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古典诗词创作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11)
----  詩作的“重字”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id=263407)

--  作者:寶島野叟
--  发布时间:2011/3/24 22:17:54

--  詩作的“重字”

詩作的重字

“重”字不伤大雅,可能的話應避免“重字”,不過重用也有重用的效果,須視內容有加強詩意之效。

诗作当然求其完美是勿庸置疑的,但在诗义上不得不尔的时候使之不伤大雅。兹将先人之例详述于下:

李白《清平调二》诗中句: 衣裳花容。

刘希夷的《故园置酒》诗中句:愿逢千醉;平生能几

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中句:
年花落颜色改;伊昔红颜美少
今人还对
落花风;清歌妙舞落花前;
年年岁岁相似。


崔颢的《长竿曲》诗中句:家临
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王昌龄《从军行》诗中句:北总是峰;马踏深不见踪。

常建《送宇文六》诗中句:即今北还如此;愁杀南离别情。

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诗中句:北常相处。

韦应物《寄李担元锡》诗中句:去年花裡逢君别;今日开又一

杜甫《赠花卿》诗中句:入江风入云。

杜甫《闻收何北何南》诗中句:即从巴穿巫

贾至《别婓九弟》诗中句:西万里向东流;今夜边驻客舟。

顾况《寄祕书包监》诗中句:贾生只是三谪;读自无才已四

李益《汴何曲》诗中句:行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

王建《故宫行》诗中句:寥落古行;宫花寂寞红;白头女在。

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诗中句:来深处无尘。

余鹄《送宫人入到归山》诗中句:十岁吹箫入汉;定知别后中伴。

武元衡《春兴》诗中句: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陈羽《送灵一上人》诗中句:又上青山去。青山千万里。

刘禹锡《再由玄都观》诗中句:桃争尽菜开。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孟郊《悼亡》诗中句:增辉不照重下,下双龙无再期。

张籍《节妇吟》诗中句:君知有夫,赠双明珠。

吕温《衡州早春之二》诗中句:病肺饮酒,伤心看花

孟郊《悼幼子》诗中句:闻白日事。待秋风至。

元稹《寄赠薛涛》诗中句:幼出文君与薛涛。章分得凤凰毛。

白居易《曲江忆元九》诗中句:行乐三减二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忘归客不发。

杨衡《春梦》诗中句:红妆美当昼寝。傍不知梦中事。

杨衡《送人流雷州》诗中句:间此路赊。何处有家。

牟融《客中作》诗中句:芳草傍人空对。一杯重向樽前

徐凝《忆扬州》诗中句:天下三明月夜,二无赖是扬州。

徐凝《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诗中句:头游子身归。

雍陶《离家后作》诗中句:生成名誓归。

杜牧《泊秦淮》诗中句:烟寒水月沙。

李商隐《锦瑟》诗中句:柱思华年。

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句: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无题二》诗中句:寸相思寸灰。

李商隐《无题三》诗中句:相见时别亦

温庭筠《偶题》诗中句:吴客捲帘閒语。将心事许卿卿。

于武陵《洛阳道》诗中句:世若云。

秦韬玉《贫女》诗中句:为他作嫁裳。

崔颢《长干行其一》诗中句:君家何处,妾在横塘。

崔颢《长干行其二》诗中句: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崔颢《題淮南寺》诗中句:南來北去便

唐彦谦《金陵怀古》诗中句:登高有浑忘

周擈朴《塞上曲》诗中句:一风来一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郑谷《望湘亭》诗中句:水似伊水,人非故人。

杜荀鹤《送蜀客游维扬》诗中句:见说西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

杜荀鹤《下第东归道中作》诗中句:回落第宁亲。

杜荀鹤《乱后逢村叟》诗中句:经乱衰翁居破中何事不伤魂?

韦庄《重围中逢萧校书》诗中句:相逢俱此地此地是何乡?

蘇軾《飲湖上初晴復雨》欲把西湖比西

韋應物诗中句:夾水蒼山路向南山豁大河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5 14:31:33编辑过]


--  作者:来如如来
--  发布时间:2011/3/24 22:26:23

--  

  很受教益!


