,可怜和长在的语法结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又例如:

张三李四/都来讨论语法。
今天咱们/讨论一下语法。

它们都是主谓结构,能说它们的结构一致吗?

唯有“海内”一句,两说俱通,我取消这个例子。

谢谢一人看海先生的批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14 6:50:41编辑过]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4 6:29:51

--  

  再强调一下:
  
  都是“主谓结构”,与结构一致是两个概念。比如,名词作谓语、动词作谓语、形容词作谓语,数量词作谓语,代词作谓语,还有主谓谓语句,都是主谓结构,不能说它们结构一致。请看下面的主谓结构:
  
  今天/周末。
  大家/休息。
  大家/高兴。
  手指/五个,拳头/两个。
  巩俐/貌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14 6:48:26编辑过]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4 9:19:50

--  

  本文在收集意见之后,还会系统修改一次。
  
  比如关于失对,我又有如下新看法:
  
  我行〔主〕殊未〔状〕已〔谓〕,何日〔状〕复〔状〕归来〔谓〕?
  
  按:偶句里,表否定的词往往与表肯定的不同词性相对,如“无兼味”对“只旧醅”,副词“只”就含“只有”的意思与动词“无”相对;“能高咏”对“不可闻”,表肯定的动词“能”与副词“不”相对;“不见”对“含滋”也是一个道理。同样,此联“归”就有“已归”的含义与“未”相对,故此处不为失对。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14 12:44:09

--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10-3-13 22:54:16的发言: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
  ——“句型一致论”的反证

  自王力先生诗学问世后,对仗句“结构一致”被绝大部分修辞书、联理书和诗律书奉为金科玉律;虽然也承认古代作品有结构不同的变格句的存在,总认为只是少数个例,唯有结构一致的所谓正格句才是常轨。

其实孙老师这话说的一点没错的。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14 12:58:52

--  
孙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总结上述例子,深表钦佩。
对仗分句式对仗以及句内对应位置词性相同或者字面意思同类两种。

一个问题:
何为句式对仗或者说结构一致呢?
个人觉得只要句子主干位置词性相同或者字面意思同类就符合标准了,其他位置能做到对仗更好,做不到也不影响整体构架,这也正是律诗中很多半对半不对以及交股对可以视为对仗的原因。只要句子主干符合标准,其他的都次要的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14 13:12:57编辑过]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14 13:02:03

--  

  孙老师我怎么敢批评您呢,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您指出我的问题,我接受了也就是提高了,多好啊,之前我说过可以常来陪您解闷的,一个人肯定没意思。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6 9:31:44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14 12:58:52的发言:
孙老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总结上述例子,深表钦佩。
对仗分句式对仗以及句内对应位置词性相同或者字面意思同类两种。

一个问题:
何为句式对仗或者说结构一致呢?
个人觉得只要句子主干位置词性相同或者字面意思同类就符合标准了,其他位置能做到对仗更好,做不到也不影响整体构架,这也正是律诗中很多半对半不对以及交股对可以视为对仗的原因。只要句子主干符合标准,其他的都次要的了。

个人觉得只要句子主干位置词性相同或者字面意思同类就符合标准了,其他位置能做到对仗更好,做不到也不影响整体构架,这也正是律诗中很多半对半不对以及交股对可以视为对仗的原因。只要句子主干符合标准,其他的都次要的了。

这段话原则上说是非常正确的,也正是我的主张〔我说过,我和先生的主要观点是一致的,只是对具体现象的视角不同而已〕。只补充一点,工对里面,句法结构整体不一致的也大有存在,先生可以仔细看看我的分析。

但是,如果把“结构一致”当成对偶的法则,性质就变了。在这个法则里面,结构略有差异的对偶,就被视为不合格的对联。先生你看看《浅谈朝阳云蒙山[一等奖] 对联之意境》一文里,很多人不就此对联的结构不一致而提出质疑么?

还有,很多人根据王力的这段话:“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他们把结构一致的正格句当成常轨,而稍微不一致的变格句当成例外,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前两年我在联都论坛撰文指出整句句法结构不同的变格句的重要性的时候,就遭多人围攻,口诛笔伐,他们就坚持认为整句句法相同正格句是主流,变格句是个别。现在那些帖子还在,先生您不妨去看看。

我的文章无它,就是批驳“结构必须一致”的法则不成立。论证变格句是对联的常轨,这对于对偶的写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16 9:53:40编辑过]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6 9:36:46

--  

主贴增加如下注释:

〔注〕关于结构一致的说明:

1、所谓“结构一致”是指语法结构一致。“语法结构一致”与“语法成分相同”有联系,但不完全等同。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是成分分析法〔如王力的《古代汉语》即是〕,它只对句子作平面的成分分析,如这样的句法分析:三湘〔状〕愁鬓〔主语〕逢〔谓语〕秋色〔宾语〕,万里归〔定〕心〔主语〕对〔谓语〕月明〔宾语〕。这种平面的分析法大都只分析了上位结构,忽略了下位结构,不能全面地反映句子的结构。五十年代后,语法界借鉴西方结构主义语法学,采用了层次结构成分分析法。这两个句子的结构应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显然,我们对于对偶句的结构分析,同样应当采用层次分析法,一直分析到最下位的结构为止。

2、语法学只分析到词为止,合成词内部的结构是不予理睬的。在对偶里的可对性和工宽却是要尽量落实到每一个字身上,必然要分析语素之间结构。例如“闲思鲈脍客中客;买醉湖堧楼外楼”〔陈无咎《题楼外楼》〕里,“楼外楼”是专有名词,“客中客”是三个词组成的词组,在语法学里它们是不对称的。在对偶里,它们字字对称;尽管一为词,一为词组,它们的结构是等价的。“楼外楼”就必须继续分析:

楼 外 楼 客 中 客
|_定_)__中| |_定)__中|
|定_中| |定_中|

3、偶句里多有倒装、省略、跳脱、杂糅等等非正常的显性语法结构,我们必须在尽可能贴近原句显性结构模式的前提下,分析它们背后正常的、完整的隐性结构模式。

4、语法学里,名动形数量代都可直接作谓语形成主谓结构,还有主谓谓语句,在偶句里它们却并不等价,如:今天/周末;大家/休息;大家/高兴;手指/五个/;巩俐/貌美。它们不能无原则地对偶。因此,谓语不同词性的主谓结构,在对偶里就不能算结构相同,应予以区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18 7:47:21编辑过]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6 9:38:46

--  

  本文只是论证变格句是对偶句的主流。
  
  至于产生这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有何意义,将另文再论。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8 13:56:31

--  

http://bbs.zhsc.net/dispbbs.asp?boardid=167&Id=634938#editform

无患子
百家讲坛版主

只从语言学角度来建立格律体系,就容易犯这种以偏概全的毛病。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说:“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

王先生这段话有一个明显的矛盾,既然承认对仗“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又何来“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相为对仗是正格”呢?这里的“只”字已经排除了其他要求啊!

可见,并不是对仗在句型上有“两种情况”,两种要求,而是只有一种要求,就是“字面相对”。由字面相对可以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句型相同,一种是句型不相同。这也符合没有语法学体系的古人的实际情况。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8 14:17:17

--  
关于词性一致,可以套用无患子先生的话:

并不是对仗在词性上有“两种情况”,两种要求,而是只有一种要求,就是“字面相对”。由字面相对可以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性相同,一种是词性不相同。这也符合没有语法学体系的古人的实际情况。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8 23:05:13

--  
其实,这些分析对于写作偶句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其目的无非是证明变格句是偶句的主体,是不得已而为之。

正在为这篇文章写姊妹篇。其开头语为:

严沧浪曰:“诗有别裁。”诗之別裁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诗歌的语言形式也有“別裁”,这就是王安石所说的“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应当是有别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它文体的、为诗歌所独有的“变格”语言形式。

唐钺在《修辞格》里指出:“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的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注1〕修辞格所采用的“变格语法”,正是营造“诗家语”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偶也是一种修辞格,照理说,它也应当追求“变格语法”来“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变格句也应当是对偶句里的主体,它也应当是在偶句里营造诗家语的主角之一。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9 9:36:57

--  

http://www.duilian.cn/bbs/showtopic-82118.aspx

时习之

作这样的分析很费功夫,也很有价值。先向孙先生表示敬意。再提点意见:
本文是针对王力“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而统计分析的,那么就应该使用与王力一致的判断标准,否则统计结果就没有说服力。请注意王力虽然在上文中用了“语法结构相同”的提法,但实际上仅指“句型相同”,因此似不宜分析到词的结构,也不宜将词性不同而作同一句子成分算作句型不同。另外由于“诗家语”有省略、倒装、活用等情况,因此如果有多种还原方式,当其中一种方式句型相同,另一种方式句型不同时,不宜判定为句型不同。 种方式句型相同,另一种方式句型不同时,不宜判定为句型不同。

孙逐明:

我也考虑过句型的标准问题,前言里面也提过,只是没有说清楚。

我应当这样解说:

王力先生采用的是粗疏的成分分析法,得出大部分句型相同〔即语法成分相同〕的结论。可是随着语法学的发展,句法结构的分析已经改进为层次分析法了,王力先生眼里句型相同〔即语法成分相同〕的句式,在新的理论框架里面,结构成分已经不尽相同了。对于一般作者和读者是不明两种分析法的差别的,另一方面,这两种分析法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因为成分分析法也会深入到下位结构。究竟如何看待句型相同,常常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就不利于我们如何看待变格句与正格句在对偶修辞里的作用。

本文的主旨并不是追究王力先生的句型一致论的是非,而是希望大家正确对待变格句〔即结构成分有差异的句型〕与正格句在对偶修辞中的地位,所以仍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判定变格句与正格句,根据对偶修辞的需要,合成词结构不同以及不同词性作谓语的句型也看成不同的结构形式。

至于由于倒装缺省的还原采用何种方式,倒无关宏旨,因为即使你还原的句型与对句现有的句型相同,你的现状已经是缺省的结构形式,也与对句无缺省的结构形式不相同了。

我的解说是不是说清楚了,请诸位继续提意见。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19 19:52:59

--  

变格句的大量存在,还有更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们是形成对仗的需要,取消这些变格手法,很作内容形成对仗句就变得很难很难;另一方面,这些变格联是营造“诗家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此我将专文论述。

如果没有这两种作用,本文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2:11:55

--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10-3-18 14:17:17的发言:关于词性一致,可以套用无患子先生的话:

并不是对仗在词性上有“两种情况”,两种要求,而是只有一种要求,就是“字面相对”。由字面相对可以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性相同,一种是词性不相同。这也符合没有语法学体系的古人的实际情况。

“由字面相对可以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性相同,一种是词性不相同。”
显然这话有问题,词性的相同与否跟字面对与不对没任何关系。
还有,您列举的那些例子中很多对应位置字面也不相对呀。
另外我是看明白了,孙老师是万变不离其宗啊,其实对仗分句式对应跟对应位置词性相同基本还是很科学的,再补充点“或者对应位置字面意思同类”就基本完美了。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5:53:21

--  
先生说“您列举的那些例子中很多对应位置字面也不相对呀”。

古人对对子全部都是字面对,所谓字面对就是字义相对,它包含了字词本身的意义,同形同音字的意义,以及潜伏在常见意义背后的意义。字义还包括具体意义〔如时间、地点、数目等等〕和抽象意义〔古人称之为虚实死活,虚实死活不是语法分类,而是字义的逻辑分类,我曾经讨论过,但还不够透彻,我还会继续深入讨论〕。总之,古人对对子只重字义,极少有明确的语法意识。

