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国粹论坛  (http://www.zhgc.com/bbs/index.asp)
--  ●古典诗词创作  (http://www.zhgc.com/bbs/list.asp?boardid=11)
----  [七律] 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http://www.zhgc.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id=462026)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19 15:17:21

--  [七律] 步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直把杭州作汴州,历朝纨绔重浮收。

撷来妙乐未来福,得了美人丢了头。

黄石真传天界遨,乌珠难料奈河流。

千篇咳唾非斤斧,惜剩寒凉一个秋。


--  作者:冷雪散人
--  发布时间:2017/8/19 15:39:01

--  

  从“直把杭州作汴州竿,历朝纨绔重浮收。”看感情在说南宋的事,后面的恕我这段历史知识匮乏。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19 16:20:48

--  

  谢谢冷雪散人诗友光临,并进行认真坦诚的交流!
  其实这个,从头到尾并非特指某个朝代,是泛指任何朝代的从兴到衰败,包含从一把手到其下助手的作为,所导致的后果。
  这里“纨绔”一词用得不好,因这个仅仅泛指富家子弟,非指“昏君”,当时随便一用,并不理想。
  欲改成:历朝昏主重浮收。


--  作者:蓝风景
--  发布时间:2017/8/19 16:25:14

--  

  我不懂历史,就看看热闹。。。。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19 16:25:52

--  

  

  顺还想将“惜剩寒凉一个秋。”改成“惜剩冰凉一个秋。”

  请诗友们再行批斧!


--  作者:蓝风景
--  发布时间:2017/8/19 16:35:32

--  

  学斑斑也有“来”,你得以身作则嘛。。。(*^__^*) 嘻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8-19 16:36:15编辑过]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19 16:55:24

--  

  

以下是引用蓝风景在2017-8-19 16:35:32的发言:
  学斑斑也有“来”,你得以身作则嘛。。。(*^__^*) 嘻嘻……
  

  帮我改呀!


--  作者:蓝风景
--  发布时间:2017/8/19 17:25:02

--  

  

以下是引用学而习之在2017-8-19 16:55:24的发言:
  
  
  

  帮我改呀!

  一“来”就俩。不好改。。。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19 17:38:16

--  

  迄今为止,今年我自己弄出来的诗句,大概用了二十个“来”字。


--  作者:芝兰
--  发布时间:2017/8/19 21:50:56

--  
以下是引用蓝风景在2017-8-19 16:35:32的发言:
学斑斑也有“来”,你得以身作则嘛。。。(*^__^*) 嘻嘻……

直把杭作汴历朝纨绔重浮收
妙乐未美人丢


蓝妹,格律诗中,重字分为规则重字和不规则重字,规则重字是一种修辞技巧,可以不避。不规则重字应避。

学兄诗中"州,来,了",规则重字,突出语意,是一种修辞技巧,可以不避。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20 6:38:42

--  
首先谢谢师姐为我解围!
说明一下,风景提出来不让我用‘来’一事,并非是指我重了字,而另有他意。
因我曾经提出过让他写诗戒一段时间‘来’字,这次她是边玩笑,边报复我。
其实这‘来’字是中国字中太常用不过的字了,查有资料显示其能组成近五百个词条,带有‘来’字的古诗词句子有25699之多
人们在一生的诗作中,避免用来字,大概是不可能的事。在相当于一段时间里,作诗不用来字,也是难事,其实是让她去尽量思路开阔些,寻找与能使用更多的精彩用词。

又:‘历朝纨绔重浮收’,改用‘历朝昏主重浮收。’

“惜剩寒凉一个秋。”改成“惜剩冰凉一个秋。”
好么?
还有欢迎师姐和其他诗友给我这个拙作批斧!


--  作者:蓝风景
--  发布时间:2017/8/20 8:25:59

--  
以下是引用学而习之在2017-8-20 6:38:42的发言:首先谢谢师姐为我解围!
说明一下,风景提出来不让我用‘来’一事,并非是指我重了字,而另有他意。
因我曾经提出过让他写诗戒一段时间‘来’字,这次她是边玩笑,边报复我。
其实这‘来’字是中国字中太常用不过的字了,查有资料显示其能组成近五百个词条,带有‘来’字的古诗词句子有25699之多
人们在一生的诗作中,避免用来字,大概是不可能的事。在相当于一段时间里,作诗不用来字,也是难事,其实是让她去尽量思路开阔些,寻找与能使用更多的精彩用词。

又:‘历朝纨绔重浮收’,改用‘历朝昏主重浮收。’

“惜剩寒凉一个秋。”改成“惜剩冰凉一个秋。”
好么?
还有欢迎师姐和其他诗友给我这个拙作批斧!