--  作者:俊君
--  发布时间:2011/3/24 22:33:22

--  

  先谢过,再收藏,然后认真学习。


--  作者:庸叟
--  发布时间:2011/3/25 12:02:54

--  

  学习了。


--  作者:石点头
--  发布时间:2011/3/25 13:42:22

--  
读罢重文开眼界,坐穿木榻见工夫.
--  作者:三红
--  发布时间:2011/3/25 14:06:17

--  

  宝兄仁慈,收益。。


--  作者:石染斋
--  发布时间:2011/3/25 15:31:42

--  

  收藏。固定吧


--  作者:芝兰
--  发布时间:2011/3/25 16:48:51

--  
学习宝岛首版重字研讨文章,

“重”字不伤大雅,可能的話應避免“重字”,不過重用也有重用的效果,須視內容有加強詩意之效。 -----十分赞同! 支持!


--  作者:金心月
--  发布时间:2011/3/26 9:58:42

--  

  精辟见解,受益匪浅,谢宝岛先生!


--  作者:飞天小燕
--  发布时间:2011/3/26 14:24:36

--  

  拜读!


--  作者:学堂窝人
--  发布时间:2011/3/26 20:04:47

--  

  规则重字不是病,而是一种修辞手段:“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弦一柱思华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皆有意重字,更见其雅。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1/3/26 21:07:53

--  

“重”字不伤大雅,可能的話應避免“重字”,不過重用也有重用的效果,須視內容有加強詩意之效。

——换简言之:重得好,可重!——此意可否?


--  作者:寶島野叟
--  发布时间:2011/3/26 21:19:00

--  
以下是引用学而习之在2011-3-26 21:07:53的发言:

“重”字不伤大雅,可能的話應避免“重字”,不過重用也有重用的效果,須視內容有加強詩意之效。

——换简言之:重得好,可重!——此意可否?

非“重”的好,无可避免时无妨,可重。须斟酌“诗作”的须要与否。


--  作者:东城春早
--  发布时间:2011/3/27 18:13:57

--  

  学习。


--  作者:飞星流月
--  发布时间:2011/3/28 16:38:20

--  
好!很受教益,谢谢!
--  作者:太古以来无寸草
--  发布时间:2011/3/30 7:36:56

--  

  野叟兄干吗改了头衔,戒了酒吗?
  
  比标题感受甚深,老顽童在另一论坛,有贴重字,为网友发帖诘病。老顽童不作辩解,只集下诗解窘。
  
  不見居人只見城, 蘇東坡
  終年無送亦無迎; 李翱
  桃花細逐楊花落, 杜甫
  各自無聊各自鳴。 辛棄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30 7:39:32编辑过]

  
--  作者:太古以来无寸草
--  发布时间:2011/3/30 7:45:02

--  

  重字用得好,真的可以画出彩虹。
  像王安石这阕《遊鍾山》,八重[山]字,一点也不突兀。
  
  終日看山不厭山,
  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
  山水空流山自閑。


--  作者:太古以来无寸草
--  发布时间:2011/3/30 7:51:42

--  
岷山山半白雲橫,
雲上青山樹幾層;
多少山民歌且舞,
犁雲鋤雨望中興。


于右任這阕《汶川纪行》,多处重字,只因他的才情和名氣,那有人说过半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30 7:53:12编辑过]


--  作者:太古以来无寸草
--  发布时间:2011/3/30 7:59:06

--  




旧笺惊觉旧痕留、  
抚操群山记旧游;
  
怀旧有心回旧地、
  
难寻旧貌更添愁。
    

老顽童就将一首旧作《旧地重游》贴出,给各位评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30 8:02:29编辑过]


--  作者:寶島野叟
--  发布时间:2011/3/30 16:01:56

--  

噫!

老顽童怎会认得《国粹诗词版》?你一年不曾回来了吧?啥风把你颳来的呀?

酒魔之号当然要丢掉,我戒酒了。

关于“重字”之说,三年前我初到“国粹”时就屡有几位所谓的超版批我用重字不当,当时我也跟你一样不做辩解。因为初来嘛!孤雁一隻,何况批者是堂堂超版耶!没找一下总是有负职责嘛!

今天特地为你翻出唐寅的《把酒对月歌》共享。

前时原有,惟有能说。
如今已仙逝,在青几圆缺。
今人犹歌诗,明还如时。
诗,与明安能知?
復能酒,今百杯復千首。
愧虽无才,料应丑。
子船,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

- 八个
- 九个
月 -
- 六
- 三个
- 三个
诗 - 二个


唐寅的才华过人,不知有谁能否掉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3-30 16:08:42编辑过]


--  作者:太古以来无寸草
--  发布时间:2011/3/31 5:36:59

--  

  

  对,句内重字,一向都是可以的。但律句的颌联和颈联,上下联之间,则少见。
  因联律所限,对联更是大忌,特别是诗钟。
  网上很多人,把诗钟的忌犯搬过来,奈何!