只要字义对称了,自然会产生或词性相同或不同,或句型相同或不尽相同的局面。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8:25:00

--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10-3-21 15:53:21的发言:先生说“您列举的那些例子中很多对应位置字面也不相对呀”。

古人对对子全部都是字面对,所谓字面对就是字义相对,它包含了字词本身的意义,同形同音字的意义,以及潜伏在常见意义背后的意义。字义还包括具体意义〔如时间、地点、数目等等〕和抽象意义〔古人称之为虚实死活,虚实死活不是语法分类,而是字义的逻辑分类,我曾经讨论过,但还不够透彻,我还会继续深入讨论〕。总之,古人对对子只重字义,极少有明确的语法意识。

只要字义对称了,自然会产生或词性相同或不同,或句型相同或不尽相同的局面。


我能说字面意思同类,就知道怎么回事情,事实我自己创作联句过程中也追求字面对,在这里我只是就事论事,比如孙老师列举的那些律诗中颔颈联对应位置字面意思好多并不同类呀,这怎么就能说对对子全是字面对呢。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8:33:03

--  
1、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颔联】地〔主〕犹〔谓〕鄹氏邑〔宾〕,宅〔主〕即〔状〕鲁王宫〔谓〕。按:犹是动词,即是副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系词“是”,后世指示代词“是”才转化为系词〔即判断动词〕。
--------------------------------
且不说判断词性应由句子环境决定,所谓离句无品,显然“犹”“即”为动词,从语法角度分析,完全符合句式对仗。只问孙老师,抛开语法,抛开句子环境,“犹”“即”同类吗?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8:36:42

--  
11、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颔联】红颜弃〔谓〕轩冕〔宾〕。白首卧〔谓〕[于]松云〔补语〕。轩冕,并列结构;松云,偏正结构。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中”“事”字面对吗?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8:38:41

--  

  13、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颔联】出句“为”是语气词,下句“里”不是语气词,故结构有异。“为”与“里”失对。
---------------------------
孙老师都说“为”“里”失对,显然其并不是字面对喽。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8:42:21

--  

  16、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颔联】遥怜〔谓〕小〔定〕儿女〔宾〕,未解〔谓〕——〔以下动宾结构作宾语〕忆〔动〕长安〔宾〕。儿女,并列结构;长安,偏正结构。
-----------------------------------------------
“小”“忆”字面对吗?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8:45:17

--  

  太多了,至少70%到90%的颔颈联某些位置根本不符合字面意思相对。看来古人作对偶并不都追求字面对的呀。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8:46:31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8:25:00的发言:



我能说字面意思同类,就知道怎么回事情,事实我自己创作联句过程中也追求字面对,在这里我只是就事论事,比如孙老师列举的那些律诗中颔颈联对应位置字面意思好多并不同类呀,这怎么就能说对对子全是字面对呢。

不要被王力的十九类框住。同是死字、活字、实指、助字就是同类;有相同的义项,就是同类〔即类义字〕。山不断,水无涯;不和无表否定,就是同类,断有终点之意,和边就是同类。一个字同类是工对,两个字三个字一起同类是宽对。可以说只要不失对,就一定同类。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8:54:24

--  
当字义的具体意义有相同义项的时候,它们一定同类,此时是不考虑虚实死活的。只有缺乏明显的相同义项时才考虑虚实死活。虚实死活是可以变化的,所有的修饰语,都死字化了,都是死字;所有的主语和宾语都对象化了,都是实字;所有谓语〔名词性谓语除外〕都活字化了,它们都是活字。〔这些原理我还会详细讨论的〕

一句话,只要不失对,一定是同类。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00:34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8:33:03的发言:1、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颔联】地〔主〕犹〔谓〕鄹氏邑〔宾〕,宅〔主〕即〔状〕鲁王宫〔谓〕。按:犹是动词,即是副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系词“是”,后世指示代词“是”才转化为系词〔即判断动词〕。
--------------------------------
且不说判断词性应由句子环境决定,所谓离句无品,显然“犹”“即”为动词,从语法角度分析,完全符合句式对仗。只问孙老师,抛开语法,抛开句子环境,“犹”“即”同类吗?

即在这里是副词,不是动词。你自己去查字典。

抛开对对子的练习不说,对仗是不能离开语境的。在这两个对仗句里,即有“就是”的含义〔不等于它是动词〕,犹有“还是”的意思,它们都表判断。所以同类。

在对对子的练习里面,即与犹当然不能相对。对对子的练习也是有条件的。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忘记这个辩证法原理。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03:20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8:42:21的发言:

  16、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颔联】遥怜〔谓〕小〔定〕儿女〔宾〕,未解〔谓〕——〔以下动宾结构作宾语〕忆〔动〕长安〔宾〕。儿女,并列结构;长安,偏正结构。
-----------------------------------------------
“小”“忆”字面对吗?

字面对不仅仅指单个的字。也包括合成词和词组。这是实字性词组相对,故同类。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04:46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8:36:42的发言:11、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颔联】红颜弃〔谓〕轩冕〔宾〕。白首卧〔谓〕[于]松云〔补语〕。轩冕,并列结构;松云,偏正结构。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中”“事”字面对吗?

中读去声,是活字。你去查解释吧。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08:06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8:38:41的发言:

  13、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颔联】出句“为”是语气词,下句“里”不是语气词,故结构有异。“为”与“里”失对。
---------------------------
孙老师都说“为”“里”失对,显然其并不是字面对喽。

我明明白白说了此处失对啊!

所谓字面对当然是指不失对的字面啊!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9:08:52

--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10-3-21 18:46:31的发言:


不要被王力的十九类框住。同是死字、活字、实指、助字就是同类;有相同的义项,就是同类〔即类义字〕。山不断,水无涯;不和无表否定,就是同类,断有终点之意,和边就是同类。一个字同类是工对,两个字三个字一起同类是宽对。可以说只要不失对,就一定同类。



我都说了我懂,孙老师就没必要给我讲这些了,“山不断”此处“断”可对“边”“涯”“际”等等,“不”“无”“没”都表否定属于同类,这些您就没必要给我讲了,您还是把目光转移到您列举的那些例子中看有多少符合这样的字面对。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09:48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9:08:52的发言:
  
  
  我都说了我懂,孙老师就没必要给我讲这些了,“山不断”此处“断”可对“边”“涯”“际”等等,“不”“无”“没”都表否定属于同类,这些您就没必要给我讲了,您还是把目光转移到您列举的那些例子中看有多少符合这样的字面对。

  只要不失对,一定同类。
  
  你找反证吧。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9:11:21

--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10-3-21 19:03:20的发言:
  
  
  

  字面对不仅仅指单个的字。也包括合成词和词组。这是实字性词组相对,故同类。


  
  晕!您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9:13:46

--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10-3-21 19:09:48的发言:
  
  
  

  只要不失对,一定同类。
  
  你找反证吧。


  
  ........孙老师您耍赖。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14:05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9:11:21的发言:
  
  
  晕!您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呀???

  我从来都是说先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类,一个字不行就看两个字,三个字,字数多就是宽对。字数以不超过句长的一半为宜。
  
  你自己回头看我的文章吧。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16:20

--  

  任何法则都是有条件的,不是孤立的。这个原则我不止一次说过。
  
  所以批评别人决不能断章取义。
  
  咱们彼此都应当这样。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9:19:01

--  

  气氛有些紧张,我得先向孙老师说明:虽然之前或者曾经于您一直持对立观点,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上的对立,其实我打心里一直很尊重您的,只是想在这里跟您闹着玩,玩着学习,学着进步,记得我前阵子在这里说过的呢。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20:29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9:13:46的发言:
  
  
  ........孙老师您耍赖。

  你实在是清白人。字面对的目的是形成对称。失对就是不对称,就是说它们不符合字面对原理,这才失对。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这个浅显的道理竟然想不通了。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22:07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9:19:01的发言:
  气氛有些紧张,我得先向孙老师说明:虽然之前或者曾经于您一直持对立观点,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上的对立,其实我打心里一直很尊重您的,只是想在这里跟您闹着玩,玩着学习,学着进步,记得我前阵子在这里说过的呢。

  知道啊,不然我哪会回答你呢。
  
  你的疑问也是很多人的疑问,所以我才耐心地回答你。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9:26:51

--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10-3-21 19:20:29的发言:
  
  
  

  你实在是清白人。字面对的目的是形成对称。失对就是不对称,就是说它们不符合字面对原理,这才失对。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对这个浅显的道理竟然想不通了。

  孙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呀???要我找例子吗?字面对的目的是形成对称,那么词性相同是不是形成对称呢?词性相同跟字面意思同类两者之间犹关系吗?“太阳” “月亮”。“太”跟“月”之间犹关系吗?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9:29:21

--  

  

以下是引用孙逐明在2010-3-21 19:22:07的发言:
  
  
  

  知道啊,不然我哪会回答你呢。
  
  你的疑问也是很多人的疑问,所以我才耐心地回答你。


  
  谢谢孙老师哈,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32:49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9:26:51的发言:
  
  
  
  

  孙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呀???要我找例子吗?字面对的目的是形成对称,那么词性相同是不是形成对称呢?词性相同跟字面意思同类两者之间犹关系吗?“太阳” “月亮”。“太”跟“月”之间犹关系吗?

  太阳和月亮是实字字组,故可对。
  
  字面意义对称的字词,绝大部分词性相同,少数不同。这并不矛盾。
  
  所以有了字面相对一个法则就够了。它可以涵括两者,既简单,又易学。
  
  采用词性分析,太难且不说,它就对词性不同的对仗就无法可施,得不断添加补充法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21 19:34:36编辑过]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1 19:34:42

--  

  孙老师,您说我要天天这么跟您闹着玩,理论板块的帖子肯定要排在前面去。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1 19:36:07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21 19:34:42的发言:
  孙老师,您说我要天天这么跟您闹着玩,理论板块的帖子肯定要排在前面去。

  你也不纯粹是闹着玩,你的疑问很有代表性,是大家最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3 6:42:06

--  

转贴: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thread.php?tid=176294&extra=page%3D1&page=4

蓝维

说说吧,百家争鸣嘛,有交流才会有进步,:)

潇湘妃子 发表于 2010-3-22 11:25

妃子老总是鼓励俺吧?
那俺就说两句。
说之前,俺先说说古罗马的法律。
古罗马在《十二铜表法》之前,没有成文法,只有习惯法。贵族们在审理案件时往往随心所欲,所以引起了平民的不满。于是平民起来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十二铜表法》的诞生,从而才有了罗马的成文法,然后才有后来的西方法律。

然后说说俺的看法。
孙先生说的唐诗这种情况,肯定是存在的。俺觉得吧,唐朝时期的通讯设施没有俺们现在这么发达,也没有谁谁出来总结什么规律,所以诗人们写诗时,往往就比较地随心了。
到了王力大师这一辈,他把其中的一些东西归纳出来,规定了下来。这不就是《十二铜表法》吗?王力应该并没有否认变格的存在。那么他强调正格,是为了“有法可依”。我们大可不必去求全责备的。

俺刚报名参加了诗词班的学习,还没入门。俺的意见是,写诗,还是应该有个规矩,否则俺们这些初学者何必来学呢?那干脆写新诗好了。
当然,等俺们也成了大师级样的大师,等俺们写诗也可以随心所欲的时候,那么,这些规律,也许可以不去理他。

俺这样说,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表达一下一个初学者的看法,还是在妃子老总的鼓励下说出来的。
如果有人要批评俺,
对不起,
俺不奉陪!