哈,学斑斑解释了,我就不重复了,手麻,尽量少打字。。


--  作者:冷雪散人
--  发布时间:2017/8/20 10:48:24

--  
以下是引用学而习之在2017-8-20 6:38:42的发言:首先谢谢师姐为我解围!
说明一下,风景提出来不让我用‘来’一事,并非是指我重了字,而另有他意。
因我曾经提出过让他写诗戒一段时间‘来’字,这次她是边玩笑,边报复我。
其实这‘来’字是中国字中太常用不过的字了,查有资料显示其能组成近五百个词条,带有‘来’字的古诗词句子有25699之多
人们在一生的诗作中,避免用来字,大概是不可能的事。在相当于一段时间里,作诗不用来字,也是难事,其实是让她去尽量思路开阔些,寻找与能使用更多的精彩用词。

又:‘历朝纨绔重浮收’,改用‘历朝昏主重浮收。’
“惜剩寒凉一个秋。”改成“惜剩冰凉一个秋。”
好么?
还有欢迎师姐和其他诗友给我这个拙作批斧!

——既然这样我试着砍两斧,有驳于你的初衷还情见谅!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直把杭州作汴州,历朝纨绔重浮收。——参考你(2楼)解释的确对不上,当酌。

撷来妙乐未来福,得了美人丢了头。——虽“来、了”都动词,然后句过于口语化,于古律是有忌讳的,不信自家吟唱一番看看。

黄石真传天界遨,乌珠难料奈河流。——也许为了对仗美观,然后句不免费解,意向不通。

千篇咳唾非斤斧,惜剩寒凉一个秋。——前后意思未免不搭调。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20 14:26:50

--  
以下是引用冷雪散人在2017-8-20 10:48:24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学而习之在2017-8-20 6:38:42的发言:首先谢谢师姐为我解围!
说明一下,风景提出来不让我用‘来’一事,并非是指我重了字,而另有他意。
因我曾经提出过让他写诗戒一段时间‘来’字,这次她是边玩笑,边报复我。
其实这‘来’字是中国字中太常用不过的字了,查有资料显示其能组成近五百个词条,带有‘来’字的古诗词句子有25699之多
人们在一生的诗作中,避免用来字,大概是不可能的事。在相当于一段时间里,作诗不用来字,也是难事,其实是让她去尽量思路开阔些,寻找与能使用更多的精彩用词。

又:‘历朝纨绔重浮收’,改用‘历朝昏主重浮收。’
“惜剩寒凉一个秋。”改成“惜剩冰凉一个秋。”
好么?
还有欢迎师姐和其他诗友给我这个拙作批斧!



——既然这样我试着砍两斧,有驳于你的初衷还情见谅!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直把杭州作汴州,历朝纨绔重浮收。——参考你(2楼)解释的确对不上,当酌。

撷来妙乐未来福,得了美人丢了头。——虽“来、了”都动词,然后句过于口语化,于古律是有忌讳的,不信自家吟唱一番看看。

黄石真传天界遨,乌珠难料奈河流。——也许为了对仗美观,然后句不免费解,意向不通。

千篇咳唾非斤斧,惜剩寒凉一个秋。——前后意思未免不搭调。

谢谢诗友认真的批斧!感谢不尽!
兹复!
接受批评,欲意修改如下:
直把杭州作汴州,历朝昏主重浮收。

撷来妙乐未来福,研却美人丢却头。

黄石真传天界遨,乌珠难料奈河流。

千篇咳唾非斤斧,惜剩寒凉一个秋。
对未修改处些解释:
撷来妙乐未来福,——句中的‘撷来’‘未来’并非口语俗词,就不改了。
黄石真传天界遨,乌珠难料奈河流。——前句含“黄石(公)”与张良之故事。后句有“奈河”的故事:“乌珠”眼乌珠,眼睛难看到奈河流水的事。象征什么,读者可自行想象。
末联“千篇咳唾非斤斧,惜剩寒凉一个秋”按理说,应该意思很清楚呀,怎么会产生“前后意思未免不搭调。”的感觉呢?
千篇咳唾非斤斧,那么多的他人的言语﹑诗文等好话,都没起到“斧正”的作用,惜剩寒凉一个秋,只剩下走向没落殒灭。