--  作者:寶島野叟
--  发布时间:2011/4/1 23:26:28

--  

可能不是搬过来,点评者对诗学涉入不深,少阅览先人之作的关係,要不然应会有所避违、不如此点评才对。他们在鸡蛋里挑找不骨头,不挑挑毛病,怕人家不知道他学识渊博。

一楼的先人之例才只在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全唐诗》找出五十几例而已,若全部勘查完毕,可能有五百例。



--  作者:默泉
--  发布时间:2011/4/2 18:46:11

--  

  “为他人做嫁人裳”好像也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


--  作者:冰河铁马
--  发布时间:2011/4/2 23:18:24

--  

    对重字大兴地讨伐之风,实无必要。作为诗学研究,什么条件下可重,甚至重而又重,还是必要的。愚没有读过多少古诗,和我同时代的大陆人[现在六十岁上下],只要不是生在诗书世家,只要文革后不曾上过文科大学,恐怕多数人跟我相差无几。但这并不排除我们对诗词的好奇心。相反,越不提倡,越觉神秘,越使人好奇。或许我就是其中之一。愚以为古人用重字十分的讲究,初步归纳,一是内容上需要,如舍南舍北皆春水,这个舍是复指,换个说法就等于是挪地方了。还有清明时节雨纷纷,也中内容上的需要,两个纷纷说的是雨势,脱口而出。二是逻辑上需要,如桃花细逐杨花落,欲行不行各尽觞,这里的重字是逻辑上的需要,前者揭示时序的内在规律,后者揭示游子别友,内心充满矛盾的心理规律。三是暗示或隐喻需要,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两个晴字看上去是重复,其实用在这里是语重心长,别把晴字当晴解。这种表达方式,在民间的山歌中屡见不鲜。四是玩味需要。汉字有一个字趣的问题,如楼上列举唐寅的《把酒对月歌功》便是典型的例子。玩字趣就是彰显自己的才华,汉字给了文人墨客这种专利,也是汉字的特点与优势所在。以上是一孔之见,权且算做我的一份答卷,见笑了。


--  作者:寶島野叟
--  发布时间:2011/4/3 0:00:35

--  

谢谢关注,你所言在一楼全说过了。

“讨伐”是对当时点批者肆无忌惮的语气回应,其应知所进退。


--  作者:太古以来无寸草
--  发布时间:2011/4/3 7:58:13

--  

  如梦如烟忆旧游 听风听雨卧沧州 烛消香炧沉沉夜 春也须归何况秋。
  书咄咄 索休休 霜天容易白人头 秋归尚有黄花在 未必清尊不破愁。
  
  况周颐(近代词人)这阕《鹧鸪天》,还是离不开一个 [愁] 字。我欣赏的正是他在重字和叠词的运用。


--  作者:紅箋小字
--  发布时间:2011/4/21 10:10:04

--  

  學習了! 多謝寶島版主!


--  作者:小巷月
--  发布时间:2011/5/21 11:16:58

--  

  读罢重文开眼界,坐穿木榻见工夫!


--  作者:寶島野叟
--  发布时间:2011/5/25 20:36:16

--  
以下是引用小巷月在2011-5-21 11:16:58的发言:
读罢重文开眼界,坐穿木榻见工夫!




读罢重文开眼界,坐穿木榻见工夫。 《 小巷月》
多参先祖名家例,複字呈詞不特殊。 《 野 叟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5-25 20:38:56编辑过]


--  作者:桃源忆故人
--  发布时间:2011/6/17 8:44:57

--  

  拜读了.............


--  作者:金心月
--  发布时间:2011/6/27 21:47:43

--  

  好文章,拜读并谢先生


--  作者:中国海哥
--  发布时间:2011/6/28 7:39:45

--  

  个人倾向当句重字尽管重,异句尽量不重!


--  作者:半山行吟
--  发布时间:2011/7/5 16:03:32

--  

  很受益!


--  作者:蓝田暖玉
--  发布时间:2011/7/5 21:57:51

--  

  古诗、乐府之类重字当然不成问题,但律绝中——尤其是对偶句中似少见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5 21:59:04编辑过]

  
--  作者:柳生
--  发布时间:2011/7/15 14:20:32

--  

  宝岛兄所言甚是,当一个论坛,如果品赏诗歌,不是从诗歌的意境和结构以及练字、修辞等出发,而是始终停留在对格律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节的议论上的时候,说明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的。希望大家共勉之。


--  作者:寶島野叟
--  发布时间:2011/7/20 15:50:49

--  
以下是引用柳生在2011-7-15 14:20:32的发言:
宝岛兄所言甚是,当一个论坛,如果品赏诗歌,不是从诗歌的意境和结构以及练字、修辞等出发,而是始终停留在对格律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节的议论上的时候,说明还是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的。希望大家共勉之。

你说上面的红色字,颇有一点不妥。倘若《近体诗》不讲究格律岂不是变成《古体诗》?