蓝维

顺便说一句:孙先生的三篇文章,俺花了星期日一天时间全部拜读。
一个字:服

孙逐明 发短消息

妃子老总是鼓励俺吧?
那俺就说两句。
说之前,俺先说说古罗马的法律。
古罗马在《十二铜表法》之前,没有成文法,只有习惯法。贵族们在审理案件时往往随心所欲,所以引起了平民的不满。于是平民起来斗争,斗 ...
蓝维 发表于 2010-3-22 22:37

超越真理一步便成为谬误。

先生把王力的两个一致比喻成《十二铜表法》是很形象的,因为《十二铜表法》是法律,根据它要判人是不是该杀的。当今联律界许多人恰恰是把王力先生的两个一致当成法律,判定对联的生死。

我这么说不是危言耸听。

前两年几大对联论坛的斑竹联合搞了个《名联诊所》,仅凭一个词的词性不对就把许多历史名联开除联籍,为主的人还写了洋洋八十万言的论文发在网上,论证对联必须词性一致。除他之外,顽强坚持对联必须词性一致者,现在仍然大有人在。

现在还有一些人,对于许多对联以及获奖的对联句型不一致是不是合格的对联不断提出质疑,各大对联论坛上都有。

上面的现象,先生不妨搜索一下便知。

刘太品先生对于这些现象有一段议论:

讨论对偶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对联创作,对联创作的规则,不管用语法学的角度来总结还是用修辞学的方法来总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指导创作。

但就我个人而言,作联过程中,语法学知识可能从来没有在其中发挥过那怕一丁点作用。再说了,从有对联之日到今天,对联史上所有佳作的99.9%以上,都是在没有语法学体系的时代由根本没语法学概念的人写出来的,你说写对联是不是可以完全不考虑语法学问题呢?只要我有把话说通顺的能力,语法学对我来说就是废物了!!

从这一角度说,语法学的过多介入,其实成了当代楹联创作的一大拌脚石,因为它易于让人入门却又永远把人困在入门处写一辈子的“死对”。同时还动辄指责别人的联作“失对”了,“病联”了。。。。

再退一步来说,语法学对于楹联创作没什么用,但对于对联鉴赏总该有用了吧?晕哈~ 在鉴赏领域语法学更是贻害不浅,这种支离破碎的所谓语法分析法,把一副活生生的对联作品硬性肢解成各种语法功能单位,可以说,靠语法分析的方法永远也分析不出上乘对联作品真正的妙处来!!!! 我送你一盆花让您欣赏,您却很有条理地把所有叶子捋下来堆一块,把所有花辨捋下下堆一块,还从花盆里拔出来把所有根须剪下来放一堆,您的这种像是制作生物标本一样的方法,不仅没有欣赏到花之美,反而糟蹋并残害了我的这盆花。。。。在文艺学领域里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拿不上台面的文艺批评方式。 这与一位医生在餐桌上大家吃口条时,非要很“科学”地介绍说“这是猪用来流哈喇子的器官”一样令人大倒胃口。

上述现象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

孙逐明

把两个一致当成法律,不是王力先生的初衷。对于词性一致,王力先生自己还公开撰文自我检讨,声明词性一致错了。可惜这段检讨只是夹在一篇语法论文中间,发表在大学的学刊上,极少有人看到。而他发行量最大的格律著作和古代汉语还赫然地强调词性必须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把词性一致当成法律的原因。

我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把两个一致当成法律的现象而写的。

那扇窗

从这一角度说,语法学的过多介入,其实成了当代楹联创作的一大拌脚石,因为它易于让人入门却又永远把人困在入门处写一辈子的“死对”。同时还动辄指责别人的联作“失对”了,“病联”了。。。。

再退一步来说,语法学对于楹联创作没什么用,但对于对联鉴赏总该有用了吧?晕哈~ 在鉴赏领域语法学更是贻害不浅,这种支离破碎的所谓语法分析法,把一副活生生的对联作品硬性肢解成各种语法功能单位,可以说,靠语法分析的方法永远也分析不出上乘对联作品真正的妙处来!!!! 我送你一盆花让您欣赏,您却很有条理地把所有叶子捋下来堆一块,把所有花辨捋下下堆一块,还从花盆里拔出来把所有根须剪下来放一堆,您的这种像是制作生物标本一样的方法,不仅没有欣赏到花之美,反而糟蹋并残害了我的这盆花。。。。在文艺学领域里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拿不上台面的文艺批评方式。 这与一位医生在餐桌上大家吃口条时,非要很“科学”地介绍说“这是猪用来流哈喇子的器官”一样令人大倒胃口。

用科学阐释文学,最后就变成了解剖学。直到把一副对子,肢解的支离破碎为止,在那些大尸们眼中要每块皮肉筋骨都对称,才叫对联。于是一批批的僵尸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新鲜出穴。


--  作者:一人看海
--  发布时间:2010/3/23 13:17:41

--  

  孙老师,换汤不换药呀?自己不烦别人看着都腻了呢。字也好词也好,还不都得写出来?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3/25 9:00:48

--  

  :〕


--  作者:三羊
--  发布时间:2010/4/9 10:37:50

--  
关于词性一致,可以套用无患子先生的话:

并不是对仗在词性上有“两种情况”,两种要求,而是只有一种要求,就是“字面相对”。由字面相对可以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词性相同,一种是词性不相同。这也符合没有语法学体系的古人的实际情况。孙逐明 发表于 2010-3-18 14:15
从这里可以看出,你真不知道什么是“字面相对”!

--  作者:联海之神
--  发布时间:2010/10/22 10:31:45

--  
孙先生语:"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
孙先生请将此联的语法结构弄清再谈什么结构一致不一致!!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10/10/22 12:49:53

--  
以下是引用联海之神在2010-10-22 10:31:45的发言:孙先生语:"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
孙先生请将此联的语法结构弄清再谈什么结构一致不一致!!

先生不妨分析一下它的语法结构,说明白道理如何?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11/10/17 23:36:58

--  
孙则鸣提出“字类对称比较法”为什么不以身作则使用一次,仍然使用王力先生的词类分析法?众所周知,你诋毁王力之法是误倒之法,你大张旗鼓诋毁王力之法,而又恬不知耻的使用王力之法。你的学养、学品、道德你自已讲一下!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11/10/17 23:42:47

--  
以下是引用联海之神在2010-10-22 10:31:45的发言:孙先生语:"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
孙先生请将此联的语法结构弄清再谈什么结构一致不一致!!
你要问孙则鸣吗?他是不会回答的,他怕答错了,只好投石问路!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11/10/17 23:51:52

--  
孙则鸣,本人指条路,和你溜弯!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人来少”、“水隔深”都是主谓短语作谓语!逗你这个语法老师玩玩!
这个对子,句型相同。
你除了胡言乱语诋毁王力,你还有什么本事拿出来!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11/10/24 7:19:16

--  
以下是引用一人看海在2010-3-14 12:44:09的发言:


其实孙老师这话说的一点没错的。

孙则呜批评王力一点没错?
为什么孙则呜窃取王力的研究成果,提出三个一致、四个一致?学品低下到负273.15度!

--  作者:与人为善
--  发布时间:2011/11/19 22:10:08

--  
好热闹呀,各说各的理。
我只知道我的国粹网的积分是负数,我来看看热闹,顺便减少点亏损。
负273.15度,那不是绝对零度么?

--  作者:有水千寻
--  发布时间:2018/8/29 6:16:29

--  

  孙老师辛苦了,学习了


--  作者:有水千寻
--  发布时间:2018/8/29 7:16:18

--  

  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其中“即”字,个人觉得应该是解释为“近,靠近的意思。”汉鲁王欲坏孔子宅,以广其居。登堂有金石之声,乃不敢。可见,孔子宅靠近鲁王宫。现代汉语即常作副词,但古汉语即更常作动词用。因为孙老师这例子在最前,太打眼,我就提这一点。


--  作者:三羊
--  发布时间:2018/8/30 8:11:28

--  

  

以下是引用有水千寻在2018-8-29 7:16:18的发言:
  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其中“即”字,个人觉得应该是解释为“近,靠近的意思。”汉鲁王欲坏孔子宅,以广其居。登堂有金石之声,乃不敢。可见,孔子宅靠近鲁王宫。现代汉语即常作副词,但古汉语即更常作动词用。因为孙老师这例子在最前,太打眼,我就提这一点。

  地犹邹氏邑,
  宅即鲁王宫。
  
  犹 yóu 【动】 如同。好比
  即 jí 【动】基本义是接近、靠近、走向,与“离”对举。
  
  

  地【主语】犹【谓语】邹氏邑【宾语】,
  宅【主语】即【谓语】鲁王宫【宾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8-8-30 8:12:32编辑过]

  
--  作者:沂蒙山人
--  发布时间:2018/9/8 12:52:47

--  
人来少 应该是来人少
水隔深 应该是隔水深

它调整了语序

--  作者:三羊
--  发布时间:2018/9/8 13:13:21

--  
以下是引用沂蒙山人在2018-9-8 12:52:47的发言:人来少 应该是来人少
水隔深 应该是隔水深

它调整了语序

一个样,两句同时调整与同时不调整是一样的!


--  作者:沂蒙山人
--  发布时间:2018/9/8 13:16:54

--  

  野寺与云峰在这里更像是状语


--  作者:王晓微
--  发布时间:2019/9/30 12:29:23

--  

  

我偷偷来水一下,顺便看看IV能不能插入视频。
  下面(可能会)是我这个非常菜的PV随便做的蝴蝶~

  重庆时时彩开奖网北京pk10视频床是我自建的,完善以后应该会对论坛里的小伙伴们开放~


--  作者:王晓微
--  发布时间:2019/9/30 12:32:35

--  

对此我一直非常怀疑。王力先生的结论是对五七言近体诗进行分析得来的,而常识告诉我们,古代根本没有系统的语法学研究,跨越唐宋元明清近一千多年的芸开奖网芸儒生,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全部都是刻板的五言七言句子,竟然循规蹈矩地恪守整齐划一的语法模式写作,有可能吗?