--  作者:冷雪散人
--  发布时间:2017/8/21 9:48:08

--  

  太庞杂我就不“引用”了,回复作者“14楼”两段话:

一、其实诗词在炼句上讲求畅朗而去生涩,这个多用熟语有好处。
二、就诗词的立意来讲就是试着译文,但这译文不是天马行空,是按所用字句在诗词中所能包含的意义进而译文,若译文能通达顺畅,能表达出原有的意向来,其诗词应该不差。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21 12:18:24

--  

  冷雪散人诗友第 15 楼的意见很好!
  初略地作些交流:
  实力关于诗友谈的内容,我是这样看的,用字、词、典,应该考虑表达尽量准确简练之目标为最佳,故‘生僻’‘生涩’‘生造’都不好,但‘熟语’‘俗语(口语、方言、俚语)’‘低级’‘粗鲁’等,在通常情况下,尽量要避免,以免降低了作品的品味。
  诗词的立意,就是要立好意、词与句,乃至整个作品,则要能表达出这个好意。这个好意,不仅是只有自己懂,而是要有人能懂,能有与一部分人能交流的可能,应该尽量别造成歧义,当然故意设置的例外!


--  作者:冷雪散人
--  发布时间:2017/8/24 17:12:11

--  

  

以下是引用学而习之在2017-8-21 12:18:24的发言:冷雪散人诗友第 15 楼的意见很好!
  初略地作些交流:
  实力关于诗友谈的内容,我是这样看的,用字、词、典,应该考虑表达尽量准确简练之目标为最佳,故‘生僻’‘生涩’‘生造’都不好,但‘熟语’‘俗语(口语、方言、俚语)’‘低级’‘粗鲁’等,在通常情况下,尽量要避免,以免降低了作品的品味。
  诗词的立意,就是要立好意、词与句,乃至整个作品,则要能表达出这个好意。这个好意,不仅是只有自己懂,而是要有人能懂,能有与一部分人能交流的可能,应该尽量别造成歧义,当然故意设置的例外!
“熟语”:1. 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2.常用的话语。而非“俗语”也。


--  作者:诗亭
--  发布时间:2017/8/24 19:10:07

--  

  学到规则重字和不规则重字。嘻嘻。有收获。谢谢兰版主。


--  作者:诗亭
--  发布时间:2017/8/24 19:14:45

--  

  习版主老师好,秋天也不怎么寒凉,也不怎么冰凉呀。秋高气爽。清凉可否?但是老师诗是要表达荒凉的意思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7-8-24 19:22:14编辑过]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24 19:44:38

--  
以下是引用诗亭在2017-8-24 19:14:45的发言:
习版主老师好,秋天也不怎么寒凉,也不怎么冰凉呀。秋高气爽。清凉可否?但是老师诗是要表达荒凉的意思吗?

诗亭诗友:
写成这句前,先想到“却道天凉好个秋”句,借其化之,改造过程中,惜剩天凉好个秋→惜剩天凉一个秋→惜剩风凉一个秋→惜剩冰凉一个秋→惜剩寒凉一个秋。
主要是想体现朝代走向没落,接近冬天的晚秋,直把杭州作汴州,最后的结果是完蛋!


--  作者:诗亭
--  发布时间:2017/8/25 14:37:53

--  

  习版主老师好!那就是晚秋吧,凄凉 悲凉 惆怅之感。苍凉。


--  作者:学而习之
--  发布时间:2017/8/25 15:51:55

--  

  好的!谢谢诗亭的‘’!用了!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直把杭州作汴州,历朝纨绔重浮收。
  
撷来妙乐未来福,得了美人丢了头。
  
黄石真传天界遨,乌珠难料奈河流。
  
千篇咳唾非斤斧,惜剩凉一个秋。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7.0.0 Sp2-SQL-商业正版
国粹网 版权所有
执行时间:234.37500毫秒。查询数据库3次。
当前模板样式:[国粹模板]
   页↑首

   滇ICP备17008350号-1