《格律》是《近体诗》的最最基本要义、条件,准此才具备完整的《近体诗》,缺此不得。基本要义完备后使能深入讲究诗之“意境”或其他诗艺。


--  作者:紫雨帘纤
--  发布时间:2011/8/22 15:18:10

--  

  受益匪浅!诗词文章以意境为先,乃是王国维老先生《人间词话》中第一讲。


--  作者:更上层楼
--  发布时间:2011/10/4 8:01:22

--  

  不同体栽的诗,对重字的要求是不是不同啊。比如近体诗,所以,讲重字时,是不是也分开来讲。


--  作者:刚刚
--  发布时间:2011/10/14 20:47:43

--  

  已有四五年没来了,先向大家问好。也向老朋友三红问好。对此重字,我是研究杂体的,倒是专门研究过的。
  1.重字来源于八病说,本来是专门对付古风的。但是写古风的其实并没有认真遵守它。
  2.重字对格律诗本无约束,但有人考虑到诗的容量,为了使诗的容量大些,提倡少用重字,当然也有八病说的影响在内。一般情况下,能少用重字是好事。
  3.特殊情况下,重字有重要作用。一是为了强调而用重字。二是修辞的需要,如同字、复字,顶针等,更能显出修辞之美。
  4.通篇使用重字的修辞,造就几种特殊的诗体(杂体诗),各有各的情趣。如同字体、复字体、同头同字体、二字连珠诗等。


--  作者:联纛高擎
--  发布时间:2011/10/19 21:36:56

--  

  学习,收藏,谢谢斑竹。
  
   最近,我写了一首七律《纪念辛亥革命------浏阳二杰》第七句就用了重字,是:
  “浏河后浪推前浪,共写淮川骏业篇”,还获了个优胜奖。


--  作者:朝颜
--  发布时间:2011/10/24 22:43:01

--  
完了,完了,原来重字也是有错嘀,
偶只当林妹妹也这样写:花谢花飞飞满天,故而有样学样.竟然站错队了哟,以后定当避免,哎.
先改了偶的[悲秋词]:秋月秋霜秋满山,荒林古庙尽残垣。
愁怀陇驿逢孤远,懊绪茅扉正峭寒。

改成:冷月清霜,算是响应一下号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0-29 13:47:27编辑过]


--  作者:方程
--  发布时间:2011/10/29 11:17:43

--  

  拜读!谢谢!


--  作者:追風の野马
--  发布时间:2011/11/1 16:06:15

--  

  拜读!问候先生!


--  作者:平连惠家
--  发布时间:2011/11/14 22:01:24

--  

  重字入诗意未重,显头摆尾见真功.俺小蚁们只有汗颜对的份儿唉!


--  作者:清香茉莉花
--  发布时间:2011/11/16 12:17:48

--  

  

以下是引用金心月在2011-3-26 9:58:42的发言:
  精辟见解,受益匪浅,谢宝岛先生!

  
--  作者:动思静驭
--  发布时间:2011/11/20 14:24:30

--  

  


--  作者:楚山孤客
--  发布时间:2011/12/4 18:45:09

--  

  拜读学习来迟,非常赞同!另外,个人认为一句之类同字不必算重字,对联中经常甚至有时刻意这么作……
  问好各位师友,祝乐!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1/12/6 19:24:54

--  

  

以下是引用楚山孤客在2011-12-4 18:45:09的发言:
  拜读学习来迟,非常赞同!另外,个人认为一句之类同字不必算重字,对联中经常甚至有时刻意这么作……
  问好各位师友,祝乐!

  认识有恙,故作品


--  作者:秋光菊韵
--  发布时间:2011/12/31 17:39:38

--  

[[“重”字不伤大雅,可能的話應避免“重字”,不過重用也有重用的效果,須視內容有加強詩意之效。]]

以上论述,精辟、中肯。赞赏!问好宝岛先生。


--  作者:终极关怀
--  发布时间:2012/2/23 12:56:53

--  

  学习了。


--  作者:终极关怀
--  发布时间:2012/2/23 12:59:44

--  
为他人作嫁
——好像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吧?