  王力先生的结论有大量五七言正格例句为佐证,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这些例句并非某个具有代表意义重庆时时彩的选本里对仗句的全部,特别是没有任何统计数据作为支撑,其中定有蹊跷。

  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范本式的权威选本,对此书五七律里颔联和颈联对仗句详加分析统计,应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相信只要有心人继续作类似的细致工作,同样会得北京pk10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唐诗三百首五律七律共133首,颔联和颈联的对仗句共261联〔按:颔联有5联不对仗,不计算在内〕〔注〕,通过细致分析后〔见附件〕,得出的结论是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21/6/6 8:38:03

--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有力反证〔修订稿〕

  自王力先生诗学问世后,对仗句“结构一致”被绝大部分修辞书、联理书和诗律书奉为金科玉律;虽然也承认古代作品有结构不同的变格句的存在,总认为只是少数个例,唯有结构一致的所谓正格句才是常轨。
  对此我一直非常怀疑。王力先生的结论是对五七言近体诗进行分析得来的,而常识告诉我们,古代根本没有系统的语法学研究,跨越唐宋元明清近一千多年的芸芸儒生,在浩如烟海的诗作中,全部都是刻板的五言七言句子,竟然循规蹈矩地恪守整齐划一的语法模式写作,有可能吗?
  王力先生的结论也有一些五七言正格例句为佐证,似乎很有说服力。然而,这些例句并非某个具有代表意义的选本里对仗句的全部,特别是没有任何统计数据作为支撑,其中定有蹊跷。
  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范本式的权威选本,对此书五七律里颔联和颈联对仗句详加分析统计,应当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相信只要有心人继续作类似的细致工作,同样会得出和我一样的结论〕。  
  一鹗飞先生在《关于律诗对仗的误区》一文中指出:”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中华书局,2014.3)一书中这样说:‘律诗固然以中两联对仗为原则,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可以少于两联。这样,就只剩下一联对仗了。’”实际上,五律和七律中,可以看到的诗例,有四联都不对仗的,有仅一联对仗的,有两联对仗的,有三联对仗的,也有四联全对仗的。”我们根据此论展开了统计。  
  唐诗三百首五律七律共133首,其中二三联对仗者98副,一三联对仗〔偷春格〕者3副,一二三联对仗者24副,二三四联对仗者1副,仅有颈联对仗〔蜂腰格〕者2副。  
  这些对仗联一共289副,其中:
  句法结构不同的变格联219副,占总数75.78%,超过了四分之三;
  句法结构相同的正格联仅有70副,仅占总数24.22%,不到四分之一。  
  本文最初统计句型时,曾经有一种说法,说是颈联对仗最为严格,而颔联的就比较宽松。即便按此说法只统计颈联,其结果是:
  颈联133副,句型不一致者93联,占69.9%,也是绝大多数句型不一致。  
  上述数据说明,王力先生选用的例句根本不具备普遍意义;很可能是受语法学家的“系统化情结”的影响,他精心选择了结构一致的例句,而对那些结构不同的诗句以及所选例句里的结构差异〔按:他选用的正格例句里也有少量变格句〕产生了盲区。
  总之,对仗句的主体决不是句型一致的所谓正格句,恰恰是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对仗工稳,可见句法不一致并非失对的主要原因;反倒是很多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恰恰是追求工稳而导致。对此现象以及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将另文专论。  
  正因为如此,近些年来,学术界中一些实事求是的学者已经把王力的“句型一致”修改为“句型相似”了。如王占馥《古代汉语修辞学》[ 王占馥《古代汉语修辞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池昌海《现代汉语语法修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周一民《现代汉语》[ 周一民《现代汉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以及《联律通则》修订稿均持此论。 

  按:关于结构一致的说明:
  1、所谓“结构一致”是指语法结构一致。“语法结构一致”与“语法成分相同”有联系,但不完全等同。汉语的句法结构分析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初是成分分析法〔如王力的《古代汉语》即是〕,它只对句子作平面的成分分析,如这样的句法分析:三湘〔状〕愁鬓〔主语〕逢〔谓语〕秋色〔宾语〕,万里归〔定〕心〔主语〕对〔谓语〕月明〔宾语〕。这种平面的分析法大都只分析了上位结构,忽略了下位结构,不能全面地反映句子的结构。五十年代后,语法界借鉴西方结构主义语法学,采用了层次结构成分分析法。这两个句子的结构应为:

  显然,我们对于对偶句的结构分析,同样应当采用层次分析法,一直分析到最下位的结构为止。
  2、语法学只分析到词为止,合成词内部的结构是不予理睬的。在对偶里的可对性和工宽却是要尽量落实到每一个字身上,必然要分析语素之间结构。例如“闲思鲈脍客中客;买醉湖堧楼外楼”〔陈无咎《题楼外楼》〕里,“楼外楼”是专有名词,“客中客”是三个词组成的词组,在语法学里它们是不对称的。在对偶里,它们字字对称;尽管一为词,一为词组,它们的结构是等价的。“楼外楼”就必须继续分析:

   楼 外 楼   客 中 客
  |_定_)__中| |_定)__中|
  |定_中|    |定_中|

  3、偶句里多有倒装、省略、跳脱、杂糅等等非正常的隐性语法结构,我们必须在尽可能贴近原句显性结构模式的前提下,分析它们背后正常的、完整的隐性结构模式。
  4、语法学里,名动形数量代都可直接作谓语形成主谓结构,还有主谓谓语句,在偶句里它们却并不等价,如:今天/周末;大家/休息;大家/高兴;手指/五个;/巩俐/貌美——它们都是主谓结构,却不能无原则地对偶。因此,谓语词性不同的主谓结构,在对偶里就不能算结构相同,应予以区分。

  二、对仗句句法分析详解
  按:为了便于统计,特作如下标示:“○”表句型一致的正格句,“▲”表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表局部明显失对者,“*”为失对的字眼。

  1、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二三联对仗〕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颔联】地〔主〕犹〔谓〕鄹氏邑〔宾〕,宅〔主〕即〔状〕鲁王宫〔谓〕。按:犹是动词,即是副词。古汉语判断句不用系词“是”,后世指示代词“是”才转化为系词〔即判断动词〕。

  2、张九龄《望月怀远》〔一三联对仗,偷春格〕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出句“海上”是主语,而对句的主语是“你我”,“天涯”是状语。
  【颈联】“满”是形容词作谓语,“滋”〔此处为滋生之意〕是动词作谓语,二者句型不同。按:名动形数量代都可直接充当谓语,因此不能说只要都是主谓关系就是句型相同;如“今天/周末,大家/休息”都是主谓关系,能说是句型相同吗?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二三联对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联】出句“城阙”是主语,对句意为你我透过风烟望五津,主语是“你我”,“风烟”是状语。
  【颈联】与君〔介词结构,状〕离别〔定〕意〔中心词〕。同〔状〕是〔谓〕宦游〔定〕人〔宾〕。离别,并列结构;宦游,状中结构。按:此联不失对,“是”借指示代词义与“君”相对。

  4、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一二三联对仗〕
  西路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首联】出句:西陆〔定语〕蝉〔主语〕声〔句法成分有缺省〕唱〔谓语〕,此句句子成分有缺省:“唱”的主语只能是“蝉”,不能是“蝉声”。对句:“南冠客思侵”,此句属于紧缩句,句法成分有更大的缺省:“南冠”——“南方的冠冕”,代指流落在南方的诗人;全句的意思是:流落在南方的诗人客居他乡,所引发的思乡之情深藏心底。可见此联的语法结构迥然不同。
  【颔联】出句为“那〔状〕堪〔谓〕玄鬓影〔宾〕”。下句有两解:①来〔谓〕对白头〔介词结构,状〕吟〔谓〕;②[以之]来面对〔谓〕《白头吟》〔宾〕,其中“来”作连词用。
  【颈联】出句是倒装句:露重难飞进。“飞”是动词谓语,“响”〔声响〕是名词作“易沉”的主语。

  5、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二三联对仗〕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6、沈全期《杂诗》〔二三联对仗〕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颔联】可怜〔谓〕闺里月,长〔状〕在〔谓〕汉家营。按:“可”是能愿动词,和动词“怜”在一起联合作谓语。

  7、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二三联对仗〕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颔联】我行〔主〕殊未〔状〕已〔谓〕,何日〔状〕复〔状〕归来〔谓〕?按:未与归失对。

  8、王湾《次北固山下>》〔一二三联对仗〕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首联】此联不失对。
  【颔联】,“悬”是动词谓语。
  【颈联】海日生[于]残夜〔补语〕,江春入旧年〔宾语〕。

  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三联对仗,偷春格〕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首联】出句“清晨”是时间状语,主语省略;对句的“初日”是主语。

  10、岑参《寄左省杜拾遗》〔一二三联对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首联】意为“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对句“分曹”直译是“分开官署〔办公〕”,成分有缺省。
  【颔联】晓〔状〕随天仗〔介词结构,状〕入〔谓〕,暮〔状〕惹〔谓〕御香〔宾〕归〔谓〕。
  【颈联】出句的主语是“白发”〔借代老人〕。对句“青云羡鸟飞”有省略,应为“我仰望青空而羡慕鸟飞”。

  11、李白《赠孟浩然》〔二三联对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颔联】红颜弃〔谓〕轩冕〔宾〕。白首卧〔谓〕[于]松云〔补语〕。轩冕,并列结构;松云,偏正结构。

  12、李白《渡荆门送别》〔二三联对仗〕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颔联】山〔主〕随平野〔介词结构,状〕尽〔谓〕。江〔主〕入〔谓〕大荒〔宾〕流〔谓〕。
  【颈联】出句是个判断句形式的比喻句,“月下”是主语,“飞天镜”一起作谓语,可改写为判断句的形式:月下,飞天镜也。意思是“月落下就象飞天镜”。对句的结构为:云〔主〕生〔谓〕结〔谓〕海楼〔宾〕。

  13、李白《送友人》〔一二三联对仗〕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颔联】出句“为”是语气词,下句“里”不是语气词,故结构有异。“为”与“里”失对。

  14、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二三联对仗〕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颔联】为我〔介词结构,状〕一〔状〕挥〔谓〕手〔宾〕。如〔谓〕——〔以下动宾词组作宾语〕听〔动〕万壑〔定〕松〔宾〕。此联半对半不对,“我”与“听”,“挥”与“壑”失对。
  【颈联】出句为倒装句:流水〔主〕洗〔谓〕客心〔宾〕。对句意为:弹琴的馀响〔主〕汇入〔谓〕霜钟之声〔宾〕。

  15、李白《夜泊牛渚怀古》〔二三联对仗〕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颔联】登〔谓〕舟〔宾〕望〔谓〕秋月〔宾〕。空〔状〕忆〔谓〕谢将军〔宾〕。按:“谢将军”是字面对。“登舟”与“空忆”都表动作,两字宽对。认为此处失对亦可。此联仍为半对半不对。
  【颈联】余〔主〕亦能高咏,斯〔定〕人〔主〕不可闻。

  16、杜甫《月夜》〔二三联对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颔联】遥怜〔谓〕小〔定〕儿女〔宾〕,未解〔谓〕——〔以下动宾结构作宾语〕忆〔动〕长安〔宾〕。儿女,并列结构;长安,偏正结构。

  17、杜甫《春望》〔一二三联对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首联】两句都是紧缩复句,出句意为国虽破,但山河还在,是转折复句;对句城临春,草木已深,是顺承复句。
  【颈联】出句为倒装句:三月烽火连。对句不倒装。

  18、杜甫《春宿左省》〔二三联对仗〕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颔联】出句“万户”是兼语,兼“临”的宾语和“动”的主语,意思是“星临宫中,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对句“九霄”指高入云霄的皇宫,作傍的宾语,“多”的主语不是皇宫,而是月光。此外,“动”是动词谓语,“多”是形容词谓语。
  【颈联】出句为:不〔状〕寝〔谓〕听〔谓〕金钥〔宾〕。对句为紧缩复句,有省略,意为:因听到风声而想到了玉珂发出的声音。

  19、杜甫《至德二载甫……有悲往事。》〔二三联对仗〕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颔联】出句有省略:至今〔状〕[剩下]〔谓〕残破胆〔宾〕。对句为:应有〔谓〕未招魂〔宾〕。残破,并列结构;未照,状中结构。
  【颈联】近〔状〕得〔状〕归〔谓〕京邑〔宾〕。移〔动〕官〔宾〕岂〔状,省略谓语“出于”〕至尊〔宾〕。

  20、杜甫《月夜忆舍弟》〔二三联对仗〕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颔联】“露〔主〕从今夜〔状〕白〔谓〕”。月〔主〕是〔谓〕故乡明〔主谓结构作宾语〕。
  【颈联】有〔谓〕弟〔兼语,宾,主〕皆〔状〕分散〔谓〕。无〔谓〕家〔宾〕问〔谓〕死生〔宾〕。

  21、杜甫《天末怀李白》〔二三联对仗〕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颔联】鸿雁〔主〕几时〔状〕到〔谓〕。江湖〔主〕秋水多〔主谓结构作谓语〕。
  【颈联】文章,并列结构;魑魅,连绵词。按:古典对仗均分析到语素;字面对、无情对甚至要分析到无意义仅表音的单个音节上去,如“白兰地”对“黄梅天”。

  22、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二三联对仗〕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将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颔联】出句是倒装句,应为“几时〔状〕重〔状〕把〔谓〕杯〔宾〕”。对句为“昨夜〔状〕月〔主〕同〔状〕行〔谓〕”。
  【颈联】出句,列郡〔主〕讴歌〔谓〕惜〔谓〕,意思是,各郡讴歌你的政绩惋惜你的离任。对句为“[三朝出入]〔主〕荣〔谓〕”,意思是连续三朝你出将入相多么荣耀。“三朝出入”是状中结构,与“列郡讴歌”的结构也不同。此外,“惜”是动词谓语,“荣”是形容词谓语。

  23、杜甫《别房太尉墓》〔二三联对仗〕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颔联】出句是紧缩复句,“近〔状〕泪〔谓〕,无〔谓〕干土〔宾〕”,意思是“最近我经常落泪,以至于没有干土”。对句是单句:“低空〔主〕有〔谓〕断云〔宾〕”。

  24、杜甫《旅夜书怀》〔一二三联对仗〕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颔联】出句“垂”是“垂照”〔下照〕之意,“平野”是兼语。对句“大江”不是兼语。此外,阔是形容词谓语,流是动词谓语。
  【颈联】句子有省略。岂是副词,应是动词;文章是名词,老病是动词,上下句结构自然不同。直译是“名声岂是因文章而著称,官位应该在老了病了之后休弃”。

  25、杜甫《登岳阳楼》〔一二三联对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颔联】吴楚,并列结构;乾坤,连绵词。
  【颈联】出句为:亲朋〔主〕无〔谓〕一字〔宾〕。对句是紧缩复句:我老了病了,只剩下了孤舟。

  26、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二三联对仗〕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颔联】“柴门/外”为偏正,“听/暮蝉”为动宾。按:倚杖对临风,门外对暮蝉,唯“柴、听”不对。
  【颈联】出句,渡头〔主〕馀〔谓〕落日〔宾〕。对句是倒装句:墟里〔状〕孤烟〔主〕上〔谓〕。

  27、王维《山居秋暝》〔二三联对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8、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二三联对仗〕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颔联】流水〔主〕如〔谓〕有意〔宾〕,暮禽〔主〕相与〔状〕还〔谓〕。

  29、王维《终南山》〔二三联对仗〕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颔联】出句是倒装句,回望〔谓〕白云〔兼语,宾,主〕合〔谓〕。对句也有倒装,还有省略,入青霭后,看之已无。
  【颈联】出句多有省略,意思是:站在作为分野的中峰上观看,景物已变,变的主语是景物。对句意为:众壑里阴晴各殊,殊的主语是阴晴,众壑是状语。

  30、王维《酬张少府》〔二三联对仗〕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颔联】自顾,主谓关系;空知,状中关系。

  31、王维《过香积寺》〔二三联对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颔联】古木〔主〕无〔谓〕人径〔宾〕。对句有省略。深山何处[传来了]钟[声]?
  【颈联】泉声〔主〕咽〔谓〕[于]危石〔补〕。“日色〔主〕冷〔谓〕青松〔宾〕。冷为使动用法,“使……冷”之意。

  32、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二三联对仗〕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颈联】“橦布”是“输”的宾语。“芋田”却不是“讼”的宾语,是“讼”的原因,意为“巴人因芋田而讼”。

  33、王维《汉江临眺》〔一二三联对仗〕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颈联】郡邑浮[于]前浦〔补〕,波澜动远空〔宾〕。按,对句意为“翻滚起伏的波澜好像撼动得远处的天空也忽上忽下的”,故“远空”是宾语。

  34、王维《终南别业》〔二三联对仗〕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颔联】兴来是主谓词组,胜事是偏正词组。美〔谓〕独往〔宾〕,是以独往为美之意。空〔状〕自〔主〕知〔谓〕。出句是紧缩复句:兴头来了,就喜欢独来独往。对句是单句,“胜事”是主语,“空自知”是主谓词组作谓语。
  【颈联】对句是倒装句:坐看刚刚升起时的云。或者解释为“云起时坐看”亦可,反正与出句结构不同。

  3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二三联对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颔联】云梦,一说云和梦是两个大泽的名字,一说云梦是个县名,不管哪种说法,它是并列结构无疑。岳阳是偏正结构。按:古典对仗均分析到语素;字面对、无情对甚至要分析到非语素的单个音节上去的。
  【颈联】出句为紧缩转折复句“欲济,然而苦于无舟楫”。对句倒装,应为圣明耻端居,意为“圣明时期,我耻于端居。

  36、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一二三联对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颔联】出句“人事”是并列名词自对,代谢是并列动词自对。对句“往来”是并列动词自对,“古今”是并列名词自对。
  【颔联】江山〔主〕留〔谓〕胜迹〔宾〕。我辈〔主〕复〔状〕登临〔谓〕。此联唯“留”与“复”失对;江山和我辈都是实字,两字宽对;胜迹与登临都是同义字连用,工对。
  【颈联】“落”是动词谓语,寒是形容词谓语。

  37、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二三联对仗〕
  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颔联】忽〔状〕逢〔谓〕青鸟使〔宾〕。邀〔谓〕[之]入〔谓〕赤松家〔宾〕。

  38、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墟。
  【颔联】不〔状〕才〔动〕,多〔动〕病〔宾〕。
  【颈联】年老是主谓关系,岁除是偏正关系〔岁末的除夕〕。

  39、孟浩然《过故人庄》〔二三联对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颔联】合,动词作谓语,斜,形容词作谓语。

  40、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二三联对仗〕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颔联】北土〔指做官,主〕非〔状〕吾愿〔名词谓语〕。对句有倒装:怀〔谓〕我东林〔定〕师〔宾〕。
  【颈联】出句有缺省:黄金[一如]燃桂尽。对句无缺省。

  41、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二三联对仗〕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颔联】两岸〔定〕叶〔中〕,一〔定〕孤舟〔中〕。
  【颈联】建德〔主〕非〔状〕吾土〔名词谓语〕,维扬〔状〕忆〔谓〕旧游〔宾〕。

  42、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一二三联对仗〕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首联】“寂寂”为形容词的叠字,“朝朝”是名词的叠字,为自对;“待”与“归”是活字对;“竟”对“空”,“何”对“自”,是死字对死字。但此联句型不一致,“何待”是“待何”的倒装句,“自归”是状中结构。
  【颔联】欲寻〔谓〕芳草〔宾〕去〔谓〕,惜〔谓〕与故人〔介词结构,状〕违〔谓〕。
  【颈联】谁〔主〕相〔状〕假〔谓〕。世〔定〕所稀〔中〕;所为助词,“所稀”为名词性结构。

  43、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只一联对,蜂腰格〕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颈联】乡泪〔主〕客中〔状〕尽〔谓〕;对句为倒装句:天际〔状〕看〔谓〕孤帆〔宾〕。

  44、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二三联对仗〕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颔联】出句意思是,野寺里人来得很少,人是来少的主语。对句意思是,云峰因江水阻隔环绕而显得更幽深,云峰是深的主语。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

  45、刘常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二三联对仗〕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复何之。
  【颔联】罢归,罢官归来,并列关系。老去,去表趋向,是动补关系。
  【颈联】出句意思是:独立于三边,如今三边依然十分平静。“三边”是兼语。对句意思是:舍生忘死的一生,只有他随身佩带的宝剑才知道。轻生是主语,一剑知是主谓词组作谓语。

  46、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二三联对仗〕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颔联】飞鸟〔主〕没〔谓〕[于]何处〔补〕。青山〔主〕空〔状〕向〔谓〕人〔宾〕。此联只有“何”与“向”失对,其余皆不失对〔按:没、空,都有“无”之意〕。
  【颈联】“远”是形容词作谓语。五湖春可以解释为五湖的春色,也可解释为五湖春意盎然,“春”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无论那种解释,都与出句结构不同。

  47、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二三联对仗〕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颈联】“过雨看松色”是“雨过看松色”的倒装。

  48、刘长卿《新年作》〔二三联对仗〕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颔联】老〔主语〕至〔谓〕居〔谓〕人下〔宾〕,春〔主〕归〔谓〕在客先〔介宾结构,补语〕。

  49、钱起《送僧归日本》〔二三联对仗〕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颔联】这两句多有省略,具体含义只可意会联想,大意是: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
  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联中结构相同只是假象,法舟本来就是佛家术语,去世的主语也可以认为是法舟〔法舟离开了世俗的羁绊〕,而浮天的主语就不可能是沧海。
  【颈联】出句是紧缩复句,有缺省,意思是:一切都如水月般虚幻,心境通向了禅寂。对句是简单单句:鱼龙〔主〕听〔谓〕梵声〔宾〕。

  50、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一二三联对仗〕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首联】“茅茨”是并列结构的名词词组,“薜帷”是定中结构的名词性词组。

  51、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颔联】一别,状中;十年,定中。
  【颈联】如旧,动宾;已斑,状中。

  52、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此联有省略,意为“楚江笼罩在细细微雨里,建业城正处于敲响暮钟之时”,其语法结构自然不尽相同。
  【颈联】不见,状中;含滋,动宾。

  53、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颔联】有倒装:星河一秋雁,千家夜砧杵。结构明显不同。
  【颈联】出句有倒装:看〔谓〕节候〔兼语,宾,主〕应晚〔谓〕。对句为紧缩复句,是“以心相期,睡觉也迟了”的意思,结构为“心〔状〕期〔谓〕——卧〔主〕亦赊〔谓〕”。

  54、刘脊虚《阙题》〔一二三联对仗〕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首联】出句意为“道路因为白云而到头”了,“由白云”是介宾结构,“尽”的主语是“道”。对句意为“春天和清溪一样绵长”,“春与清溪”是并列结构一起作“长”的主语。
  【颔联】出句:春天〔主语〕时有〔谓〕落花至〔主谓词组作宾语〕。对句:道路〔主〕远随〔谓〕流水〔兼语,宾,主〕香。这里的“香”既是“道路”的谓语,又是“流水”的谓语。此外,“至”是动词作谓语,“香”是形容词作谓语。
  【颈联】出句是“闲门〔主〕朝[向着]〔谓〕山路〔宾〕”。对句省略了谓语:柳荫深处〔主〕[有]〔谓〕读书堂〔宾〕。

  55、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二三联对仗〕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56、卢纶《李端公》〔二三联对仗〕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颔联】对句是倒装句:暮雪时人归。出句不是倒装句。
  【颈联】“少孤”为状中结构,年少时孤零。“多难”为动宾结构。

  57、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二三联对仗〕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颔联】初见是状中词组,旧容是定中词组。