--  作者:李凡
--  发布时间:2012/3/2 20:56:23

--  

重字分两种:有意和无意.
有意的重字向来是诗者所爱.
无意的重字却是诗者应避免的.
不同字意的重字是不必避的.
很多人喜欢有纪律的重字.在奇诗版刚发了一首不规则但有意的重字:

迷醉迷情迷幻成,乐山乐水乐平生.
一溪桃李一溪柳,分外清幽分外明.
忘亦难忘知所以,梦之所梦总难名.
凭谁娇影描春影,许我人情赊世情.


--  作者:疏暮樱雪
--  发布时间:2012/3/6 21:44:41

--  

  


--  作者:疏暮樱雪
--  发布时间:2012/3/6 21:45:23

--  

  


--  作者:疏暮樱雪
--  发布时间:2012/3/6 21:46:05

--  

  


--  作者:皇帝岭山人
--  发布时间:2012/3/28 20:01:23

--  

  受益匪浅


--  作者:瘦竹依廊
--  发布时间:2012/5/28 19:37:43

--  

  欣赏学习!!!

秦韬玉《贫女》诗中句:为他作嫁裳。”
在下记得似乎应为“为他作嫁裳”。

--  作者:邹水龙
--  发布时间:2012/6/2 8:44:40

--  

  “重”字不伤大雅,可能的話應避免“重字”,不過重用也有重用的效果,須視內容有加強詩意之效。 -----十分赞同! 支持!
  

  
  受益了。


--  作者:海涛路石
--  发布时间:2012/12/9 8:32:17

--  

  有建树!


--  作者:天依我
--  发布时间:2012/12/9 21:27:33

--  

  独到见解,受益匪浅!学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12-9 21:30:51编辑过]

  
--  作者:云雀思南
--  发布时间:2013/2/9 12:41:10

--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用不用重字,要根据内容确定。不能一味否定,一瓜锺打死。


--  作者:风轩雨榭
--  发布时间:2013/4/29 19:42:30

--  

  学习了,以前一直以为重字不大好,现在看来,诗意为高


--  作者:绿野尘风
--  发布时间:2013/7/12 1:28:23

--  

  拜读。


--  作者:云山雾里
--  发布时间:2013/8/2 15:29:31

--  

  学习好文章!绝句一般不忌重字,律句当忌。不知对否?


--  作者:海涛路石
--  发布时间:2013/12/24 7:26:54

--  

  拜读有获!


--  作者:海涛路石
--  发布时间:2014/1/1 9:54:54

--  

  祝元旦快乐!


--  作者:海涛路石
--  发布时间:2014/1/3 9:24:06

--  

  哈哈,该重得重!


--  作者:肖尧雨
--  发布时间:2014/5/3 15:57:31

--  

  言之有理…


--  作者:联墨陶情
--  发布时间:2014/5/22 9:21:17

--  

  学习老师好帖。


--  作者:陶菊樵筑
--  发布时间:2014/6/14 14:30:21

--  

  重字最多的,是黄庭坚


--  作者:陶菊樵筑
--  发布时间:2014/6/14 14:35:32

--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寄雁传书谢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猿哭瘴烟藤。


--  作者:随走天涯
--  发布时间:2014/11/8 7:55:21

--  

  有的是反复咏唱的需要,如人面桃花;有的是相对的方位词,突出方位概念,分开一点,也有叠词效果;有的是自造词,有互文或回文的效果。我的浅见,献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1-8 8:08:40编辑过]

  
--  作者:亮符
--  发布时间:2014/11/13 22:11:33

--  

  拜读,欣赏,收藏!


--  作者:丑时
--  发布时间:2015/6/19 8:18:30

--  

  “重”字不伤大雅,可能的話應避免“重字”,不過重用也有重用的效果,須視內容有加強詩意之效。 -
  
  
1、看前一段话,楼主在感情上还是有一种把“重字”当后娘生的来看待的价值取向;
  2、看后一段话,“须有加强诗意之效”,用任何字词何尝不应当这样?否则为败笔;
  3、根据汉字的总个数以及成句规则,按照统计学原理,全唐诗中用重字的句子不下500句,与几率比较吻合:)
  结论:这本可不成为一个话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6-19 8:19:40编辑过]

  
--  作者:只有我和你
--  发布时间:2015/7/11 17:24:24

--  

   厉害


--  作者:潇湘雨纷纷
--  发布时间:2015/8/13 10:38:36

--  

  受益!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SQL-商业正版
国粹网 版权所有
执行时间:843.75000毫秒。查询数据库3次。
当前模板样式:[国粹模板]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