  58、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二三联对仗〕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颔联】翻〔状〕疑〔谓〕梦〔宾〕。各〔主〕问〔谓〕年〔宾〕。
  【颈联】“寒灯”是“照”的主语;而“深竹”不是“浮”的主语,是处所状语。

  59、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二三联对仗〕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访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颈联】以是连词,因我之意。“愧君”是动宾词组。

  60、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一二三联对仗〕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首联】出句的主语是“我与友人”,对句的主语是“友人”。

  61、刘禹锡《蜀先主庙》〔二三联对仗〕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颔联】俱为倒装句。出句无缺省,能还原成“分成三足鼎之势”。对句有缺省,它不能还原成“恢复了五铢钱之业”,必须添加必要的成分:恢复了[统一]货币〔五铢钱〕之业。
  【颈联】“能开国”的主语是“蜀主”和“相”。对句“不象贤”的主语是“儿”,不是“蜀主”。

  62、张籍《没蕃故人》〔二三联对仗〕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颔联】蕃汉〔主〕断〔谓〕消息〔宾〕,死生〔状〕长〔状〕别离〔谓〕。尽管句法迥异,然此联对仗工稳:“蕃汉”对““死生”是反义连用字〔按:“蕃汉”是敌对双方〕,“消息”对“别离”是同义连用字;“长”是“不断”之意,故与“断”为反对。
  【颈联】无〔谓〕人〔兼语,宾,主〕收〔谓〕废帐〔宾〕。归〔定〕马〔主〕识〔谓〕残旗〔宾〕。

  63、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二三联对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颔联】野火〔主〕烧〔谓〕不尽〔补〕,对句,春风〔主〕吹〔谓〕又生〔谓〕。按:“烧不尽”的主语全是“野火”,而“吹”的主语是“春风”,“生”的主语是“草”。此联句法很不同,然而对仗工稳。

  64、杜牧《旅宿》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二三联对仗〕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颔联】寒灯〔状〕思旧事。断雁〔主〕警愁眠。
  【颈联】出句,远梦归时,天色已侵晓,“远梦归”是主谓结构作状语,主语是“天色”。对句,“家书到时”是主语,“隔年”是谓语。

  65、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二三联对仗〕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颈联】树色〔主〕随山〔介宾结构,状〕迥〔谓〕。河声〔主〕入〔谓〕海〔宾〕遥〔谓〕。

  66、许浑《早秋》〔一二三联对仗〕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老烟波。
  【首联】出句的主语是弹琴人,对句的主语是大地。
  【颔联】残萤〔主〕栖〔谓〕[于]玉露[之上]〔补〕。早雁〔主〕拂〔谓〕银河〔宾〕。
  【颈联】出句“密”的主语是“高树”,“晓”是状语;对句“多”的主语是“晴”,此句“远山”是主语,“晴更多”是主谓结构作谓语。

  67、李商隐《蝉》〔二三联对仗〕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颔联】出句的主语是蝉声:[蝉声]〔主〕五更〔状〕疏〔谓〕欲〔状〕断〔谓〕。对句为:一〔定〕树〔主〕碧〔谓〕无〔谓〕情〔宾〕。
  【颈联】出句有省略,薄宦如梗,如梗之薄宦犹泛。对句无省略,意为故园的杂草已平〔芜指杂草〕。

  68、李商隐《风雨》〔二三联对仗〕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颔联】上句意为黄叶仍遭风雨袭击,黄叶是主语;下句意为“青楼里犹自演奏着管弦”,青楼是处所状语。

  69、李商隐《落花》〔一二三联对仗〕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首联】出句意为“客人终究离开了高阁”,把“高阁”前置到句首做主语,“客竟去”是主谓结构作谓语。对句意为“小园里花乱飞,“小园”是处所状语。
  【颈联】“忍扫”是动宾结构;“欲”是能愿动词,它和“归”联合作谓语。

  70、李商隐《凉思》〔一三联对仗,偷春格〕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
  【首联】此联是紧缩复句。出句意为“客人走后,池水与栏槛涨齐了”,是顺承复句。对句是倒装的因果复句:露水缀满枝头,蝉也因此而停止了鸣叫。
  【颈联】“兼”是“和”之意,“北斗兼春”一起作“远”的主语。“南陵寓使”是定中结构。

  71、李商隐《北青萝》〔二三联对仗〕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颔联】出句:人〔主〕何〔前置宾语〕在〔谓〕。对句:路〔主〕几层〔数量词作谓语〕。
  【颈联】出句倒装,初夜独敲磬。

  72、温庭筠《送人东游》〔二三联对仗〕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颈联】出句“江上”是主语,“几人在”是对江上的描述,是主谓结构作谓语。对句结构为“天涯〔状〕孤棹〔主〕还〔谓〕”,意思是“孤棹从天边返还”。

  73、马戴《灞上秋居》〔二三联对仗〕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颔联】“他乡”是偏正结构作“树”的定语。“独”和“夜”分别修饰“人”:独人、夜〔行〕人。
  【颈联】空园〔主〕白露滴〔主谓词组作谓语〕。孤壁[那边的]〔定〕野僧〔主〕邻〔谓〕。

  74、马戴《楚江怀古》〔二三联对仗〕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颔联】猿〔主〕啼〔谓〕[于]洞庭树〔补〕。人〔主〕在〔谓〕木兰舟〔宾〕。

  75、张乔《书边事》〔二三联对仗〕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76、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一二三联对仗〕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於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首联】多有缺省。出句意为我跋涉在遥远的三巴路上,身处万里之外的危险境地。可见句法结构不同。
  【颔联】乱山,名词性偏正结构;孤独,并列结构的形容词,借指孤独的人与乱山相对,故不失对。由于大量省略,很难把握它们的隐性结构。上下联无论是显性结构还是隐形结构,都明显不同。
  【颈联】出句“渐”是形容词作状语,渐渐与骨肉疏远。对句“转”是动词作谓语,“转而与僮仆亲近”。

  77、崔涂《孤雁》〔二三联对仗〕
  几行归塞尽,片影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渡,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颔联】对句倒装:欲下寒塘迟。相呼,状中关系;欲下,能愿动词与动词联合作谓语。

  78、杜荀鹤《春宫怨》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颔联】承〔谓〕恩〔宾〕不在〔谓〕貌,教〔谓〕妾〔兼语,宾,主〕若为〔谓〕容。
  【颈联】碎,动词作谓语。重,形容词作谓语。

  79、韦庄《章台夜思》〔二三联对仗〕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颔联】孤灯〔状〕闻〔谓〕楚角〔宾〕。残月〔主〕下〔谓〕章台〔宾〕。
  【颈联】云,助词;未,状语。

  80、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第三联对仗,蜂腰体〕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颈联】扣门,动宾;欲去,能愿动词和动词联合作谓语。“无犬吠”的主语是门中,“门”为兼语,“问西家”的主语省略了。

  81、崔颢《黄鹤楼》〔二三联对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颔联】黄鹤〔主〕一〔状〕去〔谓〕不复〔状〕返〔谓〕。白云〔主〕千载〔状〕空悠悠〔谓〕。
  【颈联】上下联的意思是: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草长得茂盛喜人。上联“历历汉阳树”为定中结构。下联“芳草萋萋”是主谓结构。整句的结构因缺省而无法比较,反正是迥异,然而对仗极其工稳。

  82、崔颢《行经华阴》〔二三联对仗〕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颔联】出句“欲”为能愿动词,与“散”联合作谓语。对句“初”是状语。
  【颔联】出句“散”的主语是“云”。对句“晴”的主语不是“雨”,而是天气;“仙人掌上”的“雨”是实指,不能说它借指雨天;完整的意思应当是:仙人掌上的雨歇了,天气刚刚转晴。

  83、祖咏《望蓟门》〔二三联对仗〕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颔联】万里寒光〔主〕生〔谓〕[于]积雪〔补〕。对句倒装:三边曙色中〔状〕危旌〔主〕摇动〔谓〕。
  【颈联】“沙场烽火”为定中关系。“海畔云山”视为定中关系可,视为并列关系亦可。

  84、李颀《送魏万之京》〔二三联对仗〕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颔联】出句“不堪”为状中关系。对句“况”是连词,“何况”之意,不作成分。
  【颈联】出句里“寒”是兼语,它是“催”的宾语,是“近”的主语;对句“多”的主语是“砧声”,“向晚”是介词结构作状语。

  85、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二三联对仗〕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竟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颔联】出句“皆”作“北向”的状语,“北”作“向”的状语。对句“自东”是介词结构作“来”的状语。
  【颈联】关门令尹〔主〕谁能识〔主谓词组作谓语〕。河上仙翁〔主语〕去〔谓〕不回〔谓〕。

  86、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二三联对仗〕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87、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一二三联对仗〕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首联】出句“紫陌”是定中结构的词组,对句“皇州”是合成词。
  【颔联】出句倒装,有省略:金阙〔定〕晓钟〔中〕……万户〔主〕开〔谓〕;大意为: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对句是完整的单句:玉阶〔定〕仙仗〔主〕拥〔谓〕千官〔宾〕。意思是:玉阶前的仪仗簇拥着众多上朝的官员。
  【颈联】出句倒装,意思是:启明星初落时,鲜花迎来了佩剑的侍卫。对句意思是:柳条拂着旌旗,滴滴露珠还未干。两句结构显然不同。

  88、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二三联对仗〕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颔联】出句倒装:九天宫殿[之]阊阖开。
  【颈联】出句“仙掌”是兼语,是“临”的宾语,“动”的主语。对句“浮”的主语是“香烟”。

  89、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一二三联对仗〕
  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首联】出句“曲”是曲折流淌之意,其主语是“渭水”,对句“斜”的主语是“汉宫”。
  【颔联】銮舆〔主〕迥出〔谓〕千门柳;阁道〔状〕回看〔谓〕上苑花。

  90、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二三联对仗〕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颈联】习静,养性之意,动宾关系;清斋,素食之意,状中关系。

  91、王维《酬郭给事》〔二三联对仗〕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92、杜甫《蜀相》〔二三联对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颔联】出句省略了谓语:映阶碧草自[显]春色。“自”是主语,复指“碧草”。对句“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颈联】出句前半句倒装:频烦〔状〕三〔状〕顾〔谓〕;出句前半句结构为:两朝〔状〕开济〔谓〕。前半句与后半句中有省略,结构无法比较了。

  93、杜甫《客至》〔二三联对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颔联】出句“不”修饰“曾”,“不曾”一起修饰“扫”;对句“今”名词作状语,“始”是副词作状语,它们分别修饰“开”。
  【颈联】无〔谓〕兼味〔宾〕。对句有省略:只〔状〕[有]〔谓〕旧醅〔宾〕。

  94、杜甫《野望》〔一二三联对仗〕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紧缩句,多有缺省,意为“西山白雪皑皑有重兵在三城戍守,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的锦江”,可见句法结构有很大不同。
  【颔联】海内风尘是定中关系。天涯涕泪并非定中关系,其间多有省略,意为身处天涯,涕泪俱下之意,故它们的结构不同。“隔”是动词谓语,“遥”是形容词谓语。
  【颈联】出句:唯〔状〕将迟暮〔介宾结构,状〕供〔谓〕多病〔宾〕。对句:未〔状〕有〔谓〕涓埃〔特殊兼语〕答圣朝。按:“涓埃”是“有”的宾语,又是后文省略了介词的状语——以涓埃〔状〕答〔谓〕圣朝〔宾〕。多病,动宾关系;圣朝,定中关系。“多病”代指多病之人与“圣朝”相对。

  95、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二三四联对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颔联】却看妻子〔兼语,宾,主〕愁何在〔主谓词组作谓语〕,漫卷〔谓〕诗书〔宾〕喜〔谓〕欲狂〔补〕。何在,倒装的动宾关系;欲狂,能愿动词和动词联合作谓语。
  【颈联】“白日”是“放歌”的状语,“青春”是“作伴”的主语。
  【尾联】出句“从巴峡”是介宾结构作“穿巫峡”的状语,对句“下襄阳”和“向洛阳”是连谓式。

  96、杜甫《登高》〔一二三联对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此联七字句,六字不失对,唯“啸”字与“飞”字失对。
  【颔联】无边,动宾词组;不尽,状中词组。

  97、杜甫《登楼》〔二三联对仗〕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庭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颔联】对句倒装:玉垒浮云古今变。
  【颈联】北极喻指朝廷,北极朝庭是并列结构;西山寇盗为定中结构。

  98、杜甫《宿府》〔二三联对仗〕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颔联】出句“语”的主语“自”复指“角声”,对句“谁”就不复指“月色”,“看”的宾语反倒是“月色”。
  【颈联】“音书”并列结构,“行路”动宾结构。

  99、杜甫《阁夜》〔一二三联对仗〕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首联】此联七字句,六字相对,唯“暮”字与“涯”字失对。
  【颔联】出句“悲壮”是形容词作谓语,对句“动摇”是动词作谓语。出句“鼓角”是“声”的定语;对句“三峡星河影”有错位,应当是“三峡河里的星影”。
  【颈联】出句意谓从千家野哭中听到战争的声音“野哭千家〔状〕闻〔谓〕战伐〔宾〕。对句为倒装句,渔樵〔主〕起〔谓〕数处夷歌〔宾〕。

  100、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一二三联对仗〕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首联】主语缺省,出句的主语是“我和亲友们”,对句的主语是“我”。
  【颈联】“终”状语,“且”连词,不作成分。

  101、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一二三联对仗〕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颔联】此联唯动词性词组“怅望”与形容词“萧条”不对,句法结构自然不同。其余均不失对。
  【颈联】多有省略。上句为紧缩复句,意为: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对句“云雨荒台”是宋玉《高唐赋》里的词语,此句的意思是:“他所写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云雨荒台”代指“他所写的云雨楼台”而作后面的主语。

  102、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二三联对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颔联】紫台就是紫宫,为天子居处,与边远朔漠相连的当然不是紫台,故“连朔漠”的主语是离开紫台以后的边境。对句“青冢”是“向黄昏”的主语。
  【颈联】出句意为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画图”是状语。对句“环佩”借代昭君,是主语。省识,并列关系;空归,状中关系。

  103、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二三联对仗〕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颔联】多有省略和倒装。出句意为,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对句意为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其句法结构自然不会相同。
  【颈联】古庙杉松〔主〕巢〔谓〕水鹤〔宾〕。对句倒装:岁时伏腊〔状〕村翁〔主〕走〔谓〕。

  104、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二三联对仗〕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颔联】割据是动词,云霄是名词,语法结构显然不同。论字类却是半对半不对:“三”对“万”,“分”借“分秒”之义与“古”对,“割据”与“云霄”是同义连用字相对,“策”与“毛”是实字对。唯“纡筹”与“一羽”失对。
  【颈联】全句语法结构明显不同,然论逐字对类,只有“之间”与“若定”失对。其余不失对:伯仲,指挥,同义连用字相对。见,失,活字相对。伊、吕,萧、曹,姓氏工对。

  105、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二三联对仗〕
  生涯岂料承优诏?世事空知学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沧洲近,顾影无如白发何!▲
  今日龙钟人共老,愧君犹遣慎风波。
  【颔联】皆为紧缩复句。出句是顺承复句,江上月明,胡雁飞过。对句是因果复句:淮南叶落,因而楚山显得更多。
  【颈联】出句后半句的结构为:且喜〔谓〕沧洲近〔主谓词组作宾语〕。对句“无如白发何”意思是“面对白发无可如何”,这里的“如何”是离合词,与上句结构显然不同。

  106、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二三联对仗〕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颔联】两句均有倒装,出句是“人去后于秋草中独寻”,对句是“日斜时空见寒林”,其句法结构显然不同。
  【颈联】多有省略,大意是:汉文有道,但是汉文的恩为何如此薄;湘水无情,对水凭吊,屈原岂知?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

  107、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二三联对仗〕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颔联】对句是主谓宾结构:“洞庭秋〔定〕水〔主〕远〔状〕连〔谓〕天〔宾〕”。出句句法奇特:“斜”既作夕阳的谓语〔夕阳斜〕,又作“度”的状语〔斜着渡过〕,“夕阳斜”又一起作“渡”的状语〔夕阳斜时渡过〕;“汉口”身份不明,似乎是定语〔汉口的夕阳斜〕,又似乎是状语〔夕阳斜时在汉口渡鸟”〕,令人回味。
  【颈联】孤城,定中关系。独戍,状中关系。“寒”是谓语,其主语是“孤城”;“夜”是名词作“泊船”的状语。

  108、钱起《赠阙下裴舍人》〔二三联对仗〕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颔联】尽,动词作谓语;深,形容词作谓语。
  【颈联】阳和,主谓关系;霄汉,并列关系。穷途,定中关系;捧日,动宾关系。

  109、韦应物《寄李儋元锡》〔二三联对仗〕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颔联】上句是单句,“难自料”的主语是世事〔世事难料〕。下句是紧缩复句,春愁黯黯,我〔主〕独自成眠。此外,“自料”是主谓关系,“成眠”是动宾关系。

  110、韩翃《同题仙游观》〔二三联对仗〕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颔联】“连”的宾语是“秦树”,“报”的宾语是“汉宫秋”〔汉宫临秋了〕。“晚”的主语是山色。“秋”的主语是“汉宫”。
  【颈联】“空坛”是兼语,是“影落”的宾语、“静”的主语。“小洞”不是兼语,只作“幽”的主语。

  111、皇甫冉《春思》〔二三联对仗〕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天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颔联】家〔主〕住〔谓〕层城〔宾〕邻〔谓〕汉苑〔宾〕,心〔主〕随明月〔介词结构,状〕到〔谓〕胡天〔宾〕。

  112、卢纶《晚次鄂州》〔二三联对仗〕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颔联】静,形容词作谓语。生,动词作谓语。
  【颈联】三湘〔状〕愁〔定〕鬓〔主〕逢〔谓〕秋色〔宾〕;万里归〔定〕心〔主〕对〔谓〕月明〔宾〕。其中“万里归”又是状中关系。秋色,定中关系;月明,主谓关系。

  113、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二三联对仗〕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颈联】岭树〔主〕重〔状〕遮〔谓〕千里目〔宾〕。江流曲〔主谓词组作主语〕似〔谓〕九回肠〔宾〕。千里,定中词组;九回,状中词组。

  114、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二三联对仗〕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颔联】千寻铁锁沈入〔谓〕江底〔宾〕。一片降幡出现〔谓〕在石头城上〔补〕。
  【颈联】上联有省略:人在世上几回伤往事。人是主语,在世上是状语。对句的“山形”是主语。

  115、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二三联对仗〕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颔联】顾〔谓〕我无衣〔主谓宾结构作宾语〕搜〔谓〕荩箧〔宾〕。泥〔谓〕他〔兼语,宾,主〕沽〔谓〕酒〔宾〕拔〔谓〕金钗〔宾〕。

  116、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二三联对仗〕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颔联】看尽〔快要尽之意〕,状中关系;忍开,动宾关系。
  【颈联】尚想〔谓〕旧情〔宾〕怜〔谓〕婢仆〔宾〕。也曾〔状〕因梦〔介词结构作状语〕送〔谓〕钱财〔宾〕。

  117、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二三联对仗〕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颈联】“所”为结构助词,与“望”结合,成为名词性结构,“何所望”是“所望者何”或“哪里是所望”的意思。“更难期”,状中关系。二者结构显然不同。

  118、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二三联对仗〕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颔联】出句是倒装句,干戈后田园寥落,为紧缩复句,意为经历战乱之后,田园寥落了。对句结构为:骨肉〔主〕流离〔谓〕[于]道路中〔补〕。

  119、李商隐《锦瑟》〔二三联对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颔联】出句多有省略,很难说清楚它的隐性语法结构,强加直译,大致上是:庄生在晓梦中迷惑于身化蝴蝶,蝴蝶化身的幻境。对句句法却很完整:望帝〔主〕把春心〔状〕托给〔谓〕杜鹃〔宾〕。两句的结构能说是相同吗?

  120、李商隐《无题》〔二三联对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颔联】出句是单句,“身“主”无〔谓〕彩凤〔定〕双飞〔定〕翼〔宾〕”。对句是紧缩复句,心〔主〕有〔谓〕灵犀,一点〔谓〕即通〔谓〕。按:“一点即通”本身也是紧缩的假设复句,意为“如果心被点,心就通”。论字类,唯有“翼”与“通”失对。

  121、李商隐《隋宫》〔二三联对仗〕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颔联】出句倒装,应为:不缘玉玺归日角。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玉玺到了李渊手中。
  【颈联】“於今”是“无萤火”的状语,“终古”是“垂杨”的定语〔古老的垂杨〕。

  122、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二三联对仗〕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颔联】“梦”是状语,“书”是主语。此二联为紧缩复句,出句意为: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难以唤住你。对句是倒装句,墨尚未浓,书就被催成。此联结构迥异,却是工对。

  123、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二三联对仗〕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颈联】出句韩掾是窥的宾语。对句有省略,应为“宓妃留枕[给]魏王”。“魏王”是“给”的宾语。“韩掾少”,主谓关系,形容词“少”作谓语。“魏王才”,可以认为是定中关系,也可以认为“才”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有才”而作谓语,无论怎么看,与“韩掾少”结构不同。

  124、李商隐《筹笔驿》〔二三联对仗〕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颔联】“挥神笔”是动宾关系。“走传车”是倒装句,意为“坐着传车而走”。
  【颈联】“不忝”是状中。"“何如”是动宾“如何”的倒装。

  125、李商隐《无题》〔二三联对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颈联】“但愁”是状中结构,“应觉”是能愿动词和动词联合作谓语。“改”是动词谓语,“寒”是形容词谓语。

  126、李商隐《春雨》〔二三联对仗〕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颔联】“相望”是状中结构,“相望冷”是相望而〔感到〕冷,是连谓。独自是形容词作归的状语。“冷”是形容词谓语,“归”是动词谓语。
  【颈联】应悲,应是能愿动词,与悲联合作谓语;犹得,状中关系。

  127、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二三联对仗〕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颔联】月魄是裁的宾语,雷声却不是车走的宾语,意思是车走时,如雷声隐隐。
  【颈联】“曾是寂寥”里的“是”不是判断词,是表强调的副词作状语,寂寥是形容词作谓语,“曾是寂寥”意为“曾经很寂寞”。“无消息”是动宾关系。尽管句法和词性俱不对,然而是工对。寂寥和消息是同义连用字工对。

  128、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二三联对仗〕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颈联】不信是状中关系,谁教是主谓关系。

  129、温庭筠《利洲南渡》〔二三联对仗〕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颔联】出句是紧缩复句,多有省略,意思是,岸上的人听见马在波上嘶鸣,定睛一看,原来马在船上,随船而去。对句结构为“柳边人〔主〕歇〔谓〕待〔谓〕船〔兼语〕归〔谓〕”。此联结构迥异,却为工对。

  130、温庭筠《苏武庙》〔二三联对仗〕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颈联】出句的结构为“回日〔状〕楼台〔主〕非〔状〕甲帐〔谓〕”。对句有省略,意思是:当年离别的时候,曾经戴冠配剑的我正处壮年〔丁年〕。这里的“是”是动词谓语。

  131、薛逢《宫词》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二三联对仗〕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裤宫人扫御床。
  【颈联】出句“对镜”的主语不是“云髻”,而是有云髻的人;此处不能说“云髻”指代人,因为前面“云髻罢梳”是“不梳云髻”的意思,而不是“不梳人”。对句“添香”的主语是“罗衣”。

  132、秦韬玉《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二三联对仗〕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颔联】出句“谁”是主语,对句“共”是状语。
  【颈联】“夸”的主语是贫女,“斗“的主语是“双眉”〔按:贫女的双眉与画中人的眉毛较短长。〕

  133、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二三联对仗〕
  卢家少妇郁金香,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颔联】九月〔定〕寒砧〔主〕催〔谓〕木叶〔宾〕;十年〔状〕征戍〔谓〕忆〔谓〕辽阳〔宾〕。按:“九月寒砧”可以说“九月的寒砧”,而“十年征戍”不能说“十年的征戍”。
  【颈联】音书,并列关系。秋夜,偏正关系。

  两点说明:
  其一、因采用的语法体系不同以及各人理解的差异,个别句式的正变判断可能会小有差别,但不可能影响大局。其二、句型语法分析是有层次性的,最高层次可只看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最低层次可以分析到语素。由于对仗句的工宽是要落实到“字”的,也就是说结构分析必须要落实到语素。上面的变格句就有两例仅仅是语素层次结构有异。
  2010年3月13日发表于《国粹论坛》
  修订于2021年6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6/6 8:39:11编辑过]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7/30 18:24:34

--  

孙逐民的《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反证》这个主题是个伪命题。

王力先生认为:对仗句“结构一致”是正格的结论是正确的。王力先生是对全体唐诗中近体诗研究得到的结论。

而孙逐民仅用《唐诗三百首》来反証就荒唐了一点。

一、《唐诗三百首》未免在数量上微乎其微。

二、《唐诗三百首》中恐怕不全是近体诗吧。

三、《唐诗三百首》中的近体诗有多少对偶句,以孙逐民的能力未必能统计正确。

四、孙则民提出“字类对称比较法”为什么不以身作则使用一次,仍然使用王力先生的词类分析法?众所周知,你诋毁王力之法是误倒之法,你大张旗鼓诋毁王力之法,而又恬不知耻的使用王力之法。你的学养、学品、道德你自已讲一下!

五、孙先生语:"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我问孙十年了,还讲不出个所以来?

六、孙逐民批评王力一点没错?为什么孙逐呜窃取王力的研究成果,提出三个一致、四个一致?

当改斜归正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8/1 21:28:26编辑过]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8/1 22:32:14

--  
孙逐民先生,网上认识你十多年了,你写过对联吗?你写过律诗吗?传几副对联、几首律诗上来供我等学习学习。光吹牛造假学问没用的。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8/1 23:23:05

--  

83、祖咏《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颔联】万里寒光〔主〕生〔谓〕[于]积雪〔补〕。对句倒装:三边曙色中〔状〕危旌〔主〕摇动〔谓〕。

【颈联】“沙场烽火”为定中关系。“海畔云山”视为定中关系可,视为并列关系亦可。

-----------------------

孙先生熟读唐诗,请问;蓟城现今在何处?“海畔”海指那里?“云山”山指何山?

不知山、不知海,谈何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8/1 23:32:18编辑过]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8/2 22:12:19

--  

三边曙色中〔状〕危旌〔主〕摇动〔谓〕。

----------------

观日出的朋友都知道,曙色在东方!“三边”能修饰“曙色”吗?电大老師又来诓骗网友了。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8/13 17:18:50

--  
9、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此联不对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馀钟磬音。

13、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颔联】出句“为”是语气词,下句“里”不是语气词,故结构有异。“为”与“里”失对。

--------------------------

孙老師,什么叫“偷春格”?不写联,不写诗,吹牛、造假、欺师、灭祖中华对联的汉奸。

"偷春格"是格律诗写作中对偶的一种特殊运用,就是本来应该是第二联对仗的,提前把

第一联对仗了,第二联就不用对仗了。这种格式就像冬天的那个梅花,把春色偷来率

先开放,故名"偷春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8/13 17:19:39编辑过]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9/12 22:37:22

--  

孙则鸣,本人指条路,和你溜弯!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人来少”、“水隔深”都是主谓短语作谓语!逗你这个语法老师玩玩!
这个对子,句型相同。
你除了胡言乱语诋毁王力,你还有什么本事拿出来!

------------------------------

孙则鸣十多年了,这个问题还答不了,太不应该了吧!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10/13 0:22:58

--  
中国对联的汉奸当认罪。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21/10/15 11:42:23

--  

  主贴几个月之前在其它论坛,已作修订,现也按修订稿修订了。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10/16 7:42:05

--  

孙逐民的《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反证》这个主题是个伪命题。

王力先生认为:对仗句“结构一致”是正格的结论是正确的。王力先生是对全体唐诗中近体诗研究得到的结论。

而孙逐民仅用《唐诗三百首》来反証就荒唐了一点。

一、《唐诗三百首》未免在数量上微乎其微。

二、《唐诗三百首》中恐怕不全是近体诗吧。

三、《唐诗三百首》中的近体诗有多少对偶句,以孙逐民的能力未必能统计正确。

四、孙则民提出“字类对称比较法”为什么不以身作则使用一次,仍然使用王力先生的词类分析法?众所周知,你诋毁王力之法是误倒之法,你大张旗鼓诋毁王力之法,而又恬不知耻的使用王力之法。你的学养、学品、道德你自已讲一下!

五、孙先生语:"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我问孙十年了,还讲不出个所以来?

六、孙逐民批评王力一点没错?为什么孙逐呜窃取王力的研究成果,提出三个一致、四个一致?

当改斜归正了。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21/11/28 16:05:47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1/12/1 8:05:01

--  
你的确有病。伤害了中国对联的公众利益。假学必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12/1 8:05:42编辑过]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22/9/15 16:48:13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2/9/20 7:30:48编辑过]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2/9/19 22:14:40

--  

孙逐民的《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反证》这个主题是个伪命题。

王力先生认为:对仗句“结构一致”是正格的结论是正确的。王力先生是对全体唐诗中近体诗研究得到的结论。

而孙逐民仅用《唐诗三百首》来反証就荒唐了一点。

一、《唐诗三百首》未免在数量上微乎其微。

二、《唐诗三百首》中恐怕不全是近体诗吧。

三、《唐诗三百首》中的近体诗有多少对偶句,以孙逐民的能力未必能统计正确。

四、孙则民提出“字类对称比较法”为什么不以身作则使用一次,仍然使用王力先生的词类分析法?众所周知,你诋毁王力之法是误倒之法,你大张旗鼓诋毁王力之法,而又恬不知耻的使用王力之法。你的学养、学品、道德你自已讲一下!

五、孙先生语:"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其语法结构显然不同。我问孙十年了,还讲不出个所以来?

六、孙逐民批评王力一点没错?为什么孙逐呜窃取王力的研究成果,提出三个一致、四个一致?


--  作者:孙逐明
--  发布时间:2023/1/3 14:49:57

--  
评胡自立先生的两副“病联”——《自题联》
  
  胡自立先生于2007年在国粹论坛创立《名联体检诊所》,主张根据“王力标准”中的“词性一致”法则诊断古今名联的“联病”,仅凭一字词性不一致,便把大量古今名联视为“病联”而开除“联籍”。
  经我和许多学人据理力争之后,胡先生理屈辞穷,不得已于2011年灰溜溜地关闭了《名联体检诊所》。
  
  自此之后,《联律通则》修订稿采纳本人和许多学人的意见,修订了原有的“两个一致”对偶法则,把古代“虚实死活”对类法与“两个一致论”并列,相互补充。
  
  胡自立先生沉寂多年之后,又于2021年重返国粹论坛,重拾自己的“词性一致”论,对本人的对偶主张大肆攻击。
  
  有道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胡先生非得主张对联词性必须一致,那么他自己的对联也应当不许例外吧?
  
  可笑的是,胡先生在网名“高山耕棘石”里作为招牌的两副《自题联》,竟然违背自己的“词性一致论”,多字失对,试分析于下:
  
  一、《自题联一》  
  习惯沉思勾股理,
  艰难深入字词林。
  
  胡先生自注云:〈1〉“勾股理”指平面几何中的“勾股定理”。〈2〉“字词林”指中国《现代语法》中的种种字词理论。
  
  此联有两大毛病:
  第一、在“词性一致论”里,只能“词”对“词”,而不能“词”对“词组”。此联上片“勾股理”是合成词“勾股定理”的简称,而“字词林”是三个名词组合成的定中词组。一个“三字词”的词性,怎么可能与三个词组合而成的“定中词组”的“词性一致”呢?
  第二、上片是“习惯于沉思勾股理”之意,“习惯”一词带了宾语,属于动词;而下片是“艰难地深入字词林’之意,“艰难”作“深入”的状语,属于形容词。可见“习惯”与“艰难”词性不一致了!
  
  二、自题联二
  
  娱悦结缘山水片,
  虔诚恭听草根琴。
  
  此联也有两字失对:
  上片“结缘”是动宾词组,“结”是动词,“缘”是名词宾语;下片“恭听”是状中结构,“恭”是形容词作状语,“听”是动词作全句的谓语。可见“结”与“恭”词性不一致而失对,““缘”与“听”也是词性不一致而失对。
  
  想当年,胡自立先生开办《名联体检诊所》,把大量古今名联开除联籍,他自己作为招牌的两副《自题联》竟然大幅度地违背“词性一致”的王力法则,胡先生是不是也应当把自己的这两副自题联也开除“联籍”呢?
  
  恭请胡先生明以教我。
  
  按:根据对类古法,这两副对类也明显失对:
  
  “习惯”为“双活”两字组,“虔诚”是”双死”两字组,明显失对。
  “结缘”为“上活下实”的两字组,“恭听”是上死下活的两字组,明显失对。
  
  胡先生特意选出来当招牌的两副对联,竟然都是不合格的对联,既荒谬,又滑天下之大稽!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3/2/8 17:42:06

--  

孙先生说:胡先生理屈辞穷,不得已于2011年灰溜溜地关闭了《名联体检诊所》。

问:孙先生,你使我理屈辞穷的理由在那?仅你妄想而已,江湖上骗人的惯用办法。


--  作者:高山耕棘石
--  发布时间:2023/2/21 18:09:41

--  
所以说江湖神汉 孙则鸣是对联界汉奸,因为他时时都在想 数典灭祖 。名联体检诊所 近日将设一专题批评 孙则鸣的妄想型思维混乱症及其理论。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SQL-商业正版
国粹网 版权所有
执行时间:906.25000毫秒。查询数据库5次。
当前模板样式:[国粹模板]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